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軒詞編年箋注》是一本由辛弃疾 / 邓广铭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3.30,页数:6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稼軒詞編年箋注》精选点评:
●辛弃疾的一生恰似他诗词的上下阕,上阕棘途壮志慨叹百年兴亡、君王天下,下阕华发徒生、零落弹铗。开篇往往激昂雄烈,终归于无可奈何,后期明显受陶渊明影响,遁世情绪严重。诸如青玉案、破阵子、丑奴儿、西江月、贺新郎、南乡子、永遇乐等名篇都很上口。《清平乐·为儿铁柱作》的乡村即景令人莞尔;《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与酒杯的拟人对话也颇为有趣;《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的仿天问七问月亮,想象力恣肆如同看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
●高中时喜读稼轩豪壮词,大学时候反倒读的少了:此次借着读吴则虞先生评注本《辛弃疾选集》之机,又两相对照重读了一些。邓先生笺注定本的地位自不必说,惜乎少些后世点评,吴本则可以补一些缺。20170429
●稼轩的词能钻入灵魂的最深处
●稼轩词豪情壮志,稼轩一生恢复之志,令人钦佩。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我饮不须劝。
●幸而那时一字一字读得极细,便印到生涯里了。
●嗯...“定本”两个字虽说多少有些任命的神气,但是更多的还是牛逼啊。研究历史的做起文学来果然也相当可怕= =
●稼轩下笔如武侯布阵深雄,运辞如形意落手雅健
●当年和四妹的最爱
《稼軒詞編年箋注》读后感(一):朱朱粉粉野蒿花
去年上半年的一日,读辛弃疾的词,突然读到一句“朱朱粉粉野蒿花”,写得太简单了,就象小朋友去公园,说“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太漂亮了!接着读下去,又读到一句“朱朱粉粉野蒿开”。看来辛弃疾自己对这句也得意得很,忍不住要再说一次。不过,我觉得第二次不如第一说得好,因为第二次用了动词。本来,野蒿花在田野里尽自开着,也不管有无人看的,人从这里过,也本不曾预期看到花的,他们都不曾着意,不料人一抬头竟然见一枝两枝浓浓淡淡的野花,花和人在原野不期然竟然邂逅,大概彼此都很欣喜,他们的欣喜都很自然,不做作。但是,着一“开”字,虽然描写的也是花已开的状态,不是花在开的动作,然而毕竟是动词,好似花与人都是有意的,便觉太做作,太吃力,大失自然之趣。比如我平日本也不是很想念你的,也不曾想过要去找你,某日在茫茫人流中和你擦肩而过,好像眼熟,回头一看,果然是认识的,于是相视一笑,说“你好啊,真的好久不见了呢”,我们都不曾停下脚步,多么好。
杜牧《念昔游》“红白花开山雨中”,与“朱朱粉粉野蒿花”一样是讲红色白色的花自个儿在那儿开着,一样很简单,很美丽,但却有山有雨,一个句子都满满的,而花却很小了——雨漫无边际,山也大得很,花只好被山、雨逼到角落去了,颇觉冷清落寞;而辛弃疾的却只有花,再没别的,花好似也并不大,然而满满占得一个句子得都是,简直是秀色逼人,但虽然是秀色逼人,这秀色却又是清的,清的又并不冷。
鹧鸪天 和子似山行韵
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鹧鸪天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稼軒詞編年箋注》读后感(二):辛弃疾爱陶渊明
据说,李白诗篇篇不离醇酒妇人(据说,这是王安石说的,李白这样令王安石很不爽)。辛弃疾爱陶渊明,没有篇篇不离陶渊明,然而600多首词里,说到渊明的应该不下数十处。比如说“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这话就说得很狂,目无余子,然而把渊明摆得很高,并且没有世故,好比小孩子,小小的作了得意的事,很愿意某人看到,很愿意某人看了高兴,就算是明知道某人不在了,某人看不见的,仍常常想起,愿意某人来看。
好像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一个是老兵,一个是酒徒,辛弃疾爱陶渊明什么呢?他们都爱山。酒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是有意也不是无意,在竹篱笆下采秋菊之落英(就是欲开未开的花,落就是始的意思,比如说新居落成),抬头看见了山;老兵终于连兵也当不成,也只好到乡下买块地,造起房子,就每天坐在那里,看对面的山。据说酒徒也并不是生来就酒徒,并不是就想这么酒徒下去的,所以一边饮酒一边写他那些好像很恬淡的诗歌,有时也作作“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闲情赋》)的绮语,而鲁迅所说的金刚怒目式的“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读山海经》)却又不免漏嘴而出。所以,辛弃疾把陶渊明比诸葛亮,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贺新郎》)。其实,他是把自己比诸葛。可是,他们都做不成诸葛。
辛弃疾和陶渊明,他们都爱孔子,常常在他们的诗和词里用《论语》的句子,化在他们自己说的话里,就象他们自己说的话一样。他们是一个似道家,一个似法家,骨子却都是儒家,比孟轲、韩愈这些虚张声势好为大言之徒更近孔子。辛弃疾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水龙吟 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这句话是勉励韩南涧,可是也是自况。
《稼軒詞編年箋注》读后感(三):辛弃疾的山
辛弃疾爱山。
地藏菩萨之所以以地为名,是因为他“安忍不动如大地”,地无非平川和山,最能代表地的是山,巍峨耸立,始终不变,稳定而可信赖;千峰百涧,不捐细壤、不弃滴水,藏污纳垢,包容万物。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然而,辛弃疾的山是动的,往往“婆娑欲舞”(《洞仙歌 开兰溪初成赋》)。动之极,则如万马奔腾,《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说“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而更精彩的是《沁园春 灵山齐菴赋,时筑偃湖未成》开首的“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爱将山比马,大约是欲如“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衤詹]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女足]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而不得,投老赋闲,“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虽然也知“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蝶恋花》),愿意“云山自许”(《蝶恋花》),“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然而到底不能忘情,不觉移情,欲以山为马,横戈万里。
英雄正如美人,人间最不得见白头。英雄坐对青山正如美人坐对空镜,是人生最不得已的事情。陈子昂登幽州台高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不过自以为怀才不遇的文人结习而已,真有遇合,未必真个能经世纬国,至于辛弃疾则不然,二十一岁参加义军,五十骑劫济州城,觑千军万马如无物,睥睨天下,何等英雄,所以他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强自宽解,比陈子昂更悲怆。群山气势虽雄壮,似万马,却终究不是真的马,只能守在原地,空作出种种奔腾之势而不能真正奔腾万里。这么说来,大约青山也与人一般,有心无力,落寞孤寂。古人既已不可见,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李白《敬亭山》)时,坐对青山,不免惺惺相惜而感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只可惜“遥岑远目,玉簪螺髻”,也不过是“献愁供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而已。
毛泽东的山也是动的,他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沁园春 雪》),把山比作翻腾的浪、比作滚动的泥球、比作舞动的银蛇、比作奔跑的白象,设喻尖新而大方,大约与辛弃疾多少有香火因缘。朱彝尊赞陈维崧“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迈陂塘·题其年填词图》),此语恐怕陈其年未必当得起,就是李白,飞扬则有之,离杜甫说的“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大约也还有相当的距离。真正当得起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评语的,千古而下怕只前辛后毛,不能有三,曹操当横槊赋诗时固一世之雄,然而不免要让两人出一头地的。
《稼軒詞編年箋注》读后感(四):最喜欢元夕——写了一篇同人文
推开门,风就吹了过来,我裹紧了棉袄,搓了搓手。
往城东走,那里有一个灯会,可能,还有一个人。
袖口里藏着一张字帖,写着很漂亮的字体,很漂亮的句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还有那天你不肯收的三文钱。
“会不会来看灯?”
不知道怎么回答。那时,风吹掉了原本拿在我手里的,你的字画,我转身去捡,节日里的集市人群熙攘,我一下子被挤在另一头,挥着你的那张字帖,你就这样向我喊。清朗的声音传来的是是令人惊异和羞涩的疑问,是很突然的会让我无措的问题,迟疑了片刻,拥挤的街道,迟迟无法迈步,就此般望着,最后红了脸,淡淡地,用口型告诉你:我是不是该给三文钱呐。
“那个,刚刚人太多了,那张字帖送你吧,会不会来看灯啊!”你清朗的声音在此穿过人群,在我的耳边飘扬地想起来。
是邀请吗?叫人如何回答才好呢?似乎没有想好是否要答应,最后还是被人群挤散了。
辛稼轩書。
辛稼轩書。
辛稼轩書。
就这样知道了你的名字。
隐约听见了从桥的那头热闹的声音,是笙笛,曲调清脆嘹亮,喜庆地蔓延在空气里,像似催促着我要快步走过去。
兴奋地来到桥上,挂满了灯笼,一个个圆圆鼓鼓,红彤彤的。暖暖的光辉就这么照出来,把周围所有的人的脸映红了,连河面也暖暖闪闪的,而且还泛着亮晶晶的鳞波。脚步慢下来,看着这一排排的红灯笼,真是漂亮,嘴角也扬起来,你在哪里呢,脸也是红红的吗?
是邀请吧,那么会等我吧,我可是来看灯会了呀。
随那“嗙”—— “嗙”—— “嗙”—— “嗙”—— “嗙”——的响声抬起头,那绽放在如墨的天空里的小花朵,瞬间又变成散落的繁星,细细碎碎地洒落下来,像睁着会发亮的双眼的小雨滴,欢快地跳跃着,就这么落下来,落下来,点燃了,每个人心里的,那股子流淌在心口的,温热的情绪。
那么绚丽的烟花,你,看见了吗?心口会有暖暖的感觉洋溢着吗?
人们开始欢呼,开始跳舞,有人说:是坐在雕木花轿里的小姐来赏灯了,求亲的男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为她放最美的礼花,为她唱最动听的情歌,为她摘了最香的花朵……
女孩子们都围在漂亮又精致的小姐的身边,她们穿着华丽的缎袄,那缎袄有着长长地裙摆,绣着锦绣精美的图案,她们戴着闪耀的珠钗,珠光炫出道道光影,七彩斑斓,衬得她们更加美丽动人了……她们嬉笑着听一首首动听的旋律,朱唇微启,睫毛动人地闪着,清亮的眼眸看得人心都醉了,还有那如银铃般细柔的声音……
这般幻美的场景,你,看见了吗?也会为美丽可爱的女子心动吗?
望着高高挂着的彩灯,有各种各样的图样哪,这是龙凤的,这是花鸟,那是山水,那是鱼虫,还有写着飘逸的字体的,有难猜的灯谜,也有好猜的……
我开始寻思着,你那么好的书法也会来写灯谜吗?呵呵,肯定会吧。那么会是多么有诗意的谜面呢?因为你是那样的如诗一般的男子!
想着想着,便有了自嘲的笑意。未出阁的女子做这番联想,会不会太深入了,好不害羞。
“姑娘,吃不吃碗热乎乎的酒酿圆子?”身边的婆婆亲切地话语打断了我缥缈的思绪,那个令自己也稍稍有些害羞的联想。
欣然地坐下,周围是洋溢的气氛,和蔼的笑脸,温软细滑的圆子,呵,灯会是个这么美妙的集会,赋予着暖暖和和的感动,一直暖和到心底里去了。
你呢?在哪里呢?我已经来了呢。
你等我了吗?找我了吗?
找我找累了会不会休息一下再接着找呢?
吃过这么美味的汤圆了吗?
猜了或是把你漂亮的字展示出来写写灯谜了吗?
看到那些个可爱的兔子灯吗?大人买给孩子的。哥哥买给妹妹的。或许你也能买给我。
看到那些漂亮的姑娘想唱歌吗?或许你也能唱歌给我听,也能放漂亮的烟火给我看。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越来越出格了呢?想念一个人这般扰人。
那么就告诉我你在哪儿可以吗?
为什么又叫我来看灯会呢?
出现吧,快在我想要再次见到你的时候出现吧。
想要告诉你。我在这里,因为你的邀请;等你出现,在众多的人群中到我;听我说声谢谢,谢谢邀请我来看元夕的如此美妙的灯会。
最后的那颗软乎乎的圆子下了肚子,味道真是不错,我微笑着拿出袖子里的铜板递给了婆婆。你的那张字帖竟也跟着不听话地一起滑落出来,我跑去捡,那么相似的情节,风吹啊吹的,让我一路小跑跟着到了灯廊的尽头,拾起来,轻轻地摸着那书法的墨痕,轻轻地喘出了一口气。
如果没有再见到你,那么就不能丢了这张墨宝,是那么清丽遒劲的字体,如你的人一般。小心地叠起来,再放进袖子,要藏得更严实一些才好。
哎,今晚就只是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遗憾,好吧,只怪我没有明确地应邀,那就算了吧,抬起头,看见一轮光亮的圆月,时候不早了呢,也该回去了。
远远地,模糊的人影,像是一个提着兔子灯的人,像是疾步地向我这个方向赶来的人,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
好像,好像,好像……
诶?真的,真的吗,是你吗?
是满头大汗啊的你,是脸颊红彤彤的你,是轻轻地喘着气的你,是幼稚地提着兔子灯的你,是最令我盼望着的以一种超乎想象、终于出现的模样让我欢欣鼓舞了的你。呵呵,这美妙的相遇让我想轻轻地笑出来,心里头那暖暖地感觉又渐渐蔓延开,蔓延开。就这么把我找到了呀。多好。多么多么地好。
“你还是来看灯会了呀”
……嗯。
“很早就来了么?我……诶……那个……啊,在黄昏的时候等日落,只是……”你变得那么地语无伦次,因为我就在你咫尺,和你相遇。
“送你兔子灯吧!”
……嗯,继续点头,心里笑开了花,呵呵,你是这样笨拙地说出了这可爱的句子。
“刚刚回头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影往这儿小跑,……会是你,觉得会是你,所以……”
……嗯,我伸手拿过兔子灯,对着你轻轻地笑,“谢谢。”
“喜欢吗?”
“喜欢!”真的很喜欢,是满心的喜欢与欢喜。因为,咫尺的那个人,是你。
所以。
喜欢你的词和书法。喜欢你的名字。喜欢你邀请我来的灯会。喜欢热情洋溢的人们的笑脸。喜欢漂亮的女子和她们的华服还有又香又美的花。喜欢歌声。喜欢礼花。喜欢酒酿圆子。喜欢灯笼。喜欢你拿着兔子灯出现在我面前。喜欢你问我“喜欢吗”?
喜欢这个元夕的日子。
《稼軒詞編年箋注》读后感(五):附赠一篇同人文《元夕》
推开门,风就吹了过来,我裹紧了棉袄,搓了搓手。
往城东走,那里有一个灯会,可能,还有一个人。
袖口里藏着一张字帖,写着很漂亮的字体,很漂亮的句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还有那天你不肯收的三文钱。
“会不会来看灯?”
不知道怎么回答。那时,风吹掉了原本拿在我手里的,你的字画,我转身去捡,节日里的集市人群熙攘,我一下子被挤在另一头,挥着你的那张字帖,你就这样向我喊。清朗的声音传来的是是令人惊异和羞涩的疑问,是很突然的会让我无措的问题,迟疑了片刻,拥挤的街道,迟迟无法迈步,就此般望着,最后红了脸,淡淡地,用口型告诉你:我是不是该给三文钱呐。
“那个,刚刚人太多了,那张字帖送你吧,会不会来看灯啊!”你清朗的声音在此穿过人群,在我的耳边飘扬地想起来。
是邀请吗?叫人如何回答才好呢?似乎没有想好是否要答应,最后还是被人群挤散了。
辛稼轩書。
辛稼轩書。
辛稼轩書。
就这样知道了你的名字。
隐约听见了从桥的那头热闹的声音,是笙笛,曲调清脆嘹亮,喜庆地蔓延在空气里,像似催促着我要快步走过去。
兴奋地来到桥上,挂满了灯笼,一个个圆圆鼓鼓,红彤彤的。暖暖的光辉就这么照出来,把周围所有的人的脸映红了,连河面也暖暖闪闪的,而且还泛着亮晶晶的鳞波。脚步慢下来,看着这一排排的红灯笼,真是漂亮,嘴角也扬起来,你在哪里呢,脸也是红红的吗?
是邀请吧,那么会等我吧,我可是来看灯会了呀。
随那“嗙”—— “嗙”—— “嗙”—— “嗙”—— “嗙”——的响声抬起头,那绽放在如墨的天空里的小花朵,瞬间又变成散落的繁星,细细碎碎地洒落下来,像睁着会发亮的双眼的小雨滴,欢快地跳跃着,就这么落下来,落下来,点燃了,每个人心里的,那股子流淌在心口的,温热的情绪。
那么绚丽的烟花,你,看见了吗?心口会有暖暖的感觉洋溢着吗?
人们开始欢呼,开始跳舞,有人说:是坐在雕木花轿里的小姐来赏灯了,求亲的男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为她放最美的礼花,为她唱最动听的情歌,为她摘了最香的花朵……
女孩子们都围在漂亮又精致的小姐的身边,她们穿着华丽的缎袄,那缎袄有着长长地裙摆,绣着锦绣精美的图案,她们戴着闪耀的珠钗,珠光炫出道道光影,七彩斑斓,衬得她们更加美丽动人了……她们嬉笑着听一首首动听的旋律,朱唇微启,睫毛动人地闪着,清亮的眼眸看得人心都醉了,还有那如银铃般细柔的声音……
这般幻美的场景,你,看见了吗?也会为美丽可爱的女子心动吗?
望着高高挂着的彩灯,有各种各样的图样哪,这是龙凤的,这是花鸟,那是山水,那是鱼虫,还有写着飘逸的字体的,有难猜的灯谜,也有好猜的……
我开始寻思着,你那么好的书法也会来写灯谜吗?呵呵,肯定会吧。那么会是多么有诗意的谜面呢?因为你是那样的如诗一般的男子!
想着想着,便有了自嘲的笑意。未出阁的女子做这番联想,会不会太深入了,好不害羞。
“姑娘,吃不吃碗热乎乎的酒酿圆子?”身边的婆婆亲切地话语打断了我缥缈的思绪,那个令自己也稍稍有些害羞的联想。
欣然地坐下,周围是洋溢的气氛,和蔼的笑脸,温软细滑的圆子,呵,灯会是个这么美妙的集会,赋予着暖暖和和的感动,一直暖和到心底里去了。
你呢?在哪里呢?我已经来了呢。
你等我了吗?找我了吗?
找我找累了会不会休息一下再接着找呢?
吃过这么美味的汤圆了吗?
猜了或是把你漂亮的字展示出来写写灯谜了吗?
看到那些个可爱的兔子灯吗?大人买给孩子的。哥哥买给妹妹的。或许你也能买给我。
看到那些漂亮的姑娘想唱歌吗?或许你也能唱歌给我听,也能放漂亮的烟火给我看。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越来越出格了呢?想念一个人这般扰人。
那么就告诉我你在哪儿可以吗?
为什么又叫我来看灯会呢?
出现吧,快在我想要再次见到你的时候出现吧。
想要告诉你。我在这里,因为你的邀请;等你出现,在众多的人群中到我;听我说声谢谢,谢谢邀请我来看元夕的如此美妙的灯会。
最后的那颗软乎乎的圆子下了肚子,味道真是不错,我微笑着拿出袖子里的铜板递给了婆婆。你的那张字帖竟也跟着不听话地一起滑落出来,我跑去捡,那么相似的情节,风吹啊吹的,让我一路小跑跟着到了灯廊的尽头,拾起来,轻轻地摸着那书法的墨痕,轻轻地喘出了一口气。
如果没有再见到你,那么就不能丢了这张墨宝,是那么清丽遒劲的字体,如你的人一般。小心地叠起来,再放进袖子,要藏得更严实一些才好。
哎,今晚就只是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遗憾,好吧,只怪我没有明确地应邀,那就算了吧,抬起头,看见一轮光亮的圆月,时候不早了呢,也该回去了。
远远地,模糊的人影,像是一个提着兔子灯的人,像是疾步地向我这个方向赶来的人,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
好像,好像,好像……
诶?真的,真的吗,是你吗?
是满头大汗啊的你,是脸颊红彤彤的你,是轻轻地喘着气的你,是幼稚地提着兔子灯的你,是最令我盼望着的以一种超乎想象、终于出现的模样让我欢欣鼓舞了的你。呵呵,这美妙的相遇让我想轻轻地笑出来,心里头那暖暖地感觉又渐渐蔓延开,蔓延开。就这么把我找到了呀。多好。多么多么地好。
“你还是来看灯会了呀”
……嗯。
“很早就来了么?我……诶……那个……啊,在黄昏的时候等日落,只是……”你变得那么地语无伦次,因为我就在你咫尺,和你相遇。
“送你兔子灯吧!”
……嗯,继续点头,心里笑开了花,呵呵,你是这样笨拙地说出了这可爱的句子。
“刚刚回头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影往这儿小跑,……会是你,觉得会是你,所以……”
……嗯,我伸手拿过兔子灯,对着你轻轻地笑,“谢谢。”
“喜欢吗?”
“喜欢!”真的很喜欢,是满心的喜欢与欢喜。因为,咫尺的那个人,是你。
所以。
喜欢你的词和书法。喜欢你的名字。喜欢你邀请我来的灯会。喜欢热情洋溢的人们的笑脸。喜欢漂亮的女子和她们的华服还有又香又美的花。喜欢歌声。喜欢礼花。喜欢酒酿圆子。喜欢灯笼。喜欢你拿着兔子灯出现在我面前。喜欢你问我“喜欢吗”?
喜欢这个元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