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与狂》是一本由王蒙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闷与狂》精选点评:
●热烈 自在
●生凑
●写的什么呀!无头无尾无重点无病呻吟!
●飞速看完咯。
●幸又捧起昨年余章。未料结尾竟以崆峒。人怂多读闷与狂。看似百转千回古劲虬曲,实则莽劲消逝。人啊,贵在先认识自己,而后越勇。人苍老的之一标志,便是飞扬千万字也不如年轻时候随时随口蹦出的操你妈三个字来的带劲。
●年纪不够,看不太懂
●是一本好书,须下狠心,硬读之,才会见到其中之魅力,须有硬给读完之决心,才会领悟其内涵与魅力。其中有道不出的吸引力,硬读之后一定会大感心情舒畅之感。
●真的看不下去,是不是没想好写什么…
●真的读不来,暂且不评分了
●堆砌辞藻不代表架构合理,空洞抒情只是拙劣的无意识文字流。
《闷与狂》读后感(一):读《闷与狂》
有的书评人把这部小说定义为一部“三无小说(即无情节、无人物与无细节)”,甚至大呼“失败的形式 逃避式的历史反思”;也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追忆似水年华》。这确实是一本不像小说的小说,大量的排比与辞藻堆砌有的时候读起来让人觉得艰难而痛苦,可当你沉下心来跟着它的脚步与它越走越近的时候,它就不是一本小说了,他是一位趟过生命长河来与你交谈的老人。
《闷与狂》读后感(二):闷与狂
徐徐八十耄耋之龄,有许多尴尬,许多不舍,许多幼稚与无奈。这本书注定很难畅销,内容是老者回首一生时马后炮或依旧热血的言语。言语发自内心,用心读便会在真理处激起共鸣。我本着小粉丝的心态读到这本书,本以为作者19岁时是个愤青,思想深度就是个辣鸡(原因是王蒙先生的《青春万岁》实在不得我心)但看到这本回忆录似的书时,才明白,十九岁,他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而我这个没有经历,没读过很多书的少年,太过自大了。我要本着平常心,在今后不断积累自己的学识,出一本让自己满意的书。
《闷与狂》读后感(三):爱刷微博段子你就爱随便看这本书
无聊时随便翻阅才是这本书的稍微正确的使用办法,这本书的最大功用可能就是陪你过度一段无聊、无精打采的片刻,因为很多段落确实能引起共情。
这本书从高一到大三在我手上有好些年头了,第一次读时觉得这样的遣词造句十分喜欢,还不知道自己对这本书的这份喜欢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因为它真的没办法像传统阅读一样按顺序读下去,因为他没情节,仅有的逻辑仅体现于上句与下句之间的短暂暧昧,常常分段之后另叙另一件事或抒发其他感悟。
但是现在发现对这本书的喜欢原来是对抖机灵的喜欢,造句风格是现如今的现实主义微博故事和抖机灵段子,用自嘲消解作者过去人生和历史里严肃的无聊,对不同人,季节,制度,历史的一本正经扯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