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30 03:21: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1000字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是一本由邹同庆 / 王宗堂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1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精选点评:

  ●东坡词冷暖自知

  ●内容最考究的苏轼词选,对于词中字的斟酌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每首均选用了最恰当而非最流行的版本,并在附注体现其他版本。全书繁体竖版,注释简练精准。

  ●何以解忧,唯有东坡,不只是肘子。

  ●人间有味是清欢,诗酒趁年华。读苏词此刻刚刚好。

  ●我的精神支柱。

  ●我爱苏学士,不用诉离殇。

  ●东坡的确是文思泉涌。各种不同类型。

  ●千年一叹之高才。

  ●注得很详细~

  ●没想到苏轼词编年校注的评价这么高,吼吼!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一):多情应笑我

  虽然有很多专家通过索引考证举证了“多情”所指为谁,如太守陈襄、如亡妻王弗,但我总觉得这种说法不能让我满意。我觉得“多情”也许是另一个苏轼,是他内心的声音。

  我的评论太短了?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二):司空见惯 刺史断肠

  2006年6月20日星期二

  读《苏轼词编年校注》笔记

  司空见惯 刺史断肠

  最早见唐˙孟啟˙ 《本事诗。情感第一》: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绅)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

  婑鮀(这两字打不出,音同字替)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一作: 斷盡蘇州刺史腸)

  李因以妓赠之。

  刘禹锡运气真不错,见别人歌儿,流一下哈喇子,就得一绝色。司空大人见惯的用品,没准早厌倦了,趁机送走讨厌鬼,还在朋友刘处落一大人情。梅茗只为她担心,不知道这刺史见惯她后,会不会也生厌倦,又会把她送谁?

  苏轼。 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满院桃花,尽是刘郎未见。

  于中更、一枝纤软。

  仙家日月,笑人间春晚。

  浓睡起、惊飞乱红千片。

  密意难窥,羞容易见。

  平白地、为伊断肠。

  问君终日,怎安排心眼。

  须信道、司空自来见惯。

  ——此词“佳人”,或为王诜侍人倩奴。

  满庭芳。佳人

  香霭周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

  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此词中佳人,乃王诜一名叫“啭春茑”的歌儿。

  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现代汉语词典》1191页。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三):我心中的苏词TOP10

  1 卜算子

  元丰三年 黄州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 定风波

  元丰五年 黄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南歌子

  元佑五年 杭州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4 江城子

  熙宁八年 密州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 鹧鸪天

  元丰六年 黄州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6 行香子

  元佑八年 定州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7 西江月

  元丰五年 黄州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8 阮郎归

  元丰七年 兴国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9 浣溪沙

  元丰七年 泗州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10 浣溪沙

  绍圣三年 惠州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春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10+1 南歌子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美人依約在西廂。

  祗恐暗中迷路,認餘香。

  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紋如水玉肌涼。

  何物與儂歸去,有殘妝。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四):双髻舞鬟与琵琶小鬟

  双髻舞鬟与琵琶小鬟

  梅茗/文  

  先读词:

  南歌子 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P9

  又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只应飞燕是前身。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P12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楚州太守周豫的舞鬟,更多的是刻画跳舞女子的外观。

  这女子青红色丝带巧系双髻,云鬓斜堆,小头巾随舞姿上下飘动。鼓声节拍中,舞得那么投入。她红扑扑的粉脸,袅袅柳般的细腰,削葱根般的玉手。舞姿轻盈似风中絮,旖旎如雪里梅。

  虽也描摹她们的内心,那也只是作者一厢情愿,从风雅流风上揣摩对方心思。比如他说这位舞鬟精神百倍的舞姿,只是为了看客的几句表扬话,或者所谓知音周郎的看顾,“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也许她是这样想的吧,天知道。

  另外,作者还周到地写到座中客人对舞鬟的赞美,恭维他们文笔很妙。

  再来看这首词:

  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

  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主人瞋小。欲向东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 (791页)

  据《苏轼编年词校注》,前两首写于熙宁四年(1071年),而后一首写于东坡在惠州时期的绍圣四年(1097年)。这个小鬟琵琶乃指循州太守周彦昌的歌女。此时周罢官归乡。

  明显能看得出,前两首东坡早期作品,与后一首晚期作品的不同。在早期,他还不叫东坡的时候,描写歌妓舞女,赞美的是她们的舞姿歌艺。几经沉浮之后,东坡的笔下更多的是对她们命运的关心与同情。虽然,他无法改变这些。

  对他的朋友,小鬟的主人周彦昌,他无意去责备。东坡在一首诗注里说:“周循守彦质在郡二年,书问无虚日。罢归,过惠,为余留半月”,可知周彦质对他甚厚。宋人蓄妾,社会习俗如此。故而他只是婉劝:“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

  笔底字里,难掩他的温厚、通脱,及对小鬟充满人性的关怀。

  有人说,为人为文两不相干。我不认为人与文完全可以分开。钱钟书先生有名的母鸡与蛋的比喻,我并不认同。如果一个十分卑鄙不堪的人,文章哪怕整治再漂亮,那也是虚情假义,最多骗得了读者一时,哪里蒙得了世人一生?读人文相得益彰的作品,那是完全不用戒备的享受。很难假设有如此的阅读,一边欣赏其文,一边心中鄙视其人。这其中的例外可能是,当你与其人论战时,不得不从中找耙子。就像污垃圾筐里的食物再好,能从容品味美食的人,谁都不会往里多瞧一眼。古人不饮“盗泉”,不酌“贪泉”,那还仅仅是个名称而已。

  所以,我喜爱的作者,其人其文都得过关。

  2008年1月23日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五):苏轼词集版本

  出处:《苏轼词集编年校注》附录三

  1041-1057

  Update new versions via. douban.com

  (甲)按词调编次者

  01 曾慥《东坡先生长短句》二卷又拾遗一卷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刊,存钞本

  02 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二卷又拾遗一卷 明正统六年,未刊,存天一阁钞本、紫芝漫钞本

  03 林大椿《百家词》校订本 香港商务印书馆1940

  04 《东坡乐府》元延祐庚辰本,上下卷 刻本

  05 《东坡乐府》明钞本,上下卷(上卷佚) 影宋钞本

  06 《东坡乐府》四印斋本 清光绪戌子复刻

  07 《东坡乐府》影印元刻本: 中华书局影印本、上海古典文学社缩印本、台湾影印本

  08 《东坡乐府》上海铅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09 茅维《东坡全集》本七十五卷《东坡词》 明万历三十四年

  10 焦竑《苏长公二妙集》本二十二卷《东坡诗余》 明天启元年

  11 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汲古阁本《东坡词》一卷

  12 《东坡词》名人批校汲古阁毛氏家塾刊本 明崇祯三年 毛斧季校本、黄丕烈校录本

  13 唐圭璋《全宋词》本《苏诗词》三卷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中华书局1965修订重编

  14 曾枣庄《苏东坡词全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乙)按年代编次

  01 朱祖谋《东坡乐府》三卷 清宣统二年

  02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二册 商务印书馆1936 1958

  03 曹树铭《东坡词》一册 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68

  04 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大出版社1990

  05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1998

  06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笺注》三册 中华书局2002

  07 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苏诗词全集》 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

  (丙)笺注本

  01 傅干《注坡词》十二卷 宋

  02 顾禧《补注东坡长短句》四十二卷 南宋

  03 孙镇《东坡乐府注》金(佚)

  0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二册 商务印书馆1936 1958

  05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1998

  06 曾枣庄《苏词汇评》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07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笺注》三册 中华书局2002

  08 吕冠仁《东坡词注》 岳麓书社2005

  09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2007

  10 曾枣庄《苏东坡词全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11 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苏诗词全集》 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

  (丁)历代苏词选本

  01 元好问《东坡乐府集选》 一二三六年刊(佚)

  02 黄嘉惠《东坡小词》二卷 明天启崇祯年间刻

  03 崔邦亮《苏文忠公集选》三十卷《东坡诗余》一卷 明万历二十七年刊

  04 于培杰、孙言诚《苏东坡词选》 花山文艺出版社1984

  05 陈迩东《苏轼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06 刘乃昌、崔海正《东坡词》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07 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苏轼》 大安出版社1996

  08 刘石《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09 邓子勉《新译苏轼词选》 台湾三民书局2008

  10 刘石《苏轼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1 薛玉峰《苏东坡词今译》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