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是一本由都梁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言平实,当资料看,电视剧改编得很精彩。直觉是其仍归在血统论的逻辑里,大院子弟讲到底总归是优越的,提及当年青春都是弄潮儿的浪漫,血色只作定语修饰。到了八十年代,钟跃民们就算潦倒都带着浪子的得意洋洋和个性标榜。印象极深是李奎勇的话:“合着我们平民家孩子就该死是吧?”小混蛋的悲剧是问题的集中体现。
●看了好多遍,好的不知道怎么评
●喜欢秦岭和高月的态度,这种看似风轻云淡顺其自然的态度其实对我来说挺难的。我之前觉得如果爱一个人,就要和他在一起,现在好像悟出点什么了。我们说的好像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但是其实那些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就是有更多的特权。我一直想过钟跃民这样的生活,可是一直也就是想想而已,真的让我猛然放下,我想我还有执念。哭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宁伟退出子弹赴死,一处是李奎勇的最后一面。“我走的时候,会在天花板上等你,你看不见我,可我能看见你,你朝我招招手,我才会放心地走,那是咱们最后的告别……”
●钟跃民是提着菜刀的诗人,我全蛋男神也是富土康抡着大锤质检的诗人。 相同的是一种气质。真的,不要喷我~
●一切试图揭开生命意义的尝试都是徒劳的,但人们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路上的步伐。
●钟跃民是个幸运的浪子,是个理想主义的浪漫主义者,苦中作乐又自我的生活态度我倒是挺欣赏的,其他方面不置可否。人生啊,哪里有绝对的平等,你拼尽全力,也只有被命运的大车轮推着走,但拿到手的牌是要好好思考如何打好的。
●都梁先生不但给我们讲述了我们这一代人和了解的故事,还给我们传递了人生智慧
●结尾有点马虎了
●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来说,我给五星。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
《血色浪漫》读后感(一):读后感
一部复杂的罗曼史,钟跃民那小子真是艳福不浅;周晓白太让人不明白了,袁军对她这么好,为什么对他却一直这么不冷不淡的;宁伟啊!可惜了一身的好本领,真可谓是一件小事真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啊!秦岭是个不简单的人,这种人一生都会生活在幸福中的。不过感觉在书的后半部分应该把罗芸再写一写,这样人物就会更加完整了。
《血色浪漫》读后感(二):钟跃民式生活
好喜欢钟跃民式生活。
看电视剧不明白为什么钟跃民不选择周晓白,看完后就明白了。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周晓白最后也终于明白了。
我觉得宁伟好惨,真的是造化弄人呢。各种巧合早就了他的悲剧,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一开场就让我感觉到了悲剧就要发生。
总之,我喜欢钟跃民式生活。没有缺少什么,从来也不缺少什么。
嗯,加油。
《血色浪漫》读后感(三):血色浪漫
血色。
这年代疯狂而又荒谬。从文革的十年动乱,到市场经济的骤然席卷,过去在崩溃,今日在重建。
浪漫。
是理想主义的钟跃民,他反叛,挑战着传统的价值道德。他理想,追求不定的,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
浪漫有着自己的资本。
干部子弟的传统光环,前代资本的人脉资源,眼界口才,引人瞩目。
底层的人依旧摸爬滚打,最后信了命,往生或者轮回又怎么样,这辈子总之是翻不了身了。
时也?命也?
又或者一个偶然铸成不止的齿轮,推向深渊,一去不返。
觉得自己的想法与钟跃民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能骨子里是个自由和理想主义的人,即使看起来很现实。
《血色浪漫》读后感(四):不羁的青春永远在路上
我一直很乖,这也是一个极大的遗憾:谁会不渴望不羁的生活呢?而这部小说就带我进入了一个放荡不羁的时代,在“革命”的废墟上,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周杰伦!
很喜欢里面陕北风俗的描写介绍,“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陕北高原,大爷大姑娘小伙子唱着酸曲,曲调原生态内容淳朴的信天游飘荡在“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自由天地里,让人神往。
还有不断被重复的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这本书算是青春不羁的补充,把它留在记忆里。
.在工大图书馆的时候宝宝强烈推荐,于是我们一起读的。
《血色浪漫》读后感(五):那些年文革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没有经历过,但是见过听过的也不少,感觉,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过的很盲目,但是很充实,虽然思想极不成熟但是却很执着。
凡事总有个两面性,我一直觉得文革也总会有好的一面,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如今忽然觉得那个年代的人有骨气,有担当,哪怕是最后苟延残喘的活着,也不会做太多,怎么说呢,大概是抱怨之类的吧……。多的只不过是无奈和妥协。
文革除了伤害之外还留下了什么?信仰。一个值得大多数人为之妥协或是支持的信仰,它能让人义无反顾,即使后悔,也无法反抗,有时候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喜欢钟跃民。但我知道,我一辈子也成不了他,他也许就是袁军,郑桐,张海洋,李奎勇,周晓白,秦岭,高玥……,他们的希望,因为他们都深爱着他,也许就是搏击俱乐部里的泰勒,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希望,他们想要成为在那个年代里面对世事的泰然处之,胸怀若素的一种状态。无所谓生活,但是却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