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是一本由(美)迈克尔·康奈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精选点评:
●口语化的小词比如you know better, watch your six翻译不好。
●还真是对《漫长的告别》充满敬意
●这本书看了得有20天了,不是不好看是实在太忙了。相反,这本书非常精彩,虽然推理不多真凶也不算难猜,但康奈利笔下的博斯这个形象真的非常有魅力。作为一个本格粉,能喜欢一本硬汉派小说,那只能说明它真的很好看。
●之前看过,标记一下
●喜欢这种涉及到社会问题的推理小说。
●想起了马修斯卡德。不过博斯感觉没有马修那么真实。
● 抓犯人基本靠试错法,色情业态的揭露是亮点。迈克尔康纳利还真是擅长写庭审博弈,另《长眠不醒》是他的爱
●嗯……有的地方很动人,有的地方又有点儿狡猾的感觉 ……
●额,女律师的遭遇...读完后有阴影了。主啊主,这个世界能否不要这么可怕。
●2018-126。情节曲折,非常好的书。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读后感(一):金发女郎
博斯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式的警探,但是他绝对忠于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适合这个工作,他只能呆在这里。博斯的世界里不仅仅只有侦探。复杂的人际关系,针锋相对的犀利的言辞,虽然粗鲁缺很贴切氛围和人物心理的脏话(笑),都深深地吸引了我。除了侦探的主线外,法庭辩论那段也很精彩。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读后感(二):黑暗的心不会单独跳动
对于这种发自人类内心的,不为什么世俗的物质所诱惑(金钱、地位、名誉之类的),而是纯粹的从人本身的欲望出发(残虐的动物本能、征服欲、嗜血的满足、死亡的快感,当然最本质的性的要求),由此而引发的罪行,我认为是最最真实的。
迈克尔说,黑暗的心不会单独跳动。
那么,你和我呢?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读后感(三):和美国总统一样的口味
康耐利的小说,和好莱坞大片一样瞬间吸人眼球。
美国大片不是我的兴趣,那是电影,回归到书,却再也躲避不开。
这仍然是哈里·博斯系列的图书,阅读康耐利的书,哈里就像是身边的一个老朋友,略显佝偻但强健坚毅的身形,但他的存在,安全不是我们所操劳的。
再一次被这本书吸引,阅到中途忍不住地问读过的朋友,凶手是谁?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读后感(四):此书很棒!
还是康奈利的小说比较讨我喜欢。就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凌晨3点。
这个故事的主线初看比较俗套,就是挖掘和追捕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的过程,但作者略作了修正,布置了一些逆转。
然而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认为是把庭审和探案巧妙地结合起来,双管齐下,使本书节奏错落有序,又增加了多重的悬疑感。
而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的的作者对正义理念的理解,让此书的深度大大增强,比如p202,原告律师在控告警方时说的话:“如果我们的体制无视对罪犯滥用职权,那么下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又会是谁呢?你瞧,那就是为什么我必须在法庭上那样对你的原因。为了那些无辜的人”。虽然本案中的警方做得没错,是原告在无理取闹,但是信仰正义的人们都会从理性上赞同原告律师的话。
对于我来说,阅读本书,又是一个重温英美法系的正义理念和抗辩式庭审程序的过程,因此我尤其喜欢这本书。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读后感(五):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
能入选午夜文库的大师系列,自然位列推理小说界大咖。这个系列请来的大师,从祖师爷爱伦·坡,到古典黄金时代耳熟能详的大师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瑟芬·铁伊、埃勒里·奎恩,当代则雷蒙德·钱德勒领衔,劳伦斯·布洛克、苏·格拉夫顿…… 在这个名单里,迈克尔·康奈利不算辨识度特别高,但只需要读过一次他的作品,这个名字就不会再忘记。 主角是警探的推理小说很多,仅次于私家侦探。对于情节的推进,前者更加有利,毕竟他们的职责就是破案,取证是分内事,不比私家侦探在体制外,获取线索的困难更大。但也是因为警探的身份,作为体制的一员,想塑造出个人的特色,则又难于自由的私家侦探。除了身份的特质,警探受到的约束也更多,“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也许就是他们永恒的魔咒。康奈利塑造出博斯警探和他身处的环境,真实世界里的职场,有缺陷的英雄。 连环杀人,还是模仿犯?这个贯穿始终的悬念,在推理小说的类型里不算新鲜,但在这部小说里,侦破与庭审的过程交织在一起,警探与律师的交锋,结构之精巧,节奏之流畅,还有感情戏份,竟然还真的有感动,这种阅读体验,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笔功底。到底是记者出身,调动控场能力一流。 对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总有一种深深的感激,让大师和力作,离我更近,有机会看到一个更完整的推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