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04 03:59: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字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清]陈继儒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妙语名言录——我读《小窗幽记》

  

记得早年上学,常有一项作业是摘抄名言警句。每次听到,内心总不免有一种抵触,首先这意味着我要牺牲一部分游戏的时间去找寻其他“正经”的课外书,其次就算找到了,还不能乱抄一气,得有选择性的写,这无形之中又增大了“功课量”,让我叫苦不迭。后来,我偶然在书摊中遇到了一种叫做“妙语名言集”的书,翻开一看真是如获至宝,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句子全都似军训般列队站在一起,这下可省却了不少麻烦。可惜当年只是囫囵的誊写,对于“名言”所说的内容,并未参透半分。

而这本《小窗幽记》,便是一部清代的“妙语名言集”,大到为人处事的醒世恒言,小到温婉细腻的缱绻之情;不论是寄情山水的浅吟低唱,抑或是酒肆街巷的闲言碎语……兼容并包,纷繁复杂。展开书卷细细品味,其文字时而引领我们穿越千载时光,遍访名山古刹;时而又醉卧堂下,欣赏云水烟霞。天地的风云变幻,历史的兴衰起伏,皆浓缩在这字里行间的韵味之中,自然化作养分,在心内生根发芽。

翻阅此书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休委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仔细品味,本句固有抛却外部因素的教条之处,然而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是很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所在。由于本身个性孤傲,遇到是非往往推给他人,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做错,虽经人提醒多次,仍未察觉。而今回想,才真正理解幼时所抄写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含义,甚是惭愧。另外,我也清楚单单记住这句真言才只是开始,真正落实下去改造自身还需更深一层的功力,所以山高路远,千里之行才刚刚开始。

本书中的至理名言其实还有很多,上例所举只是其一。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价值则在于常看常新,单单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有些内容本人现在仍未参透其中的含义,有些更是择日再读便悟出新意。像《小窗幽记》这样的书是耐读的,也是真正值得国人诵读的经典之作。

希望这部简洁的小书,在人心浮躁的今日社会,依旧可以化作一服清凉散,来为世人解酲。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诗意的处世哲学——《小窗幽记》

  

因为想看《菜根谭》,就顺手打包买了《小窗幽记》,结果发现,这本书更合心意。书中有田园的清新、山水的宁静、相思的缠绵、人生的智慧,小品文集的形式也让我可以随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而不会担心有事情被打断。

《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一生好自由,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多次辞谢朝廷的征召,陈继儒是有名的大才子,文人雅士、权贵富商皆为他倾倒,与其交好,而他本人处世圆通,被称为“山中宰相”。他将自己的处世哲学、感悟记录下来,形成了这部充满美学的生活百科。全书共十二卷,1500余则,涉及生活、处世、为人等方方面面,将处世艺术以诗意的笔触表现出来,表达出“何妨与世昏昏,只问吾心了了”的人生态度。

工作压力时拿出来读一读,告诉自己“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抱怨工作太累,领导很清闲时读一读,仔细口味“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感情受到挫折时读一读,感慨“无端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工作时想偷懒走捷径,想一想“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骄傲之意兴起时,时刻提醒自己“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听说很多韩国男人从未见过自己妻子卸妆之后的样子,总能想到“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工作、生活中每每有一些感悟总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此外,书中的文字读越来特别美,充满对仗,也极具画面感,“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文字中透露着洒脱,让人一下子轻松起来,“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文字中张显大气,“文章不疗山水癖,身心每被野云羁”。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句话刚在《菜根谭》上看到,在《小窗幽记》再次看到时候感觉特别亲切,人生很长,有些事情确实不适合太过纠结。

一本书、一壶茶,对窗而坐,感悟诗意的处世哲学,就在《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幽静的小窗前所记下的心事

  

《小窗幽记》明代陈继儒所著,里面的配图是林曦所画。陈继儒是一位儒生,一位关心时事,关心朝政,关心百姓,而又只愿意独立于朝政以外的儒生。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小窗幽记》我在思考,是否陈继儒先生就是坐在自己山林中的家,幽静的小窗前,进行了很多思想上的自我交流,看书写字,兴许还有画画,然后记录下了自己这一生中所感悟最深之事。当然,这本书不算薄,所以,这些感悟也被分为了几个板块,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对于读书人而言,世间最好的清福莫过于有书可以读,生活中常常工作繁忙,所幸是有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当然,有时间有了书,最不可缺的还是能读懂的那份智力,那是我们走入书的世界的门票。

“博览广识见,寡交少是非”

在世间生存,不论是明清,还是当代,文人们都强调一定要博览世界,拓宽自己的学识,就是我们当代说的拓宽自己认知的广度,增加自己认知的深度,维度,努力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同时,我们不愿意去招惹是非, 所以,我们寡交。接触的人少了,是非当然也少了。比如我,为了减少无效信息的爆炸式冲击,专注于把时间用在有用的事情上,比如提升自己。所以,我关掉了朋友圈——当代最流行的媒介。同样,我也不去下载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软件,里面的视频配上音乐应该是很动感的,让人上瘾的,同时也是不需要带脑袋去做的。这一系列软件的长期使用,我无法判断好坏,只知道不适合我。宁愿去守住最原始的方式,最烧脑的事情。少参与了这些东西,也就少了对于生命生活的消耗吧。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风花雪月,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去欣赏它,这片山,这壶水,本身是没有主人可言,任何路过的游人,行者,任何有闲暇之人,都可以来欣赏它的美,享受它带来的宁静,凡是能够静心享受如此宁静的人,便是这片山的主人,也不为过了吧。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小窗口 大生活

  

最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籍,书的名字叫做《小窗幽记》,这是一本传统的经典作品,是从明朝时期传诵下来的作品,经过几百年的洗礼,无数次的改板,流传到现在,成为经典作品,深受读者的喜欢。以前虽然听说过这本作品,却没有机会阅读,这次阅读之后,觉得确实是非常不错。也感受到了古典作品的美。

这次出版的作品,在封面的创作上就让人有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绿色的叶子,零星的红果实,已然道出了大自然的美好。里面的故事讲述则更加让人赏心悦目,全书共分为十多个章节来讲述生活中的点滴,让人觉得分外的亲切。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书的格式题材就和现在的书籍有着天壤之别。首先从格式上,当下的人们已然习惯了白话文,自由方便。可是本书的采用的是格言的体裁,这种形式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比较新颖,立刻就能感觉出古代问题的风格。

《小窗幽记》的作者是[明]陈继儒,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同时也是书画家、还是出版家。作者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人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人。作者是非常有才华的,诗词歌赋、无所不通,与董其昌齐名。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品,自一六二四年首次刊印以来,备受古今文人雅士推崇喜爱。这次的再版也是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喜欢。

书中讲述的内容是非常繁杂的,是一本生活美学的百科全书,里面不仅题材格式新颖,讲述的百科知识更加丰富了我们的认识,通过本书的讲述,对于花鸟田园,以及草木山水,还有男女情思这些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件,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有着重大的意义。

古文中的语言题材,很大程度上都是语言简明,扼要。雅俗共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本书不仅有着简明幽雅的语言文字, 还有几十幅精美的图画。 这些图画也是非常生动真实的,每一幅图画都可以看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不管是从环境,还是从人们的梳妆打扮, 衣食住行都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的特色。所以本书不仅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也是一本历史的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生活态度。

《小窗幽记》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经典传统作品,这是一本介绍生活百科类的作品,书中涉及到生活中的多个方面,优美的格式,简明的语言,让人赏心悦目。一幅幅恬静的生活画卷在作者的讲述中娓娓展开。确实是一本非常不错额作品,很喜欢。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发现生活中的美 ——评《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编撰的一本生活美学读本。全书分为12卷,共1500余则格言。本书文字简练,涵盖了花鸟田园、草木山水、男女情思、素衣轻食等方面,集审美情趣与处世艺术为一体。

陈继儒在29岁时,弃绝仕途,隐居山林,有着“山中宰相”的美誉。作者的生活经历,影响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目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毋庸置疑,陈继儒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用凝练的文字,将生活中的美描述出来,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的文字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作者的文字具有着色彩感和画面感,读这样的文字,我们似乎能够想象到某种美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展开。“举黄花而乘月艳,笼黛叶而卷云翘。黄花、黛叶都是极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乘月艳与卷云翘是相对立的。作者的文字,如诗歌一般,讲究对偶,同时也注意了意象的选择。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似乎能够想象到一幅很美的画面。

作者的文字,具有着极强的生活气息。“问妇索酿,翁有新刍;呼童煮茶,门临好客。”这几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问妇人索要酒吃,正好有新酿的粮食美酒;叫童子煮水烹茶,因为门口有佳宾来访。多么有生活气息的文字。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如果对生活中一些小细节是忽略的态度,不可能写出这样具有烟火气息、热气腾腾的文字。

作者的文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与作者驾轻就熟的写作能力密不可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清楚,作者不惜用大量的笔墨来进行举例说明。“读史要耐读讹字,正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桥,闲居耐俗汉,看花耐恶酒,此方得力。”通过作者的说明,我们能够很轻松地记住了作者所要说的问题。

本书的插画风格是散淡的,具有一种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而这种绘画的风格与作者云淡风轻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读这书的过程中,我们在字里行间领略到作者性格中的随性、优雅,同时也能在他具有表现力的描述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善于去感受,善于去发现平淡生活中的美,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置身于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似乎内心也随之变得坚硬、麻木,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小窗幽记》作为一本美学读本,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感受。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六):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都付天地之间笑谈之中

  

历史上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很多是产生于作者的内心需求与时代背景的矛盾冲撞当中,这本书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明朝末年各种矛盾愈加尖锐,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萌芽,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开始孕育于这样的背景下,新思潮日渐蔓延,传统的思想道德、伦理价值观开始有了新的诠释。这股思潮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有了更多形式自由、内容多样的作品。

  《小窗幽记》即是作者归隐后的一些感悟体验,是透过那小小的一扇窗所看到的人世纠纷。书里描写的松间明月、槛外青山、涧边幽草、沙上闲鸥,既是作者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更是作者寄情山水、控诉时事、修为自身的人生感悟。

  书中会有个别内容与《菜根谭》有相似或者重复,有人说二者可能都是收录的名言警句,也有说二者是前后承继的关系。《小窗幽记》比起《菜根谭》和《围炉夜话》更多了一些自然生动的生活情趣,添了一丝美好的小资气息。

  作家榜这一版的装帧设计也很符合这一意味,颜色非常的清幽淡雅,插画用的是林曦老师的作品,用传统水墨搭配现代生活,内容多是花鸟、孩童、小物,特别灵动可爱。偶有几页加入的边框,突出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调整,整体风格不拘泥固定,却也不跳脱凌乱,清新灵动,感觉非常舒服。

个人最喜欢<景>这一卷,生活在山林间、田园里,是我非常羡慕又向往的生活,能与山水、花草、各种田野小动物为伴,是多么可爱的体验。但是也明白作者毕竟不是去旅游的,生活在这原始自然的环境中,清苦和不便必然是有的,也是需要多么能安于此并乐于此的心境,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并从中发现各种美好,不过也许更是因为安于此了才能发现更多闹市中不曾有的美好,才能感悟更多忙碌生活中不曾体会到的人生哲理。自愧虽然向往,但是大概很难做到。

诚然,归隐的作者无法提出对于入世更多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指导和建议,但是也正是有了这些出世的人融身于天地间,经历过人生起落后反思、沉淀出的以微小观大智,于谐趣见真知的人生信条,能让我们在没有方向的时候、难平怒气烦躁的时候静下心来反省自己,这样的书可以时读时新,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春风化雨般的无影无踪,很多道理到了一定阶段,经历一些事后再回头印证,方能感叹古人诚不欺我。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七):万变不穷之妙用

  入了《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四书》,其中《小窗幽记》的封面最让我欢喜,大大的绿叶子,有两颗小樱桃,一个孩童站在凳子上想去拿些什么,可能是樱桃。作者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出版家,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隐居山林,处事圆通,文人雅士、权贵富商皆为其才华倾倒,与其交好,故得“山中宰相”之美誉。 全书共分为十二卷: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每一卷的开头都配有一张图,最喜欢的当属“奇”一只白猫在石头上注视着。赠送两张明信片和一张书签,上面写着——“酒浇清苦月,诗慰寂寥花。”“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

  人生当属情难解,尤其是深处其中之人。看了这卷“情”,有一些话让我感动身受。“月色悬空,皎皎明明,偏自照人孤另;蛰声泣露,啾啾唧唧,都来助我愁思。”“蛾眉未赎,谩劳桐叶寄相思。”相思是一份很苦很苦的事情。我和男朋友是异地恋,甚至我们总是多了等待,等待时光,等待属于我们的家。其实想想,我们更多的是应该珍惜当下。

  “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对于读书,真的是受益终身。读的书,每一本每一页,都是今后人生道路的亮光。不读书真的是荒废了人生,我初中的时候在一个小镇子里,有很多人并不懂得读书的益处,反而觉得读书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金钱,选择打工,只能做一个井底之蛙了。书不论是什么内容,读过总会在日后有所帮助。“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对于挫折应该是走过去,而不是走回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曾经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追随自己的内心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我也会理由课余时间去追求爱好——画画,现在我也可以用画画挣钱了,也算是爱好与事业没有耽误,虽不是专业出身,但是我可以跨过困难,达到万变不穷之妙用。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八):透过一扇窗,知晓许多事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这是一部生活美学百科全书。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共1500余则。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厚的学养和良好的性情;或提倡淡泊名利,严于操守,多做善事;或描述隐居生活,赞美田园生涯,宣扬朴素为美;或状物写景,以景悟情,回归自然;或强调静心,体味物韵,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评述奇人异物,阐言美文奇书,推崇高人奇士;或描绘物、景的和谐绮丽,赞美阳刚和阴柔之美;或称誉豪士,召唤英雄,使人意气风发;或以自身的体验和认知,陈述做人、处世应遵循的准则;或讨论美的形态、美的条件和美的境界。总之,囊括了花鸟田园、草木山水、男女情思、素衣轻食等方面,集审美情趣与处世艺术为一体,备受古今崇尚真情至性之人喜爱。

《小窗幽记》产生于明朝政治日益腐败之时,当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千疮百孔,颓势已成。与此同时,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萌芽,传统的文化受到重新审视,新的思想朝着多元化发展,本书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关于书名的来源,据说作者习惯从书房中的窗户内看窗外风光景色,也想让读这部书的人能和自己一样,可以借着这小小的一扇窗看清一些人世纠纷,因此将此书取名为《小窗幽记》。

的确,这本书成了一扇窗:“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告诉我们交友不要被表面迷惑,需要防备“射影之虫”;“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唯折磨乃见吾辈”,说的是不要怪小人颠倒是非黑白,这正是小人的本性;不要害怕历经磨难,磨难造就英雄。“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加之欢,不如使人无久处不厌”,与其让人在面前赞誉你,不如让人在背后毁谤你;与其让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如让人和你长久相处而不心生讨厌。“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谦,多出心机”,直白明了的阐述了俭朴与吝啬,谦让与心机的辩证关系。略举几例,类似的格言还有很多很多,都颇为受用。

除了内容值得双手推荐之外,这版的涉及也足以让见者心生欢喜,浅绿的封面,点缀两只小樱桃,给人一种淡雅的美感,特别是在炎炎夏日,能够带来一丝清凉气息。里页的纸张、印刷、插图、书签、明信片等等细节都无可挑剔,绝对值得拥有!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九):诗情画意,事事达练都在慢下来的时光里

  

不看手机,没有提示,你还能背诵出多少古代诗词?恐怕小时候那些记得的差不服还给老师了吧?你该不会也希望你的孩子看到夕阳西下就会说,哇塞真美。然后就没词了吧?诗词给人带来的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当你经常翻翻这本《小窗幽记》,随口念几句,也就不会有以上的这种尴尬了。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出版家。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人。少年时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无所不通,与董其昌齐名。他一生好自由隐逸,多次辞谢官职。父亡后移居东佘山,在山水诗画中终老。这本《小窗幽记》自出版刊印以来,备受古今中外人士推崇喜爱,有多个版本反复出版。

一、花鸟虫鱼景可入诗。

所谓世间万物皆可入诗。花鸟田园,草木山水,男女情思,素衣轻食等,内容比较丰富,以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刊本为底本,一共分为12卷1500余则。比如: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几处素描,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致就出现你面前了。

再比如: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这个跟李清照的红肥绿瘦有同工异曲之妙。

二、适合养生,可修身修心。

这本书适合每天翻开读那么一两页,然后细细读慢慢品。不需要着急忙慌,也不需要一目十行。可以喝茶,煮酒,与友人分享。所谓的品味优雅就是戒掉繁华之后与梳理自我,与他人与世界关系。大地皆为蒲团,事事皆可修炼。

书里有这样的词句,“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这个讲的是与人相处的方法,对于带团队也是适用的。

“金帛多,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少,不知其他,知有争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多,不知其他,知有爱而已。”

这个是讲财富与子孙后代的关系,很多人给后人留了巨大的财富却让他们手足相向,迷失了自己,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也有最后自杀的。

这样的处世艺术多学学,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三、观察美,发现美。

世界不缺乏美,但却缺发现美的眼睛,当你脚步匆匆精神紧张,焦虑是不会发现美的。当你停下脚步,慢慢打量,却能发现美在不经意之间,它就在那里,只是你原来没有发现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所谓美,不只是热闹繁华之处的众人捧月,也有静谧幽远的朴素之美。

何地非真境,何物非真机?芳园半亩,便是旧金谷;流水一湾,便是小桃园。林中野鸟数生,便是一部清鼓吹;溪上闲云几片,便是一幅真画图。

即使是半亩田园也有细致的美,如果你不停下脚步怎么能发现这样的美好?

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

所到之处没有刻意摆放,没有处心积虑,只有随意自然,心胸坦荡。

书中还配有林曦的水墨插画,非常有趣好玩。

《小窗幽记》像夏天晚来的风,带给你清凉舒爽的感觉。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十):从小窗看花开花落

《小窗幽记》的名字中蕴藏着美好,初次看到这个名字会让我们感觉这是一本散文集或者随笔集,然而这是一本充满各种人生哲理的作品,这种作品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其中部分的道理在你看来可能会很浅显,但是总会让你深表赞同。书中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为人处事的众多方面,书中的内核就是美,是关于美的方方面面。透过小窗,我们可以看到花开花落,看到人世间的百态。这些哲理,我们也许懂,也许不懂,但是没有作者写得这么通透和全面。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

作者告诉我们寄情山水固然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过于沉溺其中,这就和世俗没有区别了。作者字字珠玑,把本来大众的观点进一步深化,甚至推翻了主流的观点。以前在我看来,自己渴望隐士的生活,希望能够激情山水,进入自己的桃花源,但是现实告诉我,这只是一种梦境,因为我不是陶渊明,当然也不是李子柒,自己不可能逃离这个繁杂的地方去过完全是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适时把自己的感情告诉山河,但是我们是普通人,还是要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既然我们不能完全实现理想,那么我们就部分地实现理想。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这句话说得甚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品格,周围的环境和人肯定会对于我们进行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应给不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品格和习性。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如果坏的环境真的改变了一个善良的人,那么说明这个善良的人的品格不够坚定。人在社会上,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到达何处,但是我们要不忘初心,在恶劣的环境下一心保持自己的善良,在好的环境氛围中汲取美好,那么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的丰满和有价值。

开口辄生雌黄月旦之言,吾恐微言将绝,捉笔便惊。

这句话放在现代社会中十分适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的类似的状况,很多人出口成章,他们在夸夸其谈,说着自己不沾边的话语,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吹牛,吹牛吹得日月星辰都是自家的。而作者用了最美的语言来描述这种情况,因为吹牛与这本书的风格格格不入。

本书的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多学无害。而这版《小窗幽记》是非常唯美的,书中的图也是非常有韵味的,我们可以通过小窗看花开花落,这本书总体来说是一本道理和美图的完美结合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窗幽记(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