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要买什么》是一本由[美]迈克尔·西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62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6-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顾客要买什么》精选点评:
●标注为读过就会买了 喜欢读"顾客要买什么"的人也喜欢 · · · · · · 聪明人为什么干傻事 买 与众不同 顾客为什么购买 品牌22律 B2B品牌管理 关键时刻MOT 《怎样卖龙虾》 沉静领导 互联网商规11条
●中产阶级如何正在改造着消费品市场:对低价趋低消费,对于高端趋优消费,而对于日趋乏味、价值降低的中档商品则避而远之。
●在网上才淘到这本书,天气热,看书效率低下,每天早上起来看20P,后半部分略读的。书中大量观察、分析了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年收入在5~15万美元的新中产阶级家庭日常消费习惯和心理,对她们来说消费是一种寻宝过程,对低价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趋低消费,对质优价高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趋优消费,而对于日趋乏味、价值降低的中端商品避而远之,现在很多品牌商都是在采用高、低搭档的产品策略。有点疑惑的是书中的消费者都不怎么考虑时间成本?
●消费者研究
●两极分化是不错,但中端市场真的没有追求了么?
●一般,对于个人消费理念的反思有些帮助,不过企业能否参行就不一定了。
●你是否觉得找到了自己独属的坐标,也许那些坐标都叫营销。你以为供给在迎合自己需求,也许品牌已然在左右你的欲望。
●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中端市场的萎缩
●数据都是美国的,该书只可定性参考
●其实一页纸就能概括全书
《顾客要买什么》读后感(一):写的好,翻译得也很好
我仿佛从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现在和将来的轨迹。
今天有和同事讨论过这本书,也提到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差异,说美国人一个月挣1万,敢花9千,中国人只敢花5千。因为民生保障不同。
要照这么说,中国的奢华和趋低消费可能会更加厉害。
现在想看看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奢华正在流行》不过好像几个网上书店都没有。
《顾客要买什么》读后感(二):市场两极分化的机会
本书的两大重点:
1)全球的零售与服务市场正在出现一个大趋势,就是随着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中端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正在萎缩,而消费者行为正出现同时趋低、趋优的两极分化趋势。
2)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品需要被重新设计以适应这种两极分化的潮流。在新趋势下,产品的价格不再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唯一主导,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商品价值计算公式”将在商业运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顾客要买什么》读后感(三):读一读,了解一下自己的消费方式
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全世界都有这两个趋势。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确也是这样。小资,是需要经济实力的,而无法全部都足够小资的话,那么,我只在我最喜欢的物品方面进行一些小资性的消费,而其他的消费,则尽可能地趋低消费。
这一点对于我个人而言,早在8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但一直没有形成习惯。
90年代,已体现出来这一现象。
到了90年代末,更是很明显这样的。
读一读这些书籍,给自己理清一些思路,很有帮助。
《顾客要买什么》读后感(四):明确的趋势,模糊的策略
很认同作者关于两级化消费的趋势,在美国如是,在日本如是,在中国也开始显现。趋势是明确的,但转化为实际的执行策略确实模糊的。
品类的局限:并不是每个品类都可以实现价格gap很大的产品差异化
竞争的局限;竞争环境中,low price 都被作为竞争的有效手段,这时谁有勇气将价格提升?
而告诉what 而不是how也是咨询公司的传统,how的问题还得经营者自己来考虑吧。具体到一个品类,pay 再多的钱请在再大的咨询公司也会得到how的答案。
《顾客要买什么》读后感(五):Notes
1. 企业必须认识到,面向中产阶级的消费品市场正在向趋优消费和趋低消费两极分化。比如,一方面斤斤计较于如何购买更便宜的日用品,一方面热衷于每年的出国旅游。
2. 中产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他们习惯量入为出,有选择地在他们认为对他们有意义的商品和服务上趋优消费,而对那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商品和服务上趋低消费。这样就可以做到在基本消费品上尽量节省开支,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商品和服务上。 这种被中产阶级认为“有意义的”商品和服务被称为“新奢侈品”。
3. 新奢侈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在技术、设计、工艺上有独到之处;第二,具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性能;第三,与消费者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