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机器岛(上下)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24 00:09: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机器岛(上下)读后感100字

  《机器岛(上下)》是一本由(法)儒勒·凡尔纳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全2册),页数:4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岛(上下)》精选点评:

  ●特别棒!

  ●初中看过,讲人性的

  ●那个机器岛还真的是壮观啊,后来机器岛由于纷争而四分五裂,觉得有点可惜。。。

  ●比3星高一点再高一点。

  ●啊,这篇其实真不咋地

  ●小时的最爱之一.

  ●感觉挺有讽刺意味的科幻

  ●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啊……要是落在威尔斯手里要深刻绝望一万倍

  ●也许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些难以理解。看不懂啊,囧。现在只记得看过这么一本书而已。

  ●也是初中时读的...

  《机器岛(上下)》读后感(一):机器岛

  这机器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理想国”了,当然它的基础是每位居民都拥有少则几十万多则上亿的年收入(这还不是现在的美元)。也难怪有人说世上其实有平等,只是在你的收入到达一定水平后。   故事的中模范岛可以把其看成超级游轮,当然面积是十八平方公里。事实上现代怕也无法真正造出这种岛。从这点看此书算是真正的科幻作品了。但此书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此。   作品一方面有些游记性质,简略地介绍了太平洋赤道地区的风土地理等情形,当然少不得两次历险,一次是野兽入侵(是不是英国所为呢?作为法国人的作品对英国的“仇恨”显而易见);二则是海盗的入侵。可是当岛民们战胜了这些困难后,却倒在了自己的金钱和欲望之下。“理想国”最终毁灭了,它是毁灭在巨量金钱下人性的丑恶和贪婪上。作品还有些教育讽刺喻意。

  《机器岛(上下)》读后感(二):小时候与科幻相遇

  应该是初一,或者更早一点,或者更晚一点。我手里有一本纸张发黄,版式老旧,但却十分有趣的书,叫做《机器岛》。我那时候读书,只知道书写的好坏,却从来不知道去注意一下作者。甚至直到现在,还有这方面的毛病。

  说实话,那时候兴致勃勃的读这本书,脑袋里一点“科幻”的概念都没有,认为这本书就是一本小说,是基于事实的。因为,航空母舰都出来了,机器岛其实跟航空母舰差不多一个原理,只不过更生活一点,没有飞机而已。人们就在上面生活。从这个大洋漂到另外一个大洋,从一个群岛到另外一个群岛探险。很吸引人,尤其是我这种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异想的小孩子。那个年纪,任何东西,只要你多想几遍,多听几遍,就认为是对的,可以实现的。

  知道《机器岛》的作者是凡尔纳,还是后来在豆瓣上看到的,很惭愧啊。不过好在,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一个从少年时代保持到现在的惊喜。

  《机器岛(上下)》读后感(三):电子烟的发明

  电子烟的发明 凡尔纳著《机器岛》 机器岛是以当时的技术所能基本实现的宏大的建设工程。然而却毁坏于最终新教和天主教的信仰争执,或者也是商业利益争执。 今日看来凡尔纳在机器岛中最大的幻想是预言了今日的基于网络的日常生活,而这一点在十年前还看不出《机器岛》的寓意。 机器岛上的人通过网络购物,通过网络办公,在网上听音乐会,足不出门就可以完成日常及工作。当他们出门时,是参与娱乐活动。同现在是如此的想象。甚至凡尔纳还设想出了电子烟这个近两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所以,这本书里凡尔纳幻想并预言了120年后的基于网络的生活方式。 而本身机器岛游历世界各大岛屿,证实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争斗和战争,特别在资源有限的岛屿之上,包括似乎拥有无穷财力的机器岛本身。所以岛国都是需要被警惕的存在。

  《机器岛(上下)》读后感(四):机器岛的下场

  我最初在旧书架发现这本书的时候,曾经不愿意尝试去看,因为封面的版画乍一看起来阴骛恐怖,过了很久我才敢打开翻阅。这是我唯一完整看完并且喜欢的儒勒.凡尔纳的书。

  我不喜欢看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比如《地心游记》或者《海底两万里》及其他大部分小说,里边充满了过时的幻想(尽管当时非常前卫),冗长的叙述,让人反胃的怪物和版画,和为了讨好读者的俏皮话,也就是说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我们没必要再去阅读一个多世纪前的通俗小说,尽管我们的官方非常提倡这种没有任何性描写的少年科普读物:)

  但是我喜欢这部《机器岛》,一个充满了后现代重金属质感的想法,一个机器岛,浮游在太平洋上的模范岛亿兆城,里面全是千万富翁,生活富足,爱好艺术,简直是个另类乌托邦;尽管那些毛病这里都有,没完没了的地理名词我从来都轻轻地跳过,只要跟着“四重奏”一起快乐地游历就好了,在充满法国人的优越感的笔触下,去理解艺术、优雅和幽默的定义,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幽默,从开始伊凡内尔导演的“熊的舞蹈”,到后来中提琴潘希纳对吃人土著浓厚的兴趣,和小说中最出彩的人物模范岛亿兆城艺术总长门巴尔先生,那种“一屁股坐到沙发里,两脚搁到窗台上的典型的美国佬”,鲜活到基本形成了我对美国人的定义。话语或者小故事并没什么太大的乐趣,让人开眼界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当然,按照官方的说法,这部小说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永不满足的剥削本质和必将灰飞烟灭的下场,而儒勒.凡尔纳确实也提到粗鲁的北方佬总想把机器岛变成大屠宰场赚钱因而最终导致机器岛的分裂崩溃,但我没看到结尾总有些伤感,总以为要是没有那些讨厌的马来恐怖分子,说不定机器岛可以一直存在下去;也就是说从这部小说里我没受到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教训,反倒是培养出一种悲观主义的思想:好日子总要到头,和“四重奏”里面的大提琴邵恩经常嘟囔的一句话一样“你看看这事是什么下场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机器岛(上下)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