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25 02:48: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100字

  《宜家创业史》是一本由容布卢特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6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宜家创业史》精选点评:

  ●家族企业、靠低价倾销起家、为避税将公司转移国外、对不同国家采取差别价格歧视、受益于国际工资落差、雇佣童工、吝啬……你可以从道德上批判它,但它就这么成功着。书写得很一般,与大多数商业书籍一样泛泛而谈,要看的话就仅看第二部分足矣。

  ●喜欢宜家..通过此书,学到许多..

  ●断断续续读完...对宜家是更加了解了一些~书里屡现语句不通顺不能忍阿!!

  ●英格瓦这个一没品味二不文艺三在政治还有致命污点的男人开创了所有人都喜爱的公认简单创新的掀起世界品味浪潮的宜家---看看,人家这才叫无心插柳长成大树林。

  ●中规中矩

  ●难以赶超,又不想远远落后,矛盾的心情下抵制是一种正常的表现。~这是宜家在崛起过程中,那些衰落的家具商们的表现。

  ●了解宜家~

  ●马勒隔壁的 我一定是脑袋被门夹了才会去读本书 要了解宜家的创业史的 还不如去逛逛宜家 果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知此事必躬行

  ●确实写的是一部创业史 没有具体的细节 然后没有然后了

  ●这个男人懂得在工作中雇佣比自己优秀的人才。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一):《宜家创业史》一个中学生创办的伟大企业

  为什么宜家会取得难以置信的成功?

  ·宜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公司。

  ·宜家的创办人是一个瑞典中学生,毫无时尚概念,审美观不及格,但却是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宜家为全球大众审美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宜家很少做广告,但同样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市场。2004~2005年度宜家的世界销售额是阿迪达斯和保时捷销售额的两倍多,家具连锁店的收入比纳斯达克的交易额高出了5倍。

  ·宜家的产品目录以最高的发行量成为世界最大的销售出版物。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二):思想有多远,企业走多远

  历时半个月的公车早读,《宜家创业史》第一遍鉴定完毕,不用再精读第二次。如果你身处刚好是家居业、零售连锁业,这本书可算作这位大同行的最全八卦史诗。如果你只是一个过客,那省省心,直接去逛宜家吧。如此瞧不上,理由如下:

  一、翻译太烂。这位张女士大概早年中文是不过关才去学德文的,全篇语句仿佛金山词霸第一手直译结果,用词造句达意,都成了狗屁。我开始以为是自己狭隘,特意在写文章前去google了一下此人其他著作,不想赫然第三条信息写道:“张**,翻译太烂”。回头再看“译者序”果然应了她那句“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

  二、纪实流于记帐。德国作者试图用窄小的篇幅来叙述跌宕起伏的创业,又不肯漏下任何一个细节,仿佛在看一份快进的序幕,知道精彩,无法看清。还有某些不完美的过去因用力粉饰却显得矫揉造作,公关作品,不是文人想得那么简单。第一部分在德国人精密记录下平淡无奇的结束。第二部分,好歹来了些蜻蜓点水的提炼,估摸机械工业出版社也就只看中了这一部分才肯出版的吧。

  文章写成这样,译的又这么烂,透过纸面还是能感受到宜家历史的波澜壮阔,事实不以文字为转移。

  自英戈瓦将宜家目标定位“更漂亮的外观,更实用的功能,价格公道”后,这个瑞典企业便在全球范围内毫无保留的贯彻着企业精神。步伐一致,是连锁企业的基本。

  宜家总结出的所有成功因素背后都贯穿着英戈瓦的思想:如何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及如何减少成本。这样的思想已经渗入了企业的各个角落,选择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选址、开店、定价、宣传、包装。。。全球经济一体化,宜家就可以全球化。

  宜家,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公司,用简单实用的思想征服了世界。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三):【FLY】黃藍的信念。

  我對這個黃藍色的大火柴盒有一種情結。

  但是之前我不了解坎普拉德,我也不知道這是一個如此之大家族企業。

  只是很簡單的被她的色彩,風格,氣氛所吸引。

  坎普拉德是個有意思的人。

  從小對銷售有著及其濃厚的興趣。成長的過程中也從來沒有間斷過自己的不斷壯大的事業。

  從郵購發家,卻意外在傢具業上有著卓越的成績。

  因為稅費的問題不斷讓宜家遷居。

  他絕對是個吝嗇的人。身家過億,卻從來深入檢出。舊沃爾沃,地鐵,最便宜的飛機票,小葡萄園,宜家淘汰過時的傢具……

  他把宜家交給基金會,為的是不讓這個龐大的家族企業被繼承被瓜分被吞并。他以任何可以想到的方式保證宜家的存在,並且盡可能的創造最大利潤。

  說到利潤,這倒是自然的。

  企業也不是什麽慈善機構,長期的短期的目標統統要以利潤當先,無可厚非。

  而坎普拉德的節約也是到了一定境界的。

  如此的大富豪,如此的行為,很有意思。

  我是個對傳記興趣缺缺的人。

  書的兩部分第二部分宜家奧秘倒是更能吸引我。

  宜家的所有包裝都是從簡的——桌子被拆成面和腿,書柜變成板子和架子,小框子被壓成扁平狀,燭臺被一個個碼放的不留空隙……

  就是這樣,包裝費,運費就統統省下。

  所有的傢具被擺在模擬實景的空間里,加上小物件,很溫馨的樣子。

  所謂的“成批的一夫一妻制”,搭售的美好,配合的默契。

  來宜家的人都像是逛大超市——推著大大的購物車,裡面堆滿物件,大的或小的,或是拿在手上的小條等待去一層取貨。

  宜家提出了這種全新的購物理念——傢具不是傳承品,下一代有下一代的品味,不求耐用,但求你能變換心情變換態度。

  這使得傢具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點綴,看著就能很開心很享受的東西,而不單單僅是必需品,灰蒙的毫無美感可言。

  注意到了麽,宜家的每個物件都有名字。

  看著就會很親切。拉近了和消費者的距離。擬人的,溫情的。

  這是追求閒散生活的一代。

  我們要的是明快的顏色,新奇的造型。

  我們可以不在意材質,不在意產地。

  但是我們中意價格,中意氛圍,中意搭配。

  宜家黃藍色的信念帶來了屬於斯堪的納維亞的風。

  心情不好,我們就換換傢具吧。

  誒,帶上相機,我們去宜家吃瑞士小肉丸吧。^^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四):IKEA成功元素------《宜家创业史》

  这本书可能由于翻译的问题,很多地方写的很乱,不值得购买!但如果能耐心看完,并自己组织一下大致能够了解一下IKEA的状况。纵观这家企业的成功,应了我们中国的古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天时

  IKEA发展期在二次大战后不久,可以说百废待兴,但是人民的购买力不足,传统家具买不起。而且出现大量的移民,农民也离开了农场(外国的农民工)。这些人只能购买较小的住宅,这时IKEA出现了,而且款式现代,价格又实惠,正符合他们的需求。

  到了60年代,瑞典住房非常紧张,瑞典政府为了消除住房危机,提出了“百万计划”就是在10年内建成100万套公寓,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的住宅建成了同样的式样(外国公房)。这时IKEA便宜的,有设计感的产品,正好又符合了这个巨大市场的需求。从此开创了IKEA的辉煌!

  地利

  IKEA成立在二战时的瑞典,众所周知,瑞典是个中立国家,并和德国和盟国都保持了不错的关系,所以IKEA没有在战争中受到丝毫影响。而且瑞典木材业发达,资源丰厚。到了和平年代,IKEA为了更低的税收也在不停的搬迁,从瑞典搬到了丹麦,四年后又从丹麦定居到瑞士,最后在荷兰成立一个基金会把IKEA纳入到这个基金会名下。

  人和

  IKEA的老总坎普拉德是个没有审美品味,不喜欢看书,固执的,吝啬的,大权独揽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怎么看都不怎么样的人,却能够聚拢一群能力比他强的人为他出力,所以IKEA才能够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他用人有个习惯,他喜欢用他的乡亲,在1986年,坎普拉德60岁时,他把领导权交给了一个35岁叫做安德斯*莫伯克的年轻人,莫伯克来自斯马蓝达,和他是同乡。在1999年任命宜家第二位老总安德斯*大卫希尔,同样来自斯马蓝达。不知是巧合,还是有心的。

  IKEA的创始人简介

  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在瑞典阿尔姆胡特北部捷特里德;同所有的成功商人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不同于常人的举止(好像全世界成功人士都这样,就算傻,也是非典型的傻)。5岁就开始做生意,当然卖的都是小东西,顾客也只有他的祖母一人(这不就是过家家嘛)。

  对英格瓦*坎普拉德一生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祖母芬妮。芬妮的丈夫在1894年看到一个报纸上的广告,说瑞典的斯马蓝达省有一处附属森林的艾尔姆塔里德农庄出售,随即在他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敲定了这个买卖。在1896年就从德国移民到了瑞典。然后,到了新家后才发现,原来买了个“烂尾楼”,他必须还要花大笔的钱投资改装,但是,他的可用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他觉得移民瑞典是个错误,带着绝望和自怜的心情,他自杀了!芬妮独自担负起在新家的生活重任。

  英格瓦*坎普拉德的童年先在他母亲的家乡阿尔姆胡特生活,阿尔姆胡特是位于莫肯湖南面的小城市,湖的北岸是阿根纳瑞德教区。

  坎普拉德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在他20岁时,他爱上了一个广播站当秘书的女子,叫克斯丁*瓦德琳,他们有一个收养的女儿,取名为安妮卡,孩子成长于艾尔姆塔里德,但是这段婚姻维持了12年,因为坎普拉德总是把事业看的比家庭重,他们在1960年离婚了。第二次婚姻在他37岁时,和一个叫玛格瑞沙*斯登纳特的年轻女教师结婚了,他们一共有三个儿子:彼得,约马斯,马蒂亚斯。

  IKEA的创业

  1943年7月28日,这年英格瓦*坎普拉德17岁,创建了一个贸易公司,他取了自己的姓、名、艾尔姆塔里德、阿根纳瑞德的首字母命名-IKEA。公司从卖一些小东西如钢笔,打火机之类一直发展到卖第一件家具,一个无扶手的沙发椅,在与顾客的交流中,他冒出一个想法,为这个沙发取个好听的女孩名“露德”。从此开始专业从事家具贸易。

  IKEA的成功元素

  价格元素

  坎普拉德从创业时,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更大的企业家,只有定价低才能成功,并在他的遗嘱中再次提到:“要不遗余力的维持低价,与我们的对手保持明显的价格差异是绝对有必要的,在所有领域,我们都要一直成为价格最公道的”(在中国好像没有做到)。他通过这几个方面维持低价:

  a.设计,设计必须先服从低成本,再考虑设计美观。

  .产品包装,包装尽可能的扁平,降低运输成本。

  c.产品材质,IKEA认为家具能够满足几年的日常需求就足够了,所以有些看不到的部分,使用便宜的材质。

  d.供应商的紧密合作,IKEA掌握车间整套生产流程,并帮助供应商改善流程,提高产量。但是,虽然价格低,但是IKEA还是高利润企业,据分析家估计宜家的利润在10%(我估计有20%)。

  e.全球性的采购,IKEA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f.薄利多销,单价虽然下降,但是销量却是几何增长。

  g.让顾客参与进销售的。

  风格元素

  IKEA不仅仅是贩卖家具,更主要他还在售卖他的生活格调或者审美情趣。IKEA的家具主要风格有四种,

  a. 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家居风格,一种自然明快,朴素实用的风格

  . 现代风格

  c. 年轻瑞典风格

  d. 乡村风格

  然而奇怪的是坎普拉德确是一个没有品味的男人,他自己都承认,要他摆弄一个房间的家具,他肯定不行。而且他一直认为设计只是位于从属,只有当外观设计使家具价格下降时,他才感兴趣。

  自助元素

  IKEA自我认定为非服务性商家。家具购买过程中80%的工作都是顾客自己完成。在IKEA的购物流程通常是这样的挑选---拿货---买单----自己运输----自己安装,自己挑选,没有营业员会来推销产品,自己拿货,通常也没有人帮助你拿,当然你更要自己买单了,当然他们会在货品中免费提供一份“只要你识字,你就能够读懂”的装配说明书及简单工具。当然,即便有了这两个宝贝,安装工作也并非容易的,它通常需要一些体力,耐力,脑力。但是正因为你的劳动,你对你组装的家具产生了自豪感,亲切感,并且你开始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把它当成了一个大型玩具。

  宣传元素

  IKEA的目录是公司最重要的营销法宝,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广告出版物。IKEA的产品目录和其他公司的区别在于,图片更具吸引力,细节更丰富,并配有详细的信息,以及优美的软文,和时尚优雅的房间布置陈列。目录时在阿尔姆胡特一个8000平米的图文工作室里制作的,这个场地可以布置100个室内场景,有大约200个人花数月时间完成。

  热狗元素

  IKEA的热狗在上海卖3元/根,套餐5元,还可以畅饮,我个人觉得非常合算,味道也不错。IKEA在推出热狗业务时,是打算亏本的,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IKEA经过讨论决定:如果要少亏钱必须让顾客也参与进来,顾客需要接食品,自己添加调料,倒饮料。最后,实行下来的结果当然也是满意的,这个业务没有亏钱。IKEA的热狗业务同样奉行低价原则:IKEA的定价一定要让顾客屏住呼吸,便宜的让人不能相信。当然便宜归便宜,IKEA还是赚钱的,它有自己的一套公式:3+1+1。意思是3/5是生产成本,1/5是税收,1/5是利润。相当可观啊!

  陈列元素

  IKEA在家具店内有清晰的指示牌,而且你走的一定是最长的一条路,IKEA称为:要么全部,要么什么都没有。IKEA的空间布局通常一边是大量不同的经过精心布置的样板间,一边是某类商品的集合。另外,还设有一个市场大厅,专卖玻璃器皿、垫子之类的小商品。所以,就算你什么都没有看上,通常离开IKEA的时候还是会购买一些小东西的。另外,IKEA的商品标签做的非常到位,通常全面而且精确,上面包括尺寸,仓位以及制作工艺等信息。

  坎普拉德元素

  IKEA深受他的创始人坎普拉德的影响,在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生活和价值观的共同体。也就是说他希望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但是好像他把他的家庭成员当成了奴隶。他更期待员工把全部精力全部放到IKEA,而不要有任何的兴趣爱好,要为IKEA这个大家庭奉献全部(我想如果有智能机器人,他肯定把人类全部解雇了)。并且不断的灌输节俭的美德,在IKEA管理层包括他自己都乘坐经济仓,乘火车只能坐二等车厢。典型的又要马儿好,又不让马儿吃草啊。

  采购元素

  IKEA主要的产品来自于采购,于全球55个国家1300个供应商合作,并在32个国家建立了46间采够办公室,他们出售的全部商品只有9%来自瑞典,其他20%来自中国,12%来自波兰,其余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乌克兰和俄罗斯,当然宜家的子公司Swewood也有35个自己的工厂,但只负责IKEA10%的产品。

  瑞典元素

  IKEA的LOGO色是蓝和黄,与瑞典国旗的颜色一样。从店铺的外观,LOGO,墙上的POP等等,都在

  说明我来自瑞典。在市场上,并不是只有质量和广告能体现商标和商品。出产地的形象也会影响企业。瑞典给人的映像是:安全、友好、和平、舒适。

  IKEA想尽办法让海外顾客感受到其瑞典风格。

  它的餐厅,供应各种瑞典风味的食品,

  它的产品,都又一个瑞典名字,并且它的命名规则是:沙发、软椅和桌子等大多以瑞典地名命名;浴室用品则用河流、湖泊的名字;园艺家具采用瑞典的岛屿来命名;照明用品来源于音乐,化学或气象学;布料和窗帘基本上都用女孩名;椅子和书桌则用男孩名;厨房和家务用品采用动词命名。当然并非所有产品都有瑞典味,床和衣橱则用挪威的地名;餐桌和餐椅用芬兰的名字;地毯则用丹麦的地名。这些名字成为了特殊元素之一,使顾客觉得它们更像是家庭成员之一,而不仅是摆设。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五):《宜家创业史》摘录

  宜家创业史

  宜家在德国市场上写下的成功史,也是一段动态的全球化历史。

  宜家的产品目录敢创造了一项记录,每年的8月份,全球有数百万人争相阅读。它以最高的发行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销售出版物。它的2006年版本发行了1.6亿份。

  第一章 英格瓦坎普拉在布勒比世界的童年

  当地人不信任这群来自德国的生面孔。他们是异类。那时的瑞典是一个人口输出国而不是移进国。1800年前后,瑞典的国土面积比今天的德国大1/4,人口200万。随着死亡 的下降,居民总数急剧增长。由于耐不住贫穷和饥饿,很多人逃往国外。尽管有大批人移民,但瑞典的人口还是持续增长着。1900年,生活在瑞典的人数达到了500万。

  农场生活给坎普拉德的生命刻下烙印:“我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只有在的集体生活中才能真正感到愉悦。”

  “童年时的我在极受保护的环境下成长,没有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他一生都觉得那是种巨大的幸福。

  英格瓦的榜样,“火柴大王”的瑞典企业家克罗格,在20世纪30年代就拥有了约150家子公司。他也获得了强大的经济势力。晚年控制着全球至少33个国家的火柴市场。世界火柴产量的60%都由他掌握。

  第2章 鼓手和旗——一种新的联合形式

  1943年夏,英格瓦坎普拉德搬到了哥德堡。沃尔沃、SKF轴承公司和哈苏公司都聚焦在这里。最令这位年轻企业家感兴趣的是:人们如何以最快的方式将货品从工厂送到客户手中?以及作为商人,在哪里可以以特别便宜的价格买进商品?

  第3章 那里站着至少上千人!

  他时刻都注意签订书面协议。

  他觉得,只有定价低才能够成功。对于他来说,价格有着突出的地位。至于要卖哪种产品,在他看来是第二位的。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是商人,不是厂长。

  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顾客都不再订购公司里最便宜的商品。从目录和简介中,顾客并不能看出产品的质量差别。一旦人们对产品失望,通常都会表现出拒绝并且再也不邮购了。当时顾客们尚没有退化权。

  于是坎普拉德把商品拿出来展览,“人们可以过去当场年那些家具,并比较不同定价产品的质量。”他把邮购业务和家具店结合起来。坎普拉德甚至与瑞典国家铁路局达成一致,给坐火车来参观家具展的旅客们打折。订购全套家具的顾客,公司会赠送给他一顿阿尔姆胡特酒店的晚餐。

  同时,1951年,另一位瑞典人劳辛创立的“利乐”包装公司。

  把频繁的运输损失降下来,是宜家业务面临的一个急迫任务。坎普拉德认为,只要把家具拆分成几部分来运输就能避免破损。若干年后坎普拉德才意识到,如果顾客开车来家具店的话,那么就可以亲自把包裹整齐的家具运走了,这是再好不过的。

  坎普拉德一开始仅仅以竞争为导向。宜家就像一个肮脏的孩子,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以便宜货破坏价格的局外人。他在此类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博览会上进行销售,这根本上是被禁止的。

  瑞典在20世纪50年代也经历了一个经济奇迹。它比那些参战国具有优势,因为它的工厂都完好地保存着。瑞典从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受益,货币贬值近1/3也促进了这种腾飞。

  瑞典的工业化不是在城市里发生的,而是在乡下的偏远地区。教堂、学校、住房都围绕着唯一的工厂而建。其中会有一名医生和一位药剂师。历史学家被视为大众认知的重要源泉。

  当宜家的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坚决要加入工会时,坎普拉德感到非常失望和低落。

  瑞典要从企业家的收入中抽税,其比率达到85%。

  第4章 利益驱动,同情和好感

  坎普拉德萨克森的曾祖父在波兰的一家国有农场做过一段时间的林学家。波兰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木材加工能力。

  坎普拉德在波兰订购的一只鹿角椅子,即是在瑞典国内购买时价格的一半。

  他按非惯例方式解决宜家的供货问题

  家具店的可用面积为46 000平米。(中国的也是这么大)

  宜家家具的价格还不到其他商家产品价格的1/3。

  人们从飞机上观察1970年的瑞典时,会看到广袤的森林和大面积的农田,里面还堆放着密密麻麻的混凝土木料。从高空俯瞰斯德哥尔摩市郊,就好像只看到一个庞大的建筑物。

  瑞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里,人口一直高度集中。具有农业传统

  1965—1975年的这段时间,瑞典政府为了消除住房危机,提出了一个所谓的“百万计划”,要建成100万套新住房。按照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人的想法,城市建设是社会形成的手段。国家规划者的目的之一是使人口尽可能地混合。“我们不能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存留。人们必须放弃自主选择邻居的权力。”

  集体主义思想一直深深根植于瑞典社会。现在它发展到了顶峰。没人能比其他人更平等。

  宜家的成功是建议在批量生产的逻辑上的。

  在社会民主的瑞典,功能主义就是政治上的正确美学。英格瓦坎普拉德在这方面并无天赋。

  第5章 一位看上去不像资本家的资本家

  20世纪60年代早期是瑞典的繁荣期。经济每年都递增超过5个百分点。

  第6章 当我和家人离开瑞典时

  在采购过程中,坎普拉德感受到,对于一家瑞典企业来说,要在国外进行投资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资产重新转到宜家在瑞典的账户上,必须经过很长时间。

  瑞典的法律不允许他把从自己国家换来的钱投资到外国。税法对于瑞典公民来说是多么的不可信赖。

  社会民主党人长达几十年的文化政策已经把瑞典的社会氛围彻底改变了。

  70年代初的瑞典税法规定:遗产中只有35%可以归继承人氖,65%都要充公。于是,他在1973年和1974年写了一篇题为《一位家具商的遗嘱》的文章。而当时他还不到50岁。“利润是一个很美妙的词!”坎普拉德认为,利润是企业扩张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可以用来分享的东西。

  第7章 来自瑞典的不可思议的家具店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大可能的力量集中。

  沃尔夫冈霍夫曼当时在《时代》上列举宜家公司为例所写的:“传统的像宜家那种规模的企业 需要大约9000名员工,而宜家却在自己的体系下把这一数字定格为2200名。”

  “来自瑞典的家具店”的形象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成功,然而在此期间,它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东欧造的。

  “我们如何避免用贪婪的欲望去孤注一掷并且同时保持一个活力常驻的组织呢?”宜家发展越大,他就越常思考这个问题。他决定把宜家建成一个没有人能够自由支配的企业——甚至连企业创始人也不可以。

  企业家是出于对财产社会化的恐惧才跑到了国外,而不是首先因为税收。

  第9章 驼鹿被宰杀了

  在所有国家销售相同的产品,宜家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只有这样,公司才能使商品数量达到足够大。

  生产和销售是两码事,坎普拉德知道他只能控制后者。

  第11章 北京的名流显贵渴求Tomelilla双人沙发

  20世纪90期,在生意经历短期停滞后,宜家又迎来了良好的势头。宜家在欧洲的销售点的数量迅猛增长。自宜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外开设第一家分店以来,20年里,公司壮大了许多倍。1974年的宜家,在5个国家拥有10家分店,到了1994年,它在24个国家拥有了至少119家分店。

  期间,英国的市场也被开辟出来。1995年,宜家在英国的第六家分店在利兹开张。在意大利,也能见到宜家的身影。1989年,在继米兰之后,都灵和布雷西亚也有了宜家分店。宜家在美国经历多年亏损后,最终也扭亏为盈。宜家还在1990年拓展了美国西海岸。当东欧的“铁幕”落下后,宜家从1990年起在那里进行了大量投资,如今也渐现成效。在最重要的市场,宜家也运营良好。继宜家在凯姆尼茨和莱比锡开设其在东德最早的分店后,宜家又在柏林的华尔特斯多夫和比勒菲尔德开设了新的分店。

  宜家的销售红利从1989年的4.3%涨到了1996年的6.6%。

  一个作决定的老总,在企业创始人还活着并且活跃时,必须拥有强悍的修改。

  第12章 我们做出这样的成绩,我真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每个俄罗斯顾客每次在宜家购物的平均支出是60美元,一点也不比瑞典顾客少。

  第13章 英格瓦每天都给我们增加压力

  坎普拉德在细节方面很挑剔。在北京,他指责说,宜家在那里虽然销售清漆,但却不卖任何毛刷。

  他们的父亲已经规定,只有一个名叫坎普拉德的人才能接掌这个位子。“人们期盼宜家由坎普拉德家族领导,否则宜家的灵魂会消亡。”这是其 个儿子在会议记录中所说的话。

  父亲为他们建立的“伊卡诺”。这是一家业务上独立于宜家、涵盖五个生意领域的公司:银行业、地产业、资产管理、保险业和商业。首屈一指的当属拥有80家分店和1900名员工的habitat。

  第二部分 奥秘

  其他公司没有一家能像宜家一样,为如今越来越随性的家居生活推波助澜。

  顾客觉得宜家家具能很好地组合,大部分人比起价格方面的优势更喜欢家具店本身。

  低价位真正给德国居民带来的是,帮助他们发现其可能性。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自然条件贫瘠。漫长而阴暗的冬天把人们困在屋子和居室里,于是舒适在瑞典和它的邻国内成为一种重要的观念。主张简洁和实用,反对过分繁复的花纹。

  事实上,在世界上大获成功的瑞典设计和生活方式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产生的。为了抑制瑞典人向国外移民,一个斯德哥尔摩委员会在1913年决定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把国家变得更具生存价值。

  从美学角度上看,瑞典并不是一个国家,而一个整体的浓缩世界,是一个中立且在国际框架内的被动国家,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它才具备了最优越的条件,使自己的产品赢得国际地位。

  在宜家的商品中,照明用品的名字通常来源于音乐、化学或气象学,如管风琴、钙等等。布料和窗帘基本上都用的是女孩名,如布里特和伊内茨等。椅子和书桌则用的是男孩名:布罗尔、亚历山大、奥莱等。宜家喜欢用合适的瑞典动词来为厨房和家务用品命名。宜家的床和衣橱经常被安上挪威的地名。餐桌和餐椅用的是芬兰名。地毯则以丹麦的村庄和城市命名。但人们却从来没在宜家发现这样一个男性名字:英格瓦。

  目录只是为顾客提供商品样图。产品介绍也通常是全面而精确,一再受到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夸赞。

  顾客平均在宜家的支出是80欧元。顾客平均每年来宜家的次数是3.5次,但有的人一年会来9次。

  宜家还很注意使商品不要泛滥。每一件新添加的商品都会把数理逻辑变得更复杂并从而增加成本。

  宜家员工也承认,公司多少具有了一些教派性质。但这一教派更像是门诺教派的形式,而不是日益壮大的科学教派形式,是19世纪存在于美国的震颤派教区。

  在宜家的故乡阿尔姆胡特,宜家家具店并不是蓝黄相间的,而是红白相间,那是宜家在瑞典的传统颜色。红和白在瑞典代表着价格便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宜家创业史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