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64年前的
学籍注册照引得无数人疯传。
照片上的他18岁,
再来感受下,
一边是高冷孤傲。
随着照片持续刷屏,
有人说像吴彦祖,有人说像鹿晗,
有人说像年轻时的梁朝伟……
王德民院士!
此前知乎有个问题:
中国有没有一提起来,
就让人窒息的美少男?
底下的回答就是王德民。
有人说:
网友不仅感慨万千:
“王院士年轻的时候,
秒杀一切电影明星啊!”
2016年4月12日,
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
NO.1
明明可以靠颜值
他却选择靠才华
王德民的人生,
1924年,他的父亲王世贵,
前往美国纽约学医,
婚后,姑娘随
王世贵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王德民的父母
王世贵给妻子取了一个
文安清。
王德民的父亲本来是
唐山工程学院的校医,
1933年年初,日寇占领迁安,
很快唐山沦陷,学院也随即停课,
1937年2月,
王德民就像一个天使
他的童年是在唐山开滦煤矿度过的,
尽管没有太多的颠沛流离,
然而,他的童年里记忆深处,却是常常掠过头顶的日本飞机。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9岁的他随父母一起,离开了唐山,迁居到北京生活。一双凤目深邃,
两道剑眉凌厉。
可是,如此俊美的“混血儿”,
幼年却有他的“烦恼”。
那个年代,跨国婚姻是件稀罕事,也很难被认同,
常被认为是外国人,
王德民会说一口流利英语,
可中文却不太好。
小学时他几乎不识汉字,
在他看来像是天书。
老师听不懂他说什么,
他也听不懂周围人在讲什么。
他一笔一划,
每次考试,
走上学霸之路的大门,
就这样被他推开了。
1955年,他考出非常优异的成绩,
当人们都以为他会被
清华、北大录取时,
他最后被第五志愿录取,
走进了中国石油大学。
对于18岁的王德民来说,
将来为新中国贡献,
他都好好学好好干!
王德民也照样开挂,
入一行就要爱一行,
却吓退了不少女生们。
他说:“第一,
第二,
对方不能妨碍他看书。”
那时的他,心里没有儿女情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
不会有大油田”,
也紧紧地揪着王德民的心。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首先要大力发展石油工业。
身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大学生,
临近毕业时,
在大庆发现了特大油田!
当时考虑到他成绩优异,
学校有意将他留校,
甚至还分给他住房。
这时的王德民已暗下决心:
一定要到大庆去,
不到石油会战前线、
报效祖国就是一句空话!”
就这样,
王德民带着一腔热情来到了大庆,
他说:“是石油选择了我,
不是我选择了石油事业。”
然而就是这个选择,
改变了中国的石油时代。
NO.2
被24岁的王德民解决了!
他怀着满腔热血来到大庆油田,
解决石油开采问题时,
天天和工人抬绞车,
一天要测十几口井,
井距500多米绞车100多公斤,
夏天还好,冬季下仪器,
最冷时达零下40度,
还要用身体抱着冰冻的防喷管,
北风一吹刺骨冷,
王德民得了关节炎,
经常夜里疼得翻不了身。
工作辛苦,住的也很差,
他住在牛棚,
冬天一卷破棉被裹身,
就这么一天天熬过来。
劳作之余,
他发现“试井”大多运用国外的“赫诺法”,
可由于资料不准,
王德民想:祖国发现大油田,
抱了个“金娃娃”,
却因为资料不准而影响开采,
外国有外国的方法,
我们就不能有自己的方法吗?
于是他开始探索新方法,
那段时间白天他和工人们抬绞车,
还要开荒种地挖野菜,
到了晚上就钻研资料,
他没休过一个节假日,
在深夜一点前没睡过觉,
头发三个月没理过一次,
生了虱子都不上梳洗。
年纪轻轻的他,
经常脚底发飘,
可一想到大油田,他就什么都忘记了。
人民网微博刊出王德民上世纪60年代与钻井工人在井场劳动的老照片
就这样废寝忘食连续奋战100多天,
1961年,
他终于推导出符合大庆油田实情的
不光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一新成果,
因为在任何油田,
都见不到如此准确完备的资料,
更令外国人惊叹的是,
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的王德民,
当时才只有24岁!
1963年周总理宣布:
中国从此石油基本自给了。
王德民当场热泪盈眶,
他没能躲过。
他被下放到井下作业队,
白天工作晚上挨批,
妻子也因此精神备受打击,
王德民交给全中国人的答卷,
是20多项科研成果。
他更完成了,
当时世界平均采油率为33%,
而大庆油田采油率已达40%以上,
别人都认为做得很好了,
可王德民却问:
“那剩下的将近60%的油,
怎么才能更多地采出呢?”
如何将地下的原油采上来更多?
他打个比方说:
“采油就好像洗衣服,
用冷水洗是洗不净的,
要想洗得更干净,
“如果衣服洗不干净,
就要加洗涤剂。”
王德民开始研究又一个世界性难题:
三次采油。
当时在国际这是一项世界冷门的技术,
美国在80年代否定了这个技术。
尤其大庆石油含蜡多,
遇冷很容易凝固,
三次采油难上加难。
曾有外国专家说,
只有把大庆油田搬到赤道上,
三次采油才有可能成功。
质疑声重重,
可王德民迎难而上,
他拼了这名声不要,
也要取出更多的油。
NO.3
美国人没做到的
中国人做到了!
终于在1996年,
王德民研发出聚合物驱油技术,
为大庆油田增加五六百万吨的产量。
因为成绩瞩目,
很多西方国家都想高薪聘请王德民,
但他都果断拒绝:
“祖国,是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2006年,大庆油田宣布,
凭聚合物驱油技术,
当时,世界平均石油采收率是30%,
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仅仅是45%,
王德民,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人!
美国人没有做到的,
中国人做到了!
此后王德民被一步步破格提拔,
再到总工程师,
始终未变的是他身上从不服输,
只是,这一腔热血燃烧,
也熬白了头发,
2016年4月,
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
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
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
以肯定他对大庆油田持续
高产稳产做出的杰出贡献。
“王德民星”命名仪式上的王德民
如今,已经82岁的他,
作为东北石油大学的特聘教授,
穿一套得体的衣服,
经常在黑板前一讲就是一上午。
生活中,
王德民老先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
他说:“没有好身体,
我还有那么多的科研项目怎么办?”
不坐电梯,
每天步行上十几层楼,当作锻炼时间;
十年如一日;
每天喝两盅酒,不多也不少……
退休后,王德民仍然是
国际石油界的知名专家,
仍有很多国外公司想高薪请他去工作。
他却说:“和国外比,
世上有哪个地方有条件,
去施展自己的才干?只有中国。”
认真工作的时候,最有气质
“虽然我年事已高,
仍将心系石油、立足油田,
王老认为:“大庆油田的路,
还远着呢,越是往前走,
越能发现更值得研究的大问题。
王德民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石油事业,
就像网友们评论的:
看他照片,惊为天人,
再看事迹,钦佩不已!
俊俏容颜是父母给的,
杰出的成就却是
一步一步实打实走出来的,
是千辛万苦拼出来的!
50年如一日,
他对生活充满热情,
为事业穷尽一生,
于后辈,他更是
有很多人为王德民院士鸣不平:
做出了卓越贡献,
却因为一张年轻时的学籍照片
才为我们所知,
而一些明星,
小编想说,
其实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
科学家和明星都没有任何可比性,
科学家的战场是在实验室,
他们远离名利场、远离聚光灯。
虽然我们认识王院士
可能始于颜值,
但读了他的人生故事之后,
更被他的才华、他的奉献,
他孜孜以求、奋斗不息的爱国之情
所打动、所震撼!
一个重视科学,尊重科学家的
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今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推崇科学家,
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开始向科学家学习、
以科学家为偶像。
相信,中国会有更多
在科技领域突破的信息不断刷屏,
中国更会有越来越多的
年轻科学家
像千千万万老一辈科学家一样,
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
站出来、顶上来,
一步步走到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
来源:北洋之家 | 编辑:名人演讲
往期热门文章
触目惊心!别了香港!!!试衣间的暗门残杀多名中国公民!大使馆发警告,却还有1000万国人要去这国!眼球被挖,处女膜破裂,多处器官坏死......被拐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马云宣布卖房!谁也没想到......98岁秦怡在病房“领奖”:没有一道皱纹的她,尝遍苦难,终成传奇!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