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曲1980》是一部由梅峰执导,春夏 / 李现 / 麦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期待
●期待塑造力李现~
●期待李现
《恋曲1980》影评(一):抵制李现,不如说抵制人人喊打的粪圈
他有了一帮蛆粉,整天爬行在网络上,为割割空瓶,为割割诋毁别的演员,作品,嗯,真棒。
我呢,是一个较真的人,在最近人人狙肖战的时期,我来小小的狙一下李现吧,也算是为抵制共同的粪圈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恋曲1980》影评(二):1980还没出生的我
我是一个86年出生的人
虽然我的记忆只有90年代
对于90年后出生的你们
期待恋曲1980!
《恋曲1980》影评(三):电影《恋曲1980》
《恋曲1980》是由梅峰执导,李现、春夏领衔主演的电影 该片改编自于晓丹的小说《1980的情人》,讲述了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巨大的时代推动、社会变革浪潮的洗礼,一群青年大学生纯洁又热烈的爱情故事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大学生正武溺水身亡,他的弟弟正文爱上了哥哥的女友毛榛。毛榛的神秘与若即若离让正文痛苦困惑;而谭力力的热切与深爱也让正文彷徨失措。春去秋来,几个年轻人,各赴人生。
非常期待
——《恋曲1980》
没怎么听过罗大佑,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看见他在电视上唱歌,转着圈摇着腿唱着《光阴的故事》。和90后这一代40岁的年龄差确实令人感觉久远。
今天点开《恋曲1980》,扑面而来的怀旧感,以及十分认同的歌词。一直觉得爱情里不要轻易承诺,某个时刻的情感或许浓烈到不能自已,但也只是当下这个时间段内的感受。爱是喜欢关于时间的积分,而不是关于程度的积分。永远这个词太沉重,是需要时间去诠释去践行的。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人这一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得已太多,许多誓言以为会一辈子记得,但就在念念不忘中被忘记了,随风而散。
年少不懂罗大佑,听懂已不再少年。90后也快要三十而立,竟突然有点感伤。
知道春夏,是在《踏血寻梅》。大大的眼睛,冰冷的孤独和空荡荡的失落。
认识麦子,是在朴树的MV《baby,达尼亚》。红裙舞者,气质太好了。
李现,最近大火。流量能够带来资源,太多的选择,希望他能够有权利也有能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
不知道电影主题是什么,看完来写,期待上映。
《恋曲1980》影评(五):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已经看完于晓丹老师的《北京1980》一个多星期了,总觉得应该写下点什么,又不知到该怎么确切地表达现在的感受。
1980年,正文18岁。2020年,我18 岁。或许是年代隔的稍有些久远,我对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人文气息,科学发展并不了解,却又跟着正文的视角深刻地体会到了80年代北京青年的热情,勇敢,迷离,含蓄,与思考。时代在改变,可总有些人性格相通,就算在现代,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像正文一般内敛又深沉的男孩,像毛榛一样让人读不懂的女孩,像力力一样让人惋惜与心痛的姑娘。可他们生活的却又是另外的年代,有他们独特的,特有的语言,行为,血肉,二八自行车,这又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很喜欢梁正文,刚开始或许是带着李现的光环带入去看他,但到后来我发现自己沉迷了,一个时而少言寡语,富有人文关怀,时而活泼可爱,身上还带着些许少年感,时而热烈,时而温柔的男孩,是我18岁来第一个如此感到灵魂契合,让人心动的角色。当他推着毛榛的后背骑自行车的清爽,他在昏暗的房间里洗照片的浪漫,他穿越大半个中国到四川找毛榛的勇敢,他在山上的小旅馆的克制与释放,他发着烧去找欺负毛榛的那个男人的气愤,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些时刻,他的背后好像有光照出来。
我不懂毛榛,却理解力力,作为不同年代的女孩,对待爱人的感情是一样的做法也是一样的。我至今忘不掉她在蒙古留给正文电饭煲排骨的做法,我想大概永远也不会忘掉,因为我曾经也收到过一样相似的清单,每一条后面都带着括号的那种。她的死,对自己来说,或许是解脱。但世上很多自杀,大概都是为了解脱吧。看起来那么阳光的一个人,可能只在特别的人的面前才是有光的。
还有很多很多想法,或许看完电影后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之前特别,现在也是特别期待,但现在好像不是很急了。
让我们慢慢来吧,慢慢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