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0-13 19: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1000字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是一本由杨公骥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7,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一):校读(四)

  81页《异录》

  按:竹文通当为竹永通。见《太平广记》卷134报应33(宿业畜生)引《异录》。

  82页《旧唐书》卷九九

  按:所引为《沈传师传》文,沈传师父为沈既济。“准品移给俸钱”,移字误,当为秩。《大词典》【品秩】1.官品与俸秩。《後汉书·皇后纪赞》:“其(公主)職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唐 张乔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诗:“品秩台庭與,篇章聖主聞。”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二):校读(三)

  71页《唐律疏议》断狱律

  按:引文三段,第一段见中华版刘俊文点校本《唐律疏议》560页,第二段见561页,第三段见553页。

  《新唐书》狄仁杰传

  按:这段引文不长,但是烦重,写成了繁重;伤破家产,写成了伤家破产;州县科役,写成了州县催科。如果不是别有所据,那绝对是太不不严谨。原文附此:仁杰上疏曰:“议者以为虏入寇,始明人之逆顺,或迫胁,或愿从,或受伪官,或为招慰。诚以山东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比缘军兴,调发烦重,伤破家产,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又官吏侵渔,州县科役,督趣鞭笞,情危事迫,不循礼义,投迹犬羊,以图赊死,此君子所愧,而小人之常。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三):校读(六)

  96页《韩愈诗集》:

  按诗题是《送侯喜》:已作龙钟后时者,懒于街里蹋尘埃。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

  96页《韩愈诗集》:转输非不勤,稽逋有军令。

  按:诗题为《东都遇春》。

  101页《唐律疏议》:

  按:见卷二十九”断狱“:若拷过三度及杖外以他法拷掠者,杖一百;杖数过者,反坐所剩;以故致死者,徒二年。【疏】议曰:“拷过三度”,谓虽二百杖,不得拷过三度。“及杖外以他法拷掠”,谓拷囚於法杖之外,或以绳悬缚,或用棒拷打,但应行杖外,悉为“他法”。犯者,合杖一百。“杖数过者,反坐所剩”,谓囚本犯杖一百,乃拷二百,官司得一百剩罪之类。“以故致死者”,谓拷过三度,或用他法及杖数有过,而致死者,徒二年。(参71页,也见刘俊文点校本553页、560页、561页)

  102页《白居易诗集》:

  按:诗题是《南池早春有怀》。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四):校读(八)

  117页引《白居易诗集》

  按:第一句诗题是《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和之》;第二句诗题是《武丘寺路宴留别诸妓》,或作《虎丘寺路宴留别诸妓》,唐家的祖宗叫李虎,虎丘也就成了武丘了?第三句是《长恨歌》。

  117页引《李商隐诗集》

  按:《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 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沈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检与神方(义即仙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117页引《诗话总龟》

  按:今日捉将官里去,一定断送老头皮。“一定”当为“这回”。杨朴之妻《送夫诗》: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苏轼《东坡志林·隐逸》有“书杨仆事”条。

  117页引《韩愈诗集》

  按:诗题是《醉赠张秘书》。

  117页引《王若虚诗集》

  按:《中州集》诗题作《山谷于诗,每与东坡相抗,门人亲党,遂有言文首东坡,论诗右山谷之语。今之学者亦多以为然,漫赋四诗为之商略之云》,凡四首。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五):校读(一)

  39页:

  《韦应物诗集》:

  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

  按:诗题是《送元仓曹归广陵》。

  41页:

  《陈书》孔奂传:

  曲阿富人殷绮,见孔奂居处俭素······

  按:“见孔奂居处俭素”当作“见奂居处素俭”。

  《杜甫诗集》: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按:诗题是《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全唐诗》武则天诗:

  火速报春知。

  按:原文《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明朝一作来朝,火速一作火急,这里似以火急为是。(全唐诗第005卷第046首)

  《柳宗元诗集》:

  劝君火急添工夫。

  按《全唐诗》卷352第17首《叠后》 事业无成耻艺成,南宫起草旧连名。 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http://www16.zzu.edu.cn/qtss/zzjpoem1.dll/viewoneshi?js=352&ns=017

  《苏轼诗集》:

  火急著书千古事。

  按:苏轼《次韵王定国倅扬州》:此身江海寄天游,一落红尘不易收。未许相如还蜀道,空教何逊在扬州。又惊白酒催黄菊,尚喜朱颜映黑头。火急著书千古事,虞卿应未厌穷愁。

  43页:

  《礼记》:

  唯绞紟衾冒,死而后制。

  按这句话见《内则》《王制》。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六):校读(五)

  92页《三国志》陆凯传

  按:原文:臣闻,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此无益于政,有损事者也。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米有蓄积,货财有余。先帝崩后,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迹。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官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愿陛下料出赋嫁,给与无妻者。如此,上应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

  92页《陆游诗集》

  按:《暑夜》: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月窗风竹乱,烟渚露荷倾。寂寞借书读,清羸扶杖行。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

  92页《朱熹诗集》

  按:《再至同安假民舍以居示诸生》:端居托穷巷,廪食守微官。事少心虑怡,吏休庭宇宽。晨兴吟诵余,体物随所安。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壶餐虽牢落,此亦非所难。

  94页《晋书》刘舆传

  按:文案盈几,几似当作机。刘舆为刘琨之兄。

  94页《南史》张缅传

  按:少年,当为年少。《南史》张缅附其父张怀策传下。《梁书》卷三四有正传。

  94页《陆机文集》

  按:诗题《答张士然》

  94页《白居易诗集》

  按:诗题《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

  95页《封氏见闻录》:军前旗曰牙旗。近俗尚武,遂通呼公府为牙门。

  按:封氏见闻录,当作《封氏闻见记》。本书《封氏闻见记》原文:近代通谓府建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修,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祃牙之事,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称与府朝无异。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谬讹变,转而为衙也,非公府之名。或云公门外刻木为牙,立于门侧,象兽牙。军将之行置牙,竿首悬于上,其义一也。

  此段文字见中华2005版赵贞信《校注》第五卷第39页“公牙”条。中华版校注附陶敏《封氏闻见记校注标点校勘拾遗》。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七):校读(十)

  142页《杜甫诗集》奇峰硉兀火云升。

  按,《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大词典》【硉矹】亦作“ 硉兀 ”。1.高耸;突出。 唐 李白 《明堂赋》:“挐金龍之蟠蜿,挂天珠之硉矹。” 宋 陆游 《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夢中涉 黄河 , 太行 高硉矹。” 明 李东阳 《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 霞城 硉矹高千仞,衹恐胸中尚易平。” 清 钱谦益 《彭达生晦农草序》:“當此之時,余如東郊之老馬,骨骼硉兀。”2.引申为委屈不平。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低頭受侮笑,隱忍硉兀寃。” 清 王先谦 《告大兄墓文》:“彼 楊 馬 之硉兀,等含悲於逝水。”3.严峻。 唐 韩愈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诗:“幾欲犯嚴出薦口,氣象硉兀未可攀。” 明 李东阳 《明故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致仕石公墓志铭》:“公性質直,意氣硉兀,不能下物,雖居官久,家無贏貲,亦以儉自律。”4.豪放;高亢。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狂教詩硉矹,興與酒陪鰓。”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夜坐》:“平生煙霞興,硉兀上南斗。” 元 汪炎昶 逸句:“椎金鍛鐵作硬語,意氣硉兀真丈夫。”

  142页《高适诗集》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按,《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142页《韩愈诗集》突兀便高三尺。

  按,这首诗就是本页上文所引的《送僧澄观》,三尺,当作三百尺,少了一个百字。

  142页《元稹诗集》骨兀怪石疑防风。

  按,元稹《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次用旧韵》:嵌空古墓失文种,骨(一作突)兀怪石疑防风。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八):校读(二)

  64、65页提到“天宝十三年”和“天宝十四年”,年,似乎改为载更好一点。参金文明《唐代纪年为什么一度用“载”?》《关于唐玄宗改“年”为“载”的馀话》。

  65页引刘肃《大唐新语》“周武帝裁为四角”。

  按:这句话中“裁”当作“才”,“角”当作“脚”,见《大唐新语》卷十“厘革”第二十二,许德楠、李鼎霞点校本148页。

  65页引《云麓漫钞》

  幞头之制,本曰巾,古亦曰折上巾,以三尺皂绢向后裹发。后周武帝遂裁出四脚,名曰幞头,逐日就头裹之。唐马周(太宗时相),请以罗代绢。

  按:这段话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第三,见傅根清点校39页。下面附原文:幞头之制,本曰巾,古亦曰折,以三尺皂绢,向后裹发。晋宋曰幕后,周武帝遂裁出四脚,名曰幞头,逐日就头裹之,又名折上巾。唐马周请以罗代绢,二脚系于上前,法武也;二脚垂于后,法文也。两边各为三折,法三才,又加巾子,制度不一。

  69页《后周书》王罴传

  按:引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二十四史没有《后周书》应当改为《周书》,王罴传见卷一八。二是随意删改、胡乱拼接,文义难懂。三是标点有小疵。原文是: 魏孝武西迁,拜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外。齐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之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梃,大呼而出。敌见之惊,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众遂投城遁走。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搒棰,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言。沙苑之役,齐神武士马甚盛。太祖以华州重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罴语使人曰:“老罴当道卧,貆子安得过!”太祖闻而壮之。及齐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生死在此,欲死者来。”齐神武遂不敢攻。

  69页《抱朴子》

  贺将军讨山贼······多作劲木白棒,击贼,所杀万计。

  按:这段话见《抱朴子·内篇·至理》,杨先生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概括的,引号慎加。原文:昔吴遣贺将军讨山贼,贼中有善禁者,每当交战,官军刀剑皆不得拔,弓弩射矢皆还向,辄致不利。贺将军长智有才思,乃曰,吾闻金有刃者可禁,虫有毒者可禁,其无刃之物,无毒之虫,则不可禁,彼能禁吾兵者,必不能禁无刃物矣。乃多作劲木白棒,选异力精卒五千人为先登,尽捉棓彼山贼,贼恃其善禁者,了不能备,於是官军以白棒击之,大破彼贼,禁者果不复行,所打煞者,乃有万计。

  69、70页《隋书》刑法志

  按:所谓”诏颁之曰“后面的内容,不是诏书的内容,诏书的内容,应该到”知吾此怀“就结束了,后面是作史者的述评。引号不得乱施。

  70页《朝野佥载》

  按:此段话见卷二,杨先生为省简,多所概括,”讯囚用棒“即是。原文:周侍御史侯思止,醴泉卖饼食人也,罗告准例酬五品。于上前索御史,上曰:“卿不识字。”对曰:“獬豸岂识字但为国触罪人而已。”遂授之。凡推勘,杀戮甚众,更无余语,但谓囚徒曰:“不用你书言笔语,但还我白司马。若不肯来俊,即与你孟青。”横遭苦楚非命者,不可胜数。白司马者,北邙山白司马坂也;来俊者,中丞来俊臣也;孟青者,将军孟青棒也。后坐私蓄锦,朝堂决杀之。

  70页《唐律疏议》

  按:所引见中华1983年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252、253页,出入较大。“不克"当为"不充”。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九):校读(七)

  111页引《旧唐书》张元素传

  按:张元素,就是张玄素。

  旧唐书应该为新唐书。虽然关于“问出身”这件事新旧唐书都谈到了,但是所引文字与新唐书合,宜正。

  旧唐书文字——

  是岁,太宗尝对朝问玄素历官所由,玄素既出自刑部令史,甚以惭耻。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曰:“臣闻君子不失言于人,圣主不戏言于臣。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居上能礼其臣,臣始能尽力以奉其上。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良史书之,以为非是。陛下昨见问张玄素云:‘隋任何官?’奏云:‘县尉。’又问:‘未为县尉已前?’奏云:‘流外。’又问:‘在何曹司?’玄素将出阁门,殆不能移步,精爽顿尽,色类死灰。朝臣见之,多所惊怪。大唐创历,任官以才,卜祝庸保,量能使用。陛下礼重玄素,频年任使,擢授三品,翼赞皇储,自不可更对群臣,穷其门户,弃昔日之殊恩,成一朝之愧耻。人君之御臣下也,礼义以导之,惠泽以驱之,使其负戴玄天,罄输臣节,犹恐德礼不加,人不自励。若无故忽略,使其羞惭,郁结于怀,衷心靡乐,责其伏节死义,其可得乎?”书奏,太宗谓遂良曰:“朕亦悔此问,今得卿疏,深会我心。”

  新唐书文字——

  始,玄素与孙伏伽在隋皆为令史,太宗常问玄素宦立所来,深自羞汗。褚遂良见帝曰:“君子不失言于人,明主不失言于戏。故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居上能礼其臣,乃尽力以奉其上。近世宋武帝侮靳朝臣,攻其门户,至耻惧狼狈,前史以为非。陛下昨问玄素在隋任何官,对曰:‘县尉。’又问未为尉时,曰:‘流外。’又问何曹司,玄素出不能徙步,颜若死灰,精爽顿尽,见者咸共惊怪。唐家创业,任官以才,卜祝庸保,量能并用。陛下以玄素擢任三品,佐皇储,岂宜复对群臣使辞穷负耻,欲责其伏节死义,安可得乎?”帝曰:“朕亦悔之。”伏伽虽广坐,陈说往事,无少隐焉。

  112页有“苟偷”一语。引《国语·齐语》:“则民不偷。”(韦昭)注:偷,谓苟且也。

  按:《汉语大词典》1.浇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邢昺 疏:“偷,薄也。”

  又《汉语大词典》有“苟偷”条:【苟偷】“苟且偷安”之略语。 宋 曾巩 《策问二》:“朕于士民,憊精刻意以待其善,而天下靡靡,便文苟偷而已。” 宋 陆游 《成都府江渎庙碑》:“上漏旁穿,風雨入屋,支傾苴罅,苟偷歲月。” 章炳麟 《五无论》:“雖然,是四制者,特初級苟偷之法,足以補苴釁隙而已。”

  看来不仅释义有问题,苟偷是同义连用。另唐代民歌“狗(苟)偷且求养”,杨公骥先生曰:苟偷义与苟且同,意为不合礼义、无廉耻。

  116页引《杜甫诗集》,诗题是《新安吏》。

  116页引《白居易诗集》,诗题是《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输粟问官仓”,官,四部备要作军。

  116也引《方夔诗集》,诗题是《续感兴》,内容是:扬州旧服卉,木棉白茸茸。缕缕自余年,纺绩灯火中。织成一束素,上有浴海鸿。岁寒若可恃,凄凄凛霜风。昨夜县帖(一作县牒)下,头纲出城东。殷勤赴官急,瘢疮免殷红。我寒那可忍,负此卒岁功。不知落谁手?输入秦娥宫。

  116、117页释“火急捉将来”一句。

  按:火急,前面已经解释过,见p41页”火急须埋葬“,所引例句差不多。(见校读(一))唯《徐积诗》,诗题是《和张文潜晚春》。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十):校读(九)

  121页引《旧唐书》张封建传:

  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之,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入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兴,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尝有农夫以驴驮柴,宦者市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而后食;今怀汝柴,而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使擒之以闻,乃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不为之改,谏官御史表疏论列,皆不听。

  这段话和白居易的《卖炭翁》叙述何其相似乃尔。白居易诗老翁卖的是炭,这里卖的是柴;白居易诗老翁用牛拉,这里用驴驮;白居易诗老翁所得为“半匹红绡一丈绫”,这里所得为“绢数尺”。白居易自注:苦宫市也。

  122页“苟勗”《为晋文王与孙皓书》

  按:苟勗,当为荀勖。

  134页引《韩愈诗集》

  按:所引为《城南联句》,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和孟郊,全诗154韵、共308个字。采用一人一句的创新书写手法,即跨句联法。后人将采用这种手法写出的诗词作品统称为联句诗。第一句是孟郊写的,第二句是韩愈写的。

  134页引《礼记》

  按:出自《礼记·曲礼上》。

  134页引《晋书》艺术王嘉传

  按:衣服在架,杖履犹存。这里的杖履当作履杖。

  135页引《李白诗集》

  按:诗题是《赠郭将军》。

  135页引《韩愈诗集》

  按:诗题是《赠侯喜》。

  135页讨论各种“手”的一段,标点符号混乱,当正。这一段话让我想起蒋绍愚先生《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续集》中《关于汉语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第七页提到:教师的师是表示一类有某种技能的人,如古代有“渔师”“罟师”,现代有“厨师”。········教师因为和罟师、厨师一样是一种职业,所以是一价名词。

  137页引《佛法金编》:“高宗龙朔二年·······六月八日诏:朕商榷群议,沉研幽赜,然箕颍之风(按:此乃引许由不帝尧典故),高尚其事,遐想前代,因亦有之,今后僧道不宜跪拜君亲。”

  按:汉语大词典“高尚”条——《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高亨 注:“下‘事’字,僞《孟子外書文説》篇引作‘志’,必有所據,當從之……意謂: 夷 齊 不爲 周 臣,高尚其志,而得凶禍,餓死于 首陽山 。”《後汉书·党锢传·李膺》:“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139页引《杜甫诗集》

  按:诗题为《赠陈二补阙》。

  139页引刘禹锡《放榜后诗》

  按:原标题是《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全文为: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二楞子按:平十四寒韵)。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141页142页“满街肥统统,恰似鳖无脚”,杨公骥释曰:所谓“肥统统”,乃是形容和尚们脑满肠肥的样子。

  按《汉语大词典》【統統】通通。表示全部。 鲁迅 《书信集附录·致端木蕻良》:“作者的解说也嫌多,又不常用的词也太多,但到后来这些毛病统统没了。” 茅盾 《子夜》十四:“我们要改组罢工委员会!赶出 姚金凤 , 徐阿姨 , 陆小宝 !想要明天上工的,统统赶出去!”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两点说明》:“我收到许多充满着友情的来信,不能一一作覆,在这里统统向大家致以衷心的谢意。”

  这里只把“统统”作副词解。应该补“·····貌”的意思,具体所指,归纳后再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