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是一本由叶广芩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逍遥津》精选点评:
●长虫二颤前的几篇都很好看啊。
●比起《采桑子》来更爱这一本,城市里的故事总是小心翼翼的,偶尔的散淡狂放也是提着一口气;乡间则不然,尤其是秦岭的自然天地里,人可以变成野人,变成蛇,变成随便什么东西。
●《长虫二颠》颇有些聊斋志异的味道,精彩!
●果然逍遥津和三击掌在状元媒那本书里有,“雾”写得真是太棒了!这是第一次读叶广芩比较另类的作品,但感觉真好
●土鳖的我只是因为书名就在家附近所以拜读了。。。。正在听的ghost town真符合现在的感觉
●这篇比较一般,情节安排有硬伤。青雨的刻画也很简单。七舅爷是个好人物,可惜生不逢时。
●老北京天性的"贫"将距离感消弭,而皇族血脉的遥远与悲戚又与人隔绝。
●《逍遥津》和《三击掌》较好,余下的似乎有些太过玄虚
●典型的京味文学。有几篇很耐读。
●黄连厚朴倒底代表什么?
《逍遥津》读后感(一):逍遥津
第一次看她的小说,是在新华文摘。名字叫《黄莲厚朴》。当时印像极深,对于那种平淡的叙事,在不动声色中引人入深并感人落泪的风格,很让人难忘。以至于在近十年之后的时候,突然意识中又显出那些情景。
后来发现。她的那些家族史式的小说,个个写的让人唏嘘,让人思考,其中大部分是对中国人传统的思考。一种中国特有人性的描述。
《逍遥津》读后感(二):情感太饱满,看得几度想弃书,因为难过
叶先生的文字属于平实无华那种,但情感非常饱满,特容易引人共情。再加上写的内容都是揭露人心黑暗面的,所以看着很憋屈又难受,久久不能释怀,看的过程还特想弃书,因为太难受了。
一本书读了快3个月了还只看到《雾》,之前也是从没有过的,建议共情能力强的朋友还是不要轻易入坑
为什么书评一定要140字,雾草!
《逍遥津》读后感(三):穿着戏衣的男子
看这个好像是在收获还是十月上。一个中篇,没想到现在出成集了。安逸的很啊,很多很多人都在追求这样的生活吧,老北京的胡同里前清的遗老遗少追求的最极致了吧。
我对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唯独安逸二字怎么也放不下,逍遥津,逍遥的很,却也凄凉的很。冥冥中总听见那和着二胡唱出的曲调。
那个穿着戏衣的男子其实跟自己的老子是一模一样的,他可能长的相当妩媚可骨头里还是渴望安逸的。结果琉璃瓦下散了一地的鲜血,并没有把他扩大到民族悲哀的份上,但总想往那上想,不过他那样的人照理该是个神仙了,神仙也不能在乱世活啊。
《逍遥津》读后感(四):后采桑子时代
因为采桑子实在太好看,忍不住买回叶广芩的好几本书,这个是最先读的。
首篇《逍遥津》是讲金家老七的故事,时代和《采桑子》基本上能对接,风格上也是一脉相承,是本书中最好的一篇。
《黄连厚朴》以前读过。
再后来就是作者到陕西后的故事了,写青木川土匪头子的那篇还不错,可已经不是她最擅长的京味儿了。
最后一篇应该是作者在周至县挂牌时的创作吧,说实在的,不如前面几篇。
后来我想想,叶广芩的京味儿小说几乎是建立在孩提时代的回忆上,孩子的眼睛里,什么事情都是美的新奇的,写来自然如梦似幻,长大后的社会再也不那么纯净了,美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
还有,封面实在是太丑了,乍一看还以为是“刘备”。
《逍遥津》读后感(五):钮青雨
看过《梦也何曾到谢桥》,然早已记不大清楚了,只记住了这位叶赫那拉氏的女作家。从芸芸众书中挑了《逍遥津》,不得不说跟这种前清皇室情结有关,女人嘛,难免喜欢纠结于隐秘的八卦。
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屈辱地离世,让青雨已经被糟蹋得支离破碎的男性自尊,到达了崩溃的临界。最后一击,仿佛舞剧天鹅之死,既悲伤、无奈,又壮烈、震撼。而这,才使得市井百姓忘却了他之前的荒唐,给这对父子以身后哀荣。谁能想到粉团一样的钮青雨也能如此?正如多少年前的愚人节,我们也未曾预料到绝代风华张国荣会纵身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