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画啊画》是一本由【美】 巴尼·萨尔茨伯格著作,河北美术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8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一):《安德鲁画啊画》:每个孩子都有超能力
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从母亲那里带来了三种超能力的种子,潜藏在身体里。它们就是模仿力,创造力和叛逆心。创造源于模仿,那么孩子如何在画画上用模仿来激发创造的潜能呢? 一条线激发的超能力 给你一条线,你可以画出什么来呢?也许你会说,那还不简单吗?一条线可以画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也许你也会说,我好像没有什么创造的灵感呢? 不要紧,因为安德鲁在动笔前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当他开始画下一条线的时候,想法就咕噜噜地不听的冒了出来。 这样一条普通的线,在安德鲁笔下变成了一条鳄鱼、一个风筝、一个火箭、一只魔术师的兔子、一条飞天的龙,还有小狗、星空、老爷爷…… 看着安德鲁画笔下一幅幅作品,我也不禁想要动手画一画,我的笔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画作呢? 折页带来超能力的惊喜 留白在电影文学上都多有使用,在这儿本《安德鲁画啊画》里,折页留白使用得就颇具匠心,它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也带来了创造力的惊喜。 当你以为安德鲁画出一片星空时,翻开折页,你会发现这一团乌黑之下,是一只腾飞于天际的龙。它正载着手持画笔的安德鲁驰骋于想象力的天空,不胜欣喜。 空白给了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折页引导孩子给出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善于利用的话,这本绘本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画画没有标准方程式,可创造力有 死板的要求孩子模仿著名的的画作固然不可,但想象力的抒发是需要引导的。画师Thomas Roman 有个儿子,他的画作同大多数孩子一样,抽象但很可爱。这位艺术家爸爸动手把孩子的画添上几笔,变成了神级的画作。 孩子笔下平面稚嫩的水晶绅士被爸爸赋予了生命。 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沟通。爸爸把孩子的画进行了艺术加工改造,我相信,孩子也一定会从爸爸的作品里得到画画的灵感,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创造力。 画画当然没有每一个参数的具体要求,可创造是要求人给出前所未有的东西,要想真正培养出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就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潜能。 安德鲁从一条细线画出想象力里的世界,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和安德鲁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超能力,只要你坚持去发现。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二):想画就画成就梦想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潜质,拥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早期绘画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由此可见,绘画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绘画是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巴尼·萨尔茨伯格(BARNEYSALTZBERG)所著的《安德鲁画啊画》,带领孩子开动脑筋拿起画笔走进自己的艺术殿堂。 《安德鲁画啊画》通过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绘本,随着书中小主人公安德鲁一起拿起一支铅笔,画下了看似不可能的图画。跟随安德鲁的画笔,故事一步步展开,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幼儿的好奇和想象力得到释放。随着在第一页安德鲁从一条线挑战开始,每个跨页展示出的线,随着安德鲁的动作,都会打破固有认知,最后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看似楼梯却变成了恐龙,好似风筝却变成火箭,甚至最不起眼的曲线也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种轻松的艺术描绘和灵感展示,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涂鸦和绘画爱好者。 书中简约的线条设计带给孩子思维的张力和发散,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绘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塑造孩子的艺术品格。神奇的折页设计,对开的折页能变幻出五幅图画不同且连贯的图画,给人以惊喜和视觉上冲击力,在折页翻阅中,随着不同图案的出现,带给孩子以丰富的想象,你提升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巴尼·萨尔茨伯格(BARNEYSALTZBERG),其童书作品曾荣获美国广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物奖金奖”“美国教师选择奖”和“美国国会大厦推荐童书奖”等重要奖项。他也是美国国务院文化交流项目中第一个赴中国访问交流的美国图画书作家。 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家长就是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提供相关绘本书籍、绘画材料,让幼儿在欣赏中发现美、在艺术中感受美、在绘画中表达美,从中感受成长的快乐、释放情感,通过艺术的熏陶完善幼儿人格。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保护孩子的创造力,进而挖掘孩子的潜能。日本绘画大师安野光雅在如何培养绘画技能曾说,想画就去画。作为儿童培养,只要拿起笔,就有奇迹,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正如书中主角安德鲁。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三):让孩子自由地画吧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孩子爱画画好处多。其中几点是爱画画的孩子专注力好、观察力强、想象力突出。冲着这几点,就有很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画画。但是我却也有个担心,担心一旦画画成为一种任务,反而打击了孩子的画画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的自由发挥。
不如趁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拿起画笔,随意地画,不一定有画纸,也不需要规则绘画的主题、内容,没有线条的约束,没有色彩的必需,就像《安德鲁画啊画》里面的小男孩安德鲁一样。
孩子天生是画家,几乎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经历喜欢涂雅的阶段。我家孩子也是,拿着笔就喜欢在纸上、墙上画线条、画圆圈,然后告诉我他画的是什么,虽然很抽象,但是只要我们也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去想象,就能理解孩子的“作品”,听到那些美丽的“画作”里的有趣故事。
1.线条简洁、大量留白
线条简单的这本《安德鲁画啊画》,讲的只是安德鲁画画这件事,他画啊画,一直画,在他的画笔下,线条变幻成各种各样的物体,书中大量的留白也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画中除了安德鲁和他手中的铅笔是彩色的,他画的作品都是黑色线条构成的。安德鲁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他画画没有局限,一支笔画出一根长长的线,这线条越拉越远,画出一副眼镜,画出怪物,画出阶梯,阶梯又连接着恐龙。他画一个风筝,风筝又变成了火箭,他还画了很多魔术帽,帽子里钻出一只只的小兔子,……在安德鲁看来,画画就像是变魔术。每一页的大块留白,留给了孩子自己去想象的空间。
2.巧妙的折页
这本书里每页又额外设计了折页,折页像个信封壳,翻开以后,会看到折页后面的画带来的惊喜,起初安德鲁的画还是比较简单,所以画在折页表面上的画看上去也是比较简单的线条,但是他一边画一边想,得到翻过折页就会发现他画的内容变丰富了,线条饱满了,有了一个具体的生物。
折页上的线条还巧妙地能相互衔接起来,即使没有翻到折页后面,就看表面,也是一幅完整的画,而任一边的折页上的线条也都可以和折页后面的画上的线条连接起来。
朴素而简单的线条画,表达了创作的起起落落,有了作品以后,也会有断档的时候,因为要思考新的创意,于是,又有了新的作品。加入了折页的巧妙设计,更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既不会显得突兀,又给孩子以期待和新鲜感。
所以,不要限制孩子的创作,让他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发挥,他会创作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作品。就像这位可爱的安德鲁,看他把铅笔别在耳朵上,像个艺术家一样托腮思考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有更多的灵感在他的脑海里迸发。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四):为想象插上艺术的翅膀
这东西有什么用?
我想很多人,无论现在已经成人,还是正处于学生时代,有不少人都有过被长辈或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的经历:“这东西有什么用?”
当我因为喜欢花草,自己从野外挖掘一棵栽种在家里的院子一角时,父亲说:“搞这种东西有什么用?”我的小花被拔掉了。当我买了一本小书,用有趣的知识介绍大便,讨论肠道健康的重要性时,父亲说:“看这种乱七八糟的书有什么用?”当我喜欢上墨水画,自己临摹书画时,他没有再说这东西没用,而是说:“你自己照着书自学吧。”然而我毕竟不是天才儿童,初次萌发的一点绘画兴趣,因没有指导入门而搁浅。当然这不只是家长的原因,地域限制、家庭环境以及他们当时的教育观念,导致了家长总是追求有用的东西。书要看正规有用的,画画很好但可以自学,种花养小动物是不行的,因为会耽误学习且没什么用。这种有用论很长时间左右着我的世界观,大学的专业没有选择喜欢的文学或书籍相关,而是选择了外语,认为那至少是一项技能。然而事实证明,不够努力的话,哪个专业都无法为你的技能加持。
时至今日,我总算慢慢摆脱了有用论的掌控。不追问兴趣爱好时候有实际的有用,更注重它们带给内心的充盈和美好。喜欢看书就随意的看,正史、科普、八卦,只要感兴趣。喜欢花就查阅资料学习养护,不再想这东西要花掉多少时间、精力。
如果在安德鲁第一次拿起笔画线的时候,他的家长跳出来说:“你画乱七八糟的线有什么用?”我想也不会有后面那些童趣盎然的简笔画了,他的笔下也不会出现小狗、大象、恐龙、飞天火箭等等。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如同土壤中的一棵幼苗,如果刚发芽就被压上一块石头,或是用各种条条框框去规划它,想必无法长出自然、生动的植株。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风中的纸屑》
艺术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很多短篇,引导普罗大众如何欣赏绘画,体会艺术之美。为什么图画应该列入人生的必修课进行学习和了解,他用浅白易懂的打比方做了解释:“我们用嘴巴吃食物,可以营养肉体;我们用眼睛看美景,可以营养精神。”“人因为有这样一双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实用之外又必讲求趣味。一切东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这是人类的特性......人为了有眼睛,故必须有美术。”美术被分为四类:建筑、雕塑、图画和工艺。借助美术图画的学习,可以训练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确而又敏感,真而又美。这种真和美应用在人的物质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来;应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丰富起来。这就是“艺术的陶冶”。学会绘画,学会欣赏艺术之美,绘画可以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能增加人生的幸福。这就是“无用”的绘画教给我们的“大用”。
简洁之美
再来谈谈这本绘本的精巧之处,封面就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安德鲁,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男孩形象。他的笔画出简单的黑色线条,向外延生出一个个简笔画形象,比如大象、自画像、小朱、鳄鱼......图画没有上色,更能体现出他处于画画的初级阶段,热衷于线条的组合,可以随心所欲,跟着线条落笔再判断自己画成了什么。家里有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家长,应该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小孩子喜欢用笔涂抹,再把“成果”描述成想象中的事物。由此可见,本书的作者深韵儿童心理。装帧也极富趣味性,不规则的页面,需要多层次展开,才能看到安德鲁画出的作品,有一种猜谜或者迷宫探险的感觉。特别适合亲子共读的时候,一遍看故事,一遍猜他画了什么。书中的简笔画明显是孩童的笔触,可以引起小读者的共鸣,画画变得有趣而简单,我想每一个看到本书的孩子,都会想要拿起画笔,展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五):孩子学画画,像不像并不重要
人类最原始的绘画冲动体现在岩洞的壁画上,他们或是为了记录或是为了抒发某一时刻的心情,人类祖先用线条记录了过去发生的一切,也让人类的发展史有了可以追溯的渊源。
当孩子拿起画笔的一瞬间,我相信,哪怕是一岁两岁的孩子,都保留着人类最原始的绘画冲动,画出心底想要表达的或者原始,或者对世界的感受。
有人说,孩子的涂鸦是破坏,把墙壁画得乱七八糟,但是对于当了妈妈的人来说,孩子的每一笔,几乎都是在为未来成为梵或者高毕加索而准备,并且不遗余力地再多囤一点彩笔并把墙壁贴上更干净的壁纸。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我们更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不去看孩子画得像不像,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允许他通过涂鸦的方式去认识颜色和线条,让他知道随着他的小手舞动,会在墙上或者纸上画出一些东西,他会发现自己的手进而去控制自己的手,让他按照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来。
但是似乎这样做让我们失去控制,我们还会习惯去给孩子一些参考,比如简笔画或者一些已经涂好颜色的花朵,让孩子去模仿。然后用大人的眼光去评价,说画得像或者不像。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始终要坚守一个原则,或者相信一个真理,孩子的世界远比我们所能教导他们的大得多。
就像我们看到的这本《安德鲁画啊画》,在图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向每一个大人展示着主题,那就是:“拿起画笔,就有奇迹,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你看,这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无条件信任。
翻开书之前,几乎每一个读者都会好奇,安德鲁这个小朋友会画出什么样的画面呢?像我们平常那样画出小动物吗?那怎么会值得作者将它写成一本书呢?
但是我们从封面可以看出来,安德鲁只有一只铅笔。他所能仰仗的应该也只有黑白两色,从封面上的大象我们能看出来,即便是只有黑色和白色,大象也是栩栩如生。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说,只是交给孩子一支画笔,然后告诉他,随便画。你猜下周的美术课作业会不会让老师惊讶或者——暴跳如雷呢?在看到孩子的作品之前,这一切都有可能。
安德鲁这个孩子,作为这本书中唯一的亮色,显示出来了他的精灵古怪,他穿着黄色的毛衫,蓝色的裤子红色的鞋子。手里拿着一根铅笔,机灵的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画笔——他像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在地面上画了一条长长的线。线一直在延续,直到出现 了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出现得比较突兀,当我们打开图书被折叠的部分,才惊奇地发现,那蜿蜒的线是一条鳄鱼的身体,被掩盖的地方,是鳄鱼的大嘴巴正好和眼睛以及之前的线条组成一只大鳄鱼,一只小猪正从鳄鱼的嘴巴里踩着滑板车出来……
艺术和生活最大的不同之处,应该就是艺术总是能给我们制造惊喜。
生活像翻页一样,一天一天地平淡地过着。安德鲁给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惊喜——本来以为是个青铜,翻开之后发现是个王者——本来以为只是一条线和两个圈,结果是一条大鳄鱼。
当然,后面的恐龙、风筝、帽子里的兔子、飞上天的猪以及两只眼睛变成花的男人,都是他的作品,也都是他给予读者的惊喜。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安德鲁终于不再画线条,他将黑色的天空和闪亮的星星涂抹出来了,如果你以为这是一片普通的天空,那么你还是没有了解安德鲁这个孩子,那片黑色的天空,不过是一只长着喇叭状鼻子的飞天大怪物!
我相信,每一个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安德鲁这个富有创意的孩子叫醒童年的幻想,也会感叹,平凡的前奏怎么会有后面如此雄伟壮烈的合唱。而这也是这本书的不平凡之处,就是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并且用极其巧妙的形式来表现孩子的创造力,书中的页面长短不一,在需要掩藏的地方做了折页,而需要展现的地方呢,又切掉了多余的部分,阅读过程就像是行走迷宫,你不知道跟着这个线条你会发现什么。
这才是生命让人感到充满期待的地方,永远都有期待在眼前,而揭幕之后,一切都在你的期待之外。
全书一共几百字,画面也非常简单,但是对于那些刚刚接触阅读,接触绘本的孩子来说,这种探索的惊奇和期待,这种画画能够揭示更大世界的渴望,就会像种子一样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对于图书的期待,对于绘画的期待,在这本书中都能够找到,这就足够了。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六):拿起画笔,见证奇迹
喜爱画画的小朋友大概都认识一位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小孩”——阿罗,他聪明、单纯、可爱、热爱幻想并且具有十足的幽默感。阿罗的画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往往从简单的线条开始,但是却会上演一场场华丽的冒险,开启一趟趟五彩缤纷的旅程,深受小读者们的喜爱。
无独有偶,安德鲁也是一位会使用简单线条创造奇迹的小朋友。可能一开始他什么想法也没有,但是只要拿起画笔,画出一条线,他的想法便会不停地冒出来,就这样不停地画啊画。
然而和神笔阿罗不一样的是,安德鲁作为“灵魂画手”,更像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小朋友。他们总是充满了创作的欲望,如果不做解释,没有哪个成年人能够读懂小朋友的画作。
《安德鲁画啊画》的作者巴尼·萨尔茨伯格深谙儿童的状态和喜好,大面积的留白,黑色的线条,只有小男孩安德鲁是彩色的,看似“偷懒”的画法却最大程度地表现出了儿童不可限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从儿童会拿笔开始,他们就会画画。三岁之前,孩子们还处于毫无目的地涂鸦期,乱涂乱画只是他们的游戏。大概在三四岁的时候,儿童会经历一个“绘画敏感期”,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乱画”,然后才会慢慢过渡到“会画”。
于是很多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绘画横加干涉,为的是能“画得更像”,甚至手把手教孩子怎样去画。这样做就是在用成年人的标准去影响孩子创作热情,有害无利。
所以一个孩子的绘画天赋能否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的态度以及为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首先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绘画自由。让他们随心所欲,想画什么画什么,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绘画热情。
不要嘲笑或者纠正孩子的画。我家宝宝经常拿来一些自己的得意之作让我“欣赏“。有一次,我看到他画了以前从未画过的小动物,便自以为是地表扬他说:”你画得这两只小乌龟很有特点啊。“结果孩子一脸不高兴地说:”我画的那是蚂蚁!“
自从有了马屁拍到马腿上的经历之后,我只会让他给我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不会再先入为主地判断画的内容了。孩子由于认识能力有限,画出来的内容会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要用像和不想来评判孩子的作品,而要学会欣赏他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同时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最具创造力的大自然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获得感悟,孩子的绘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安德鲁画啊画》还有一个特点是排版和印刷充满了小心机。很多的小折页隐藏着无法预知的场景和转换,会让小读者们一直处于期待、惊喜和诙谐的心情中。小读者猜测的同时,还可以i亲自动手画一画。只要拿起画笔,每个人都能见证奇迹的诞生。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七):会玩的孩子才聪明,拿起画笔都是艺术家,保护孩子想象力这么做
孩子和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我们则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禁锢在条条框框里,渐渐丧失这种能力。
听过一个小故事:
在美国,1968年,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老师教的。 这位妈妈居然一纸诉状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还能把“O”说成太阳、足球及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开庭之后,幼儿园败诉。 据说,后来内华达州还因此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自由想象力的权利。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未来,那么该如何保护并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呢?爸爸妈妈们不妨从画画入手吧。如果小朋友不喜欢画画,有办法让他们拿起画笔吗?当然有,今天推荐一本有趣的绘本《安德鲁画啊啊》,内容非常简洁,一看就懂,最重要的是里面还隐藏了很多孩子很喜欢的小机关呢!
来自网络《安德鲁画啊画》的作者是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巴尼·萨尔茨伯格,他的童书作品曾荣获美国广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物奖金奖”“美国父母选择奖图画奖”和“美国国会大厦推荐童书奖”等重要奖项。他非常地喜欢孩子,所以创作出了一系列颇受好评的童书。
这本《安德鲁画啊画》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安德鲁的小男孩,他非常调皮,喜欢画画,只要一拿起铅笔,从第一根线条开始,他的奇妙小世界就开始变得充满魔幻。谁也不知道,这次他的笔下会出现什么,有时落在纸上的是会一双小眼睛和一个踩着滑板车的小动物。有时坐在台阶上玩的安德鲁,突然就会画出一只可爱的背上长着锯齿的小恐龙。
实拍安德鲁喜欢走到哪,画到哪。一开始,他什么想法也没有,但只要画出一条线,后面就会不停地冒出想法来!可能是一朵云、还可能是一只风筝。安德鲁觉得画画就像变魔术。他画所有看到的东西,有时又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只是想。
爸爸妈妈们,安德鲁画画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就像你家里的那个小小淘气包?三四岁的孩子最喜欢涂鸦,家里的白墙是最好的画板,我记得儿子这么大的时候,房间里的一面墙都给画花了。各种线条凌乱在风中,然后他就会顺着这些给你讲出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来。现在想想,还好,我当时没有为此责备他。买来画笔,任他涂抹,孩子的想象力可比一面墙要宝贵得多。
孩子通过游戏来发挥想象力,通过画画来锻炼手部肌肉,这些都是在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千万要保护好他们的这种天赋。
实拍这本《安德鲁画啊画》中,还有个比较有趣的设计,就是里面有很多折页。每一页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线条,彩蛋在旁边的折页里,可以一边读一边让孩子猜猜接下来这根线条会变成什么。书中只有抬头上有一行非常少的文字,大片留白,可以让孩子们也跟着安德鲁一起动手画一画,看看会画出怎样神奇的世界来吧!
会玩的孩子才聪明,如果你家里也有0到6岁的宝宝,不妨一起翻开这本《安德鲁画啊画》,玩个尽兴吧。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八):《安德鲁画啊画》拿起画笔,落于纸上,你就是个画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心理学家李更生,对孩子“怎么学画画”这个事儿做了很多研究。她说: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我们成人想要的状态,我们就给一个具体东西让孩子照着画,或者是规定了画的方法,步骤,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画的东西看上去还不错。但是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没了思想,也没了能力,反正老师不教我我就不回画。李更生说出了许多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现状,按照固定的方法步骤,朝着标准答案去完成,看似快捷高效,可是忽略了创造性。
有一位日本美育家说孩子学画至少从6岁开始,除了考虑孩子手指灵活度不适合握笔,还有就是让孩子保持童真和想象力。
很多家长劝我给小班的彻宝报个画画的辅导班,理由简单粗暴,以后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就可以自己完成了。我也心动过,后来还是没有报,我感觉报画画辅导班属于“技巧”层面的学习,在技巧学习以前,我想让彻宝自由创作一段时间,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虽然没有选择绘画辅导班,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自由创作,彻宝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彩笔,对于颜色有很好的认知,在自己洗手上颜色的时候发现深蓝在冲洗的过程会变成紫色。
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个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们长大后依然是。在彻宝艺术启蒙的路上, 除了选择在色彩敏感期选择色彩更丰富的绘本,还会选择能够激发想象力的书。
《安德鲁画啊画》是一本刺激想象力的书,作者美国童书作家巴尼·萨尔茨伯格,像很多国外的童书创作者一样有多重身份,既是童书作家,又是词曲创作者和演员。
巴尼·萨尔茨伯格的作品曾荣获美国广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物奖金奖”“美国教师选择奖”和“美国国会大厦推荐童书奖”等重要奖项。他也是美国国务院文化交流项目中第一个赴中国访问交流的美国图画书作家。在这本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书中,安德鲁拿起一支铅笔,画下了看似不可能的图画。翻开书,跟随安德鲁的画笔,故事一步步展开,冲击着我们的想象,由此打开了一条富有创意和突破的想象之门。一、启发想象力
《安德鲁画啊画》一定要按照页码阅读,开始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条长长的线,后面你看到线中间多了两个眼睛,不妨猜一下后面我们看到的会是什么,我们看到张着大嘴的鳄鱼(也有点像河马),更有趣的还有小动物在这个庞然大物嘴巴里玩滑板。
我们在陪着孩子读《安德鲁画啊画》的时候,一定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想象,越是想的多了,在看到安德鲁的画作后越有刺激性,对于孩子的想象力是有很好的启发。
还有很多打破思维的创作,真的不忍心剧透,楼梯会变成什么,风筝会变成什么,当我们翻开那页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哦……但是仔细想想又发现其中的关联。
二、线条简单
安德鲁是用铅笔来创作的,没有色彩的帮助,仅仅依靠线条来表达,从一条线开始挑战,每个跨页展示出的线,随着安德鲁的动作,都会打破固有认知,最后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画出来的作品难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没有学过画画的人,也知道画画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少的比划来表达。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画鸡蛋练习基本功的故事,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在看到安德鲁画的兔子时,我也尝试去寻找有没有一样的两只兔子,最后当时是失败了,也在过程中发现这几十只兔子神情各异,活灵活现。
三、尊重作者
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谈到:你只要仔细去观察小孩的作品,就会看到他们的每一笔都是从他们的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每一幅画都是小小的感性所寄托。
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对于孩子的画作不要急于去表达画的像,或者这个**怎么**,我们还是要先去听孩子的解释,比如,彻宝的这个画作,左边的方盒子是我画的,其他都是彻宝完成的,值得要说的是,我们以为的脖子,其实是下巴,也是在孩子讲解的时候告诉我的。
后来我反思为什么他会把下巴看的这么重,比脖子还重要,有时候彻宝啃了芒果核,奶奶会叮嘱一句,把下巴洗洗,所以彻宝印象下巴的位置很重要。
蒂斯特。韦赫曾说:画1小时获得的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对于初学画画的孩子,家长需要需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这样才能够在画画的路上走的更长远。
画画本是一个修身养性的事情,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也都风格个性不同,我们给孩子做绘画启蒙教育,不能太功利,只是一个兴趣,兴趣不成还能提高审美能力呢。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九):用一只充满想象力的画笔,创造出孩子们的快乐乐园
文 | 海蓝蒲雨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喜欢画太阳,他画得太阳很特别,总是绿色的太阳。一开始老师觉得挺好玩的,但是时间久了,她就觉得这个孩子总是画绿色的太阳很奇怪,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的妈妈。妈妈观察了下来,孩子并没有什么异常,反而画绿色的太阳很开心,就鼓励孩子继续创作,他能够很完美地用各种大家不常用的颜色画出特别美的画作,作品还得了大奖,获得了众人的称赞。
对待一件事物,大人总是以自己固定的思维去判断一个事情,就像上面的老师一样,她认为太阳就应该是红色的,她却忘记了可能她小时候也曾经画过绿色的太阳,只是她把曾经的美好的想象力都丢失了。
《安德鲁画啊画》里讲述了同样很有趣的故事,一位叫安德鲁的小男孩他特别喜欢画画,每一天都在开心地画啊画啊,把脑袋里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化为有趣的线条落在了笔上。那些线条好像被附上了各种魔法,变得妙趣横生起来。
1、 翻翻书就像一本魔法书,让想象力展开了翅膀,每一次翻页都让人十分惊艳
翻翻书的设计非常独具匠心,你会在每一次的翻页中能够看到作者自带魔法式的展现,好像看到了小男孩的画笔在不断地移动,能够看到不断拓展的想象力,最终飞向了我们的心中。
一条简单的线,会变幻成为什么?可能此时的大人们的脑袋中展现的只是一团乱糟糟的乱麻,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这将是一条带领他们想象力不断飞向的一根魔法线。
在我们的主人公安德鲁的眼中,这就是他创作的快乐源泉,能够引领他看到不同的世界,也是他汇集想象力的乐园。
每翻一页就像在翻阅一本魔法书,它沾满了各种想象力的魔力,让孩子们睁大了双眼,看到了这美妙的变幻过程,让人十分惊艳。
2、 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孩子,却总是完美地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安德鲁总是能够画出非常有意思的画作。在画画的世界里,他充满了无限张力的童趣和妙趣横生的想象力,让人惊叹连连。
你有看过小狗在鳄鱼嘴里滑滑板吗?
你有见过楼梯状的恐龙棱角吗?
你有看过风筝式的火箭吗?
你有见过不停从帽子里跑出来的兔子吗?
……
每看一幅安德鲁的画作,每一次的嘴角都要上扬一次,这就是安德鲁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的秘密。
规规矩矩的孩子让人觉得无趣,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孩子让人想靠近,安德鲁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用他的画笔完美地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3、画画是快乐的,是随心所欲的,是发自内心的
安德鲁的画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像他画出来的“帽子变兔子”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他画出来的下一个兔子是如何的可爱伶俐。
画画跟写作一样,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动作,是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代入进去的,如果一直不断地输出,鲜少输入的话,灵感是非常容易枯竭的。
安德鲁的画画也是如此,会画着画着歇一歇,放空自己,什么也不画。
过几天,灵感充盈,安德鲁再次把充满灵感的笔伸向画布,飞向充满想象力的国度里,快乐遨游。
我不会限制自己的孩子画什么,我希望她能够跟安德鲁一样热爱画画,把自己最丰富最多彩最夺目最亮丽的想象力画下来,凝结成最美好的时光,丰盈着她的生命,成为最珍贵的礼物。
孩子,一直,一直勇猛地画下去吧,创造出最美好的快乐乐园。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十):拿起画笔就有奇迹,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画家
说起玩,我们大多想到的是外出,或游山玩水,或去某个好玩的地方,想到宅家玩的基本不多。当然,这是成年人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哪怕是一个小小角落,他们都有办法玩的不亦乐乎。
还记去年春天带小宝出去玩的情景。那时候的小宝虽然对外面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很快,她就专注于花坛边的小石子,不仅蹲着看,还用手去抓,甚至站起来用脚踩和踢,最后走的时候还将小石子当宝贝一样放进口袋里。
在家时,小宝最爱的就是做游戏,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对颜色的认知以及一定的动手能力,我特意买了一盒蜡笔和一些彩色的纸,小宝很开心。只是,第二天,我就发现,蜡笔变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彩色的纸也变成了彩色的纸屑,不仅如此,这些在我们眼里只能扫进纸篓的垃圾却被小宝分成几堆放在了她的小塑料餐盘中。
原来,小宝并不知道蜡笔是用来画画的!她以为这些只是我买给她的做过家家游戏的道具。也因此,彩色的蜡笔和纸张变成了她的“盘中餐”。
因着认知的不同,孩子的思维角度和方式和成年人也是不同的。他们看到的,想到的,在成人的眼里往往不是幼稚就是天马行空的“乱”和“不搭界”,用老话说就是“想到哪出是哪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脑洞清奇”。
就像小宝,她看到蜡笔和彩纸并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在没有人告诉她的情况下,她想到的是做游戏的道具。看着兴高采烈端着“午餐”和“饮料”给我“送餐”时,我配合着“乖乖吃饭喝水”,“吃饱喝足”后,小宝快乐且小心地收走了她的餐盘。
很久之前曾读过一篇小故事,故事中小女孩跟着妈妈去逛街,回家后,妈妈让女儿画出这一天印象最深的东西。妈妈想着的是很多看到的新奇玩意,但最终却出乎妈妈的意料,她看到的画纸上是满满的竖线。妈妈很是不解。直到有一次带女儿出门,半路上孩子鞋带松了,她蹲下身给孩子系鞋带时才发现。原来,因着孩子的身高所限,她眼里看到的只是路上行人的腿。那一刻,妈妈才恍悟,孩子那幅画上的竖线,原来是很多行人的腿。
同样是上街,在妈妈眼里,街上多是各种好玩好看的东西,在女孩看来,上街看到的只是一条条腿在眼前走动着的。可见,不同的视野,同样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认知。
为了告诉小宝蜡笔的正确用途,我重新买来一盒蜡笔,并找来一张白纸,在纸上画出各种颜色的线条和圆圈。小宝见了很新奇,学着我的样子拿起蜡笔开始“作画”。
从画线条到将手和脚放在纸上画轮廓,小宝一边咯咯笑着,一边很认真地搞创作。原来,一支蜡笔对孩子的吸引力也是足够大的。
只是,画着画着,这创作的阵地就开始慢慢转移,从纸上转移到自己的手上,脚上,甚至是脸上,然后再到地上、墙上、镜子上......创作的内容也变得越发让人看不懂了,从线条到圈圈,再到各种奇形怪状的图形......每一幅作品我都要猜猜猜,有时候怎么猜都猜不到结果。孩子的脑洞果真是清奇的。
就像巴尼·萨尔茨伯格著的《安德鲁画啊画》一书中的安德鲁——一个喜欢画画的小男孩。安德鲁从来不知道,一拿起画笔,自己会画出什么。即便一开始什么想法也没有,但只要画出一条线,后面就会不停地冒出想法。安德鲁觉得 ,画画就像变魔术!他画他看到的东西,也画他想象出来的东西!
一支画笔就是一把创作源泉的钥匙,从看起来很随意的线条到看楼梯状的折线,再到一只大恐龙,孩子的思维走向总是让人捉摸不透。真正是看到了开头,也看到了过程,却依然想不出结尾的节奏。
巴尼·萨尔茨伯格,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同时也是词曲创作者和演员。目前,已经出版了五十多本儿童书籍和四张儿童音乐CD。童书作品曾荣获美国广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物奖金奖” “美国父母选择奖图画书奖”以及“美国国会大厦推荐童书奖”等重要奖项。同时,他还是美国国务院文化交流项目中第一个赴中国访问交流的美国图画书作家。
当你尝试用孩童的视角去观察时,你看世界的眼光也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康德曾说过,“艺术是自由的,好像只是游戏。”这种“游戏说”被康德提出,也被更多的人认同。
《安德鲁画啊画》就是一本“玩”得很尽兴的书。翻开书,可以看到安德鲁的奇思妙想不断,只要拿起画笔,就会有奇迹。
想象力、创造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成长过程中被周遭的环境和认知慢慢同化。
《安德鲁画啊画》是一本适合0-6岁亲子共读的绘本,这本书的关键点在于“阅读节奏”。每翻开一页,我们需要带着,“安德鲁的线条会变成什么?”的疑问去一步一步探究,去引领孩子开动脑筋,更加投入到这场艺术想象中。
安德鲁画的是什么?是一个四边形吗?还是......
这是一个风筝在天空飞翔吗?
再仔细看!这不是风筝,这是飞向太空的火箭,安德鲁的火箭。
安德鲁画啊画......
有时,他也想啊想......安德鲁这是要画什么呢?
看,他画了一只肥肥的大公鸡!
现在很多家长秉持着,坚决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小小的孩子被各种启蒙班加持着,花钱,花时间,做父母的毫不吝啬。只是,我们做父母的却鲜少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思考——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或者,这些劳心劳力的课程中,孩子真的学到什么了吗?
记得我家姐姐小时候,我特地去市少年宫给她报了最热门的绘画课,那个任课老师据说是少年宫的名师,他的课也是热门到不行。但上了几节课下来,我却发现,女儿画出来的“天马行空”从来得不到老师的认可,那些展示在墙上的优秀作品,却像极了“印刷体”,那样的画一看就是高水平的,我总觉得那些画,带着太多家长的痕迹。或许是我家姐姐成长得比较慢吧,她的画多是一些宇宙飞船,森林动物演唱会等等,和老师要求的那些“写实版”差了十万八千里不止。
为了最大限度保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果断停了少年宫的绘画课,选择自己在家陪着姐姐“乱涂乱画”。因为,我始终秉持着的是——
玩中学,才是孩子快乐学习的核心所在!
如今,妹妹也有四岁了,我没有为妹妹报什么绘画班,依然选择在家“乱涂乱画”,好在,现在的启蒙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绘本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再不是若干年前单一的“故事绘本”。
如今,有一群像孩子一样有着超凡想象力、奇趣的童心与幽默感的绘本画家,他们对童年的状态以及儿童真正热衷的事物了然于心。
《安德鲁画啊画》的作者巴尼·萨尔茨伯格就是这样一位绘本画家,他鼓励孩子保持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拥有更为灵活的大脑,支持孩子勇敢地让思想去冒险,在不断发散想象力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安德鲁画啊画》的要义便在于此。
玩乐之心去游戏一遍绘本,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是静态故事所不能企及的,不仅如此,在“玩”的过程中,想象力也自然而然地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