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是一本由鹽野七生著作,三民出版出版的477图书,本书定价:NT $350,页数:19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精选点评:
●凯撒之死
●本书对凯撒有不少溢美,不过凯撒在当时的确声誉如日中天,尤其宽容败者的精神为人推崇。有趣的是,以反对暴君旗号杀死凯撒的布鲁图斯等人,却遭到民众的唾弃,反而亡命天涯。另外,凯撒有句话也很深刻“没有人愿看到事实的全部”
●后半部分的偏向性也无法掩饰这本内容十足的罗马史。
●凯撒粉盐野七生在这卷里酣畅淋漓地膜了她的偶像一把。
●比起元老院主导的罗马型共和政体,帝制更适合如今的罗马。就像随着罗马领域的扩大而无法发挥机能的民主制度一样,寡头政治也面临地理上的变化而带来问题。在战场上未经历过孤独的恺撒,在政治上却无法避免孤独。孤独往往会成为创造者一生无法摆脱的宿命,这也许是相对于天赋的创造才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人愿意看到现实的全部,大多数的人只希望看到他们想看的部分。
●同上
●盐野和蒙森笔下的恺撒,比起其他更多了权斗、军略、改革的均衡性。天纵之才,经无数空前艰险的内外斗争,终握已知范围的地球于手,却没堕为暴君,而是造福全民。即使遇刺,新的山河也从此诞生。
●6星推荐。 凯撒越过卢比孔河,兵不血刃的控制意大利半岛,随后西进马赛、西班牙,清除了庞培的潜在战力,接着返回首都就任执政官,以合法的名义东进马其顿,与庞培寻求决战。 在法尔沙拉斯会战的军力对比是——凯撒:2万2000名步兵、1000名骑兵/庞培:4万7000名步兵、7000名骑兵。 面对庞培的教科书战法,凯撒以1000骑兵做饵,配合2000精锐击溃7000骑兵的左翼攻击,随后包围庞培的本队,俘虏2万余人。 对于败者,“即使從我這裡獲得自由的人,將來再把矛頭指向我,我也不會因此而感到後悔。”
●凯撒与西塞罗的对比反映出什么是贵族精神。唉,估计我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
●我来我见我征服,唯有凯撒说出来才觉得不是嚣张而是事实。3月15日。凯撒为何选择屋大维为继承人呢,18岁的屋大维听到遗书内容时该多热血沸腾啊。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读后感(一):宽容,贵族精神,真正的罗马人特性。。。。
不愧是女作者,别出心裁,对这些方面反复强调。确实,与之相比,凯撒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的造就固然伟大,但也算不上有多罕见,五百年而有王者出,人类历史上成就类似宏图霸业的人杰,不多,但也不少。但是,有凯撒那些品格的又有谁呢?
宽容: 战场上刀兵相见的死敌,政治异见者,未开化的异民族,宗教。。。。。。
贵族精神:坚信自己的优越,不贬低自己,不受愤怒,复仇等情绪的困扰。
对金钱,女人,后嗣。。。等,超脱凡俗的态度
真正的罗马人特性:质朴的生活享受,对于宗教,法律,实用主义。。。的态度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读后感(二):凱撒時代
印象里像战神一样的凯撒,竟然是以宽容留诸后世的。他释放每一场战争的战败者,让他们自己选择以后的去向。他是如此的骄傲,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东西,似乎根本不屑于让愤怒复仇之类的情感占据自己的大脑,其实谁会对比自己弱的人产生复仇的情绪呢?即使最终被自己放走的对手暗杀,我想他也不曾后悔吧。人生处于攻势的人,总是显得比较年轻,而一旦进入守势或颓势,就迅速衰老下来,50多岁的凯撒与仅比他大了7岁的庞培,竟像是隔了一代人。似乎每次失败,都能找出无数理由,衍生出无数如果,其实历史没有如果,人生也没有如果,作出决定以后,无论胜负,都只能奋勇向前。
创造者的真正意图往往难以被真正理解,然而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未曾理解过某事物,而因为事情无法按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发展而大失所望,认为自己被背叛了。在战场上未经历过孤独的凯撒,在政治上,却无法避免孤独。孤独往往会成为创造者一生无法摆脱的宿命,这也许是对于神所赋予的创造才能所必需付出的代价吧。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都死得好狗血。。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读后感(三):没有人愿意看到事实的全部,人们往往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的现实。
在凯撒释放元老院所指定的自己的继任者之后,西塞罗写信赞美凯撒(主要原因是因为庞培在凯撒强渡卢比孔之后,带着大部分的元老弃城而逃,这个方面有兵力数量悬殊对比的原因),之后凯撒回信给西塞罗,原文如下:
凯撒致西塞罗:
您是十分理解我的人,我的行为举动,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没有残忍性。您的这种评价应该是可以相信的。这样的举动本身, 已使我感到十分满足。连您都对我的行为便是赞赏,真是令我不胜欣喜。
即使从我这里获得自由的人,将来再把矛头指向我,我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后悔。我对于自己的要求,就是忠于自己的信仰,所以认为他人也理应如此。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人们在泄气之时,如果有人对他说,这不是你的责任,他常会信以为真。而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或是错觉),就不容易重新振作起来,最后就会变得消极而一味依赖指挥者的判断。
「在亚力山大,得知了庞培之死。」——《内战记》,凯撒。
西塞罗论庞培:我所认识的庞培,是不懂得避开窘境,而只知道直行的男子。
当人们陷于愤怒,复仇之类的情绪时,往往会认为对手与自己再同样情境时的行为反应是一样的。凯撒一生中可以说是与这些行为无缘。这并非由于开赛的行为有悖于当时的伦理道德,而是因为他一直坚信自己的优越性。既然比其他人都要优秀,为何要贬低自己,像其他人一样受到愤怒、复仇之类的情绪所困扰呢?
「没有人愿意看到事实的全部,人们往往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的现实。」——《内战记》,凯撒。
「历史有时会突然凝聚在一个人身上,之后世界便倾向以这个人所指示的方向前进。在这类伟人的个人身上,普通与特殊。停驻与跃动浓缩成一个人格。他们体现了国家、宗教、文化以及社会危机。(中略)
遇到危机时,既成的与心得事物交织合而为一,在伟人的个人心中达到极致。这些伟人的存在乃是世界史的一个谜。」——布尔克哈特《世界史的考察》
凯撒认为,国家不是一种理念,而是实际。问题在于是否可以最有效的发挥它的机能。西塞罗对凯撒的期待,说明了即使是西塞罗,也无法理解凯撒的这种观点。在这种情形之下,久而久之,人们往往会忘掉自己从未曾理解过某种事物这一点,就因为结果无法按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发展而大失所望,认为自己被背叛了。在战场上未经历过孤独的凯撒,在政治上,却无法避免孤独。
然而,孤独往往会成为创造者一生无法摆脱的宿命。这也许是相对于神所赋予的创造才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如果为自己的孤独而叹息,那就无法进行创造了。实际上,这种人是没有时间和经历来叹息的。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读后感(四):永遠的3月15日!
這邊得先提一下HBO的那部〈Rome〉,在閱讀這個系列之前我看了這部劇集,不過從這之中產生的印象倒不影響我的閱讀,甚至是加強了樂趣,接下文章中應該也常會提及。
我知道,有些人物的確是被神化的過度,凱撒也是難免的,但讀者本身已經有這樣的認知時,其實倒也不用擔心被誤導之類的,歷史本來就是要主觀才會好看,就當是另外一種解釋面吧。
確實鹽野小姐筆下的凱撒之偉大,似乎是無人能及,當初筆者觀賞Rome這部片時,看到3.15事件所受到的震撼之隨之而來的憤怒與悲傷,是油然而生,HBO所塑造的凱撒更接近於“人”,但更有魅力,筆者會因此而產生共鳴也是無須言喻。而當我讀完本書時,心中的惆悵跟感傷加入了更多不同的元素,這確確實實的是個大悲劇吧。
在看完電視劇後,筆者一直認為布魯圖斯等人只不過是個跳樑小丑罷了。但顯然歷史上給予的評價並不全然如此,當然,可能隨著時代與角度會有不同的聲音,至少這應該是一種價值觀的衝突。
凱撒、布魯圖斯、西塞羅等人都熱愛他們的“祖國”,只是每個人的方式都不同,主觀上的價值是相同的,但客觀上的手段卻是衝突的,彼此之間的合作跟理解就顯得困難。就如同凱撒一直希望西塞羅能夠成為自己的助力,但後者雖能認同前者的才能卻為了他的死而慶賀。也許布魯圖斯等人也有他們要守護的價值,或許吾人很難評價其對錯,但就歷史的整個潮流走向跟結果論來說,他們的所作所為終究只是一次徒勞無功的悲劇,只留下後世的感嘆而對時人無所建樹。
剛好筆者最近也看了一部頗有爭議的電影--亞歷山大大帝,這位上古時代的偉大人物,與凱撒不僅是相提並論,也都有相同的悲劇性。他們都是有著長遠眼光,而不被理解的“天才”;他們想創造出的多元民族融合的世界帝國,似乎是太過“先進”了些,以至於最後都功敗垂成。只是凱撒比較幸運他後繼有人。
在HBO的安排下,屋大維的登場很早,但一開始卻給人種“死小孩”的感覺,不過,隨著劇情進展,漸漸嶄露才智的他,在編劇的舖梗中,慢慢地吸引了觀眾,開始明白為何凱撒會選擇這個孩子為繼承人的原因。鹽野小姐說屋大維並沒有軍事上的才能,但他在政治上卻是比養父有而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有一種凱撒所沒有的“偽善”的特質。這顯然是有點誇張,搞政治的怎麼可能多正直?或許屋大維在某方面可能比較做作了些,但這並不表示凱撒就會有多光明正大,只可能是,具有武人身分的人在感情上會比較不壓抑,而相對沉穩內斂個性的屋大維,就給人會城府深重吧。
但不論如何,做為原本要安排接班其手上已經趨於穩定的帝國之接班人的屋大維,凱撒選擇這樣特質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甚至可能會得到他的晚輩馬基維利的讚賞也說不定。只可惜事與願違,屋大維必須提前接班,而對手偏偏是養父手下很會打仗的安東尼,有些事情就變得一波三折了。
後來我也明白為何有些人會批評Rome第二季虎頭蛇尾,屋大維跟安東尼的鬥爭顯然是更複雜,更有戲劇性,也是我們看到一個高明的政治家如何用權謀的手段把對手逼入絕境後再補上最後一刀而贏得勝利的精彩故事,顯然電視劇並沒能徹底表達出來。
本書也結束在這個階段,按照鹽野小姐的說法,凱撒的時代結束於屋大維戰勝安東尼之後,接下來就是奧古斯都的治世了。這是個偉大的時代,是整個羅馬千年帝國中無與倫比的片段,也是人類史上很難再找到能相提並論的戲劇性故事。筆者是這麼認為的。
從此之後,三月十五日也是筆者需要紀念的一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