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画啊画》是一本由【美】 巴尼·萨尔茨伯格著作,河北美术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8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潜质,拥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早期绘画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由此可见,绘画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绘画是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巴尼·萨尔茨伯格(BARNEYSALTZBERG)所著的《安德鲁画啊画》,带领孩子开动脑筋拿起画笔走进自己的艺术殿堂。 《安德鲁画啊画》通过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绘本,随着书中小主人公安德鲁一起拿起一支铅笔,画下了看似不可能的图画。跟随安德鲁的画笔,故事一步步展开,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幼儿的好奇和想象力得到释放。随着在第一页安德鲁从一条线挑战开始,每个跨页展示出的线,随着安德鲁的动作,都会打破固有认知,最后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看似楼梯却变成了恐龙,好似风筝却变成火箭,甚至最不起眼的曲线也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种轻松的艺术描绘和灵感展示,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涂鸦和绘画爱好者。 书中简约的线条设计带给孩子思维的张力和发散,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绘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塑造孩子的艺术品格。神奇的折页设计,对开的折页能变幻出五幅图画不同且连贯的图画,给人以惊喜和视觉上冲击力,在折页翻阅中,随着不同图案的出现,带给孩子以丰富的想象,你提升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巴尼·萨尔茨伯格(BARNEYSALTZBERG),其童书作品曾荣获美国广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物奖金奖”“美国教师选择奖”和“美国国会大厦推荐童书奖”等重要奖项。他也是美国国务院文化交流项目中第一个赴中国访问交流的美国图画书作家。 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家长就是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提供相关绘本书籍、绘画材料,让幼儿在欣赏中发现美、在艺术中感受美、在绘画中表达美,从中感受成长的快乐、释放情感,通过艺术的熏陶完善幼儿人格。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保护孩子的创造力,进而挖掘孩子的潜能。日本绘画大师安野光雅在如何培养绘画技能曾说,想画就去画。作为儿童培养,只要拿起笔,就有奇迹,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正如书中主角安德鲁。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二):让孩子自由地画吧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孩子爱画画好处多。其中几点是爱画画的孩子专注力好、观察力强、想象力突出。冲着这几点,就有很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画画。但是我却也有个担心,担心一旦画画成为一种任务,反而打击了孩子的画画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的自由发挥。
不如趁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拿起画笔,随意地画,不一定有画纸,也不需要规则绘画的主题、内容,没有线条的约束,没有色彩的必需,就像《安德鲁画啊画》里面的小男孩安德鲁一样。
孩子天生是画家,几乎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经历喜欢涂雅的阶段。我家孩子也是,拿着笔就喜欢在纸上、墙上画线条、画圆圈,然后告诉我他画的是什么,虽然很抽象,但是只要我们也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去想象,就能理解孩子的“作品”,听到那些美丽的“画作”里的有趣故事。
1.线条简洁、大量留白
线条简单的这本《安德鲁画啊画》,讲的只是安德鲁画画这件事,他画啊画,一直画,在他的画笔下,线条变幻成各种各样的物体,书中大量的留白也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画中除了安德鲁和他手中的铅笔是彩色的,他画的作品都是黑色线条构成的。安德鲁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他画画没有局限,一支笔画出一根长长的线,这线条越拉越远,画出一副眼镜,画出怪物,画出阶梯,阶梯又连接着恐龙。他画一个风筝,风筝又变成了火箭,他还画了很多魔术帽,帽子里钻出一只只的小兔子,……在安德鲁看来,画画就像是变魔术。每一页的大块留白,留给了孩子自己去想象的空间。
2.巧妙的折页
这本书里每页又额外设计了折页,折页像个信封壳,翻开以后,会看到折页后面的画带来的惊喜,起初安德鲁的画还是比较简单,所以画在折页表面上的画看上去也是比较简单的线条,但是他一边画一边想,得到翻过折页就会发现他画的内容变丰富了,线条饱满了,有了一个具体的生物。
折页上的线条还巧妙地能相互衔接起来,即使没有翻到折页后面,就看表面,也是一幅完整的画,而任一边的折页上的线条也都可以和折页后面的画上的线条连接起来。
朴素而简单的线条画,表达了创作的起起落落,有了作品以后,也会有断档的时候,因为要思考新的创意,于是,又有了新的作品。加入了折页的巧妙设计,更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既不会显得突兀,又给孩子以期待和新鲜感。
所以,不要限制孩子的创作,让他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发挥,他会创作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作品。就像这位可爱的安德鲁,看他把铅笔别在耳朵上,像个艺术家一样托腮思考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有更多的灵感在他的脑海里迸发。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三):为想象插上艺术的翅膀
这东西有什么用?
我想很多人,无论现在已经成人,还是正处于学生时代,有不少人都有过被长辈或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的经历:“这东西有什么用?”
当我因为喜欢花草,自己从野外挖掘一棵栽种在家里的院子一角时,父亲说:“搞这种东西有什么用?”我的小花被拔掉了。当我买了一本小书,用有趣的知识介绍大便,讨论肠道健康的重要性时,父亲说:“看这种乱七八糟的书有什么用?”当我喜欢上墨水画,自己临摹书画时,他没有再说这东西没用,而是说:“你自己照着书自学吧。”然而我毕竟不是天才儿童,初次萌发的一点绘画兴趣,因没有指导入门而搁浅。当然这不只是家长的原因,地域限制、家庭环境以及他们当时的教育观念,导致了家长总是追求有用的东西。书要看正规有用的,画画很好但可以自学,种花养小动物是不行的,因为会耽误学习且没什么用。这种有用论很长时间左右着我的世界观,大学的专业没有选择喜欢的文学或书籍相关,而是选择了外语,认为那至少是一项技能。然而事实证明,不够努力的话,哪个专业都无法为你的技能加持。
时至今日,我总算慢慢摆脱了有用论的掌控。不追问兴趣爱好时候有实际的有用,更注重它们带给内心的充盈和美好。喜欢看书就随意的看,正史、科普、八卦,只要感兴趣。喜欢花就查阅资料学习养护,不再想这东西要花掉多少时间、精力。
如果在安德鲁第一次拿起笔画线的时候,他的家长跳出来说:“你画乱七八糟的线有什么用?”我想也不会有后面那些童趣盎然的简笔画了,他的笔下也不会出现小狗、大象、恐龙、飞天火箭等等。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如同土壤中的一棵幼苗,如果刚发芽就被压上一块石头,或是用各种条条框框去规划它,想必无法长出自然、生动的植株。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风中的纸屑》
艺术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很多短篇,引导普罗大众如何欣赏绘画,体会艺术之美。为什么图画应该列入人生的必修课进行学习和了解,他用浅白易懂的打比方做了解释:“我们用嘴巴吃食物,可以营养肉体;我们用眼睛看美景,可以营养精神。”“人因为有这样一双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实用之外又必讲求趣味。一切东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这是人类的特性......人为了有眼睛,故必须有美术。”美术被分为四类:建筑、雕塑、图画和工艺。借助美术图画的学习,可以训练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确而又敏感,真而又美。这种真和美应用在人的物质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来;应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丰富起来。这就是“艺术的陶冶”。学会绘画,学会欣赏艺术之美,绘画可以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能增加人生的幸福。这就是“无用”的绘画教给我们的“大用”。
简洁之美
再来谈谈这本绘本的精巧之处,封面就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安德鲁,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男孩形象。他的笔画出简单的黑色线条,向外延生出一个个简笔画形象,比如大象、自画像、小朱、鳄鱼......图画没有上色,更能体现出他处于画画的初级阶段,热衷于线条的组合,可以随心所欲,跟着线条落笔再判断自己画成了什么。家里有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家长,应该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小孩子喜欢用笔涂抹,再把“成果”描述成想象中的事物。由此可见,本书的作者深韵儿童心理。装帧也极富趣味性,不规则的页面,需要多层次展开,才能看到安德鲁画出的作品,有一种猜谜或者迷宫探险的感觉。特别适合亲子共读的时候,一遍看故事,一遍猜他画了什么。书中的简笔画明显是孩童的笔触,可以引起小读者的共鸣,画画变得有趣而简单,我想每一个看到本书的孩子,都会想要拿起画笔,展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四):拿起画笔,见证奇迹
喜爱画画的小朋友大概都认识一位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小孩”——阿罗,他聪明、单纯、可爱、热爱幻想并且具有十足的幽默感。阿罗的画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往往从简单的线条开始,但是却会上演一场场华丽的冒险,开启一趟趟五彩缤纷的旅程,深受小读者们的喜爱。
无独有偶,安德鲁也是一位会使用简单线条创造奇迹的小朋友。可能一开始他什么想法也没有,但是只要拿起画笔,画出一条线,他的想法便会不停地冒出来,就这样不停地画啊画。
然而和神笔阿罗不一样的是,安德鲁作为“灵魂画手”,更像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小朋友。他们总是充满了创作的欲望,如果不做解释,没有哪个成年人能够读懂小朋友的画作。
《安德鲁画啊画》的作者巴尼·萨尔茨伯格深谙儿童的状态和喜好,大面积的留白,黑色的线条,只有小男孩安德鲁是彩色的,看似“偷懒”的画法却最大程度地表现出了儿童不可限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从儿童会拿笔开始,他们就会画画。三岁之前,孩子们还处于毫无目的地涂鸦期,乱涂乱画只是他们的游戏。大概在三四岁的时候,儿童会经历一个“绘画敏感期”,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乱画”,然后才会慢慢过渡到“会画”。
于是很多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绘画横加干涉,为的是能“画得更像”,甚至手把手教孩子怎样去画。这样做就是在用成年人的标准去影响孩子创作热情,有害无利。
所以一个孩子的绘画天赋能否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的态度以及为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首先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绘画自由。让他们随心所欲,想画什么画什么,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绘画热情。
不要嘲笑或者纠正孩子的画。我家宝宝经常拿来一些自己的得意之作让我“欣赏“。有一次,我看到他画了以前从未画过的小动物,便自以为是地表扬他说:”你画得这两只小乌龟很有特点啊。“结果孩子一脸不高兴地说:”我画的那是蚂蚁!“
自从有了马屁拍到马腿上的经历之后,我只会让他给我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不会再先入为主地判断画的内容了。孩子由于认识能力有限,画出来的内容会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要用像和不想来评判孩子的作品,而要学会欣赏他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同时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最具创造力的大自然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获得感悟,孩子的绘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安德鲁画啊画》还有一个特点是排版和印刷充满了小心机。很多的小折页隐藏着无法预知的场景和转换,会让小读者们一直处于期待、惊喜和诙谐的心情中。小读者猜测的同时,还可以i亲自动手画一画。只要拿起画笔,每个人都能见证奇迹的诞生。
《安德鲁画啊画》读后感(五):会玩的孩子才聪明,拿起画笔都是艺术家,保护孩子想象力这么做
孩子和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我们则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禁锢在条条框框里,渐渐丧失这种能力。
听过一个小故事:
在美国,1968年,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老师教的。 这位妈妈居然一纸诉状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还能把“O”说成太阳、足球及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开庭之后,幼儿园败诉。 据说,后来内华达州还因此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自由想象力的权利。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未来,那么该如何保护并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呢?爸爸妈妈们不妨从画画入手吧。如果小朋友不喜欢画画,有办法让他们拿起画笔吗?当然有,今天推荐一本有趣的绘本《安德鲁画啊啊》,内容非常简洁,一看就懂,最重要的是里面还隐藏了很多孩子很喜欢的小机关呢!
来自网络《安德鲁画啊画》的作者是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巴尼·萨尔茨伯格,他的童书作品曾荣获美国广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物奖金奖”“美国父母选择奖图画奖”和“美国国会大厦推荐童书奖”等重要奖项。他非常地喜欢孩子,所以创作出了一系列颇受好评的童书。
这本《安德鲁画啊画》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安德鲁的小男孩,他非常调皮,喜欢画画,只要一拿起铅笔,从第一根线条开始,他的奇妙小世界就开始变得充满魔幻。谁也不知道,这次他的笔下会出现什么,有时落在纸上的是会一双小眼睛和一个踩着滑板车的小动物。有时坐在台阶上玩的安德鲁,突然就会画出一只可爱的背上长着锯齿的小恐龙。
实拍安德鲁喜欢走到哪,画到哪。一开始,他什么想法也没有,但只要画出一条线,后面就会不停地冒出想法来!可能是一朵云、还可能是一只风筝。安德鲁觉得画画就像变魔术。他画所有看到的东西,有时又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只是想。
爸爸妈妈们,安德鲁画画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就像你家里的那个小小淘气包?三四岁的孩子最喜欢涂鸦,家里的白墙是最好的画板,我记得儿子这么大的时候,房间里的一面墙都给画花了。各种线条凌乱在风中,然后他就会顺着这些给你讲出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来。现在想想,还好,我当时没有为此责备他。买来画笔,任他涂抹,孩子的想象力可比一面墙要宝贵得多。
孩子通过游戏来发挥想象力,通过画画来锻炼手部肌肉,这些都是在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千万要保护好他们的这种天赋。
实拍这本《安德鲁画啊画》中,还有个比较有趣的设计,就是里面有很多折页。每一页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线条,彩蛋在旁边的折页里,可以一边读一边让孩子猜猜接下来这根线条会变成什么。书中只有抬头上有一行非常少的文字,大片留白,可以让孩子们也跟着安德鲁一起动手画一画,看看会画出怎样神奇的世界来吧!
会玩的孩子才聪明,如果你家里也有0到6岁的宝宝,不妨一起翻开这本《安德鲁画啊画》,玩个尽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