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杜甫:拥有一身才华又怎样,还不是买不起车房
日期:2020-01-02 11:02:00 作者:瑾一 来源:北驿 阅读:

杜甫:拥有一身才华又怎样,还不是买不起车房

  年少读书时,

  听老师讲得最多的诗人杜甫

  背得最多的古诗也是杜甫,

  曾经我不止一次想过,

  这个诗人是不是个先知

  故意写出一大堆千古诗文

  来折磨我们这一代祖国花朵

  后来长大一点才知道

  这个被称为“诗圣”的绝佳男子

  作为诗人,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作为丈夫父亲,以及他的事业

  这个男人,只能说,真的不要太失败了。

  杜甫出生在京兆杜氏家族

  这个族算的上是个大企业家

  杜甫可谓是“富三代”,

  他的爷爷杜审言,是个赫赫有名文化人

  做过皇帝御用文人

  他的父亲杜闲是地方县令

  父亲给杜甫起名叫子美。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父亲,

  希望他这个儿子就跟这个名字一样

  长得俊美一点。

  不过杜甫倒也人如其名,

  长得英俊潇洒关键特别才华

  年仅七岁就会作诗,实打实真学霸一个。

  小小年纪的杜甫,

  人生理想是“写名诗”和“做好官”。

  看到如此有志向的儿子,

  父亲里想:不愧是我儿子,是个做官的好料。

  然而,造化弄人,

  杜甫没有好好利用先天条件

  只发挥了一半的优势

  导致他这一生只能得到一个“诗圣”名号

  在盛唐开元十九年,社会安定

  经济也是空前的繁荣

  无数的社会达人和屌丝纷纷出没,

  点缀整个大唐文化盛典

  每个人幻想着能为这大唐文化,

  贡献一份自己的才华,

  就连杜甫也不例外

  盛唐开元十九年,

  19岁的杜甫,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

  心中自有一番大向往

  看着大好大河美景

  书也不读了,跟老师递交一封信,

  上面写着: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于是杜甫背起行囊身无分文

  跟家人告辞之后,

  带着一腔热血和才华出发远游。

  当然,杜甫当时想着,

  既然出来玩,那就顺便干点其他事儿

  善于写诗的子美同学

  于是开通了个人自媒体公众号

  目的是为了:

  要用颜值和诗,征服这个世界。

  之后子美同学去了山东临沂,

  漫游了吴越江山

  路上遇到合眼缘的,

  就交个朋友,撸个串,饮酒赋诗。

  高兴就作诗一首,抒发情感

  郁闷了还是作诗一首,抨击一下社会现象

  这样的日子不快活,逍遥自在

  时间一晃五年就过去了,

  子美同学再次更新自己的号,

  写了一首游泰山心得小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一句,不仅写出子美同学心中心气魄

  也引起他的粉丝强烈共鸣

  正当他在和粉丝下面互动时,

  家里的老父亲来电话:

  “浪了这么多年,也该回来参加高考了。”

  天宝六载,杜甫收拾行囊,

  终于踏上回家的行程

  参加新一届高考的杜甫,

  这一年,他的运气真的有点背,

  遇到一个看不得人好的奸臣

  导致当时的一众学霸和杜甫都落了榜,

  看到自己的仕途无望,

  好在子美同学看得开,

  因为他相信,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

  颇有一番:

  老子的才华,

  难道区区一个高考就能埋没吗?

  我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这等志向尔等凡人是不会懂的。

  公元744年四月,

  此时32岁的杜甫再一次背起行囊,

  坐上前往洛阳的班车

  去寻找下一个诗和远方。

  在途中,他偶遇到了大明星级别人物,李白。

  大明星李白,不仅长得相貌堂堂,

  才华也获得朝廷官方认证的,

  身后的粉丝更是数以百万计

  每次发文更新,都会引起网络一片关注

  杜甫也是那百万的白粉之一,

  面对这个近在咫尺

  集才华美貌于一身偶像

  杜甫激动无比,上前跟李白搭讪

  “偶像,我真的很喜欢你的诗,

  我从小听着你的诗长大的,

  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跟你一起饮酒作诗吗?”

  志同道合的两人一见如故,很快达成共识

  一起同游了洛阳、开封、齐鲁大地等。

  两个有才华的大男人坐下来,

  无非就是饮酒作诗,畅聊人生,

  交流一下公众运营心得。

  很快彼此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这两个盛唐最有才华的男人,

  一起度过了四年的激情岁月

  直到有一天,

  许久不联系老父亲又打来电话

  赶紧给我回来继续高考!

  可杜甫一点也不愿意啊,

  那些高考一点也不公公正

  我干嘛还要去,

  再说了我都遇到了超级牛逼的人了。

  他的父亲骂他:

  “你连个文凭都没有,

  以后怎么找工作,怎么在社会立足,

  你也老大不小了,连个房子都没有,

  光会写诗有毛用?”

  在杜甫刚要说李白的时候

  父亲再次开口:

  “人家李白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他可是混过朝廷的,

  前途大好,人家以后吃穿都不用愁。”

  杜甫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万个暴击,

  哎,父命难违,尽管在如何不舍,

  杜甫只好再次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旅途

  原以为这次的分别只是短暂的,

  没想到的是,这一别,便是存在记忆里。

  多年以后,杜甫无比怀念这段时光

  写了很多诗,发表在他的推文里,

  缅怀和偶像曾经惬意的时光。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

  同一时间的李白,却写了一首《赠汪伦》。

  公元747年,

  爱情事一事无成的杜甫,

  到了35岁的年纪还只会写诗的杜甫,

  兜兜转转,来到了全国最大的一线城市,长安。

  这座完全陌生大都市

  集世界金融经济中心,

  五百强企业集中地。

  刚来的杜甫无比向往这里,

  还想在这繁华的城市买上一套房子。

  奈何长安在多年好政策执行下,

  房价年年暴涨,

  买不起房子的人连连叫苦,

  并且长安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来长安不满五年的人,不得买房

  即使是到了而立之年的杜甫,

  仍旧一腔热血,

  心里想着:只要我考上了功名

  房子、车子位子都会有的。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骨感

  这一次的高考,又落榜了。

  这一落榜,代表饭碗也丢了,

  想要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

  必定得有一点积蓄

  落魄的杜甫,穷得连饭都吃不起。

  日子过得异常煎熬,

  从这时候开始

  杜甫的文风也开始发生改变

  从以前的浪漫主义变成现实主义

  但不是生活所迫,

  他又怎么会想要得如此现实呢。

  为了解决生计

  杜甫想到用自己写的诗拿去各个大平台投稿

  但因为没有名气,平台也没回音给他。

  杜甫的诗太过真实

  在当时繁荣昌盛的大唐,

  全民娱乐的时代人人梦幻着美好未来

  杜甫的诗有些阴暗人们不喜欢,也不在意

  这一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里,

  杜甫黯然神伤发了一条朋友圈

  文案写道:“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向圈内的好友,发出求助

  后来,终于有一位朋友愿意资助这个贫困人员

  安排一个基层公务员的工作,

  做了兵器仓库头儿

  这个职位不好做,上司经常压榨员工

  工作任务繁重工资也低,经常挨骂。

  房价也是高的离谱

  干得累死的工资连自己都养不活。

  杜甫终于受不了辞职信一交,

  拍拍屁股走人了。

  长安呆不下,

  杜甫搬到160公里外的十八线城市。

  找了一套勉强付得起房租屋子

  但是,在这里待了几个月,

  杜甫发现这生活无趣的很,

  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没有读过书的。

  没有文化就算了,人还特别的粗鄙,

  像杜甫这样好交朋友性子,又按耐不住了。

  有天,杜甫恰好听到了安史之乱的消息

  他突然意识到,

  这次真正属于他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被生活打磨掉的激情重新找了回来。

  这天他又发了一条朋友圈:

  “愿我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信心满满的杜甫,再一次出发了。

  这一次的启程

  以为就要迎来巅峰时期

  却不料,他的倒霉体制远远结束

  奔波的途中,杜甫去投靠了一位朋友,

  结果人没找到,

  还被叛军押回了长安的监狱

  好巧不巧

  狱中还押着一个红人大V王维。

  王维也有过在朝廷当官的经历

  杜甫见到这人,就觉得合眼缘,

  和他讨论起来写诗的技巧

  杜甫谦虚的问道:

  “请问王总对于写诗这方面

  有何技巧可传授一二?”

  王维见他如此有礼:

  “你看李白的诗,多浪漫啊,

  要么写山川美景、要么写美酒佳人、或写武侠刺客

  时不时还会分享一个八卦,这样才会有人喜欢嘛。

  你写的不是《三吏》就是《三别》,

  整天抨击黑暗东西,太枯燥啦。”

  听了这一席话,杜甫陷入深深怀疑

  自己这般坚持,也有错嘛。

  出狱之后,杜甫离开长安,

  在一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做了管理层

  但是这家公司很严格,试用期没过,

  杜甫就被降职到了分公司底层去。

  这一下,诗和房子都无望了,

  杜甫心里苦,有苦说不出。

  他拿出手机编辑一条朋友圈: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这个新的工作环境差的让人怀疑人生,

  苍蝇横飞、蚊虫肆虐办公室

  七月份的办公室热得如同奔赴刑场

  杜甫是个有点理想的人,

  他觉得这里不适合他,要走人。

  潇洒如他,辞职信再一交,头也不回得走人了。

  这时,杜甫一个成都的朋友严武,

  看到杜甫发的朋友圈,

  立马打来电话:

  “老杜啊,要不要来成都,

  这里房价低,就业机率也大。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物价便宜

  妹子也多,你要不要来这边发展?”

  这条件诱人,杜甫想也不想一口答应下来。

  成都这座城市,杜甫非常的陌生,

  到了成都之后,杜甫忍不住发出:

  “哇,大城市,安逸。”

  还写下笔记记录这里: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朋友严武帮他找来一套安置房,

  地处浣花溪,风景宜人

  适合写文章,下棋赏花。

  但房子有点破烂,还得装修一番,

  身无分文的杜甫,

  拿不出建房子的材料费。

  最后,杜甫想到一个方法

  他编辑一条朋友圈打算众筹

  还发了一个定位在成都的浣花溪。

  好在,杜甫的朋友都比较慷慨

  不久之后就有人送来了建房款,

  作为诗人,杜甫对环境要求挺高,

  先后在朋友那里要来桃树苗竹子果树等,

  来装饰自己的院子

  漂了这么多年的杜甫,

  总算有房产了,日子也开始滋润起来,

  闲时就到青城山散散步,

  去周边名胜古迹旅游一番,

  还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

  喝得开心了,请隔壁的大爷喝一杯: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广德三年,严武去世了,

  此时已57岁的杜甫,

  在成都生活了多年,

  终于想要回到老家落叶归根。

  公元770年,杜甫踏上回家路途

  在前往衡州的途中,不幸遇到江水暴涨,

  只得停泊方田驿,虽然饥寒交迫

  但杜甫归心似箭

  未等到洪水退潮,仍坚持继续前行

  后来在顺流而下的途中,

  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他的遗体,由后辈千里迢迢运回河南老家。

  好在当时的墓地是不限购,

  杜甫这一生,

  终于有了安定的归宿

  杜甫这一生有遗憾

  在最后的奔波期间,

  一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道出心中的苦闷忧愁

  杜甫很现实,在他的笔下

  他所看到再美的事,再美的人,再美的景,

  也能从甜中捡到玻璃渣。

  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

  尽管他并不是救世主

  也不是平定战乱军人

  但他的才华,

  在那个乱世朝代添加了不少的光彩

  

  相逢恨晚,星标长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杜甫:拥有一身才华又怎样,还不是买不起车房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