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惩罚》是一本由(美)埃尔菲·艾恩著作,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奖励的惩罚》精选点评:
●via阳志平 家长老师老板都应该研读
●最近,我还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分享的通俗易懂的心理学动画短片中: 提到了,奖励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恶果。那动画短片,好像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的学生拍的。
●一本书都是在讲奖励的副作用,当年观点还是比较令人震惊,现在再看这本书感觉收获不是很大,主要是替代奖励的手段介绍甚少
●动因3C:1、协作性(Collaboration),2、任务的内容(Content),3、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选择性(Choice)
●很幽默呢,而且确实发人深省,为了写论文主要看的是教育方面的内容,思路好清晰!翻译比想象中的好,还是能读懂,但有时候大概可以想到原话是什么…不过,这样的书到底是为何受到的关注不多啊!
●说的很好 但是没有提出什么可替代性的建议 人类还是终归走向成本最低最省事儿的模式去的
●教师首先应该读这本书。同时结合“建构主义”等教育学理论一起思考。
●观点新颖,证据充分
●: C936/4463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会有不适或者抵触,也许这书才最适合你
《奖励的惩罚》读后感(一):定性的模式
刚开始看到这书的题目时,只是觉得又是一种管理的励志手段,刚开始,不是看了很多,却每一个字都让我冒冷汗,我们的惯性思维的,我们的生活竟是让人如此的诧异。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波动 。我觉得应该看看,反省我们的思维方式。
《奖励的惩罚》读后感(二):Alfie Kohn到底该翻译成什么
封面上的译名是“埃尔菲·艾恩”,很奇怪,Kohn无路如何也不能翻译成“艾恩”吧,是不是印刷的时候把“科恩”这两个字排版错了。含有Alfie的电影名都是翻译成“阿尔菲”,或者“阿飞[正传]”,查字典也是“阿尔菲”,不明白为什么译者要把它翻译成“埃尔菲”。该作者的另一本书《无条件养育》也是如此。
《奖励的惩罚》读后感(三):奖励行为背后的隐含心理假设
奖励行为背后的隐含心理假设
1、假设人们是不会主动做好的事情,所以使用奖励进行鼓励,如果事情本身乐趣无穷,我们还需要奖励么?例如,做完数学作业你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他们实际上是在灌输给孩子这么一种想法:数学很无趣。电视成为枯燥数学的奖励性活动。
2、奖励主要基于错误的假设,用组织心理学家琼
《奖励的惩罚》读后感(四):推荐 激励办法
奖励的效果是不尽人意的,以下是一种办法,大家帮忙看看是否可行:
对他人做出了我们希望加强的行为时,表达这个行为对我们的具体帮助效果,我们的感受及感谢。
如:回家后跟老婆说:“回到家,看到这么干净整洁的房间,眼前一亮,心情非常愉快,住在这里面真是一种享受,谢谢老婆!”
诸位,麻烦帮忙看看这个办法还需要如何改进?
《奖励的惩罚》读后感(五):只有兴趣才能创造抗体,去抑制奖励和惩罚带来的瘟疫
感觉短评放不下,于是来开坑。
首先要吐槽翻译,读起来太痛苦了。是不是双译者的关系,有几章句子很扑街。我写读书笔记简直就是一个paraphrase+缩写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就这么痛苦的阅读体验,我为毛还继续读呢?让我来给个书里的截图作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