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30 00:01: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精选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由韩明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一):《状元是怎样炼成的》:不一样的状元人生

  

如果能给《状元是怎样炼成的》加个副标题,我觉得《半小时话奇葩第一》挺合适,诙谐简单的文字配上丑萌(比混子哥的半小时系列清秀)的人物剧情,与许多“半小时系列”书籍一样,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一定的历史脉络。另外,书中记录的状元们当真一个赛一个让人惊叹:屡次向皇帝谏言竟然毫发无损,还光荣退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待到六十耳顺的年纪突然生而逢时,平定安史之乱、吊打土蕃、智斗联军,最后被皇帝尊称为“尚父”;人称“诗佛”的王维不仅诗词了得,还叱咤画坛和华语歌坛,最后却迷上佛理不可自拔。此外,还有贺知章、柳公权、文天祥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作者从不为人知的一面向读者介绍了这些状元的一生。通过这些奇葩的角度,《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让读者对书中提及的历史人物的认识更为具体和全面。

状元是科举殿试第一名,是同期学子中的考试冠军。在中国历经1283年(622年-1904年)的科举史中,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作者选取其中12位,没有像常规一样关注他们在考试前如何苦读,怎么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是聚焦于他们成为状元后的人生际遇。性格决定命运,通过状元们的命运,读者可以触碰到他们的性格特点,从而,改变大家心中对状元、对古代优秀读书人的刻板印象——他们不是只会做八股文章的书呆子,但凡能经过层层考试获得考官赞许、并在殿试中得到皇帝首肯的,不仅要做得出锦绣文章,外在表现上也不能差,状元郎必然心中有丘壑,才能坐到天下学子第一人的宝座。如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福将。从当上武状元到60岁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是一名“平平无奇”的武官。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郭子仪一飞冲天,但他并没有骄傲自大,而且后来几经沉浮,压抑时他平静,被任用时辉煌,耐得住寂寞也经得住荣誉,最终得以留芳千古。

状元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因着这样的头衔,状元的人生内容似乎也来得比普通人更丰富。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状元们,让我们对历史有更清楚的认识,透过历史更好地审视现在的我们,何乐而不为!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二):十二位状元生平漫画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状元吗?或者说你知道你认识的哪些诗人、文豪是状元,而有些你以为是,其实不是状元的?

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又不想自己一个个的去查,还想顺带了解下这个状元的生平,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不错的选择了。因为这本书就是帮我们罗列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名状元”,又因为是用漫画的形式轻松简单有趣,读起来比较快。

起初我觉得这本书给小学生看一定会爱不释手。不过,拿回家给六年级的侄子看的时候,他竟然还有很多诗人不认识,说是没学过,不知道是我高估了小学生语文教学还是因为侄子游戏玩多了。不过,作为一个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成年人我来说,这本书读着还是很有趣的,甚至能把一些生活场景,或者历史人物影视片段联系起来,觉得原来如此,而且,对历史和诗词的时间线的把握也越来越清楚了。比如,之前总觉得李白杜甫都是同龄人,但其实不是,而且李白还是杜甫的偶像,虽然都是唐朝人,但其实也差了好多岁。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12位状元,很多我都不太认识,只认识贺知章、文天祥、柳公权3个。看到第一个孙伏伽就是个大写的问号。后来看下去,才发现了这个人的有才有勇。他是早于魏征的存在。他比较刚直不阿,敢于直接向皇帝进言,据理力争。好在唐高祖和唐太宗都是明君,能够知人善任,他才能一路高升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大法官。还记得我说的这本书给我们梳理年代感的作用吗,从时间线上来看,魏征就比孙伏伽要晚几年,想来孙伏伽的性格和工作作风,应该是魏征的前辈和偶像了。

在这里我们也能够分析出来,其实科举制是隋唐立起来的,但是隋朝很快就因为暴政灭亡,然后唐朝明君仁政得以出现盛世。这部分也与秦汉类似,秦朝暴政灭国,汉朝昌盛得民心。这其中除了皇帝、政策之外,就是是否有忠臣名将保家卫国了。

诗佛王维,我们的语文储备里可能只是背诵了他几首诗,然后知道苏东坡夸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其实王维是小神童,浑身的文艺细胞,有点像是唐伯虎,绘画水平也是相当高,他很小就可以写诗,而且20几岁就中了状元。这里要提醒下,诗歌诗歌,其实我们常背的古诗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所以王维就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填词人,“捧红”了不少“明星”。但是,先是唐玄宗不喜欢他,将他派到大漠,后来安史之乱他又被安禄山活捉,安史之乱后,他又险些被迫害,幸存下来后开始信佛,无欲无求,六十多岁的时候,平静去世。

不禁感慨,人的一生其实与时代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看不懂王维的佛心,是因为你还不懂这层关系。这其实也可以引申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职场。可能早几年你学英语、计算机、国贸很吃香,但是后几年,你学金融更一帆风顺,但也许同是学金融,你入职早,跟着改革创新做炮灰,后几年入职的人高薪坐享其成。都是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的。所以,有时候不要总觉得新闻联播距离自己很远。

说得有点远了,老了看书就是这样的,想的越来越多。能够融会贯通一些东西了。收获也富足了。喜欢这样的轻读物,推荐给大家。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三):状元的前世今生

  

状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份量很重,读书人终其十年、二十年的光阴,无不是为了能荣获状元的称号。不过,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少位状元,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凡事都要争得第一,也许第一个成为状元的人,才值得我们关注。《状元是怎样炼成的》从一个非常小的切口,直接向帝国的命脉开刀。

也许,受了历史书编撰的影响,提出最爱提意见的古人,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魏征。不过,魏征虽然有点名气,但算不上爱提意见的开山鼻祖。在《状元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位不怕死的状元,他的名字叫作孙伏伽。如果不是看其姓名书写,还以为这位状元是装孙子的好手,而且因为装得像孙子,还伏枷了。名字不但不响亮,而且饱含几份晦气。 孙伏伽的特点就是能在众人之谔谔,说出一番不寻常的道理。当别人都能顺着领导的见解时,孙伏伽非常转换角度,言人之未能,这也许是状元骨子里的气质——智商一流、情商二流。 是良臣成就了明主,还是明主成就了良臣。《状元是怎样炼成的》给了我们准确的答案,不同于“先有鸡后有蛋”或者“先有蛋后有鸡”,只有明主认同的状元,没有状元认同的明主,状元永远是在众多人中,让明主看得舒服的一个人,而状元则不可能去选择明主,尽管说,良臣择主而事。

郭子仪,是《状元是怎样炼成的》第二号人物,是一位靠武艺高强而著名的人。也许文武全才的人并不多见,所以郭子仪能在精通武艺的情况下提笔能写安天下,不能不说是核心竞争能力。所谓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必然在历史长空是闪烁着自己的光辉,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历史中,你向前一探索,就遇见了郭子仪,不能说是巧合,只能说是那只手一直在那儿悬着。

在郭子仪身上,充分验证了将军出于行伍的道理,他确实是从九品芝麻官做起的(虽然今天绝大多数人都县级领导也是望尘莫叹的),一步紧似一步,终于在天命之年成为了正三品的将军,他的故事不仅励志,而且鸡血。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郭子仪也会淹没在茫茫史海中,正是时势成就英雄,他的横空出世挽救了一个朝代的命运,如同一匹受惊的马,突然遇到了马夫,将其从危险的桥上拉下,避免四脚腾空,落入奔涌的洪水之中。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四):捊清状元成才秘籍

  

状元

状元,人中佼佼者。且不论情商如何,但说智商,肯定是上乘者。古代的八股文,定是比现在的奥赛题难上好几倍的。

还要一层层筛选,而且据说以前想靠走关系这条道中状元,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能中状元中,想来都是拼的真智商。

古装剧中出场的状元,很多出自寒门,然后经过寒窗苦读,一举高中,那是顶顶叫人羡慕的事儿。但是现实中,到底有哪些人是状元,还真是不知道。

读了《状元是怎样炼成的》,知道了12位状元。这其中名字如雷贯耳的王维、文天祥,有书法家柳公权,有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等。

这些状元中,不得不提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这应该也算是一项“吉尼斯”记录吧?毕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状元,这意义非同凡响。从他身上,可以探知历史上科举制度的形成,还有历史对科考的记录。虽说至今为止对科举制度始于何时还存在争议,但是孙伏伽却是实实在在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状元,所以在没有更早的状元记录出现之前,他还是稳坐这第一的位置。

能成状元者,必定是非同凡响的。孙伏伽何许人也,他是魏徵的偶像兼前辈。

在隋朝,他还是一位小法官。但是改朝换代后,他凭借自身的努力,私底下“偷偷用功”,参加了第一次科举考试,一举高中,成了唐朝的第一位状元。

得状元者,必是用功者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状元,是第一要素,但是“怎样炼成”才是关键话题,是要讨论的中心。

纵览各位状元的生平经历,均离不开“用功”二字。

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在别人忙着改朝换代、倒旗易帜时,他每天风雨无阻坚持到图书馆打卡,给自己“充电”,这样一位在底下做足了功夫的人,能中状元才是意料之中的。

虽然我在前文说到,想靠关系拔得状元头筹非正道,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据说还真有人是靠着关系中了状元的。这会是谁?

正是众人皆知的王维。要说这王维,他也是聪慧过人的,可是如果没有人脉,还是难以立足,这不,他就曾在会试中名落孙山,但是据说他后来在玉真公主面前表现了自己的才华,才得以被力荐而摘得桂冠。无论这一说是实还是虚,他的盖世文采是不可否认的,也是他的致胜秘笈。

文天祥,闻名天下。一首《石灰吟》,脍炙人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中状元时不过才21岁,年轻轻轻经济条件极好,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直至南宋即将沦陷,文天祥慷慨卦国难,舍身取义。

每一位状元的成长经历各有不同,但是每一位状元的成才之路都离不开他们的不懈努力,成才者必是用功的。

轻松漫画,仿今趣侃

该书以轻松漫画,以现代网络语言侃大山的形式讲述这些古代状元和历史故事。把人们以为凝重的话题和故事说得如此幽默与轻松,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也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五):状元们的“段子”人生

  

“状元”虽然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一个词儿,但是在现代社会出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比方耳熟能详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某某某是某年某省理科/文科状元”等等。“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里殿试里的“第一名”,现在的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还只是某一省市区里的第一名,而状元则是全国第一名,如此看来,这个称谓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样一本专门讲解历史的上的状元的书,但并不是枯燥的文字叙述,而是漫画形式来讲解,加上段子版的文字解释,在不断的欢声笑语中了解古代的状元们。

状元,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的称谓,所以说起第一个拿到状元头衔的人,就是科举考试开始的时候,科举考试兴起于隋唐,但都知道隋朝实在是个短命鬼,尤其是隋朝李氏外戚的干预下,更加早早的结束了,历史上关于“状元”的记载也是从唐朝开始的,这个第一个拿到“状元”头衔的人,叫孙伏伽,是李渊在位时的状元,这个家伙当了官之后,有次一口气给李渊提了三个建议,三个还都是涉及到李渊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给领导提建议,风险都是贼大,严重的话脑袋搬家,轻的话可能挨顿打、丟乌纱帽等等。历史上李渊虽然不及他的儿子李世民出名,但好在接受的了逆耳忠言,听取了孙伏伽的诤言。都知道唐朝历史上有个魏徵,但孙伏伽其实比魏徵出现的更早,可能是侍奉的老板不一样,所以名气小一点。

经常说文武双全,有文状元,就会有武状元,就像现在有文科理科,还会有体育生一样。说起状元,一般都指的是文状元,但武状元却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而历史上名气最大、功劳最多、官职最高的武状元是谁吗?没错,他就是唐代的中兴名将郭子仪。

武将出名,其实对于黎民百姓不是件好事,因为只有乱世才有会武将的发挥空间。郭子仪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还是因为他生在了一个有兴到乱的时代---安史之乱。如果李世民在天之灵看到自己的儿孙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糟蹋成这样,不知道能气成啥样。就这样,跟打怪升级一样,郭子仪一路开挂一样,打了这个灭了这个,最后还还活到85岁,死后被追封为太师。

历史上又很多状元,但是特点明显有有趣的就那么几个。 唐朝是一个大盛世,物质军事极其强势的情况下,文化发展也是一片繁荣,同样也造就了许多有个性的诗人,比方李白豪放,杜甫忧伤,杜牧高冷……但说到“佛系”,恐怕不得提一下王维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汗颜,十七岁我在干嘛呢?好像还在青春的迷茫中呢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比方这首,也是这个佛系的大哥写的。在古代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方式,写诗、画画、唱歌,可能是文人比较喜欢的几种,但王维就三个都懂,还很精通,在那个年代,是妥妥的实力派+流量明星,很多王公贵族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座上宾。

历史上这样的名人+状元组合的人还有,比方文天祥、贺知章、黄观等等,甚至还有一位女状元,这可真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那个男权社会出现一位女状元,是需要怎么样的努力和机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