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的建筑》是一本由郭学明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浅显了
●我认为好
●如果对欧洲建筑感兴趣的话,这是一本兴趣盎然和精彩的书。。。勾引我去意大利。。。 2011/1/9第二遍
●作者理工大学毕业,长年从事建筑装修装饰,感觉名不见经传,但这本从欧洲建筑讲到艺术和历史的书倒是意外的好看呢!配图也是很赞~
《旅途上的建筑》读后感(一):还不错的一本书
我不是学建筑的,只是对这方面有点兴趣,主要是对人文和旅游感兴趣,刚买了着本书,看了一点,觉得还不错,里面有很多建筑图片,语言不是专业术语,业外认识也能看懂,而且讲解了很多欧洲的文化,跟建筑相结合,很不错,如果跟我一样喜欢旅游和想知道国外人文历史文化的可以看看这本书
《旅途上的建筑》读后感(二):非常推荐这本书
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希腊建筑,到罗马建筑,再到巴洛克,洛可可,哥特等建筑形式,每个建筑形式都辅以欧洲各大著名建筑的照片和例子。
除了建筑鉴赏以外,还介绍了历史和人文背景。介绍了各种建筑形式演化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旅途上的建筑》读后感(三):信息失真
如果亲自去过的话,会发现书中错误❌很多,对于历史很多是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比如,210页关于天鹅堡那段,国王死在贝格湖,距离天鹅堡远着呢?怎么是天鹅堡附近的天鹅湖了呢?32-11的图,天啊,这怎么是天鹅堡大厅,我去过两次,从没见过这个大厅,这是凡尔赛宫的镜子大厅阿。对于巴伐利亚国王的评价,完全按中国对昏君的理解了,根本不了解德国当时的历史情况。不知道,这样的书,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旅途上的建筑》读后感(四):让人想去欧洲
我在寒假回家的来回路上读完了这本书,4000公里的路上,轻松的读完50章节的书,爱不释手。
作者是一位建筑学的专家,但是难得可贵的是可以把书写的如此有趣味,如此深入浅出,即使是一位建筑学门外汉也可以读懂。
之所以书可以写的饶有趣味,我想和作者在讲解建筑时而不仅仅是讲建筑有关,书中穿插了很多建筑的历史、有趣的人文故事、历史上的奇人异事和作者对建筑历史与哲学、历史和政治的理解。
去欧洲不看欧洲的建筑等于没有去过欧洲。
《旅途上的建筑》读后感(五):感悟
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彰显或者制造一种秩序,在古典建筑时期,以及承其衣钵的罗曼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和新古典时期,以及在彰显或制造秩序方面与古典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哥特建筑时期,建筑的这一营造秩序的意图是通过其自身的象征性来实现的,通过立柱、拱券、穹顶、山花营造了一个类似福柯所谓的“话语”的东西——古典建筑的话语,而组成这个话语的“陈述”是对称、高耸、厚重,以及由此产生的肃穆、神圣、威严的联想。 而现代建筑时期,这一秩序制造的意图是通过建筑的功能性实现的,通过最大限度地“压榨”各种建筑材料,尽其所能地为尽可能多的平民提供可御寒安居之“房子”(失去或者几乎失去了美学意义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