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得最多的古诗也是杜甫,
曾经我不止一次想过,
这个诗人是不是个先知,
后来长大一点才知道,
这个被称为“诗圣”的绝佳男子,
杜甫出生在京兆杜氏家族,
杜甫可谓是“富三代”,
父亲给杜甫起名叫子美。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父亲,
长得俊美一点。
不过杜甫倒也人如其名,
年仅七岁就会作诗,实打实真学霸一个。
小小年纪的杜甫,
看到如此有志向的儿子,
父亲心里想:不愧是我儿子,是个做官的好料。
然而,造化弄人,
就连杜甫也不例外。
盛唐开元十九年,
19岁的杜甫,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
心中自有一番大向往,
书也不读了,跟老师递交一封信,
上面写着:
跟家人告辞之后,
带着一腔热血和才华出发远游。
当然,杜甫当时想着,
既然出来玩,那就顺便干点其他事儿。
善于写诗的子美同学,
目的是为了:
之后子美同学去了山东临沂,
路上遇到合眼缘的,
就交个朋友,撸个串,饮酒赋诗。
子美同学再次更新自己的号,
写了一首游泰山心得小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浪了这么多年,也该回来参加高考了。”
天宝六载,杜甫收拾行囊,
终于踏上回家的行程。
参加新一届高考的杜甫,
这一年,他的运气真的有点背,
遇到一个看不得人好的奸臣,
导致当时的一众学霸和杜甫都落了榜,
看到自己的仕途无望,
好在子美同学看得开,
颇有一番:
老子的才华,
难道区区一个高考就能埋没吗?
还有诗和远方,
这等志向尔等凡人是不会懂的。
公元744年四月,
此时32岁的杜甫再一次背起行囊,
坐上前往洛阳的班车,
去寻找下一个诗和远方。
大明星李白,不仅长得相貌堂堂,
身后的粉丝更是数以百万计。
杜甫也是那百万的白粉之一,
面对这个近在咫尺,
“偶像,我真的很喜欢你的诗,
我从小听着你的诗长大的,
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跟你一起饮酒作诗吗?”
一起同游了洛阳、开封、齐鲁大地等。
两个有才华的大男人坐下来,
无非就是饮酒作诗,畅聊人生,
很快彼此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这两个盛唐最有才华的男人,
直到有一天,
赶紧给我回来继续高考!
可杜甫一点也不愿意啊,
我干嘛还要去,
再说了我都遇到了超级牛逼的人了。
他的父亲骂他:
“你连个文凭都没有,
以后怎么找工作,怎么在社会立足,
光会写诗有毛用?”
在杜甫刚要说李白的时候,
父亲再次开口:
“人家李白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他可是混过朝廷的,
前途大好,人家以后吃穿都不用愁。”
杜甫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万个暴击,
哎,父命难违,尽管在如何不舍,
杜甫只好再次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旅途。
原以为这次的分别只是短暂的,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
同一时间的李白,却写了一首《赠汪伦》。
公元747年,
到了35岁的年纪还只会写诗的杜甫,
集世界金融经济中心,
五百强企业集中地。
刚来的杜甫无比向往这里,
房价年年暴涨,
买不起房子的人连连叫苦,
并且长安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即使是到了而立之年的杜甫,
仍旧一腔热血,
心里想着:只要我考上了功名,
这一次的高考,又落榜了。
想要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
必定得有一点积蓄,
落魄的杜甫,穷得连饭都吃不起。
日子过得异常煎熬,
从这时候开始,
但不是生活所迫,
他又怎么会想要得如此现实呢。
在当时繁荣昌盛的大唐,
这一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里,
房价也是高的离谱,
干得累死的工资连自己都养不活。
长安呆不下,
杜甫搬到160公里外的十八线城市。
但是,在这里待了几个月,
杜甫发现这生活无趣的很,
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没有读过书的。
没有文化就算了,人还特别的粗鄙,
这次真正属于他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被生活打磨掉的激情重新找了回来。
这天他又发了一条朋友圈:
“愿我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信心满满的杜甫,再一次出发了。
这一次的启程,
奔波的途中,杜甫去投靠了一位朋友,
结果人没找到,
好巧不巧,
狱中还押着一个红人大V王维。
王维也有过在朝廷当官的经历,
杜甫见到这人,就觉得合眼缘,
杜甫谦虚的问道:
“请问王总对于写诗这方面,
有何技巧可传授一二?”
王维见他如此有礼:
“你看李白的诗,多浪漫啊,
你写的不是《三吏》就是《三别》,
自己这般坚持,也有错嘛。
出狱之后,杜甫离开长安,
但是这家公司很严格,试用期没过,
这一下,诗和房子都无望了,
杜甫心里苦,有苦说不出。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这个新的工作环境差的让人怀疑人生,
杜甫是个有点理想的人,
他觉得这里不适合他,要走人。
潇洒如他,辞职信再一交,头也不回得走人了。
这时,杜甫一个成都的朋友严武,
看到杜甫发的朋友圈,
立马打来电话:
“老杜啊,要不要来成都,
这里房价低,就业机率也大。
这条件诱人,杜甫想也不想一口答应下来。
成都这座城市,杜甫非常的陌生,
到了成都之后,杜甫忍不住发出:
“哇,大城市,安逸。”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朋友严武帮他找来一套安置房,
适合写文章,下棋赏花。
身无分文的杜甫,
拿不出建房子的材料费。
最后,杜甫想到一个方法,
还发了一个定位在成都的浣花溪。
不久之后就有人送来了建房款,
作为诗人,杜甫对环境要求挺高,
漂了这么多年的杜甫,
闲时就到青城山散散步,
还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广德三年,严武去世了,
此时已57岁的杜甫,
在成都生活了多年,
公元770年,杜甫踏上回家路途,
只得停泊方田驿,虽然饥寒交迫。
但杜甫归心似箭,
后来在顺流而下的途中,
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好在当时的墓地是不限购,
杜甫这一生,
终于有了安定的归宿。
杜甫这一生有遗憾,
在最后的奔波期间,
一句:
他所看到再美的事,再美的人,再美的景,
也能从甜中捡到玻璃渣。
尽管他并不是救世主,
但他的才华,
相逢恨晚,『星标』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