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对事不对人?对不起,婚姻里人比事更重要
日期:2020-06-17 20:45:30 作者: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阅读:

对事不对人?对不起,婚姻里人比事更重要

  采访对象:黄启团 作者:贾方方

  图片:摄图网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对事不对人,相很多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这也是我的一个学员苏梅最喜欢一句话

  苏梅是一名总经理,对事不对人是她的做事原则,因此,只要谁做得不好,她都会指出来。

  下属报告写错了两个字,被她揪着说好几天;谁没达到她的标准,就会挨骂……

  一年中,很多中层员工相继离职。

  苏梅很困惑,明明自己涨了好几次工资,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人?

  分享下她和我的一次互动,你大概就能有所体会了。

  一次,她着所有同学的面对我说:“团长,你们宣传册印错了一个英文单词,这个错误低级了!”

  我有些尴尬,向她道歉并保证修改,她才没有继续追究。

  可以想见,与她共事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对事不对人看起来会让我们做事更客观、更理智,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到事,就意味着有对错,能做好事情,就是好的/对的;做不好,就是不好的/错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很容易焦点放在别人没做到什么,而很难看到做到了什么。

  因为对事不对人,所以就看不到人。目中无人,也就看不到对方情绪感受需求自然也就留不住人。

  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从业20多年,我陪伴过许多婚姻问题的案主。

  婚姻出状况原因千千万,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目中无人。

  01

  目中无人的婚姻

  一对夫妻来找我调解夫妻矛盾

  妻子说,她无法和丈夫生活下去了。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他很无趣。

  我问她当年为什么会嫁给他,她说他以前阳光帅气,现在全变了,都是因为他,她过得一点也不幸福

  我们很容易看到对方的错。

  婚姻不幸是对方的错,决策失误也是对方的错。

  错过了一套房子,结果房价猛涨,妻子埋怨丈夫:“要不是因为你犹犹豫豫,咱们就买了,至于住这么破的房子吗?”

  学校没选好,孩子成绩不理想,丈夫指责妻子:“都怪你,要是你能多看几所学校,能赶上这么个烂学校啊?”

  我们习惯责任推给对方,却忽略了自己的。

  如果当初妻子特别坚持,房子也就买了。如果当时丈夫坚持多看几所学校,结局也许会有不同

  而如果结局反转,房价降了,妻子会说:“多亏我果断,不然就亏大发了。”

  学校选的不错孩子成绩很棒,丈夫会说:“还好我当时没瞎逛,挑花了眼没准就错过了。”

  总之,出了事都是对方的错,成功了都是自己的功劳

  有一对夫妻觉得感情走到了尽头,说起对方,满满都是缺点

  妻子嫌丈夫事业没有上进心生活中体贴,简直一无是处;丈夫嫌妻子不够包容,整天管这管那,已经无法呼吸了。

  于是,不停地批评、指责、抱怨

  可实际上,这对夫妻各自都有很多优点。

  丈夫做饭是把好手,带孩子一级棒;妻子是收纳高手,做事井井有条。只是,这些他们都看不到。

  我们只看到了对方的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

  我们也有很多不足,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对方做的,自己也做不到。妻子抱怨丈夫挣钱少,可自己的收入并没有比丈夫多。丈夫指责妻子不够包容,可自己对妻子满是抱怨,是否做到了包容呢?

  不管是只看到对方的错,还是只看到对方的缺点,我们都只看到了对方做的事,却没有看到对方这个人。

  孩子学习不好,丈夫认定是妻子的错,却没有看到妻子也很焦虑,是不是也需要安慰呢?妻子只看到丈夫不赚钱,却没有看到他很无助,自己是不是应该为他做点事情呢?

  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事情上时,就很容易忽略人,看不见人的情感和需求。

  而如果只对事,就一定会有对错。

  有对错,就一定会有争执。

  但是,人没有。

  02

  为什么我们眼中没有他人

  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到伴侣的感受和需求?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看下我们为什么会走进婚姻。

  事实上,

  很多婚姻是需求推动结合的,而不是因为爱。

  第一个层次是本能的需求。

  比如身强体健的男性更容易吸引女性,就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这类男性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繁衍后代,被写进了基因。

  就像初恋时,身体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总是想着对方,想为对方做点事。

  就像生完孩子,身体会分泌本体胺,让母亲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

  第二个层次是理的需求,每个人渴望被看见、被肯定、被关怀、被接纳等。

  如果在成长过程没有得到这些心理营养,我们就会拼命去索取。如果你很饿,我给了你一块面包,你就会对我升起感激之情。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饥饿的,当有一个人能够看见他、认可他时,他就很容易会爱上对方。

  第三个层次是理性的需求。

  大脑的前额叶产生了理性的功能,人类衍生出一夫一妻制,承诺一生一世,彼此负有责任,超越了本能,也超越了心理。

  正因为我们是带着这样那样的需求和对方结合的,所以常常会盯着对方是否满足了我的需求。

  当一个人只能够想到需求时,就会不断去寻找满足他需求的点,就会索取。

  如果不能被满足,就会挑毛病,甚至攻击,就会认为是对方的错。

  既然双方都有需求,为什么我们却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而看不到对方的呢?

  分享一个我的个人经历。

  因为工作原因,我常常要去讲课,讲课就要说很多话,就会口渴。口渴的时候,我的焦点是什么呢?

  一定是我要喝水,而不是他人有什么需要。

  那一刻,我只能看到我的需求。我要怎么才能看到他人的需求呢?

  我喝完了水,不渴了,才会意识到,哦,其他人也和我一样上了很久的课,于是自然就会问他们要不要喝水。

  同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被看到、被接纳,那么,他的焦点在哪里呢?

  一定是谁来满足我的需求,谁来看到我、接纳我,而不是别人需要什么或我可以为别人做什么。

  所以,爱的前提是,要让自我的需求得到满足。

  当内心丰盈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产生一种自然的爱。

  否则,我们就只会索取。

  就像如果你三天没吃饭,手里仅有一个馒头,你会分享吗?

  很难。

  但如果你刚吃了顿大餐,打包了几个好吃的馒头,见到同事,你会怎样?毫无疑问,你会分享。

  03

  填补匮乏的心

  既然问题出在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要想办法去满足,填补内心的空洞。

  怎么办?

  肯定不能指望伴侣来满足,因为伴侣也在同样指望你来满足他。

  于是,婚姻就变成了战场,庭就变成了修罗场,双方都在向对方索取,这就是现代婚姻的一个致命问题。

  那怎么办呢?

  必须自己解决自己的需求。

  首先,我们要承认需求的存在,承认是治疗的开始。

  咨询中,我遇到过很多夫妻矛盾的焦点是性生活不和谐。

  不少女性不承认夫妻对彼此身体的需求,因为从小的教育让她们对性有强烈的羞耻感,认为性是不好的,是肮脏的。

  丈夫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就会借由其他问题来指责妻子,比如孩子没教育好、家里没打理好等。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性是爱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前面提到妻子嫌弃丈夫不上进,指责对方赚钱少。

  实际上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老公,我是一个需要很多钱的人,否则我就会很担心,担心孩子不能上好学校,担心未来没有保障。”

  听到妻子这样表达的时候,丈夫会怎么样呢?

  “老婆,我会尽我的能力不让你和孩子受苦。”

  当妻子承认并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就不再是索取,对方感受到的也不再是指责,而是保护家人的欲望被激发。

  当丈夫积极回应后,妻子也会生出爱,看到他的不易。

  其次,我们要看到心理匮乏的点在哪儿。

  心理的匮乏通常源自于我们的童年。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精力有限,或者本来也是一个匮乏的人,所以他们没办法满足我们,也无法将我们养育成内心富足的人。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把责任推给原生家庭,而是说一个人内心的匮乏确实跟成长有关。

  什么叫自我价值,就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主观评价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来自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父母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

  找到因,并不是要把责任推给因,你要相信,父母当年能给到你的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了。

  我们要做的是把责任落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负责任。

  责任在英文里是由两个单词构成的,一个叫回应,一个叫能力,即当你有回应的能力时就叫做负责任。

  我常说,天打雷天下雨,你能怪老天吗?你指着老天,会有什么结果呢?没什么好结果,只能被天打雷劈。

  那么,什么叫负责任呢?

  天打雷天下雨,你能不能回家暂时躲一躲呢?

  夫妻关系也一样,婚姻出了问题,我有方法应对,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对方,如此,这个婚姻才有希望。

  事实上,

  让一个人意识到婚姻的问题是我的责任,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匮乏相关,是一件很难的事。

  怎么办呢?

  心理治疗是最廉价、最快捷的方法,因为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可以很专业地帮到你,而生活的代价则是最大的代价。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我们可以做很多,比如

  冥想、正念、看书;

  找朋友聊天、听别人的故事;

  看电影看电视剧,比如日本的《深夜食堂》、迪士尼的《头脑特工队》;读《婚姻与家庭杂志的文章等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觉察。

  04

  有时只需改变一个小小的观念

  其实,

  填补匮乏的心、满足自己的需求,目的是为了重新找回爱。

  什么叫做爱?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

  就是身体会分泌一种荷尔蒙,在它的作用下,我们就会无条件地想为对方做点事情,就像初恋时以及生完孩子时那样。

  遗憾的是,这个阶段是短暂的。

  怎么才能找回这个阶段的感觉呢?

  当精神空洞被填补了,我们自己吃饱了,身体自动就会产生这种物质,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看见”伴侣,进而关爱伴侣。

  有人会说,长了这么大都没能填满自己匮乏的内心,想要满足自己又谈何容易。

  事实上,

  满足自己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不需要很多物质或金钱,有时候可能只需要改变一个小小的观念就可以了。

  以前,我是一个安全感特别不足的人,为人很谨慎,做事很保守。

  我反对太太买一切超过经济实力的东西,尤其是买房,我一定要付全款,因为我担心,万一以后还不起怎么办?

  太太就觉得,干嘛不贷款呢?三成首付,我们完全付得起啊!

  于是,我们就会产生一些摩擦。

  我是从事心理学的,所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这样,是受我妈妈的影响。

  她就是这样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什么事都不敢做,而且她对我要求非常严,对我有诸多挑剔,从来没有肯定过我。

  为此,我对她一直心有抱怨。

  有一次,我去做督导。

  我的治疗师问我,你有几个兄弟姐妹啊?

  我说,只有一个姐姐。

  他说,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怎么你妈没有多生几个小孩呢?

  我如实回答,不是没有,而是因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生的七八个孩子都没活下来。

  听我讲完后,治疗师说,哎呀,你妈多不容易呀!

  生那么多孩子都没有养活,你是唯一养活的男孩子,可能她把所有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

  你知道吗?

  你是替你的兄弟姐妹在活。

  这一句话让我瞬间泪流满面。

  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妈妈的艰难和不易,对妈妈的怨恨顷刻间烟消云散。

  原来,妈妈那样对我是为了让我能够活下来,我在她眼里是多么重要啊!

  当我能看到妈妈的另外一面时,我就完全理解、接纳了她,和她的关系得到了修复和连接,内心的那个洞也被填满了。

  我不再抱怨妈妈,也不再伸手索取,我的心安了。

  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没有安全感了,做事的胆量变大了,也不再和妻子有类似的争执了。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但可以改变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看法,这就是疗愈。

  当我们成长为内心丰满、富足的人时,自然就会看见对方,看到他的需求,欣赏他的优点。

  而对方因为感觉到了被爱,也会重新分泌荷尔蒙,回馈与爱。

  当两个人重新找回爱的感觉时,挑剔的嘴自然就会闭上,指责的手也会自动放下。

  因为有爱,我们愿意为这段婚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是我们的荣耀。

  采访对象:黄启团,心理学专家,专注于应用心理学领域20年,集导师与投资人于一身,将心理学理论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经营、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领域。投资创立壹心理、智慧行、心理严选、月亮种子等心理机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01.能沟通的爱人万里挑一,不会说话的猪队友千篇一律

  02.明明没了感情,为什么我却离不开他?| 爱问小婚家

  03.《妻子的浪漫旅行》第4季开播:夫妻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亲密关系|沟通|婆媳

  自我成长|安全感|渣男|前任

  心理测试|出轨|男人说|离婚

  亲子|家暴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投稿

  转载及商

  小婚家过往往往往的好文怎么看?

  一共就2步

  1:点击右下角菜单栏“历史文章”

  所有历史文章都等着被你翻牌子

  2:弹出的历史文章最上角,

  点击搜索框,

  输入你关心的内容,搜起来!

  建议:

  只输入关键字,

  比如沟通,离婚,离婚协议,亲密关系,

  这样核心的词语就OK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对事不对人?对不起,婚姻里人比事更重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