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练在你家》是一本由郝广才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教练在你家》精选点评:
●把写作这件事情掰碎了来讲,每一点都兼顾到,也尽力让孩子们(写作者)发散思维,但感觉还是忽略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真情实感和发自心底的表达欲,如果没有想要表达些什么的欲望的话,只是掌握了一些技法,那写出来的东西终究还是差点什么。
●超爱这本关于写作的脑洞书,有趣有料有层次有实践练习。因为自己平时写东西都味同嚼蜡,创作不出好文章,阅读完之后,发现自己除了不懂写作技巧,还不懂发散思维,生活节奏太快,丧失了慢慢推敲的耐心。书本后附录有不同写作技巧的365个脑洞题,我会复印下来,在每天的日课里练习。
●接地气的有趣读物。365个写作小练习,希望能坚持。
●水货夹杂干货……
●每个孩子都是雄鹰,在充满想象力的世界飞翔,直到被应试教育剪掉了翅膀。 郝广才先生的40堂写作课,就像40把钥匙,让正在爬行的人们,找回飞翔的想象力。
●满心以为是读库低龄版订的读小库第一年算是全员栽了。
●读小库出品;采铜五星推荐;新作文教学;要看的。
●实战的工具书,手把手的教。(适合大人学习,引导孩子。
●如果一个人养了三十年的猪,突然回想往事时惊呼说,我本来想成为一名芭蕾舞者…这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此时、养猪已经成为了你的风格。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中小学生时代可能会很有用,现在不了,我长成了,论人生再如何神魂颠倒也是厚达一百七十公分的铁板。不易加热了。
●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也值得作为写作指导课参考书的书。一口气又买了两本,打算送给有孩子的好朋友们~~~
《写作教练在你家》读后感(一):翅膀
《激发孩子的潜能,给他们最大的翅膀》
这是郝广才Ted演讲的题目
老鹰的翅膀是用来飞的,小鸡的翅膀是用来烤的。
写作是想象力飞翔的机会
但飞翔不是天生就会的
需要好的教练
这本书给我们这些“家庭教练”40把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40把钥匙全部学会用上难度是很大的
不过学会其中几把钥匙总是可以的吧
《写作教练在你家》读后感(二):各类课程,应有尽有
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非学无以广才,只有依靠学习才能走向未来,学习是事业腾飞的翅膀,是充实内心的武器。
知识付费时代,各大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尽相涌现;各类学习大咖指点江山,你跟我谈写作,我给你讲认知,他教我国学,你教他投资……
知识付费,认知焦虑,中年危机,职场瓶颈……
与其东奔西走,左支右 绌,不如一键打包,长期拥有,慢慢品读。
各类课程(de^daoli^zhi/zhi^huwei^ku xi^ma^la^ya),应有尽有。一手资源,更多课程欢迎你来!全网价格最低!只需199,天长地久,红红火火。
懂的自然懂,日日更新。一键打包,全部带走……
喜欢的可以加微信了解!微信号:cqj-420。
为你的终生学习打造一所共享图书馆,一座流动训练营,一本系统武林秘籍……
学习是这个世界最划算的事情……
我们懂你的焦虑,因为我们也曾这样走过……
《写作教练在你家》读后感(三):想让孩子作文得高分?你需要一位教练来教你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眼睛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 装得下高山, 装得下大海, 装得下蓝天, 装得下整个世界。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 有时遇到心事, 就连两行泪, 也装不下。谁能想到,这首诗出自一个八岁孩子之手呢?
诗的前半部分,小作者用眼睛看过的景色来形容眼睛之大,这是虚写,因为眼睛并不是真的能装下高山、大海。
后半部分,小作者用对比的手法从眼睛大转到了眼睛小,有多小呢?小到装不下两行泪,这是实写,实际是表达孩子在遇到心事的时候会忍不住想哭。
一虚一实,一大一小,寥寥数语,尽显功力。难怪这首诗的评语是“最接近大师水平的少儿诗歌”。
八岁的孩子写出这样的诗,仿佛是老天爷赏饭吃,给了他一颗细腻的心和一支我手写我心的笔。
那写作到底是难还是易呢?是可以练习还是全靠天赋呢?就像冰心先生说的:“写作的天才们往往只用了一分灵感,还需要九分汗水去多写多看。”少儿文学创作者郝广才也说,写作可以练习,而他正是一个好的写作教练。
郝广才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话说,每个孩子都有想分享的故事,于是,他将教孩子写作的心得与秘诀,有系统地记录下来,写成了本书——《写作教练在你家》。
如果说名家大师关于写作的谆谆教诲注重于“道”,要多读、要多写、要新知识联系旧知识,那么郝广才这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就是“术”,怎样具体地写好一个故事;在写作当作,要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用好形容、用好对比。
他说:“写作是用理性的方法表达感性,再用感性的方法表达理性。”
郝广才认为,学写作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丰富的图像思考能力。
什么是丰富的图像思考能力呢?最经典的一首诗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呈现出来的全是景色,但每个景色都透着萧瑟的秋天,行人思乡的愁绪。
还有一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咏梅的名句甚至都没有透露出一个“梅”字,但却将梅花枝插在花瓶中的姿态,以及散发出的清幽香气呈现出来。
所以,要想写得好,那就不要简单地平铺直叙,而是要将画面描述出来。
怎样将画面描述出来呢?郝广才介绍了几个方法:
第一,巧用形容。我们要想形容一个人胖,那就绝对不应该只说“他很胖”“他特别胖”,要将胖的感觉形容出来。很多人会写,他胖得像一只猪。但是郝广才说,猪太平常,我们应该换一种动物,一个动物太单调,两个动物更有创意,于是就有了“他像一头吞下河马的蟒蛇”,这样画面感就出来了,河马身材巨大,蟒蛇吞下之后,肚子鼓鼓的。
那大师们是怎么形容胖的呢?莎士比亚是这样写的:“她的身体像个浑圆的地球,我可以在她身上找出世界各国来。”这样的形容非常具体,地球上的各国都不大,如果一个人的身体胖得像个地球,轻易就能找出世界各国,可见有多胖了。
第二,准确描写动作。很多人都知道“推敲”这个词的来源,是诗人贾岛在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不知道用“推”比较好,还是用“敲”比较好。他反复演示推和敲的动作,就有了“推敲”这个形容人们反复琢磨、用心思考的词。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动作,能够让文字更加生动。
怎样加动作呢?郝广才建议用“一组动作”,比如要写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情景,可以这样写:“他深吸一口气,压住强烈的心跳,嘴唇颤抖地说:’我爱你’。”这句话中用了三个动作,深吸一口气,压住心跳,嘴唇颤抖,将一个人心情激动的感觉用动作描述了出来。动作加几个好呢?“3”是个奇妙的数字,三个动词的组合不多不少,既丰富又不累赘,既细腻又不拖沓。
第三,叙事先写景。不知道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现象,当镜头想要你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会先从景物开始,慢慢地移动,最后聚焦在一个人身上。写作其实也和拍电影一样,叙事之前可以先写景,或者用写景来代替叙事。
写景有一条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写什么,不说什么。比如我要写夏天,就绝对不出现“夏天”这两个字,但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思考,夏天有什么呢?有冰激凌、空调、荷花、沙滩、短裤、蝉鸣、蛙叫等等等等,然后让孩子将这些事物组合起来,描述景色。
在语文的学习时,我们常常让孩子背很多的成语和诗词,这些凝结古人智慧的成语和诗词除了考试时精准填空,对于写作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与普通的语文老师希望学生们在作文中多引用成语和诗词不同,郝广才提出要少用成语和诗词。
他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喻,成语就像抗生素,这是一剂特效药,能够快速起效,表达出言简意赅、文短意长的意思,但是抗生素不能总是用,不然人就有了免疫力了,再用抗生素就不起作用了。
那难道就不用成语和诗词了吗?当然不是,但我们不是直接用,而是去改写成语和诗词。
比如“如临深渊”,可以写成“像踩钢索,很怕掉下去”,“愚公移山”可以写成“蚂蚁搬大树”。
至于诗词的改写,则更能够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静夜思》这首诗连三岁孩子都能背出来: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作者是这样启发孩子们改写的:
他先让孩子们抬头看,观察一下能够看到什么。
然后再思考一下刚刚看到的东西能够想到什么,可以用另外的什么东西来形容呢?
接下来再问孩子平常会想念谁,这个人做的事情和刚刚想到的事情有什么相似之处。
于是,就有了下面两段不同的写作:
天上的白云好像会飞的棉花糖, 我抬头看着白云, 低头想起去年暑假, 外婆带我去吃的那碗刨冰。电线上的麻雀, 好像会飞的音符。 我抬头看着天上的小鸟, 低头想起弹吉他给我听的舅舅。这样的写作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孩子们如果能写出这样的改写诗词,就算比不上写《眼睛》的八岁小朋友,也差得不太远了。
我们给孩子做这么多写作练习,最终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写好作文,那怎样写好作文呢?
开头要一箭命中。什么意思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写作上也是同样如此,开头抓人才会吸引人继续往后读。那什么是好的开头呢?既要能够切合标题,又要能够亮出观点,所以也叫做一箭命中。郝广才给出了一个三段式的开头:
第一句,把格言写成问句。比如“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格言,可以这样写:“所有成功人物的最大共同点是什么?他们都经历过很多失败。”
第二句,用伟人演出格言。可以接着这样写:“乔丹、齐达内、阿加西、郎平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经历过很多失败,越成功的人物经历失败越多。”
第三句,用实际的东西表达格言,也就是说用具体的东西去讲道理,比如:“乔丹一天投不进的球,比我们一生投进的球还多。”
这样的三句合起来,还怕开头写不好吗?
有了好的开头后,接下来就可以讲你想要讲的故事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郝广才也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第一步,先将故事讲出来;
第二步,从反面故事来论证;
第三步,将自己的经历和故事结合起来;
第四步,用结尾来呼应开头。
写作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就难在怎么找出合适的素材,怎么准确地描述;容易又容易在,万法不离其宗,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多多练习。
学习写作也是一种学习思考的过程,孩子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学习怎样谋篇布局、怎样推导出结论、怎样描绘出意境、怎样让情节服务于主旨,这些都是要思考和练习的,绝不是看几篇范文,一通瞎写就能做到的。
最后,用郝广才的一句话来和孩子们共勉:“写作的能力代表思考的范围,思考的界限等于是人生的极限。
《写作教练在你家》读后感(四):“只要孩子飞过一次,他就属于天空,不再属于土地”
一、老树长新芽
“老鹰的翅膀是用来飞的,鸡的翅膀是用来烤的”。
你猜得出来这句话的原型是什么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博物学家洛伦兹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中也说到老鹰,这本书特别可爱,他说,“象征狂野与自由精神的老鹰也是猛禽中最为愚蠢的一种”。
还有些老树长新芽,铁树开花的创作。
比如“天上的白云好像会飞的棉花糖,我抬头看着白云,低头想起去年暑假,外婆带我去吃的刨冰”,这是李白的《静夜思》。
再比如“我一个人在雨中散步,边唱歌边跳舞。没有人知道我在唱什么,只有雨点在为我打拍子”,这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孩子天生会写作
这些有趣的句子都出自郝广才老师的《写作教练在你家》,读小库Mook书系第一本,“给家长看的读小库”。
孩子天生会写作。郝广才老师给四个孩子布置了一个场景:怪兽来了。
这些孩子两个小学2年级,一个5年级,一个6年级。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口述了一个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精彩和复杂的程度可以拍电视剧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书看看。
故事的高潮是,“这时我又看到光,不是坠子发出的光,是她的泪光”。
小孩子懂这种爱情,真让人惊讶,这还不够。
结尾爸爸说,“奇怪,这些扑克牌为什么全是红心,这样的牌根本不能玩”。
“我还是没有说话,把牌收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张红心,然后拿着剩下的牌回房睡觉”。
感觉有一点大作家的影子了。话不说完,留给你想。孩子们懂的,不止是恋人间的爱。
不用强加给他们作文范本书,春游回家还要交日记。只要保护他们的想象力自由流淌。
三、其实是孩子教我们
孩子们形容树的词汇很多,“树是候鸟的旅馆、树是猴子的游戏室、树是啄木鸟的厨房、树是大地的屋檐、树是大自然的橱柜、树是冬天的婚纱……”
一个心里只会说树就是树,树就是红木家具、城市景观的爸爸妈妈,如何教孩子想象?
有时其实是孩子教我们。我们觉得最亲近的比喻还是房子的不同部分,屋檐、橱柜、游戏室,孩子们的想象也不会完全和居住环境脱节。
四、带着镣铐跳舞也没关系
中学时语文考试,有次写作文上瘾了,要求800字,我把试卷带回家,回家又写了8000字。老师评价说,写得很好,但是不符合考试要求,打0分。
幸好这是不排名的随堂测验,幸好老师一直很宽容我。
考试的八股文,只有800字,也很难碰上知音老师。你要是写得天马行空,很可能就砸了。
这个没关系,不用抱怨。
以后的作文,也有很多是八股文。严格训练,做填空题也可以。
关键是,你的原材料是不是新颖、丰富,你的语言是不是简洁或自成风格,你的逻辑是不是严谨,你的想象力、用词是不是十分敏锐。
素材、训练、能力都到位了。考试我可以写八股文,回家我可以按照自己的结构写。一碗米饭,我可以做白饭、蛋炒饭、做粥,也可以做寿司卷。
形式掩盖不住写作功底和才气。
五、童话并不简单
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三体》里的好人程心呢,她简直是100分的女性,除非把温柔、善良也算成缺点。
我们读得很爽的《哈利波特》,结构极为精妙,第一部里埋下的伏笔,到最后一部揭晓,没有一个角色、一句话是闲笔。
斯内普教授从一开始极度讨人厌,到最后一部的末尾,突然逆转,他的恶意、他的所有行为,居然都是出于爱。
这种精妙的结构,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JK罗琳文学科班出生,她却选择用童话这样很多成年人瞧不上的表达方式。
其实童话不简单。
郝广才老师说,“好人要有很多缺点:好骗、弱小、犹豫、心软。坏人要像阿基硫斯,全身刀枪不入,却死在一点”。
现在很多电视剧看着不过瘾,坏人坏得没一点好,好人好到会怀疑他有病。
六、父母如何给孩子讲作文
没养育过孩子的大人,很少会对童书、绘本感兴趣。而孩子的作文书,更是套路满满,成年人看了受不了。
看到有人对郝广才老师的《今天》差评,说故事幼稚、逻辑生硬。
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幼稚。
自己不要太骄傲,这本书,用的是大白话。但滋养它的也是广泛的经典作品。和给成人看的写作书比,它想要表达的东西,真的更加幼稚、基础一些吗?我看未必。
有时候要抠逻辑,有时候不必,第一次读《理想国》,我也很烦躁,这个逻辑什么乱七八糟的啊。但你会怪《追寻逝去的时光》没有逻辑吗?
表达形式不影响它承载的伟大的思想。
现在我们看牛顿研究炼金术、看哲学人猜想世界由五种元素构成、看人生病了用放血疗法,都觉得是在一本正经的胡扯。但在当时的那个局限下,居然能想到这,是不是很厉害?
刚提出黑洞理论、平行世界理论的时候,很多人也觉得在胡扯。
如果你没有这些知识傍身,你会怎么理解世界?不要舍本求末。
七、写作的训练是一生的
现在的大人,可能都是初中后才开始学英语,大学毕业可能基础还不如现在的小学生。哪怕后面再辛苦的追赶,我们也没信心了。
我们就像幼年时候被绳子拴住的猛禽,那时候挣脱不掉,长大后就忘了自己会飞。
训练不足,自然能力不足。写作文就是抽彩票,水平漂浮不定。
作文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即使是大作家,写作前也可能要做很多主题阅读、调研、用大量时间斟酌结构、在电脑面前大半天挤出几百字,改无数遍。
我们很容易视写作为畏途。不知怎么写,即使天天写也是胡编乱造。一有机会,就再也不写了。
但我们每天讲那么多话,遇见那么多人,如果能记下来,其实都是很好的历史记录。
我们这一代已经错过了许多,自我设限。
希望孩子能够把讲故事、每天写点什么看得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不就是写吗,这有什么难的。
但这种气度,肯定是要训练的,每个孩子天生都会讲故事,会饥渴的玩语言游戏、学习表达。我们要保护好这样的强烈冲动和好奇。
书中写了孩子的英雄之旅,“只要孩子飞过一次,他就属于天空,不再属于土地”。
书末写到,“如果一个人养了三十年的猪,突然回想往事时惊呼说:我本来想成为一名芭蕾舞者……这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此时,养猪已经成为你的风格”。
成年人的英雄之旅,就是自己想要做的事,马上就去做了,从来不后悔。
八、我的答题
郝广才老师在书末留了365道写作题,希望孩子能够每天做一道,拳不离手。我选择了一些第一眼喜欢上的,尝试着自己写一写。
1、“热”让我想到“火”,你会想到什么?要眼睛看得到的哦。
关于疾病、温度、在线人数的热力图。
气氛很热烈,人头攒动、说话靠大声吼,晕了。但是火车站的热,医院候诊大厅的热、和演唱会现场的热很不一样。
被刷屏的热点,一眨眼就干净了。
2、“火”可以表现“热”,还可以表现什么?
《哈利波特》里罗恩一家的红头发。
火烈鸟,在非洲的画册里见到一群群的,长长的腿,震撼人心。很多度假村、游泳池里也会有孤零零的一只,充气的。
内心的热火、怒火,外形上也许能分辨出来,前者全身燥热、坐立不安。后者,脸色有点臭,目中无人。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居然是指大火星西行,天气将要凉快起来。古人看天上的流星,不知会不会认为是月宫、或者别的天外宫殿起火了。
燃灯者、盗火者。这里的火光,都是智慧、关怀、希望。黑暗衬托出火的温暖。同样的,钻木取火者、盗墓人的火折子,也是此义。
4、“热”的相反是“冷”,冷让我想到“冰块”,你会想到什么。
瑞士的雪山,《百年孤独》开篇的冰块,《泰坦尼克》撞上的冰山。17岁冬天彻骨的冷,一个人在光线很差的自习室。
20、古人用“骨瘦如柴”来说“瘦”,写出你自己的形容。
作家说,“看得见她的白色骨头”,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也许会瘦得看得见他的“黑色骨头”、五脏六腑。
21、眼睛大,可以说“眼镜睁得像车灯”。
眼睛占据了大半个脸。几乎把鼻子嘴巴都遮住了。眼镜像蜻蜓或者绿头苍蝇,直愣愣的鼓出来。
《哈利波特》里,小精灵多比的眼睛就大得不得了,他的眼泪也很大一颗。
22、眼睛小,可以说“眼镜像沙子也吹不进的缝”,还能怎么形容小?
鼻子以上几乎是空白的,两道细线,直奔额头。
23、用“山”形容大,用“海”形容大,还可以用什么形容大?
先说说远:被甩的恋人,一句话到对方的距离。40度的高温底下,拖着几十斤重的瓜,抓不牢细细的柄。离回家还有一公里的远。
24、用“蚂蚁”形容小,用“芝麻”形容小,还能用什么形容小?
天堂的针尖。吝啬鬼的心。
26、我用“棉花”形容软, 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容软?
小婴儿的手掌抚摸过脸。云。丝绸。水银。凉粉。
27、形容头发长,可以说“头发像是悬挂的瀑布”,还有呢?
上厕所要比别人多花五分钟,得把头发一圈圈缠起来,要不然拖到地上,真是脏。十厘米长的高跟鞋是必须的。洗发水,都要比普通女孩子多用上六七倍。外出洗发,也是要加收钱的。
欧亨利的小说里,麦琪有一头黄金。我们东方的更贵重,她的头发,就是黑金。
28、头发短,可以说“头发像刚修剪过的草皮”,有别的吗?
休想抓住他的小辫子,别说辫子,一根毛都抓不住。发尖紧挨着头皮,比眼睫毛短多了。
32、唱歌好听,古人用“黄莺”、“夜莺”来形容,现代可以怎么形容?
《所罗门王的指环》里特地吐槽了王尔德夜莺的故事……实际上,只有雄性的夜莺会唱歌,目的是对雄鸟宣示领地,对雌鸟邀请约会。在王尔德的笔下,“她在月光下用音乐制成红玫瑰”,用“自己的心血将花染红”。
洛伦兹说,“当我读到最后,看到玫瑰刺扎进了夜莺的心脏,这个泼妇停止了她发情的歌声时候,我真的如释重负”。
33、我用“他心里在放烟火”形容高兴,你会怎么形容高兴?
有一次听到一个好消息,激动的从凳子上蹦了起来,冲出小隔间想要满世界宣告,但想想其实别人也不关心,又憋回去了。
惊喜和高兴,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婚礼是高兴的,但还不至于一下子蹦起来。
34、我用“他眼里冒出一团火”形容生气,那你呢?
沉默,死一样的沉默。两个相爱的人在同一空间里,总要发出点声音,相互碰一下,而现在你还能感受到他呼吸声。他还是活的、走动的,沐浴在他的呼吸声中,你觉得在黑暗的冰窖。
只当你不存在、眼里没你,比冲你发通熊熊怒火还伤人。你不知道这个黑暗深渊,啥时候见底。
(首发在公号 tiannatudou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