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0-11 19: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1000字

  《外滩影像与传奇》是一本由陈丹燕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外滩影像与传奇》精选点评:

  ●万国风情,一丝不苟,从容自若……到底什么才是外滩的风骨?只要看了这本书,没有人会不怀念那个时代和那个地点的,5颗星

  ●你很难定位欧亚混血儿的身份,如同上海在世界的身份。请多一些宽容和谅解。保护本土的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7。此书做的有些骗钱了。

  ●外滩的前100年和后50年,她的开放与禁闭,繁华与混乱,高雅与粗陋,被一起记录,一起尊重。

  ●李景汉那部分写得相当好啊...

  ●寂寞的、没有归属感又不甘心的。矛盾重重错综复杂的城市。

  ●其实我没看完。。

  ●看了和没看一个样。

  ●上海是每个人的上海,外滩是每个人的外滩。

  ●我所怀念的上海,想来也不是地理上的上海,而是生活方式上的上海吧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一):20页

  听到朋友说到这本书.

  就在一个有雨的午后在季风拿到这本书.

  在另外一个有阳光的清晨翻了那么20来页.

  有关这个城市最迷人的地段过往的文字.

  可以读到那些陈旧的建筑后面的故事.

  有种兴奋涌上心头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二):唯美上海 精美外滩

  关于上海的地标,选外滩肯定不会引起太大反对,尽管中山公园的古老和五角场的新潮可以为他们加分,但是离开了外滩,上海就不成为上海了。

  陈丹燕的文字深深扎根于上海市井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里充满了这个出生在北京的女孩的喜怒哀乐,跨越外滩的天际线,穿越历史的尘埃,陈丹燕将外滩的历史和现在完整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在许多外地人眼里,来上海旅游一定要看看外滩,不过在许多人,包括上海本地人眼里,南京路无非是一条稍长的路,外滩无非就是中山东一路和几条路交界而成的一个区域。

  正是这个区域,凝固了外滩的爱恨情仇。上海不缺乏情调,甜爱路的唯美,衡山路的悠扬,常熟路的幽静,逸仙路的深邃。但是外滩总是能给你再另一个维度上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

  每次从吴淞路沿高架来到外滩,每次看到外白渡桥的庄严,心中总会生出许多的彷徨和追忆,也许,这就是上海的意义,这就是外滩的唯美吧。

  还是那句话,上海是每个人的上海;外滩,是每个人的外滩。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三):我们依旧仰望上海

  有些人顽固不化地坚持着旧上海情结,比如王家卫,比如王安忆,比如陈丹燕。色彩浓稠沉郁的海派风情,一唱三叹细密入理的人心世故。

  隔代的距离留存下想象的空间,一张老照片一篇旧时回忆就能敷衍出絮絮的文章,站在历史的一端用回望的眼神再番打量,这是我们没有机会参与的百年传奇,所以即使回望也带着仰视的意味。她只能寻找、想象、记录,却做不了主。烟尘泛起的岁月,宿命的轮回,哀而不伤。

  今天的外滩天际线依旧能铺陈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风情。只是在我幼年的某些照片上,楼群灰蒙蒙的一片像浆洗过的衣裳,僵硬,陈旧,黯淡。那是1993年的上海,在印象中还没有一个足够繁华的背景能将外滩衬出来。

  这个昔日世界第五大城市秉承下来的殖民时代的“洋气”,至今仍旧令人生畏。炫耀,精明,强势,物质主义的狂欢,她说这些字眼本就符合外滩原来的精神面貌。有人汲汲奔去,有人保持距离。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四):走不出的旧角色

  这本书不是连贯看完的。起源于一个无聊加班的晚上,读了三分之一。一边听着《布拉佩斯之恋》的电影原声碟,一边阅读。

  不得不说,选好阅读音乐实在是太重要的。这音乐与文字仿佛产生了杂糅生长的关系,一听,就让我找到了陈丹燕的情绪,那是骄傲中的哀伤,繁华中的荒芜。

  对于上海,我的印象情感来自于张爱玲的小说,还有王安忆的长恨歌。那代表着市井的精细和复杂,一种隐在琐碎生活表象背后,却轻易可感知的傲气。只是彼时我并不知道,这傲气的来源。

  直至读到陈丹燕的这本书,我才彻底而清楚地了解到了上海的傲气之源。以前对“外滩”二字所代表的历史,仅仅停留于“租界”“异国风情”,现在却真实感受到了,原来还有如此这般虚与委蛇、百转千回的历史。在书中,更打动人的是,这样的历史,所带来的城市情绪。一种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又得,却发现内里已改变的无奈。

  书读到最后,竟有点觉得这种外滩情绪,隐隐藏着深深的自卑,才竟会如此曲折幽深。就像书中M on the bund那个餐厅里,M说的一样,同样的餐厅在香港开得自若,在上海,却有如此殖民遗风的联想,旧角色的遗痕其实在人的心里。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五):读书笔记——关于《外滩影像与传奇》

  对我来说,书写上海这座城市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甚至,我并不敢轻易触碰关于上海的记忆,因为我不知道这种触碰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又有很多时候,我会放任心情无所顾忌的想念。

  在停留上海短暂的三年时间里,我并没有刻意去保存记忆,只是随性肆意的沉溺其中,把自己完整的生活与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所以直至今天,当我闭上眼睛依旧可以嗅到地铁站里随着地铁运行带动的流动的空气,混合着金属摩擦以及高级香水的气味。

  其实,生活的片段,我更愿意用相机镜头来记录。镜头过滤了人类肉眼所带的感情,反而更容易呈现真实。

  所以当我不期然遇见陈丹燕的《外滩影像与传奇》,我知道,这是一场值得的阅读。尽管我并不清楚这段阅读会带给我怎样的冲撞。只是,在这个时候,宁静深夜,我想从这本书里回到那座城市,哪怕,是在梦中。

  这中间,时光以时而喧闹时而静止的姿态走过了很久,我始终没有继续写我的读书笔记,直到昨天晚上我读完这本书。原来,这本书本身就是一部笔记,那些深入历史纹路的触角,把记忆缝隙的残留全数挖掘出来,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思路和心情被抽拽着在天际线般的外滩大楼之间游弋,从海事时代,到鸦片战争,从烟尘落寞,到盛大复兴……几代人的追逐与梦想,造就了历史的,和现在的,外滩,以及上海。

  这是一段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沉淀在心里的被称为情结,那类似的野心,同样的不甘,反反复复,斤斤计较,我在书中寻找我的上海,我的外滩,和我自己。

  阅读过程很奇妙,也很孤独,因为无从诉说。我常常在激动的泪水准备夺眶而出的瞬间,悄悄别开头,不想让周围的人看见我的表情。我一直说,这真是一本好书,但是,不推荐给你们看,因为你们无法获得和我一样的阅读快感,因为你们无法体会我与上海之间的情感链接。

  有时候这甚至成为一种折磨,我把阅读拖了很久,怕读到最后一页时,会失落了心情,甚至失却了梦回上海的可能,但又急切的想要得到更多契合心灵的文字。于是,我终于停停走走的读完,合上书,然后安然入睡。

  如同经过了漫长的旅程,觉得身体疲惫,却内心满足。需要的也许只是一场睡眠,在甜美的梦境中把旅途见闻沉淀发酵,酿成酒,和成诗。于是这成为你自己的记忆,从此,再也没有人可以夺走,完完全全的属于你一个人。这是多么愉快的经历。

  我庆幸这样的遇见,成全我遥远的想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外滩影像与传奇》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