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天使》是一部由弗兰克·鲍沙其执导,珍妮·盖诺 / 查尔斯·法莱尔 / 娜塔莉·金斯顿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2届奥斯卡金像奖 (1930) 最佳摄影(提名) 欧内斯特·帕尔默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哈里·奥利弗 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 (1929) 最佳女主角 珍妮·盖诺
●跌宕起伏的剧情,优美的镜头,高明的运动摄影,生动的人物,帅男靓女的搭配,赏心悦目
●#资料馆留影#北影节时的意外收获,默片经典,当得起经典称号。底层小人物悲欢离合,爱和梦想,让人想起《城市之光》里的夏洛,虽然结局不免心酸现实依然残酷,但那份真情却始终感慰人心。
●鲍沙其受茂瑙影响颇深,镜头与调度都很有德国味,总的来看这个故事已经趋近于日后的好莱坞叙事了,但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本片身处于无声与有声交替阶段,其劣势很明显,困于无法用台词丰富信息,只能反复强调情感,看到后面非常乏味,不过最后的画像段非常有意思。
●爱一个人有多深就看经得住怎样的分离,穷画家爱上妓女最是解不开的情结,通常都是以悲剧收场,喜欢这个结尾,使整部电影升华,感觉他们最终走到一起并非上帝的重新眷顾,而是继续完成这场未了的宿命。。。
●自己看的话估计也就打个三星了。根据cousera里老师的讲解来看电影,才知道这片这么牛啊……老师的讲解真棒,随口影评也比豆瓣大部分用尽全力的影评要精彩到位的多。一直在感叹,导演摄影演员都好厉害,讲解的老师也好厉害。
●默片时代银幕上的伟大爱情故事,剧情在现在不算新意,但是拍出了有趣。真的像天使哎~
●女主角的肢体动作啊!太迷人了!!那么娇小 却又那么灵活!前三分之一简直变成巴斯特·基顿的动作喜剧片(因为基顿也是透过灵活的肢体动作)!影子的表现主义手法很好。属于全方面都很稳的电影,在28年来说。
●女主角把少女的可爱和蒙难后的心理挣扎表现得很感人,《我的太阳》跟剧情关联太大,可能是电影配乐时就预定好的,甚至还有警察叩门的音效。有几处表现主义的打光。
《马路天使》观后感(一):剧情很感人
也是从 Coursera 好莱坞的语言:故事、声音与色彩 这门课过来的啦。
剧情设计的很妙,特别是女主角要去监狱却瞒着Gino,Gino 激动的描绘幸福的未来的情节,反差很大。
《马路天使》观后感(二):MY ANGEL, MY GUIDING STAR
1928 USA
Janet Gaynor和Charles Farwell,也是silents后期著名的荧幕情侣了
受到台词的巨响,默片大多摆脱不了melodrama的特点,Street Angel情节丰满,详略得当,除结尾的相遇略显仓促。影片将音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渲染、铺垫情绪。全片最动人之处当属Angela与Gino的告别,影片前半部分极力渲染二人贫穷却甜蜜的生活,从二人戏剧性地相遇,画像,到返回那不勒斯,从Angela帮Gino脱鞋子、二人吹口哨等细节刻画二人的幸福时光,与警察带走Angela前Gaynor无声的道别形成强烈的冲击感,节奏张弛有度。男女主二人的演技更不用说,与音乐、摄影相得益彰。
《马路天使》观后感(三):情节曲折而感人的默片
由于 The Language of Hollywood: Storytelling, Sound, and Color 这门 Coursera 课程来看的。
第一次看非喜剧类型的默片。一开始没看懂片头,看完全片、听完课之后再返回来看片头,才发现有很多暗示和前后呼应。女主角的悲惨经历唤起同情,也使男女主角历经考验的爱情显得弥足珍贵。
片子对光与影的处理很巧妙。尤其是女主角仰视男主角的样子,特别希望看到他们接吻,但 Frank Borzage 导演没有让接吻发生,留下无限的想象。
如课程所说,默片不是填鸭式地把情节告诉观众,而是让观众进入到情节中自己去补全情节。这样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体验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停留在感官感受上。
《马路天使》观后感(四):默片时代的观影幸福。Silent Era means more space.
最近刚刚看完Black Mirror,里面一块块的大小屏幕吸引着我们,又让我们不那么投入。
最早电影屏幕就是一张简单的床单,甚至连音乐都没有。欣赏之余,人们也在惋惜:要是。。。就更。。。了
人类的欲望推动着电影工业的技术,屏幕越来越大,3D的效果越来越逼真,音效场景震撼着我们,但也束缚了我们。
开始看Street Angel完全是因为Coursera的课程要求,起初还担心看不进去的问题。
可是不知不觉竟然看完了,而且丝毫没有出戏,也未觉冗长。(最近去电影院都有不断吐槽和出戏的情况)。
默片给了我空间,让我自己把故事完整化,Angela的眼神,动作,表情传达到我这儿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读懂了,也感动了。
故事很简单,但我依旧想要知道结局会如何,看过太多精心铺垫的片子,大多时候我总能按编剧的路线猜到了结局,或者吐槽结局突兀狗血,不合逻辑。
treet Angel把我单纯的变成了一个观影者,电影用心的讲故事,我用心的听故事,返璞归真,真好。
《马路天使》观后感(五):第一次看默片
我也是因为coursera的要求来看这片的。
看开头的时候就被吸引了,十分舍不得看,1928年的片子,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时隔80多年,人类文明进化的速度真是快得惊人。
影片里的点点滴滴都是历史的痕迹,马车,马戏团,画家,以及警察戴着的可爱帽子。
故事简单明了,全片都由女主支撑,放在如今来看,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句,我就是看美女来的。
默片的对话就是把字幕整个地贴在屏幕上,告诉你一个大概意思,可有趣的是许多时候,他们根本没有给你贴字幕。嘴巴却呱啦呱啦地不停说话。这个时候,你就很想知道究竟他们在说些什么,然后会有一些想象的语句在空白的脑子里冒出来。
女主的表演能力很强,而且长得没话说。在那个技术简陋的年代,电影经由无声到有背景音乐,再到有对话,有色彩,一步一步的,人类把电影推向了如今的3D。
我想未来的电影还会更好,甚至可以直接给你触觉,嗅觉,味觉的全方位体验。让你彻底沉浸在一起全新的世界之中。
可那又怎样呢。
这部黑白默片让我们放弃了一味追求感官享受的机会,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故事本身,去观察演员的一颦一笑,去体会每一句台词背后的感情。或许慢下来,简单一点,甚至简陋一点,才能更接近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