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海上花落》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11 16: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海上花落》读后感摘抄

  《海上花落》是一本由韩邦庆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3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海上花落》精选点评

  ●最后一回朴斋光鲜亮丽遇见嫌弃他的舅舅洪善卿过后就又惨遭横祸。连刚出的风头都变成最难堪回忆,想着真替他尴尬

  ●坊间爱情故事么,如此形容未免太过推扳。从中亦提炼爱情这样物事。其实作者未必已获证悟,只意在描摹坊间兜转一番,无论长三幺二,皆是脂粉英雄出处命运各自多舛。

  ●已有。中文古典小说杰作。第二本不如第一本好了。

  ●和浮躁心情不合大概需要非常仔细才能发现妙处,现在只能希望以后会有这个机会了。

  ●下半部比上半更有味

  ●堂子里曲笔太多,看客三弃

  ●读了好久,这本国语版《海上花列传》终于是读完了。不得不说,张爱玲书名的再写上很是传神,上本《海上花开》从一班老爷们喝酒划拳的热闹场景而终,正是那些女先生们一个个得意盛极之时,下本《海上花落》却由沈小红会小柳儿被戳穿而始,由此进入了一位位女先生们的或悲戚寂寥的落幕。“开”与“落”正与韩邦庆故事走向贴合。而说道国语翻译,不得不说脱离了吴侬软语对话,整个故事失掉了不少味道,不过张爱玲在每篇后添加的注确实更让人能贴近故事发生时代,能理解韩邦庆留下的伏笔线索

  ●想重读一遍《海上花列传》,但是书被我拿回了,汗。

  ●結束得略顯突然 愛玲的翻譯很美 這是一本文學史上珍貴的作品方言小說自有綿轉的魅力 雖說婊子無情 但海上花中隨處可見討人與恩官的默契深情

  ●张爱玲五详红楼梦 官们三弃海上花

  《海上花落》读后感(一):恍恍惚

  合上书的感觉真是恍恍惚惚。不知为何总觉得前半部比后半部吸引我,可能是书中人物实在太多,东一笔西一句的实在记不实全。

  印象中玉甫那对是真真相爱吧,不离不弃,彻夜服侍。王莲生骨子里还是爱的小红,只不过用一种互相逼迫方式。其余各怀思各有目的,就像二宝本以为木已成舟,贪恋着史天然,谁也不知史三爷究竟是死是活是否已娶。

  译得很好,风情毕现。

  《海上花落》读后感(二):海上花《跋余》

  (读罢不尽兴,遂找来原著跋余,至此终了。)

  客有造花也怜儂之室而索六十四回以后之底稿者。花也怜儂笑指其腹曰:“稿在是矣。”

  客請言其梗概。花也怜儂皇然以惊曰:“客豈有得于吾書耶,抑無得于吾書耶?吾書六十四回,賅矣,盡矣,其又何言耶?令試与客游大行、王屋、天台、雁蕩、昆侖、積石諸名山,其始也,捫蘿攀葛,匍匐徒行,初不知山為何狀;漸覺泉聲鳥語,云影天光,歷歷有异,則消祥樂之矣;既而林回橙轉,奇峰沓來,有立如鵲者,有臥如獅者,有相向如兩人拱揖者,有亭亭如荷蓋者,有突兀如錘、如筆、如浮屠者,有縹緲如飛者、走者、攫拿者、騰踔而顛者,夫乃歎大塊之文章真有匪夷所思者,然固未躋其巔也。于是足疲体憊,据石少憩,默然念所游之境如是如是,而其所未游者,揣其蜿蜒起伏之勢,審其凹凸向背之形,想象其委曲幽邃、回環往复之致,目未見而如有見焉,耳未聞而如有聞焉,固已一舉三反,快然自足,歌之舞之,其樂靡极。噫!斯樂也,于游則得之,何獨于吾書而失之?吾書至于六十四回,亦可以少憩矣。六十四回中如是如是,則以后某人如何結局,某事如何定案,某地如何收場,皆有一定不易之理存乎其間。客局不掩卷撫几以樂于游者樂吾書乎?”

  客又舉沈小紅、黃翠鳳兩傳為問。花也怜儂曰:“王、沈、羅、黃前已備詳,后不复贅。若夫姚、馬之始合終离,朱、林之始离終合,洪、周、馬、衛之始終不离不合,以至吳雪香之招夫教子,蔣月琴之創業成家,諸金花之淫賤下流,文君玉之寒酸苦命,小贊、小青之挾資遠遁,潘三、匡二之衣錦榮歸;黃金鳳之孀居,不若黃珠鳳儼然命婦,周雙玉之貴媵,不若周雙寶儿女成行;金巧珍背夫卷逃,而金愛珍則戀戀不去,陸秀寶夫死改嫁,而陸秀林則從一而終:屈指悉數,不胜其勞。請俟初續告成,發印呈教。目張綱舉,燦若列眉,又焉用是曉曉者為哉?”容乃憂然三肅而退。

  花也怜儂書。

  《海上花落》读后感(三):海上花,各样绽放

  每次坐下来决定写感受那一刻是最痛苦,因为根本不知道写什么没有任何类似构思提纲之类的想到什么写什么。但最后完成那一刻却是幸福的,因为没有到写读书笔记那个阶段,所以认真的写下自己的感受也算是对自己对这本书的交代。

  记得初读海上花时,看过豆瓣一篇文章,说是古代人去妓院的诉求并不想我们在电视看到的那样,其实很大程度上那里是一个社交场所,男人们聚在一起谈生意或者建设自己人脉。同时,也会在妓院中寻求另外一种男女关系;在古代夫妻之间举案齐眉,妻子总要视丈夫比自己身份高小心翼翼伺候着,而在妓院中男人们却能寻到一种男女平等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凌驾在这些男人之上。或许,这可以叫做某种别样的体验吧。

  书中每朵花都有着自己的形状,为了生活所迫,其实本来年纪轻轻却又不得不有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有取舍也有无奈。

  里面最喜欢李漱芳,李浣芳姐儿俩,是真真的姐妹情深。之前一直在想浣芳会是几岁,话语这么稚气未托被漱芳和李玉甫这么宠着。后来才发现只有十三岁,这么小就要出来做应酬人的生意,还幸好有这样的姐姐姐夫,否则该多命苦。玉甫和漱芳都是对自己现状不甘却无力翻天的人。他们之间真诚相待,也就是这份真诚注定最后的悲剧,或者玉甫稍微强势一点或者漱芳稍微放下一点?

  王莲生是懦弱的是被降住的,在男人圈子里他是有地位的而在沈小红面前却夺不到一点儿主动地位,一步步被逼到墙角。其实,沈小红若是稍微聪明那么一点儿张蕙贞必定是她的甚至更好,但她只有无尽的贪婪和咄咄逼人带着点儿龌龊,于是把一切拱手让给了张蕙贞。张蕙贞表面看来识大体知退让实际却有着自己小算盘。只能说王莲生在做人识人都有着失败之处。

  黄翠凤算是高人,能一丝不苟在罗子富面前塑造出不卑不亢孝顺有气节的自己。这样没有错,每个人有自己生存方式,有谎言却不伤害对方。

  赵二宝,哥哥不靠谱母亲没主意,自己年纪最小却要挑起生活的担子开堂子做生意。本以为遇上了可心的人,却被骗被抛弃。这实在是太悲哀的事情。之间有很多人是无父无母没有亲人被卖不得不走上着条路,而赵二宝上有老母哥哥,却没人做的了主,哥哥一味的逃避,游戏。特别是最后她的那个,由喜转悲,几行字像是她人生的写照。

  之中众多各色人物,每个故事都没有真正的结局,作者似乎就只是讲了某个时间段的事情。之前有什么事只字不提,之后的事情还在继续也不再说让他自己发展。作者真有个性不仅不在乎读者的好奇同时还用吴语写作,如果没有张爱玲,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知道这本书。虽然已被翻译成白话,但是还是保有一些吴语中语气词以保有原味,所以初读还有觉得有些生涩的但是故事那种平和的精彩会很快引你入胜的。

  海上浮花,各色绽放,无根漂泊,难以预料。

  《海上花落》读后感(四):花相与

  《海上花》原名《海上花列传》。名字是张爱玲改的,译后将它分为上、下两册《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这里的花就是交际花,地点是上海。有时候,大概也可以理解为无根无依浮萍似的“美好女子”。

  说是“美好女子”,其实是花比拟作女人指代的原意。文中也确实曾描写过上海妓子的美好,用了八个字“娉娉袅袅袅袅婷婷”加之与前面广东妓子的对比,简直宛若仙子了。

  一本写妓女与嫖客的书,还分出上、下两册。它能写些什么?总得有那么几段与众不同的妓子与深情款款的嫖客的传奇爱情故事吧。这样,书,似乎才有看头,这么长的篇幅才能绵转下去。可是,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没有爱情的书。“一切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毛主席真是一语揭示爱情真谛。而书中唯一一对结婚的,便是算闪婚一族的王莲生和与张蕙贞。王莲生之所以决定与张蕙贞闪婚还是因为发现沈小红姘了个戏子而在愤怒中作的不理智的决定。这段婚姻也不是什么幸福美满的结局。王莲生依旧吃局叫妓子。这些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只是当王莲生发现张蕙贞与他人偷情后,打得她四处逃窜,求饶不得。而这一次毒打是张蕙贞最后一次出场。从头到尾,王莲生都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张蕙贞的疼爱,只是她的温柔暖语在王莲生遭沈小红背叛是给了她升级为太太的机会。被沈小红打,被王莲生打。她的故事婚礼不是高潮,第一次被打才是,第二次被打就结束了。

  周双玉、赵二宝和李漱芳,将这三个人同时提起的人是周双宝。周双宝在于客人的谈笑中将这三人称为相当大老婆而不得之人。朱淑人与周双玉约好为婚姻。朱氏家族认定娶个妓子做大老婆是上不了台面丢家族面子的事。朱淑人听从哥哥朱蔼人的话,答应了另一桩婚姻。周双玉得知,飞蛾扑火般只想得个与之同归于尽的结果。朱淑人没死,周双玉也没死,却只作个疯子恨得苍天同怨。此三人中似是李漱芳与陶玉甫感情最为深厚,书中李漱芳一直卧病在床,长期的生病、寡食使得她脸色蜡黄,衣带渐宽。而陶玉甫一直是那个在窗前嘘寒问暖,劝食宽心的人。李漱芳的死可算是惊天动地了。陶玉甫和李涴芳哭得惊天动地。葬礼办得很隆重,陶玉甫时常会忍不住泪如雨下。没有等到做大老婆的李漱芳留下的遗言是希望陶玉甫可以照顾好与自己感情好得如亲姐妹的李涴芳,结为婚姻。但是李漱芳却没有如愿,原因竟是陶玉甫心里除得她放不下其他人。李漱芳这一段我还记得一个细节。便是在李漱芳实实在在不行了的时候,她妈妈与陶玉甫商量,要给她冲喜。见到这里,以为是李漱芳的出嫁。但没想到却是给她置办棺材。陶玉甫心中悲痛不已。下文我不甚记得了。我不知她妈妈是真是想以置棺材来冲喜还是想从陶玉甫口中得到另一个答案。也一直想不透,情深意切的陶玉甫为何没有遂了李漱芳的心愿。赵二宝,在三人中似是最幸运的一个,流落到做妓子的过程自然得让我不可思议。一出来做妓子便受到了施公子的照顾,生意也很红火,不久更是天降鸿运得到来自名门望族的史三公子的青睐,许下婚姻。以一个噩梦惊魂断了赵二宝的妄念。史三公子死了,也结束了这一场如烟似梦。

  周双宝笑得妙啊,三人中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她自己却嫁了人,脱离了这火坑得到了好的归宿。这样一个“心肠恶毒”的女子,将整盘局看了个透。一抹冷笑。

  相与,是山西方言中的一个词汇,最初的意思是往来朋友,对山西商人来说,这个词是指生意伙伴。看得真切的周双宝笑着,交际花只做买卖,不得情。

  《海上花落》读后感(五):读国语《海上花列传》

  想读《海上花列传》,是源于看了网友来瓶二锅头去年某篇日志曾提及过它的一个引发。

  书,5月里买来,读它已到了8月。想读的书,堆了一小垛,拿起这本,自然便怠慢了那本。

  《海上花列传》是自称“花也怜侬”的韩邦庆以吴语(苏州土话)而著,是我国破天荒的第一部方言小说杰作。作品问世后,一直处在“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状态,未得人知畅晓,有人把它归因于当时吴语非若京语的流行而致的对白难懂;也有人说(比如胡适)是当时小说风气未开,小说出得太早,没人把小说当文学看。

  张爱玲十三、四岁时就读过它了,她说:“此后二十年,直到出国,每隔几年再看一遍《红楼梦》《金瓶梅》,只有《海上花》就我们家从前那一部亚东本,看了《胡适文存》上的《海上花》序买来的,别处从来没有。”(《国语海上花译后记》)她却说可惜这部小说晚了一百年,不然也可与《红梦》相得一比,毕竟《红楼梦》没有写完,被人续补了四十回。张爱玲对《海上花》做了相当的打捞工作,她像译外文一样把《海上花》中的吴语用国语翻译了出来,设成了《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上、下两册。我读的《海上花列传》就是张爱玲对《海上花》的国语注译。

  每次启读一册新书,心就自然想起苏友贞在《禁锢在德黑兰的洛丽塔》里告诉读者“阅读是冒险,也是奇艳,是耽弱,也是超越。”的这句话。读国语《海上花列传》时,我的体味也有着同样的“冒险”,即“冒”了或许会半途而废的风“险”。怪不得称它“海上奇书”的胡适说,“《海上花》是一部文学作品,富有文学的风格与文学的艺术,不是一般读者所能赏识的。”,我本就是一般读者了,它的独到、传神、余韵,自是不得识赏,所以不足为怪。说实在的,我是硬撑了读完它的,张爱玲说:“认真爱好文艺的人拿它跟西方名著比,南辕北辙,《海上花》把传统发展到极端,比任何古典小说都更不像西方长篇小说----更散漫、更简略,只有个姓名的人物更多。而通俗小说读者看惯了《九尾鱼》与后来无数的连载妓院小说,觉得《海上花》挂羊头卖狗肉,也有受骗的感觉。”(《国语海上花译后记》),读了她这段话的描述,倒是窃笑自己也有这相同“受骗”的感受了,尽管这《九尾鱼》之类的书我还从没读过。读书何毕一定要硬撑着?我想,是国语《海上花列传》文字淡然轻松的使然吧,我触字的眼光不过就像秋风扫落叶般的一塌刮子扫过了,不用记想什么具体内容。

  《海上花列传》虽然说着国语,但语言对白还存留着不少的吴语方言,但这于我并无大碍,本就生活在皖浙之地,那些吴越方言多少也融入了一些在家乡的方言里,所以,每当读到平时的说语落在了书中的字里行间时,就一定有着会心的一笑。文字一经落得方言,便有了一番神悟里的生动。

  《海上花列传》主要说着清末上海十里洋场中青楼妓院里的故事,涉及着当时官场、商界和社会底层的方方面面。书中,出场人物众多,人物流动到哪里,故事就游移到了哪里。有的故事流着流着就自然消失了,有的故事则断了好久又不经意地有了延续。无数的故事在全书的大河里静缓流淌着,不见大浪。人物方面,“上至官吏,下至店伙西崽,虽然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都可能同桌吃花酒。社交在他们生活里比重很大”(《国语海上花译后记》),这一批的人,在书中,有的铺墨细腻,有的蜻蜓点水,有的闲雅静趣,有的生动感人,都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她(他)们的百姿人生。

  女人如花,清朝末年里的上海就漂浮着这样的一群海上浮花,她们受了各种生活不幸的所迫,陷入青楼,落为风尘。书中的每朵花,都有着自己的形状,为了生存,倾尽自己的一切智慧和手腕,终是改变不了各自凄惨的命运,美好憧憬对她们来说不过是心底里泛起的浪花,一经飞溅便被无情现实的大海所吞没,在满目男人的世界里,女人不过是男人眼里的玩偶了。妓院很大程度上是那个年代男人们谈生意、建人脉的社交场所吧,还天来地顺地享受着青楼女子伴吃陪喝的温存厮守,我想,这部书要是现今男人们读了去,当要大呼生不逢时了吧?!

  书中故事众多,任何一出小故事稍作演绎都可挖掘上演出一台古装戏来。在众多的故事中,我喜欢陶玉甫、李漱芳的生死恋,那个稚气未脱、娇小可爱的妹妹李浣芳与姐姐李漱芳姐妹情深也真真生动感人;王莲生、沈小红、张惠贞三人联接而起的故事还算比较完整,各人性格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黄翠凤最过人了吧,她在罗子富面前,一丝不苟地塑造出了自己不卑不亢的气节,她有她的生存方式,有谎言但并不伤害对方;赵二宝,喜到极处又落得大悲,得了望族史三公子的青睐让她一时云升了千万里,在本以为遇上了可心人而大福大贵的时候,却又受了遗弃的大骗而一落千丈,人生幻梦,喜悲仿佛瞬间;还有朱淑人与周双玉、洪善卿与周双珠......

  众多的人物,在书中或挨序、或三二、或成群地粉墨登场,故事有单一,也有穿插和错落,都平淡自如地一路顺淌舒展开来,让读者“平淡而近自然”(鲁迅对此书的称赞)地静看这海上的花开和花落。

  读罢此书,我也说不了什么所以然来,只这样记录一下自己这样浅尝辄止的浮浅感受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海上花落》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