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罗晓晖老师著的《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一书的部分内容,我再次理解了文本解读的含义与方法,有了一点思考。
先谈谈我学到的东西。首先,明确了“文本解读”的含义:“通过解读活动,把握文本的语义和主题,培养阅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罗晓晖老师说,文本解读“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诸如“经验增长、观念洗礼、审美熏陶”是附带利益。文本解读重在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不重在“评价和鉴赏”。
其次,明白了文本解读需遵循的原则。
文本解读应寻求可还原、公共的理解,不“误读”的原则。在文本解读中,读者不可避免地会带入自身个性化的体验,但是,正确的解读需要我们尽可能地保持“中立”的理性,尊重客观存在文本中的事实。解读中要避免根据作者特点给文本贴标签,比如杜甫贴上“忧国忧民”,鲁迅贴上“匕首投枪”等标签。文本解读要合理地解读,即“还原性解读”,是“公共性理解”。
文本解读要避免错误的解读和脱离文本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