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我突然能理解贾玲为何执意拍这部电影了。
在让妈妈“失望了”十几年终于有能力回报妈妈的时候,妈妈却离开了,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感实在太难受了。
她不是因为想当导演才拍了这部电影,她是因为想拍这部给妈妈的电影才当导演。
我们为什么会泪崩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妈妈有愧,这种愧疚,我们只能躲在电影院,幽暗的空间放声大哭。
就像那条高赞的影评说的那样:
“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贾晓玲一直认为:“如果我妈当年生的不是我,应该会比现在幸福。”
这次穿越回来的贾晓玲,只是想要实现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她想让妈妈真正的开心一次,真正为自己而活。
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时,仅仅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显得愈加弥足珍贵。
这个电影的了不起之处,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电影能不能让你想到自己的生活。
李焕英作为母亲,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哪怕他俩孩子不能给自己长脸,但也要尽全力保他健康快乐。
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是:
真正优秀的父母,不会要求孩子给自己长脸,只要孩子健康快乐,他们就会心满意足。哪怕孩子不完美,他们也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当我们在为李焕英哭泣的时候,何尝不是在为自己从未得到过也从未给予过这样无条件的爱,而遗憾呢?
电影结束时的字幕写道: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这句话我感触很深,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常常忘却了自己,但我们也习惯了这种忘我,却没有看到她们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