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模式》是一本由奥瑞·布莱福曼 / 罗德·贝克斯特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19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星模式》精选点评:
●我希望我们都是一个一个小海星。我们不需要蜘蛛……
●集权与分权两种组织形态各有优劣,集权能组织大规模资源,分权能快速应对变化。
●触媒式人物很关键
●触媒式人物对一个分权的组织影响重大,而影响、领导他人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示范。
●案例不错
●可以用来参考中国的政治模式。
●推荐
●寻找到集权和分权的甜蜜点。而且这个点并不会永远不变。
●蜘蛛和海星对于组织的形容非常形象。
●: F272.9/4243-2
《海星模式》读后感(一):这本书只看一半就够了。
其实说的很深刻,只是冗余的话太多,案例有点少。
就好比是作者顿悟到了一个天大的简单的道理,这个道理没法用更多的语言去阐释它。一说出来,就已经道破了天机,大家也立刻心领神会,不许太多解释了。
所以,当你看到一半的时候,大体就可以放下啦。我是这么认为。
《海星模式》读后感(二):废话太多
首先 我想谢谢他告诉我存在这样一种新的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
但是 我不明白的是 除了更多的稿费 到底有什么样的理由能让他需要用15万字来讲一个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还是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故事
我的建议是 跳着读吧 就想杰克韦尔奇评价六西格玛一样 当你理解了海星模式这四个字你就已经了解了这本书的80%了
《海星模式》读后感(三):组织的未来
这本书,是作为《混序》的辅助书藉来看的,算是主题阅读吧。在海星模式中论述的海星式企业,和《混序》中所说的混序组织,有同,有异,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维萨组织事实上也是蜘蛛式+海星式,《海星模式》写得浅显易懂,既给出了海星组织的概念、范例,也给出了摧毁海星组织的方法,这一点特别有趣。
我的疑问同《混序》一样:怎么建立起海星组织?
需要注意的误区:
无疑,《混序》和《海星模式》中所描述的组织模式都是新生的,让人容易为之热血沸腾的,因此,可能容易对原金字塔模式产生抵触,但是要看清楚,不是任何组织都适合海星模式,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金字塔组织里发挥能量,也未必能够在海星组织里就如鱼得水。
《海星模式》读后感(四):分权化
也许,现在真的到了海星的时代,不过,海星再怎么强大,始终无法爬到内陆来,这个没有嘴巴只有肛门的家伙,比起身为节肢动物的蜘蛛低等了不止两级。所以蜘蛛能够有很多逃生方式,而海星却只能躺在海岸上任人宰割。
阿帕奇人比西班牙人厉害?他们不过是比印加人好点而已——没有被灭族,但也无法给万里之外的西班牙人造成任何威胁!
社会的进步,总是必须要集权的,这个没有办法,这是人性。不要妄想某天人类能够进化到众生平等的时代,二八原则一直都是生物进化的比太阳还真的原则。
不过作者已经明述了,完全的分权是不现实的,要寻找集权和分权的平衡点,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废话。
不过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海星模式》读后感(五):信息革命的反魅
现在看到这本书有点晚了,不过觉得这本书比《维基经济学》好很多...
将Web2.0的一些常见商业模式与海星这种生物类比,体现了复杂性的思想。
海星模式,其实是一种返魅,把机器重新变成人。与用社会组织模仿机械的科层结构不同,海星模式是一种用社会组织模仿生命的扁平结构。
海星模式是一种分权化的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当遭受攻击时,一个分权化组织倾向于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分散化。
(CD出版业对一个共享软件的起诉导致越来越多的共享软件出现)
2 一个开放系统没有中枢智库,它的智慧都分散在体系中。Skype将用户信息分散储存在每个使用者的计算机上,使得吸收新用户的边际成本降到了零。
3 开放系统很容易变异,体现了其迅速作出改变的能力
4 分权化组织正在悄悄出现,并突然接近你,体现了其快速成长能力
5 分权化将导致受益减少
6 身处开放系统之中的人们会自动做出相应的贡献
海星型组织的五个重要基础:
圈子:众多无等级机构的小群体
催化剂:在亲自发起一个圈子后,又全身而退隐入幕后的人
信仰: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
先驱网络:预先存在的平台
斗士:推进新思想的执行者和热情捍卫者,触媒式人物依赖信任来引导分权化组织,除去触媒式人物将导致这个组织更加分散化
混合式组织体,既拥有分权化组织自上而下的方式,又具备了集权化组织的机构、控制和盈利能力。亚马逊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