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0 20: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0篇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由罗庆朗著作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一):我就是这样生活的,你呢?

  这样吧,来讲一个普通男孩故事

  我,Elon Musk,来自既非文明古国、也非经济大国的南非,有一个跟普通人一样普通的家庭我的父母甚至还离婚分居了。我先是跟着妈妈和弟弟妹妹住在加拿大,后来觉得爸爸个人比较孤单,于是跑来跟爸爸在南非生活。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南非正碰上政治混乱,我不想服兵役,又觉得在美国有很多机会,我让爸爸带我去美国他又不肯,所以我借妈妈的身份取得了加拿大的护照,到加拿大读大学。读完大学之后,我得到了在斯坦福大学读硕士的机会,但我刚去了两天就走了,因为我觉得在互联网行业有我想做的事。

  这时候互联网刚刚发展起来,很多东西都不全面,网上很难找到需要的东西。因此我和弟弟一起创建一家叫Zip2的公司,把类似电话薄、电子地图企业介绍之类的东西放到网上供人查询。很幸运,我们是比较早做这个的,很多大公司都来注册,Zip2发展很快,我们也拿到了不少投资

  但有些遗憾的是,有一家公司投资360万美元拿到了Zip2接近一半的股权,从此之后公司的发展不完全受我们控制了,新的管理层跟我们意见不同。虽然很头疼,还好不久之后康柏公司花了3.07亿美元和3400万股票购买了Zip2。我离开了Zip2,但赚了2100万美元,成了千万富翁

  很多人有这么多钱之后通常都会买飞机、买别墅,或者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打理管理,他们就可以过上富翁的奢华日子了。我也有干过,但我觉得总得干点什么吧。

  在看到网上交易这么不方便之后,我用之前挣到的钱创立了一家小公司,后来跟一家叫Confinity的公司一起合并成了X.com,方便人们在线支付。人们通过简单地发邮件就可以把钱寄给朋友商家安全又方便。我们给它叫做Paypal。又一次,我幸运地选对了方向,Paypal发展很快,这一次我牢牢掌握了Paypal的股份。后来eBay出资15亿美元收购了Paypal,我收获了3.28亿美元现金,成了亿万富翁。

  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在一生中挣到这么多钱呢?而且此时的我还是创业明星,有造福大众远见,是万人敬仰的对象。是时候退休了吧,毕竟再怎么玩,这么多钱也够下半辈子花了。所以现在问题是,我挣到了足够的钱了,也赢得足够的名声了,然后呢?

  是啊,然后呢?

  我才二三十岁,以后的人生,难道就要在各种上流社会场合中出入,过那些光鲜的生活?但是我创业时拼命所追求的吗?这样死去会不会有遗憾,我该做些什么?

  小时候我曾想过这样的问题——人类未来在哪里?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这些能源还是有限的。我想到了心中一直都有的梦想,那就是改变全人类的生活。读大学的时候我有三个梦想,一个是生产电动汽车,抛弃化石燃料。另一个是普及使用太阳能,减少碳排放。当然,最终的梦想是进入太空,移民火星

  哇塞,好酷!但我一个搞互联网的,玩儿的都是“软”东西,这些完全不搭边的领域,怎么可能搞得好呢?

  首先说电动汽车吧。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都是汽油汽车,且不说这些依靠汽车生存的千千万万附加行业,单是这些汽车生产的大企业,财力雄厚,影响甚广,怎么会允许电动汽车抢了他们的饭碗?除此之外,生产电动汽车问题重重,首先是现在电池技术成熟,电池笨重,蓄电量又低,汽车要想跑得远就得不停充电。其次汽车行业已经发展几十年,技术成熟,而电动汽车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原型。我即使再有钱,也没法研究出一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啊,就算仅仅是在全车建充电站也不现实啊。

  还有那什么太阳能。本来都是耗钱的东西,几家生产太阳能板的公司已经把价格战打得水深火热了,我现在进入哪有什么利润可赚?

  进入太空?呵呵!现在研究太空技术的都是美俄中这些大国,而且都是靠整个国家力量支撑航天事业。谁都知道发射火箭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成功机率低,动不动就几十亿“嘭”一声就没了。最重要的是,发射一次都不止一亿美元的花费?我一个搞互联网的,怎么搞?

  但我是搞互联网的,我信奉信息共享,虽然没钱没经验,但我可以了解一下吧。我本科学物理商业。我信奉第一推动性原则。就是说我考虑问题都从事情本质出发得出结论。然后我发现,做汽车现在有很多东西可以直接利用,而不用重新发明它。太阳能行业虽然生产制造环节没利可赚,但我可以转做设备租赁赚钱。我还算了算发射火箭各个方面的所需的成本,哇靠,连NASA花的1%都不到!

  于是,我加入Tesla并最终掌握了这家电动汽车公司,本着互联网极致、创新的原则,在电池、外形设计操作等方面创新,创造出完爆传统跑车的Roadster, Model S等车型,它们能无声启动,4秒百公里加速,先进的操作界面,有如工艺品的外形设计,使它们拥有几乎完美用户体验

  我又用自己的钱创建了SolarCity,购买太阳能电池设备,免费安装在普通居民屋顶,并向他们收取租赁费,由于一般会签20年的合同,因此这是一个一次投入、长期收租的赚钱买卖。我们拿到了投资,SolarCity正在覆盖美国越来越多的州。

  再说我的终极梦想——太空。我发现现在用的大多数火箭技术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这几十年根本没有什么创新。于是我创建了SpaceX,找火箭专家,甚至自己也研究发射技术,通过各种途径研制新的火箭发动机,注入互联网的创新精神,我们研制的火箭不仅系统智能、燃料更高效,而且还可以回收,这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火箭发射的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好吧,不会有人跟你说所有这些事像喝水那样简单。因为我真的想去实现它们,所以我才去研究,去学习,去看各种书,去和不同的专家交流甚至请他们加入我们的团队。我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还要在三个不同领域的公司之间考虑如何分配个人的精力。当然,你们也听说过我在好莱坞也常常露面,时不时扮演一下钢铁侠。

  但是我坚信,如果你想实现一个梦想,那么只要创造那个可能存在基础,后面慢慢去做就好了。我一直顺利的原因在于我不赌博,如果不能掌握一场赌局的话我绝不参与。而掌握一场赌局的方法就在于不断去了解,了解它的方方面面,而总会有方法能了解的。当然有时候也会失败,但我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在成功中学到的更多。如果你做成一件事十分顺利,说明你在这件事上创新还不够

  08年的时候,我这个亿万富翁栽进了自己设的坑。SpaceX连续三次发射失败,而我已经没钱发射第四次了,Tesla的第一款车Roadster研发遇到瓶颈,不得不延期发货并提高售价客户极为不满。而SolarCity甚至本来就没赢利。我身上所有的钱都拿来拯救这三个企业,眼看我就要变穷光蛋了,我很怀疑,真不知道我这么瞎折腾图的什么。

  那段时间真是黑暗的日子,唯一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心动女人,她并最终成为了我的妻子。我相信她给我带来了好运,SpaceX第四次发射终于成功,我们拿到了上亿的订单

  2014年的现在,我的成绩单是这样的:

  Tesla刚推出了中高端的Model S,并售出了5万台以上,年销量超过了奔驰、宝马这些名牌跑车。Tesla汽车单次充电可以跑500公里以上,普通使用完全够用。我还开放了电动汽车专利,这些传统汽车行业看到了趋势准备跟我合作全球建立充电桩网络。Model S上验证成熟的技术会用在下一代的Model X上,Model X定位大众,售价将定在3万美元左右,绝大多数家庭都会买得起。

  更妙的是,在Solar City公司业务覆盖的区域,Tesla汽车充电是免费的,因为这些充电桩接入了Solar City创建的太阳能网络。这意味着你不用花一分钱油钱,就可以环游美国了。幸运的Solar City在2013年开始赢利。

  aceX公司先后试验成功了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它们的成功发射使我拿到了NASA和美国军方等数十亿的订单,现在几乎每周都有发射任务世界各国等着用我的火箭的机构已经排起了队。我还研究“龙”系列航天飞机,掌握了航天器的回收技术。目前地球上能做到的只有四家:美国、俄罗斯、中国、还有我的SpaceX。

  那么,亲爱的读者,我能跟你说些什么呢?我们都有自己从小的梦想,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会觉得这些想法不现实或不可能而主动放弃;当我们去追求的时候,各种条件满足不了,还遇到太多方面的阻碍,于是我们找到了理由放弃;即使我们做到了一点点,通常我们又以精力不够,或者不喜欢了为由,慢慢放弃。我唯一知道的是,当我老去的时候,我会很遗憾没能认真追寻自己的梦想。

  Elon Musk在这里就是一个证明,你所设想条条框框其实并不存在,只要你认真想办法,问题总能一个一个被解决。我能同时经营三家不同领域的公司并同时做到在各自的领域的顶尖,你就不要再讲什么精力不足之类的话了,我们都是一样的。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学习、探索你所喜爱的东西——你的梦想相信我这个过程绝对是充满开心而不是艰难的),如果大量的钱和闲适的生活不是你毕生的追求,就果断把它丢到一边吧,你的梦想已经可以给你带来足够多的兴奋与满足了。

  我就是这样生活的。你呢?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二):中国何时才能做到Elon Musk做到的?

  最早听说Elon Musk还是在电视上看到Space X公司介绍时,接着上网查了下,发现他还是一个做网络支付公司贝宝的创始人,也正是通过互联网使他得到了第一桶金。和很多其他的互联网新富不同的是,他将这些钱投入了电动汽车、Solar City,以及Space X。在濒临破产的边缘上帝眷顾了他。

  用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专注极致、平台共享、敏捷快捷)改造的电动汽车、太阳能以及运载火箭,无处不体现着创新和颠覆。

  佩服他的眼光勇气、专注以及梦想!

  也许中国在未来能在这些领域涌现出卓越人才超越Elon Musk达到的高度,但很难出现他这样的“全才”。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三):超级赞-梦想与奋斗碰撞

  2010年5月,我看了一部电影,记住了一个人,那部电影是《钢铁侠2》,那个人是伊隆·马斯克。当时,影片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钢铁侠”在摩纳哥赛车俱乐部里大赞伊隆的灰背隼(Merlin)发动机。我依稀记得,灰背隼似乎是劳斯莱斯公司的。带着疑惑,我回家后便上网搜索答案,发现马斯克公司的猎鹰火箭的主发动机也叫灰背隼。紧接着,我又搜了搜马斯克的资料,这下真叹为观止:他过的就是“钢铁侠”的真实人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跟踪研究马斯克,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马斯克的经历堪称“梦想照进现实”的传奇。最初,他是互联网大鳄,从硅谷起家,创立了世界第一家网络支付公司贝宝(Paypal)。跻身亿万富豪行列后,彼时的马斯克并没有功成身退,反而溯流行舟。他以解决人类生存和生命延续重大问题为己任,将学生时代的梦想化作希望的种子,同时运营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和太阳能城市公司(SolarCity)。

  创业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马斯克曾陷入人生的最低谷:SpaceX三次试射火箭失败,公司濒临破产;因为研发成本过高,特斯拉也接近关门;而他的第一段婚姻也走到尽头。在巨大困境面前,马斯克并没有放弃和崩溃,他就像黑暗中的武者,积极寻找途径解决问题,并且勇敢地下了人生中最为关键赌注。最后,他赢了,兑现了自己的三个人生目标,并继续在这三个领域颠覆着人类的未来。

  当我不断和朋友讲起马斯克的故事时,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惊叹世上竟有如此神人,神奇地超过乔布斯。然而,直至今日,国内知晓马斯克的人还是不多。从事金融的人,可能知道贝宝;喜欢汽车的人,可能知道特斯拉;光伏行业的人,可能听说过SolarCity;航天界的人,可能开始研究SpaceX;还有更多的人,对他了解更少,甚至把马斯克的名字叫成马克思。

  马斯克远不如乔布斯出名,也许是因为火箭、飞船和特斯拉离大众的生活太过遥远,不像人人可以用上手机。如果说乔布斯的簇拥者是“果粉”,那马斯克的粉丝就是“爱马士”。但也许一个世纪后,人们可能更会记住马斯克,因为飞船和特斯拉可能才是拯救世界、改变未来的神器。

  乔布斯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马斯克悄悄的来了,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有时候,我想到在13亿人口的国家里,对梦想和现实感到困惑的人那么多,就有一种要做点什么的冲动。我也经常在想:也许10年内,中国能再出一个乔布斯,但能否诞生马斯克这样的奇才呢?此外,马斯克身上代表的创新精神和人生梦想,也正是我们领导人所提倡的。基于这些,一年前的一天,我的脑海里弹出了一个想法:写一本关于马斯克的书。

  马斯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说他是不切实际的妄想症患者,也有人说他将成为再次改变世界的伟人。他有异想天开的胆气,也有脚踏实地的坚持。旁人看来不过一枕黄粱,他却总能让“梦境”变得真切。在我的眼里,马斯克是一个充满个性、富有挑战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

  马斯克取得今天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创新。正如他在公开信中写道:中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保证了美国仍然具有最强的创新能力。反思我们自己,经济增长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师夷长技以制夷,位卑未敢忘忧国。每每记起马斯克的公开信,我就想把4年来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兜售”给更多的国人,为国家的创新发展之路尽一份微薄之力。

  为了写好马斯克,我尽力去体验他的创业历程、去把捉他的内心世界。不仅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甄辨、筛选、多方考证、去伪存真,还不断追寻那种“入乎其内”又“超乎其外”的境界。写作的过程,也让我对马斯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看来,他最成功的地方有三点:信仰物理、互联网思维和殖民星际。

  物理学对马斯克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习惯于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以致他发出“我只信仰物理学”的慨叹。在马斯克的思维中,如果想做一些新的东西,就必须依赖物理学,而物理学的方法往往是反直觉的。物理学培养了他的缜密思维,经济学又赋予他的管理方法。正是这两种学科的叠加,使马斯克既能当好首席执行官(CEO),又能兼任首席技术官(CTO),实现了管理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这样,就能真正做出互联网时代最需要的低成本和高品质的产品。

  马斯克也是最早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的开拓者。汽车、光伏、太空,这些看似与IT相距甚远的行业,在他手里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马斯克把原本存在的生产要素进行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实用解决方案,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他不按常理出牌,他没有中间融合,只有颠覆和取代。发轫于X.com的特斯拉、SolarCity和SpaceX,创新精神永续传承,互联网思维无处不在。X寓意着未知、创新和冒险。从X.com到SpaceX.com,是“未知”的循环,是“创新”的继续,是“冒险”的征途,更是马斯克对事业、理想和人生的执着追求——永远上路,才能永远在路上。

  马斯克还高调地向世界宣布他要去火星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可能成为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式的人物。二十世纪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照进光亮的窗户。数年后,一批高科技富翁纷纷开启硅谷模式进入太空产业。然而,由于巨大的行业壁垒,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内的硅谷巨人均碰壁而回。唯有马斯克完成了从硅谷到太空的惊险一跳,他甚至反复说成立SpaceX就是要帮助人类变成“跨星际物种”。现在,马斯克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航天器发射和回收技术的国家和个人(另外三个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他还在以猎鹰重型火箭实现他的“火星之旅”……

  写作,就像长跑,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只有经历虚脱的状态,才能体会艰辛后的美丽。马斯克曾说,他每周工作100小时。这一年,我每周花在工作和写作上的时间也接近100小时。苦中作乐,是一种极致的快乐。用第一性原理来说,我写书不为其他,只求为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马斯克,树立一个真正的学习榜样。

  写作,也是一个“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我曾经在“由薄到厚”的阶段踯躅不前,又在“由厚到薄”的阶段苛刻地删除十万余字。遵循力求真实、不加虚构的原则,本书尽量还原马斯克的成长和创业经历,探究马斯克成功的关键原因,力求挖掘更多潜在的、引人深思的高价值信息。从内容上看,不仅是个体的成长历程,也包括个人情感、事业追求、理想愿景和管理哲学;还试图说明,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匹配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我一直以为:写作的目的是提出或介绍新的思想,并为他人提供思考的素材。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人了解马斯克,并从他身上学到创新的真谛;我更希望在若干年后,中国能出现改变世界的创新英雄,中国能成为全球科技的创新中心。(罗庆朗)

  备注:本文是《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后记,该书由航天英雄杨利伟作序,孙家栋院士、柳传志先生、金一南教授、潘建伟院士、袁岳先生联合推荐,2014年10月面世。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四):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马斯克式的人物

  今天看完了本书,碰巧又看了一个名为《世界顶级富豪30岁在干什么》的帖子,印象最深的是从来没有搞过工程埃隆·马斯克30岁的时候正在研究如何制造火箭。。。

  2002年31岁的马斯克将出售贝宝获得3亿美元,拿出1亿成立了SpaceX,研究如何降低火箭发射成本,雄心壮志地要将火箭发射费用降低到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1/10,并计划在未来研制世界最大的火箭用于星际移民。

  10年后的2012年,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龙”飞船成功实现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顺利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输的新时代。

  真的是充满传奇的人物,为什么中国没有马斯克?马斯克离我们还有多远?我想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的问题,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启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