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4-08 02:4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经典读后感有感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是一本由唐朝著作,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2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精选点评:

  ●通俗易懂 适合入门 银行业从业人员读读也挺好的

  ●为了这本书,我用a4打了一份工商h股2015年财报(299页),讲的并不是很细,有的地方是帮助去更好的理解银行的财报,需要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财会基础。唐朝的关于不良的见解确实有其道理,希望作者能再下一本书内更多的将中国与美国的银行业进行比较。

  ●银行业利润/GDP

  ●3

  ●重在实践

  ●财报阅读基本功算是附体了

  ●相当不错,简单明了,值得不断回味。

  ●财富自由,总是有原因的。

  ●2018.03.25 第一次阅读。已上传多看阅读。

  ●一周时间断断续续读完,算是理清了散落在大脑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读后感(一):股民与银行从业人员皆适合学习的好书!

  

从财报角度介绍了什么样的银行是好银行。分别从资产、负债、利润入手进行了分析,其中还涉及了很多监管政策、指标变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有理论有实践,是本实践性很强的书。不光适合股民学习,还可以作为银行从业人员的教科书。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来说,可以了解银行是怎么经营的,怎么挣钱的,为什么开展这样或那样的业务;监管是怎么监管的,为什么这么监管;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读后感(二):手把手,教,读财报,2

  老唐的第二本了。我个人觉得没有第一部好,大概是因为第一部选取的样本“茅台”在实体经济中更具有代表性,而第二部的所讲的银行业具有“百业之源”的特殊性,导致于很多分析方法不具备普遍性。

  工行的招股说明书显示,04年不良贷款率高达73.97%。央行的调查数据也承认,只有20%左右的不良是银行自身经营因素造成的,其他主要是政策性因素导致。那完全是一个搞到贷款就等于获利的年代,一个借钱人也从未认真想过偿还的年代。还好那个疯狂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单靠做大贷款规模、稳赚利差的陈旧经营模式,必将会越来越困难,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

  银行把原本投资者该承担的风险,扭曲成了刚兑的债务,更像是高息揽储的手段,这也给很多银行埋下了纠纷的种子。新的资管新规逼迫理财产品回归收取管理费的本来面目。

  整体来讲,这本书挑章节选读一下还是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读后感(三):多方面介绍中国银行业的入门级材料

  花了一周时间细读了老唐的这本书,看完之后立即把读财报1也买了。

  本人在一家商业银行也有好几年的工作经验,对银行的各方面业务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说老唐这本书对中国银行业的分析是多维度、相对全面的。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同,银行由于其经营业务特殊(用钱生钱)以及监管把控严格(涉及民生),该类报表常常充斥着生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和监管术语。而老唐能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各种专业名词和重要概念解释透彻,这实在难得。

  书里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比较详细,尤其是监管资本和减值准备这两块,建议在阅读这几章的时候可以用excel做个表辅助理解。正如书中所说,中国的银行由于相对年轻,且受监管分业经营的影响,其业务的复杂程度比起其他跨国银行来说要低一些。所以书中对银行非息业务的介绍以及对利润表分析的篇幅较少。主要是说的都是传统银行业务。不过作为入门级的材料来说已经够用了。

  对银行估值并不是该书的重点,个人从书中比较有收获的是两块,“银G比”和用相对估值法在银行股的应用。另外,作为初入银行业的新人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此书更全面的理解银行业务。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读后感(四):简单总结

  重点关注的指标

  1、关于增长的:生息资产规模、息差、收入增长

  2、收入结构:净利息收入占比、中间收入占比;中间收入占用资本少,属于服务类收入,国外优质成熟银行通常中间收入占比40%,国内目前在20-30%。

  3、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一般来说越低越好,但也不要比同行低太多或者大起大落。

  4、盈利能力:ROA、净利息收益率

  5、验证不良是否可信: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逾期不良差、贷款迁徙率;1)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应该小于1;2)(逾期贷款-不良贷款)/贷款余额,多数是逾期1-90天的贷款可以看作不良的预备队,用来观察资产质量的的变化趋势;3)贷款迁徙率主要看关注类和次级类的迁徙率,一是看数据高低,太高说明五级分类做的有问题,二是看变化趋势和是否稳定。

  银行的竞争力

  银行差异化竞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客户使用更多本行的特有产品,增加客户更换银行的麻烦。比如富国银行,始终把向老客户销售更多产品提到战略高度上来,特别强调交叉销售,要让每一位客户用到8种以上的富国银行产品,不断增强客户粘性。

  投资银行的时机

  从"银行利润/产业利润"变化的角度预测,该指标与银行股走向相反。主要原因是银行利息的刚性,导致银行盈利变化滞后于企业盈利的变化。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读后感(五):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

  读这本书本身主要是工作需要,但是透过这本书也了解了中国的半个金融面貌。银行业虽然是个很专的行业,许多人可能未必认真研究过银行的财务报告,但银行由于其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前听银行的高层讲,许多外国人都通过分析中国的银行来分析中国经济,这话一点不也假。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在金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高储藏率,造成了银行的强大。银行背后的隐性担保,又给了其较低的融资成本。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银行业也在发生着变化。

  作者讲到了几个挑战。其中给我最深的是其中三个。一个是金融脱媒,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升,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那原来服务大型企业的银行变得可能就要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作者说以后需要转向中小企业,但未来,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也会慢慢发展,银行的目标应向何方。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一些拥有大量数据的互联网企业,确实有发展金融的基础。从花员呗,到白条,都是背后的逻辑。三是混业经营的挑战。中国人不太喜欢高风险投资,之前,银行利用银行间市场与存贷款之间的市场分割,大规模发展理财业务,发展影子银行。但是在资管新规后,这个市场统一化,银行如何应对基金等多种投资渠道的挑战。当然,现阶段银行发展起来的结构性存款是一个短期的发展方向。

  对于银行本身的财务分析而言,作者主要从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业绩怎么样一一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许多供我们分析的思路。从资产的质量看,重要的是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从拨备覆盖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看,风险迁徙率是一个不错的指标。盈利反倒是一个被人为调整出来的指标。监管机构对银行提出了许多的监管指标,但其实重要的就是一个,资本充足率。从经济周期看,监管机构对于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的指标要求,应当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预调微调。因为从这些指标的效果看,本来就存在着较强的顺周期效应。如经济下划,不良率提升,如要求的拨备率不变,那拨备上升,影响利润,进而影响资本,再影响到释放新的信贷,再对经济下划起到“推动”作用,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我相信,作者本身讲到的这些观点,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也肯定不是作者本人的惊天发现。但是作者能用通俗的语言,让我们了解银行,理解银行的逻辑,这就是了不起的本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