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02 01:49: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1000字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是一本由[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精选点评:

  ●希区柯克真是把电影当作了信仰的。想花时间把他的作品好好看一遍。不只为了情节,更为了体会大师创作的表现手法。

  ●很显然冲着特吕弗和希区柯克大讨论来看的我失望极了,书大都是特吕弗像希区柯克提问有关电影拍摄的问题,本身就比较无趣,再加上这个翻译唉...

  ●有了一些拍戏经验后才品出这书妙处来,受益良多,好好用!

  ●真的是对话录……对希区柯克了解仅限于看过四五部电影,其他完全不了解,读不下去。

  ●一部杰作是找到了它完美的形式。最终的形式。

  ●太精彩了

  ●特吕弗的文字很耐看。但他老人家那部致敬影片《黑衣新娘》,真是有点儿。。。精髓没抓住,自己特点也没体现出来。不喜欢。

  ●iss

  ●对话

  ●花了一天一口气看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希胖。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一):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希区柯克的自传,当然仅仅是电影方面的自传。不过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或者对于艺术家来说,他的艺术作品不就是他的自传吗?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对真正的日常生活感兴趣的。   作品以谈话的形式,特吕弗问希区柯克回忆,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就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是否看过希区柯克的大部份作品,否则就非常难以理解了;而另一个则是要对电影知识以及电影史有相当的了解,毕竟两个人都是电影人,其谈话本身包含的内容都有些专业。   其实这就是我自己存在的问题,我只是知道希区柯克是著名的悬念大师,其他的一无所知。惭愧!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二):希区柯克

  我越来越欣赏我喜欢读书的习惯了,就如同此书,是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对话录,要是一般人最多听过希区柯克,而非电影爱好者的话根本不会知道特吕弗是谁。这正如同我一样,哪怕是我没看过一部希区柯克的电影,但也知道这个鼎鼎大名的人。

  与书的有意思之处就在于两者都是导演,那么就有着相当的共鸣和共同思考,但由于个人的不同,又可能有着相当的观点分歧,这正是对话录比较吸引人之处。又可称之为观念的碰撞。

  当然本书还是以希区柯克为主,基本梳理了他从影的一生,看到他在六十多岁依旧在拍片,一生拍摄了六十余部作品之时,不由得惊为天人,要知道这不仅仅是数量的堆积,而且是有着相当多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俱佳的作品,这委实太令人“生气”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真是无语了。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三):摘

  他喜欢研究电影剧本编排问题,也喜欢研究剪辑、拍摄和音响。

  “希区柯克式”风格:通过取景的戏剧性,视线布局,动作简化,对白中静场的插入。两个人物,一个在控制另一个的感觉。

  查尔斯海厄姆在《电影季刊》中写道:希区柯克依然是一个爱促狭的人,一个狡猾的、世故的玩世不恭者,对世人有深深的蔑视,他的灵巧总以最令人惊奇的方式展示出来,他提供的是一种毁灭性的批评。

  关于为什么希区说无论如何也拍不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

  特:一部杰作应是找到了它完美的形式,最终的形式,是吗?

  希:为了以电影的方式表达同样的东西,就必须用摄影机的语言去代替话语。拍摄一部六至十小时的影片,否则就不够认真。

  希:对我来说,拍摄影片,最首要的而且是先于一切的,是要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并不是真实的,但永远不应该平庸。最好它是有戏剧性的,有人情味的。我向自己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知道把摄影机放在这样或那样的地方,它们能使场面产生最大的力量。形象之美,动作之美,节奏,效果,一切都应该服从和让位于情节。

  特:一个电影艺术家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要表现。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四):一个永不枯燥的胖老头

  希区柯克的所有影片都可以用最简单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好看”,"好看”意味着已臻化境的功力。

  1980年4月29日,希区柯克在睡梦中离世,他一共为我们留下了53部电影作品,而正是这53部作品陪伴了、也将继续陪伴着所有不甘寂寞的影迷。我们将和这个永不枯燥的胖老头一道,在白日冒险、在夜晚梦游;在扑朔迷离的故事和无所不在的悬念中甘愿迷路;在光亮中感受阴影,又在暗夜恐惧中触摸到丝丝缕缕的温暖和光明。

  世界从此变成一个永不枯燥的神秘花园。

  在希区柯克那里,他几乎总是在电影一开始就把危险通知给了他的观众,而随着故事的自然行进,每一个人似乎都不再可能置身事外而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巨大的“希式漩涡”,这是直指人心和人性深处那一种深邃黑暗的漩涡,有人曾形容说“他的故事是在别的电影的高潮上起步的,而希区柯克的名字也保证了你将永远在高潮里”。

  但仅仅是“悬念和惊悚”便可以涵括希区柯克么?

  和希区柯克几乎同时,活跃在好莱坞的电影大师还包括刘别谦和比利·怀特。 希区柯克同他们一样自如而深彻地洞察了人情世故,但希区柯克却也由此创造了自己所独有的充满了紧张和不稳定感的世界,仿佛他总是那个猝不及防就会撕开某块儿幕布的人,在撕开的幕布后面,他发掘和正视了心灵中潜藏的恐惧不安,并将这样的恐惧不安戏剧化地投射到每一个观影者身上,他成功了,既因为悬念和惊悚,也因为如此奇特而诡秘的触摸和释放。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五):我眼中的希区柯克

  大一下的时候,参加电影协会每周末的电影放映。在那之前,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希区柯克”。

  依然清晰记得海报上面用黑白拼贴出来的字样: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惊魂记》《蝴蝶梦》

  全寝室一起坐在教室的后面观看。

  小小的放映室,秋天的风吹过的气息,夹杂着一些汗水的味道。黑暗的夜,荧幕上呈现黑白的色调。

  《惊魂记》又名(《精神病患者》,那桩浴室杀人案带给人以恐惧和刺激,是难以想象的。那几乎是我第一次看恐怖电影,尖叫声弥漫在放映室里。大一的时候,那么青涩的单纯,骷髅也能让你惊骇到泪水弥漫双眼。

  直到影片的结尾,我们明白了精神分裂,双重人格。

  《蝴蝶梦》相对来说,应该是温情的。穷女孩遇上了心仪的伯爵,一切发展的顺利,结婚,然后回到庄园。可是穷女孩却发现了庄园里面的种种怪异事件。故事又这样层层展开,希区柯克用他一贯的手笔,带给人以短暂的麻醉和愉悦,如同吸食毒品的瞬间。瞳孔放大到极点。

  也许这一生,不会再有第二次。疯狂地参加一次电影协会放映,在放映室里疯狂的尖叫,蒙住眼睛不敢继续看,全身抽搐着颤抖。回家之后很长时间不敢一个人在浴室洗澡。就算洗澡,外面也必须有个人不停地和我说话。

  我相信,在那场放映会之后我爱上了希区柯克的电影。看了《爱德华医生》,《后窗》。看他评论电影。

  在希区柯克与特吕弗的对话中,希区柯克说,“我本身是一个很胆小的人。但却拍了那么多恐怖电影。”

  很奇怪对吧。一个胆小的人去拍恐怖电影。

  很奇怪对吧。一个本来很胆小的人,却疯狂爱上了一个拍恐怖电影的大师。

  很奇怪对吧。在黑暗了,已经渐渐知道了方向不会改变。

  很奇怪对吧。当我听老师说,他在卢旺达的两年支教生活时,也不再讶异了吧。

  很奇怪对吧。我想快快长大,就算去异国他乡也不想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