《紫水云散发》是一本由李碧华著作,新世界出版的137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06-12-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紫水云散发》精选点评:
●血腥的李碧华
●美食当前,可惜看的见,吃不到
●比加一片柠檬好点。
●这几年看书好像都是在路上,不能用手机上网的时候。20150731贵阳-昆明。20160428在印刷厂等材料,下午三点没午饭,看饮食随笔自虐完。
●看完之后爆想深圳的肠粉 盐焗鸡爪 各种回忆~~
●这本到是没什么印象深的章节。
●李阿姨,还是那么妖怪,你要好好的,做我们这群小妖精的榜样再多几日才好!
●美食档案
●短篇趋同了
●如很多所说,李碧华的作品还是小说的好,饮食随笔大抵泛泛。 饮食随笔之类文章,吾人向来偏喜男性作家如蔡澜、欧阳应霁之出品。绝非性别之歧视,不过向来信仰“食色性也”而且向觉男人对性之态度坦然诚者普遍在女性之上,便觉男性作家之饮食随笔更为随性且直见真性情,于是乃我所喜。
《紫水云散发》读后感(一):读过紫水云散发
人间烟火,哪有极品?只因当时饥渴,所以销魂。李碧华的话真是耐人寻味啊,这词儿用的都不知道是说的什么,真的仅仅是说食物吗?
书刚到手的时候,感觉有点失望,但是翻着翻着,我就彻底沉醉在李碧华的文字中,当真是纸贱书贵啊。因为着是女子的视角,也因为着是文人的真实,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让我不自觉地将她的话品味,经久,弥香。
《紫水云散发》读后感(二):颜色缤纷,内容略显累赘
个人极爱李碧华的小说,也喜欢她的散文随笔。但是对这套书,实在无法从心里说是好的。当然,也不能说差。
恐怕真是一小笼6个迷你虾饺,管饱管好看,但是不管好吃。
“饮食档案”这套书的封面和书名都是色彩缤纷的,紫,青,红,柠檬(黄),牡丹色(唇膏经常有此色,喜欢的人可到化妆品专柜看看),蟹壳黄(上海小吃,颜色金黄)。
但是感觉上是不能一次看完的,也许繁华过头,反而寥落~
《紫水云散发》读后感(三):慢慢喜欢它~
刚买来的时候确实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紫水云》,里面并没有大通篇的美食的描写。一百来页的书,还会附上整面整面的插图。多半每篇文字就七八百字左右……当时确感到些许失望。所以对它的阅读自然就没有了多大的兴趣,只是实在没书时顺手翻翻,碰到哪篇读哪篇罢了……
不过到还真幸好当时选择了这种方式去阅读。你要是从头到尾的来对付它,也就两个钟头的事情。不过我却把它支撑到了两个月,到现在胡乱翻翻可能还会在那个角落看到一篇没有读过的文字,阅读同时有多了寻找的乐趣……
两个月,也给我足够的时间喜欢上她的内容……
《紫水云散发》读后感(四):白镬不是一只镬
最近又读回了李碧华,只不过现在好像更喜欢她妖娆却又温情的散文。不仅用词奇诡的很,想法更是让人不禁颔首浅笑。这个女人,世外仙姝一般,一点也不沾尘世的浮躁;但同时却又像邻居家的阿姨,彻彻底底的散发着烟火气。
饮食档案系列,饿的时候千万不能看。尤其是在宿舍守着一堆劣质零食,再看这书,觉得人生真是毫无意义,大好的青春都浪费在一些垃圾、泔水和馊油上面了。
而那新鲜的、饱满的、健康的规律的吃食,却都藏在书页背后,诱惑的微笑点头。
其实一开头就在走题,我想说的是,里面有篇标题把我难住了——白镬不是一只镬。
就像前段时间看的讲孟小冬的文章——红氍毹上的广陵绝响。
我也不是什么特别有文化的人,所以这样的题目就有点难倒我了。一个标题里面有两个字不认识,还影响到理解,猜了也不知道对错。真是如鲠在喉,卡在半截,感觉很不舒服。
于是懒人也要查字典,镬念huò,大概就是锅的意思,白镬不是一只镬哦,是一种做菜的方法,大概指的就是无油起锅。至于氍毹呢,念qú shū,原来指地毯,后来指舞台。
现在生僻字最多只能在火星文里见到了,我们的语言也日益贫乏了起来。再看到耄耋、饕餮、蹀躞的时候,尽管可能会不认识,会麻烦。可是依然有一点点小温暖,小骄傲,就像走在故宫里,脚被静卧几百年的石子路咯了一下的微痛和欣喜。
李碧华饮食档案:
焚风一把青
蟹壳黄的痣
加一片柠檬
紫云水散发
红袍蝎子糖
牡丹蜘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