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人生》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页数:230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光潜谈人生》精选点评:
●前半部分说的很精彩~
●给我很大启发的一本书,读了大师的文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师!
●朱光潜的一本文集。
●看完只有一个感觉,吾辈果然是愚蠢的凡人,之前不太喜欢谈美书简,可大师就是大师,这本书里的每篇都是深深浅浅点出问题,安抚我躁动不安的心,需要我逐字逐句地去思考的好文章。
●好书不厌百回读,90年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对如今的青年仍然大有裨益。
●相当喜欢这本书。
●精神粮食 朱光潜的书、翻译、迟早通读
●七星
●自高中读过《谈美书简》后第二次读朱老的书 一代美学大师!!图书馆偶遇的好书嘤嘤嘤 发现太多句子值得细细推敲 于是决定从此开始写起读书笔记!!
●这本书看得很慢很慢,不是因为晦涩难懂,而是我把它当成了教育读本,很多年来的困惑或是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找到了答案,看完轻松了很多,也顿悟了很多。很惊叹朱光潜的博古通今、睿智平和以及对人生的洞彻力,他能谈人生与理想、谈人生与社会、谈人生与事业、谈人生与修养、谈人生与艺术,无所不谈,无所不精,无所不透。虽然很多是许多年的论调,但于今天依然受用,就凭这点你就不得不佩服他思想的高瞻和超前。
《朱光潜谈人生》读后感(一):抄一段话
你如果问我,人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想草木虫鱼一样。如果你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 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啊! 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朱光潜谈人生》读后感(二):他在那时看到了今天
读过这本书,有些震撼,大师在那个年代写下的信,并不是他的著作,其对人生,对世事的看法,是那样深邃,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可取之处.
quot;人生有两种人,看戏的,演戏的.
世间没有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有几次不愿生而宁愿死,痛苦到极点想死,快乐到极点也还是想死."
大师的描述是清淡的,没有太多修饰,给人茶一样的感觉.
《朱光潜谈人生》读后感(三):意外收获
这是随手在手推车上拿的一本书,回家翻阅时却令我大吃一惊,原以为美学不过是绘画与雕塑,谁知朱老对宗教对哲学对教育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和分析。真是自己孤陋寡闻了,此书可以说是除了南老之外,又一位需要逐字逐句去读去体会的大师了,感叹没有早看到朱老的书,更深叹现世已没有这样思想深刻,对青年谆谆教导的名家,20天的借阅期我才读了19页,实在是不能对里面的文字随意翻过,当然会买下,不过这个版本似乎是个合集,里面的错别字也不少,要收藏的话是不能买这个版本的。
《朱光潜谈人生》读后感(四):一位美学家的独白
朱光潜,著名的美学家。知道他,是因为听了他老人家的《谈美》一书,在这里下的。虽然听了几遍,但都是在渐入梦乡之际,故记忆模糊。这次在图书馆看了他的《朱光潜谈人生》便借来一阅。
书中的文章是好的,但出版社是拙劣的。他们费的功夫,就是从许多朱老的文章中摘出几篇,然后没有条理的拼凑在一起。所以不推荐各位买此书,当然朱老的文章是不错的。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依稀记得《谈美》一书的最初是这样说道:
从写十二封信给你之后,我已经歇三年没有和你通消息了。你也许怪我疏懒,也许忘记几年前的一位老友了,但是我仍是时时挂念你。在这几年之内,国内经过许多不幸的事变,刺耳痛心的新闻不断地传到我这里来。听说我的青年朋友之中,有些人已遭惨死,有些人已因天灾人祸而废学,有些人已经拥有高官厚禄或是正在 “忙”高官厚禄。这些消息使我比听到日本出兵东三省和轰炸淞沪时更伤心。在这种时候,我总是提心吊胆地念着你。你还是在惨死者之列呢了还是已经由党而官、奔走于大人先生之门而洋洋自得呢
朱老总是说要感受到这个人生的趣味,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忙高官厚禄的生物。一个人生而没有趣味只关心功名利禄,那么他就如同干枯的人,没有了生气。最近在观耶鲁大学的《Finace Market》,我发现讲课的教授教学二十几年,但他谈起最近正在研究的有机化学还兴趣盎然。一个在中国已经可以算步入老年的经济教授还在兴致勃勃的研究着有机化学,这不能不让我们国内的一些教授有所汗颜。当然,每一个社会所给予的平台不同,人的心态也就有所迥异。
朱老在几十年前这么说,而这几十年过去了,国人的素质,所能体会到的趣味究竟增加了多少?以朱老的话自勉。
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而是人类与鸡豚狗彘所共有的。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
我们一般人常困于饮食男女功名利禄的营求,心地常识昏浊,不能清明澈照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来,常是在不满足的状态中,常被不满足驱遣作无尽期的奴隶
测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谋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暖饱而对于真善美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喝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做一个努力修为的青年人
这本书有许多文章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自然有许多朱老对我们年轻人的期许。文中谈到立志,谈到做学问,谈到体育,谈到休息,谈到性爱。这完完全全像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在述说着衷肠。朱老在1929年著此书,而如今当中的至理名言依然深刻教诲着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
一个青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做努力进修的根据。
1.运动选手的体格
2.科学家的头脑
3.宗教家的热忱
4.艺术家的胸襟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一个人有多少人性,就是他对于环境所表现的意志力。
人生来是精神所附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的书。
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地裨益。
请问街头那纷纷群众忙的为什么?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周旋?在我看来,这都是“摆脱不开”因为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谈人生
朱老在文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他说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在演戏,一种是在看戏。演戏的如各个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看戏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当然,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处于两者之间,一边看戏,一边演戏。
我以前一直有这样的偏见,觉得看戏的人生更加完满一些,但看了朱老的分析入木三分。
要较量看戏与演戏的长短,我们如果专情于书本,就很难得公平。我们要记得无数看山凿洞,垦地航海的无名英雄毕生都在忙演戏。他们的人生哲学表现在他们的生活,所以不曾留下话来辩护演戏的人生观。
对于人生,朱老也有很深刻的豁达的自然观。其实人和世界的万物没有区别,唯有精神那一片不可替代的领地,而我们依然要服从自然,服从生命的更迭。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
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德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
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
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