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四种爱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5-09 23: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四种爱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种》是一本由(英)C.S.路易斯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3-12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四种爱》精选点评

  ●愛一旦成為上帝,便淪為魔鬼

  ●路易斯在给予之爱和需求之爱之外添加了欣赏之爱作为审美经验起点,但是对自然之爱容易转变为自然宗教自然主义,所以只是一个入门。第一种情爱是从亲情开始的无需欣赏之爱便“自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变质的可能,因为爱的需求/给予二分性,其中包含嫉妒占有需要常识修养指导。第二种友爱具有非自然性以及古代与现代的遭遇不同,指出其危险在于结党的危险,对基督徒来说就是骄傲。所以虽然称赞接近天使般的关系圣经却不以友爱作比喻。第三篇论爱情最好,尤其批判把性过于严肃化的现代观点,称性爱是爱嘲弄精灵,性爱中的人毋宁说有扮演普遍男性女性倾向。爱情的危险来自于具有成为宗教的倾向,把爱情本身偶像。但是一切爱与对上帝的爱都有竞争关系这点是基督教的大实话,还是得怎么说

  ●物爱、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这里的情爱不是通常中文意思异性之间的“情爱”,而是affection,更接近父母孩子之间的爱,可以理解为亲情之爱。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友爱则通过共同兴趣人们联系到一起,爱情让人超越对自我的关注,甚至将幸福置之度外,爱情本质上就有成为宗教的倾向,进一步地,能够爱不可爱之人,抛开一切自卫,接受痛苦,把痛苦献给上帝,以此趋近上帝——对上帝和对彼此超自然的需求之爱,就是仁爱。

  ●一般,不过有个人验证我“失去她就是部分的我的死亡”是好的。

  ●今天是我第7遍读它。 即使你不是基督徒,35岁之前的人,想读懂爱,请把它读10遍以上。 35岁之后,如果你首次遇到它,你一定会热泪盈眶

  ●一种理想状态,暂时做不到

  ●爱唯有不再变成上帝,才不再沦为魔鬼。

  ●先自沉穩而後愛人。

  ●这本书给了我极大安慰,亦如它给了我极大的责备

  ●这本书放在十年前我是读不下去的。那时候我以为上帝就是上帝,友爱、情爱也只能放在对人世曾经历的语境里来理解,所以,幸福、善好、高尚、仁爱,对我来说只是纯粹抽象的大词。现在,我再读刘易斯,我发现他以一种“同龄人”或者“同代人”的方式进入了我,或者说,我以更丰富资源与经验包裹住了刘易斯的语言意图,我把《四种爱》放在伦理学的视域里讨论,上帝所代表的仁爱因此也就成为了“善好”的代名词,因而刘易斯要解决的终究是“人如何自如地行在他的路”上这一指向well-being的命题。需求之爱、欣赏之爱与给予之爱水乳交融地呈现在他对四种爱的划分里,对智性友谊的刻画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的传统,也暗含着他对inklings的回顾与期许,当他追求效法上帝去实践非自然之爱时,我则勘探人智对神智边界的无限接近。

  《四种爱》读后感(一):爱与受伤

  “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你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用各种嗜好和小小的奢侈的享受将心仔细地包裹起来,避免一切感情纠葛,将它严严实实地封闭在自私这副灵柩里。

  可是,在这副安全、黑暗、没有动静、没有空气的灵柩里,心会改变。它不会破碎,但会变的坚硬如铁、麻木不仁、无法拯救。”

  《四种爱》读后感(二):理智的爱对抗疯狂,友爱对抗思想在集体中的迷失

  四种爱是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爱是给予和需求。人间的爱不能代替上帝的爱,否则爱就成为了魔鬼。盲目和过度的爱不能代替理智的爱,否则爱就成了疯狂。

  爱情是面对面,友谊是肩并肩,是志趣相同,友爱是避免思想在集体中迷失的指南针,它保留共鸣的思想,带来对抗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不能代替友情,因为友情让人不会迷失自我。强势的集体往往抵制友谊,而个体应该突破集体的阻挠去寻找友谊,这是避免被“洗脑”的办法。

  《四种爱》读后感(三):岁末荐书

  年末荐书: 市面上很多畅销鸡汤文观点都很零碎,论据也很日常化。它们总围绕着一个概念原地打转,阅读的过程几乎不需要思考,除了给人留下暖心的感觉外,大抵都味同嚼蜡。 《四种爱》是两年前一个基督教朋友强推我的,也是我看了一遍导语就决心要买纸质书好好读一读的。作者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对四种爱先做了概念上的界定,接着对内涵进行论证,思辨能力强,思考深度也适中。 这就是我认为的一本好书,因为它的的确确在引导读者由概念A向概念B做上升性的思考,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概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遗忘,但思维方式却会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你的脑子。但相比于畅销鸡汤文来讲,这类书的销量大多会在很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时间内稳定在一个不高不低的区间里。 但愿2018的所有都能像书页一样,一翻就过去!

  《四种爱》读后感(四):爱的真谛

  四种爱的英文分别是:Affection、Friendship、Eros和Charity,译者分别译为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Affection是指人际之间由于血缘关系或交往相处熟悉而产生的自然的感情,Charity表示上帝对人的那种无条件的大爱。每一种爱都有其崇高和危险并存的特点。情爱和爱情因为其无私给予的属性,酷似上帝,而容易发生扭曲,可能要求人们去崇拜。自然之爱有类似上帝的一面,但它们不能自足,需要上帝恩典的介入,向仁爱转变。【自然之】爱一旦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因自然之爱常常与爱上帝相竞争。二者之间的关系,路易斯说: 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上帝不是要求我们离弃他们,去爱陌生的上帝。将来等我们见到上帝面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识祂。我们在尘世上经历一切纯真之爱时,上帝始终参与其中,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在上帝里面。爱上帝胜过爱他们,我们爱他们就会胜过现在。 所以面临选择时,我们应该始终将上帝放在首位,侍奉祂,顺服祂。作父母的需要省察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出于自己需要被人需要的心理,还是真正为他所需,我们对他人的帮助是真的出于仁爱,还是一种施恩,为要得到人的赏赐?

  在所有的爱的关系中,我们遇见彼此,不是自己选择了彼此,乃是上帝为我们选择了彼此。有很多人都比他更美,但是通过爱,上帝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美,上帝通过爱,使他们的美加增。我们应当存着一颗感恩、敬畏的心对待每一位我们与之交往的人,更要因着爱,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帮助和造就。

  《四种爱》读后感(五):《四种爱》书摘

  亲爱,友爱,情爱,仁爱

  ●亲爱Affection

  。要是屡屡高声表白,亲爱就失其为亲爱了;将亲爱公之于众,就像要搬,将家具摆出来一样。家具摆在家里,很像回事;摆在阳光下,则显得寒碜、俗丽或怪模怪样。

  。对人性的真正博大之趣味就是,在你不得不每日面对的人性之横断面上,找到某些东西去欣赏。

  。令我印象更深的,不是孩子对父母的无礼,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无礼。对自己不懂而孩子们懂的事固执己见,粗鲁打断人说话,断然否定,嘲笑年青人珍视的事物,有时还嘲笑他们的宗教……假如问他们为何在家里是这般举止,他们就会回答说:噢,真见鬼。人回家,就图个放松。人总不能老是表现他最好的一面吧。要是在自个家里,不能做自己,哪里还能?家里,当然用不着客套。

  又一次,这话是如此接近真相,却犯了致命错误。亲爱就像旧衣衫,舒适,随便,无拘无束。如果穿着接待生客,就显得没教养。不过,旧衣衫是一码事,将它一直穿臭是另一码事。

  。爱,一旦成为神,就沦为魔。

  ●友爱 Friendship

  。兰姆说过,三友人甲乙丙之中,要是甲去世,那么,乙不只失去了甲,而且失去了“丙身上的甲”,丙也不只失去甲,而且失去“乙身上的甲”。

  在我的每位友人身上,总有些东西,唯有别的友人才能完全呈现出来。仅凭自己,我不足以让一个人展现其全貌;我需要别的光束,照亮他的方方面面。

  。友爱必定排外。从无辜而又必须之排外行径,到排外精神,仅一步之遥;下一步就是,以排外为乐这种败坏了。一旦承认这一点,这个下坡路就顿显陡峭。我们第一次走在一起的那个共同识见,或许会消褪殆尽。但我们结成了个小圈子,只为小圈子而存在的小圈子;一个小小的自封的(因而荒唐的)贵族,沐浴于集体自伐的幻梦之中。

  ●情爱 Eros

  。色鬼在大街上游荡,我们说他“想要个女人”,这样说再蠢不过了。严格照直说,他想要的恰巧不是个女人。他想要的是快感,女人碰巧是此快感的必需设备。从他完事后五分钟的态度,就可以推断他在多大程度上在意那个女人本身(抽完一支烟后,谁还留着烟把呢)。而情爱,则使得一个男人真心想要某特定女人,而不是一个女人。恋人渴欲的是心上人本人,而不是她所能提供的快感。

  ●仁爱 Charity

  。圣奥古斯丁:所有人,终有一死。不要将你的幸福,寄托在你可能会失去的东西上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四种爱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