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2-01 0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经典读后感有感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明]许仲琳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上册568页 ,下册608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封神天下乱

  对《封神演义》想来大多数人都是不会陌生的,太多形式的文艺作品都有演绎,比如电视剧、电影、戏曲、评书等等。我最熟悉的封神故事是上小学时看的2001年首播的TVB版的《封神榜》,后来陆续又出了很多版本,但大多都是魔改,剧情混乱不说人物造型也奇奇怪怪,还是最早看的这个版本最喜欢。这次也很有幸参加了宿州读书会的图书共读活动,才第一次接触了《封神演义》原版小说。 这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新的版本了,共分上下两册,封面简洁大方,装订优良,每册书的开头还有十分精美的插图,对应很多书中的内容,也给想象力更多空间。书中对于复杂不常见的汉字还标注了拼音,更方便读者流畅阅读全书。读书之前必看导读,李亦辉博士在导读里详述了自己对封神故事的理解与历史背景,介绍的十分丰富,对于迅速了解此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前听过《封神演义》的评书,与影视作品不同,评书里更侧重小说原文的内容,间或夹杂一些说书人的见解,但仍是以小说为主,也会引用很多书中的原文,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观众们听。再看小说之后,很多经典原文的内容在评书中已经听过,看起来颇有前后呼应之感。 武王伐纣的最初,也是起因于纣王昏庸无道。一日纣王早朝时,听宰相商容启奏要去女娲宫降香,才引出纣王女娲宫写下亵渎神明的诗作,引得女娲娘娘大怒,吩咐三妖惑乱君心,助武王伐纣。当时看到这里十分不能理解,女娲娘娘作为上古高位神仙,不应该慈悲为怀感化众人吗,就因为纣王一人之过就迁怒整个成汤,是不是过于残忍。后来琢磨理解,可能因为只佛教才会提倡慈悲为怀,且纣王子受无道无德,神仙也不想救他了吧。而且神仙更相信命数,成汤天下只二十八年气运,在数难逃救也救不回来,不如顺应天命。只可惜那三妖,女娲本意只让她们祸乱朝纲助武王伐纣,不可残害众生,怎奈身居高位后就视人命如草芥,事成后不仅没修得正果还落得凄惨下场,也是咎由自取。纣王在面对丞相清掉诗作的劝诫时,能说出“况孤乃万乘之尊......亦见孤之遗笔耳”这种话,可见文化水平实在有限,对神灵更无敬畏之心,狂妄自大,这都是他日后毁掉整个王朝的伏笔了。 文中陆续有四百多位出场人物,众多的法器、神兽、阵法等,铺设框架十分之大,确实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典范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再遇封神榜

  读《封神演义》 十来岁的时候看过86版的《封神榜》,那时候对所谓神力仙法、妖魔鬼怪充满敬畏,童年的乐趣在于相信世间的一切美好,善恶都如黑白一般简单明了,所以神话与童话的根植就成就了童真。而成长的这些年,与各路妖魔鬼怪斗争后依然可以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如果不是因为看过老版的电视剧,或许不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了,只因有了对比,所以权当回顾了童年里的盛宴,只是这盛宴因为成长的经历和认知变得不再简单而已。 世时历变、朝代更替,书中的故事,都是现实历史的影射,神道、仙道、人道最后都为了追求自己的宿命。 读这本《封神演义》,明了的说其实就是一部神话政治史,作者要求故事“商亡周兴”,说的混乱不堪,其实很容易理解,不过就是神界的一己之私,女娲娘娘是最高的权威,她设计这一场封神榜,无非是怪纣王口无遮拦玷污她的名声。封神何须借人间地盘做战场?她是警告人神,谁才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话说商纣王贪的是女色,不是女妖,没有被迷惑心智,不至于傻到被女人操控。且说他与他臣子的对话,万不能说他一点脑子没有。至于那狐狸精妲己、雉鸡精还有琵琶精,也不过是受女娲之命行事,至于形成个什么法那是她们本性,女娲怎就没有考虑妖的本性呢。其他各路神仙,也不过都是棋子,棋子与棋子之间争的都是各取所需。他们杀来杀去,无辜的凡间人类就成了可悲的牺牲品。 在这本书里,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就如同人间讲不出真正的对与错一样。 这本书集道家、儒家、佛家思想于一体,借此反映政治、权力的丑恶一面,同时又将儒家思想过于神化了。比如伯邑考、姬昌等,我不认为这种忠心就真的叫忠心,忠心忠的应该是国,而不是忠一个人,不懂变通,不通则痛,他们不挂谁挂。 至于其他,用心读来,你会发现这混乱里也藏了许多哲学的知识。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品味文言之美,传承神话之意

  

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一则这种半文言的行文,读起来会比白话多一份用心,字字推敲,在脑海中转化为白话文,比直接读译文多了属于自己的味道。读第一话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文字,感觉文言文描绘的纣王出巡场景和女娲宫宏伟壮观美不胜收,比白话更有想象空间。毕竟文言文本身就有其意境和延展度,转化而来的内容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感和成就感。

二则此书的叙述方式有戏文的感觉,场景的结尾过渡间,尽是些按下不表、不提、且听下回分解诸如此类特别口语化的文字。就像说书人醒木一拍:啪!书说正文,故事开场。又像戏台上场景切换的过渡语,戏楼一开台下坐,台上铿锵演绎来。戏台上人场涌动,好戏连台,亲历画面感极强。

再则读的故事都是熟悉的味道。哪吒闹海、姜太公钓鱼、妲己造虿盆、一气化三清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神仙故事。西方有希腊神话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众神,东方有三界九天,雷火瘟斗天君正神,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位列仙班,诸多人物相辅相成关系网错综复杂,以《封神演义》为主体,《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铸就中国宏大完善的神仙体系。

朋友说,感觉《封神演义》就像明朝的网文,想想还真有点那个意思。基于真实的武王伐纣历史,创造出无数妖魔神仙,朝代更迭的人事演化成了关乎气运的天意。女娲娘娘派狐狸精蛊惑纣王是顺应天命,姜子牙下山助周伐纣是命缘所致,仿佛天道如此,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所以人间之战在所难免,两道相争已成天定。天道拟订了这么个结局已定,剧情丰富过程跌宕起伏的故事,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神仙斗法精彩纷呈,可不正像一部创意新颖气势恢宏的网文巨作。

现代网文所有玄幻修真神话的设定都是以这里的神界架构为基础,重要人物更是原设定出场,甚至传媒文化、影视文学作品中皆是此等。神话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人类在对自身认知没有那么准确的时候,许多事物会让人产生敬畏和崇拜,文化的传承中就有神仙妖怪的存在。可以说人类文化的启蒙往往是从神话的传承上开始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如此《封神演义》的文化传承重要性可见一斑。 Ps:文体原因,涉及生僻字颇多,幸而贴心的注有拼音,给阅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此处点赞。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昔日经典与今日网红之异能小说

  

恰逢岁末年初,读了《封神演义》,联想到当今网红小说中一些描写神魔异能等的小说,两相对比,方知《封神演义》真乃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后世此类小说的鼻祖与源头也,后人能及其一二者,亦是了了。

首先是宏大的历史背景,从纣王荒淫无度、暴虐无政,导致商朝逐步衰败,朝中及各路诸侯反叛,到周王施行仁政,治国有方,群贤汇聚,一统天下。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这一点可以与金庸的《天龙八部》相媲美了。当今的网红异能小说一般以男女主角的情爱贯穿出一系列类似的故事情节和经历,我曾经看过几篇,其中也有一些有关魔界神界及异能的描写,但毫无背景可言。

其次,采用章回小说形式,各个章节前后连接而又独自成篇,后人可以从中任意提取一段编辑成一篇精彩的故事或者一部电影,而且这些故事也都成了后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了。这点与《西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有《哪吒闹海》,后者有《红孩儿》;前者有《姜太公钓鱼》,后者有《女儿国》;前者有《武王伐纣》,后者有《三打白骨精》等等。这也是章回小说的特点。今日的网红小说故事情节很多雷同,刚开始看的时候还能吸引读者,看着看着,读者就能猜出一个个故事的结局来了,甚至都能接着把故事给编排下去了。

再次:想象力爆棚! 莫言赞叹:“《封神演义》对沉浸在幻想中的儿童,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其中神魔各种斗法,超乎常人想象又奇趣横生。由此塑造出的人物更是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其中最出色的要数哪吒了:脚踏风火轮,手执乾坤圈,身披混天绫,这形象简直就是古往今来所有儿童的偶像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圈粉无数!反叛人物苏妲己集美貌、妖媚、恶毒与一身,成了红颜祸水的典范,而武王纣王这些历史人物反倒成为配角了。人物是作品的灵魂,经典作品都是有灵魂的,而很多网红小说,读者看过之后甚至都记不起书中有什么人物了。

一般的经典是可以一读再读的,而且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而网红之异能小说,用一句过分的话就是:如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反正我是看着看着就索然无味了,然后就扔在一边了。

最后说下这套丛书的设计,无论是封面还是插画甚至一个小书签,都非常用心,特别要为出版者点赞的是书中的插画,给人唯美又空灵的感觉,为这套书增加了不少颜值。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神话之神

  历尽千辛万苦读完了这本被誉为仅次于《西游记》的中国玄幻神话小说,褒贬掺半吧,带着敬畏之心来读,以唏嘘不已终结。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也许是我历史读的少,也许是我各个教知之甚浅,高层面的说不通透,就说说自己的浅见吧! 我想说说这个女娲。事因也是出于纣王无德吟诗赞美惹怒女娲娘娘,娘娘放出妖魔与他个报应。所以呀,话不可乱说,文字狱也不是传说。但是,这个女娲也太没有大局观了,不能因为一个人伤了一座城啊!啊!啊!你惩罚他一个人就好了,干嘛这么大动干戈,伤及无辜!所以不管是人是妖还是仙,都要学会控制脾气啊!最后女娲“将缚妖索把这三个业障锁了,与子牙发落”,是不是过河拆桥哈,三妖说女娲是“出尔反尔”,女娲却说,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气数,三妖太惨恶。我且问问,他们三妖这么惨恶你是现在才知道的吗?你整天干啥去了,忠良善民都无辜而死你是神仙你可曾忍心远观?你干嘛不及时点拨她们?这个故事是在辱没女蜗娘娘的形象吗??千年狐狸精妲己纵然是要千刀万剐的,最后被斩首时,众军士无一幸免被她迷惑得东倒西歪,最后还是姜子牙用陆压所赐葫芦斩了妲己。所以纣王被她缠得迷而忘返。纣王纵然好色,但没有妲己,有那么多愿意为他,为“君臣之纲”卖命的忠臣良将,该亡即亡,不用枉死那么多人。不过神话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自古以来战争中最悲催的还是大众,神话只是更夸大其词,让人们更唏嘘吧!但女娲在这里是洗不清了! 这部神话分上下两部,插画很唯美哈!上部主要在讲妲己如何献计策,用各种惨无人道的刑具来杀戮忠良义士,看的人是又气又恨,纣王一句,大胆贼子,胆敢武逆本王,一条条人命就没了,简直就是过家家当作儿戏!这天下你是王,但却是大家的天下。大家认你为王,为你卖命,却死在你手里。直言进谏的人大都一头撞死。下部基本都在打仗。打仗的路数也都差不多。特别是破十阵。每次都要先死去一员大将,并且还是都在定数之内的。然后才能破阵。打不过破不了怎么办,搬救兵。封神榜上有其名,那就魂魄被收。榜样无名,那自然会还你真身,死而复生。所以,不论人事还是国家兴衰成败都是劫数。劫数在天,即使是神魔鬼怪亦不能逃脱劫数的安排。大家就像棋子一样,完成自己的劫数。 还有这个武王,从被困于朝歌,到最后当王,有一种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他秉持君臣之纲,一路被人推着向前,伐纣也是姜子牙在前线,一旦姜子牙倒下了,武王就六神无主了。没有一项决策是武王来决定的。难怪有人说子牙伐纣更真实。 其实我不太懂封神榜是干嘛用的,后来网上了解了一下才有一点点明白,元始天尊的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需要想办法接触杀罚临身的灾劫(方法是找替死鬼),为了解除杀罚临身的灾劫和应付昊天上帝,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并立“封神榜”。而“封神榜”的作用就是两个:一是为犯了红尘之厄的仙人渡劫;二是找一帮人去天庭给昊天上帝干活。只能搜集资料,不然真没看透。 读完之后,我觉得以前这些人物的形象和以前我在电视机看的不一样,以前觉得跟正面的形象,现在有点没那么喜欢了。还是喜欢西游记,也是天马行空的神话,孙悟空也会搬救兵发脾气,但每次遇到困难他都凭自己真本事,没那么玄乎。哈哈!神话就是这么神!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六):中国神话故事的摇篮

  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传奇、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里面的讲述“哪吒闹海”“姜子牙钓鱼”“武王伐纣”等故事更是堪称典范,每个人都从小就耳读目染的听说过这些可爱的传奇故事。我自己就是从小特别爱看这些动画片,小人书之类的神话传说。感觉书中的主人公都是特别神奇的大英雄,心里也一直梦想着能想他们一样勇敢无畏,快乐无比。就像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看《奥特曼》一样。直到高中时候看过《封神演义》才知道这些经典的神话故事原来都是出自这本书里。当时的心里一直是带着敬畏之心读的,感觉书里描述就是我们的祖先以前的生活,感觉祖先们以前都是无所不能的神仙,当然其中也有坏蛋也有好人,心里把他们的好坏区分的很清楚,书中坏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而好人最终都是成了真正的神仙。

  现在人到中年,适逢宿州读书会第五十六期共读这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封神演义》精装版,读起来依然兴趣不减,依然是怀着敬畏之心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仍然是深感震撼!敬佩至极!

最新精装版

  现在的这套《封神演义》分上下两部,不仅装帧精美,纸张良好。更是配了很多幅精美的插图,以及漂亮的书签和纪念明信片,不仅字迹清晰而且还给一些生僻字难念字都标注了拼音。特别有利于读者阅读和认识。在此我也向这套新版《封神演义》的策划出品公司“大星文化”深感敬意,为他们的精心策划点赞。因为他们在这套书的出版上真正是做到了处处为读者所想,为爱书者所贡献,不仅使每个读者都能开卷有益,并且值得每个爱书者收藏纪念!

宿州读书会鼎力推荐

  这套《封神演义》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本茶余饭后的消遣小说和神话故事。其实书中所含大量的生活哲理和人生哲学。书中从古代的皇上大臣到平民百姓都讲述着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幸福与灾祸的前因后果。例如姜后临终前劝纣王“人君有道,贱货而贵德,去馋而远色,此人君自省之宝也。若所谓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园林;国有宝,忠臣良将;家有宝,孝子贤孙”此四者,乃天地国家所有之宝也。”还有郭崇禹劝崇侯虎“祸由恶作,福由德生”。以及鲁肃对闻太师所言“为将行兵,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知;十万之众,无有不力,范围曲成,各尽其妙,定自然之理,决胜负之机,神运用之权,藏不穷之智,此乃为将之道也。”书中这些深谙世事的经典语录,都是至尊无上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处处洞明皆学问。

至理名言

  书中所述人物之多,事件之广以及对儒释道文化的详细阐述都令我深深钦佩!正是开卷有益,受益匪浅。在此真心希望每一位爱读书的国人都能阅读到此书,都能领悟到这本书的真正含义。特别是现在的少年儿童们,眼里心里好像只有“奥特曼”等翻译作品了。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故事离他们却渐行渐远,也少有我们那个时代热爱阅读的习惯了。在此也期望着类似的经典图书以及《哪吒》和《姜子牙》这类的新时代电影越出越多,日益丰盛!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七):浅谈《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原著如果看的人不多,那么相信电视剧与电影大家都应该看过不少。姜子牙受命封神、阐教与截教之间的大打出手、各方神仙的各种斗法,相信都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读来感觉非常不错。由于是文言文,起初还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读不懂,但随着阅读的进程,却发现是我多虑了。虽然充满了文言气息,但是却很容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满脑子都是诗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词句。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我认为便是它的装帧也是十分完美。采用章回体的方式来写的,全书分为100章,书分为上下两册。同时,每册书的开头,都会为一些精彩的事件配有精美的图片,感觉很棒!

书的腰封上写着“我命由我不由天”,但看全全书100章,我的脑海里却充斥着这样一句话“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从姜子牙的几灾几难、几生几死,到武王与纣王手下的将领,再到阐教与截教的各路神仙鱼鬼怪等等,生生死死都是上天注定的。可怜土行孙被杀,其师傅也是早早就知道自己的徒弟会在何时何地身首异处,却只能看着,不能够施以援手相救。只能空空感慨一句:虽吾也于心难忍,但怎奈上天注定,终有此一劫。纣王无道,注定要灭亡;武王仁德,注定要一统天下;截教逆天而行,终会失败;阐教顺天旨意,屡屡成功。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何来“我命由我不由天”呢?

纵观书的全部内容,前半部分大多是被动的防守;待到姜子牙遭受36路大军征伐之后,金台拜将,便开始了后半部分的主动进攻。诛仙阵、万仙阵、十绝阵等诸多恶阵,并没有阻挡住姜子牙的大军。虽然截教众人屡有前来阻挡,但姜子牙这方也是常有贤人来助。每逢过不去的劫难,便会有能人来助。有时,更是有西方教主前来助阵。除去元始天尊、老子不说,西方的准提与接引道人更是多次帮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想来就是如此吧。

在双方战争的过程中,打斗场面也是十分精彩的。每有新的将军将领出现在战场上,便会用诗来描述一番。在人死的时候或者打胜仗的时候,也是会用诗来感慨或者夸赞一番。在加上用的是古文,读来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再来说纣王与妲己,本是纣王对女娲不敬,所以女娲掐指一算,商纣该有灭亡,于是便派遣妲己前去迷惑纣王。妲己确实也是出色的完成了这样的任务,不仅把纣王搞的家破人亡,众叛亲离,更是把自己的整个国家都给断送了。最后,落得个自焚摘星楼之上的悲惨结局。直至最后,感觉纣王始终没有真正的醒悟,还在担心自己死后妲己众人该如何自处。只是后悔当初,不该不听忠臣之荐。灭纣王者非武王也,乃纣王自己也。

文中比较有趣的事情便是子牙初下山的时候,投奔好友。好友为了他更是尽心尽力,为其说媒,更是为其生计操心很多。这行不成改换另一行,另一行不行再接着干别的,也是财大气粗,能够经得起子牙这么折腾。好在子牙也是知恩图报,但此时故人已逝,只能空留遗憾。子牙的妻子,听得子牙封侯拜相,更是惭愧而死,令人感慨万千。

读完全书,感觉书中的内容与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条件的话还是推荐来看看原著。作为古典奇幻小说的巅峰之作,《封神演义》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历史地位上,都是不容置疑的。书中的阐教、截教、西方教等各种派别、各种关于君臣的论断,能让我们耳目一新。推荐一看!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八):戏说《封神演义》,一切皆是命运

  《封神演义》上下两部,1000多页,内容非常丰富,其间夹杂古诗文,好在大多还是白话,不是难以理解。虽然语言易懂,但故事情节我可能难以完全接受。我没怎么看过电视剧版的《封神演义》,只小时候看过《哪吒传奇》的动画片及《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两部电影,也算是《封神演义》的衍生品了。电影中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令人印象深刻,但通读《封神演义》,我总感觉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故事情节颇有相似之处。天将降大任于姜子牙,命其辅周灭纣,就像天降命于唐僧,从东土大唐去往西天取经。两个一出生就带有崇高使命的人必定要历经波折,方能修成正果。甚至为了他们历练成功,还要假装无意放出几个小仙小怪下凡为妖,完成他们命中注定的劫难。有人可能会说我忽视了天下之大局,唐生西去乃是为了造福百姓,子牙灭商也是为天下太平。暂不表唐僧是否真的能普度众生,且看《封神演义》的是非功过。商朝也曾繁盛,纣王本不昏庸,只因女娲宫进香,题非分诗惹是非。好个女娲,竟命一狐狸精去迷惑纣王,说是商王朝时候殆尽,难道她就没有半点个人的恼羞成怒?“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扮成妲己的狐狸精帮女娲办成事后,被姜子牙命人追杀,却被女娲逮到,送给子牙处置。理由是只命狐狸迷惑纣王,没让她设酒林肉林炮烙残害生灵。狐狸祸乱人间数载,生灵早被残害千千万万,你即为神仙,神机妙算,别说你都不知道,现在跑出来捉狐狸,又早干嘛去了?姜子牙稍有差错就会有各路仙人前来提点,甚至死了也能回生,可怜狐狸犯错就成了天下大错。真是反派的悲哀啊!

  《封神演义》重要的封神,次要的是人命。既派子牙辅周灭商,半路又杀出个申公豹,“既生瑜,何生亮”,龙虎相争,必定死伤无数。书中仙人大多命徒儿下山,总说:你去辅佐周王,必定有功,申公豹引诱别人帮助纣王也说可享人间俸禄。可见神仙一个二个也不安贫乐道哇!殷周混战,且看各路妖魔仙怪大施法术,各用其宝,各种阵法令人眼花缭乱,商周天下之争竟成了道教两派斗法,没个奇异本领都不敢上阵杀敌。那又何必清点几十万民兵?枉送性命还不如回家种田。 书中的世界遵从的应该是道教,虽然也有儒家、佛法的融合,但还是“但谈三教,惟道独尊”。回想我在历史书上学的老子骑青牛,庄子逍遥游,总感觉他们高风亮节,超然物外。书中道友互相争斗,杀戮,使出浑身解数插手王朝更迭,总感觉违背了我的常规认知。《封神演义》像是披着道家的皮,上演儒家的人伦,佛教是重在参与。两军交战,子牙面对商朝战将对其“叛臣贼子“的质问,回应最多的就是“君不正则臣投外国”,典型的儒家思想。《菊与刀》中说日本的天皇与中国的皇帝有何不同?日本天皇至高无上,日本人对其绝对服从。而中国皇帝贵为天子,行事不端必遭天谴。纣王不正惹得群臣弃走,纣王为何不正?乃狐狸精所魅。且看狐狸精被斩首时仍可魅惑斩官使其神魂颠倒,又何况区区一纣王。纣王虽有荒淫,但朝中多忠良谏官(感觉只有费仲、尤浑二人是从始至终的奸臣,比干、闻太师等皆是忠良之臣,甚至姬昌亲食其子伯邑考的肉都未曾想反,只是后来逼不得已),舆论压迫下他也未必一意孤行。狐妖奉旨魅其心智,降旨之人恐怕才是商周之战的导火索叭。

  哎!虚构的故事,也只能戏说。《封神演义》本就是“怪力乱神”,如果太过较真,着实忍俊不禁。那就戏说书中我发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点叭: 其一,作者好像偏爱红色,杨戬、哪吒、高友乾、韩荣、闻太师、黑虎等许多人出场时都是大红袍(我也是够无聊,竟然关注到有多少人穿红衣服)。 其二,姜子牙有宋异人这个土豪朋友可真令人羡慕,“每日让你开一店,周而复始,轮转作生涯,却不是好”。除了帮你解决工作,还帮你解决家庭问题,给七十二岁的子牙说了个六十八岁的黄花女儿。果真是异人,可遇不可求。好在子牙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功成名就后想报答恩情,可惜故人已驾鹤西去,不能再享人间富贵。 其三,刚看完《国家宝藏》不久的我听了有关午门的讲解,总对妲己进宫走午门耿耿于怀。午门应该是皇帝明媒正娶的皇后才能走的门,岂是一罪臣之女苏妲己该走的?况且午门斩首也是不符合历史常识的,午门相当于自家门面,谁会在家门口杀人呢?这不仅是《封神演义》的问题,也是很多历史剧的通病。虽说商朝的午门跟现在的午门应该不是一个门,但纣王一说门就是午门,让我怀疑《封神演义》中纣王家就一个门——午门。 其四,雷同的情节看第一次觉得神奇,看第二次就有点搞笑。姬昌刚认了雷震为子,雷震子就被仙人带去修炼。待仙人某日掐子一算,大惊,姬昌今日有难,忙派雷震子下山支援……黄天化是3岁消失在自家后花园的(神仙竟然偷孩子),也是同样的情节。害,都是木得感情的救父工具人。 其五,姬昌竟然有99个亲生的孩子,遇到雷震子恰逢百子,看到结尾武王封列国诸侯,鲁、燕、魏、管、曹、卫(原来武王才是端水大师,分封起来,我看着都费劲)等等都是姬姓,怪不得兴旺八百年,换谁做皇帝,都是自家兄弟! 其六,《封神演义》中的命中注定,不是你命该如此,上天就顺其自然,放任自流,而是派各种会神机妙算之人予以指点,甚至会精确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会跟你说什么话,告诫你千万要避开。可就像家里孩子不长记性一样,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终究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然也不会有三十六路伐子牙,闻仲绝龙岭丧命了。预料到了却改变不了,不还是命中注定,还不如缄口不言,免得徒增悔恨。 我喜欢先看书把自己观后感写差不多了再看导读,形成了自己的态度后再与导读中的思想交流。李亦辉博士在导读中评《封神演义》为“想象力爆棚的东方奇幻巨著”,话说你要是想从《封神演义》中看到点东方的什么,恐怕首当其冲地就是那爆棚的想象力了。李博士评此书整体的文化特征是“混合三教,以儒为本”,我也算与其不谋而合!

  《封神演义》也算是我2020年看的最后一部书了,特殊的2020以奇特的《封神演义》结尾竟也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凌晨三点,我洋洋洒洒写了近两千字,第二天又加以修改,记录了自己读完此书后最真实的感受叭。这也算是我所有书评中最尖锐的一篇了哈哈,望女娲粉,各路神仙粉勿喷。看完《封神演义》我有点不敢看《西游记》了,小时候崇拜姜子牙神机妙算,孙悟空七十二变,现在看真是荒诞。害,终究是我长大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封神演义(作家榜经典文库)》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