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提拉米酥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1-21 02:57: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提拉米酥读后感锦集

  《提拉米酥》是一本由须一瓜著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00,页数:2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提拉米酥》精选点评:

  ●感谢国王的血让我入须一瓜的坑,很喜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眼睛里有人的作者,会看人也会写人,一些困境、一些执着、一些压抑、一些温情……种种人性交织在一起,简直完全是我喜欢的风格,而且感觉非常适合改编成视觉艺术作品。 希望自己也能早日写出这种短篇。

  ●每一篇都对社会提出了严酷的问题,人性的每一面都暴露无遗的展现在眼前,不愧是搞法制的。每个人都可以用这本书来衡量一下自己。

  ●拿到一本书习惯总是从序开始往后读。看《在水仙花心起舞》时,觉得须一瓜写的故事不会是我感兴趣的东西,但也读完了,想到这才是写作过时的鲜明例子;之后很久停在了《提拉米酥》这一篇。这两天把故事集子看了一半,后记的采访虽然做作,倒值得一读,因为有显得真诚的东西。就当读完了吧,反正总也是重复的故事。

  ●生活世界是怎样的呢? 你要“看见”它,不用说,得有一种能力,穿透庸常表面的覆盖,“看见”下面的东西 须一瓜在《在水仙花心起舞》中,再一次显示了她那种在电光一闪中目击生活秘密和人性秘密的擅长

  ●不太喜作者的文笔和这样的题材,这盘提拉米苏味道甚苦

  ●记忆最深刻的是阿丹的故事。

  ●记不清了 但那时候有书看就好

  ●在残雪、虹影、林白、须一瓜、范小青、叶弥这几位女作家中,我还是最喜欢须一瓜和范小青,女性意识和小说文体结合得最好(反过来说,这或许是最愿意接受男性视界的塑造而失去自身特质的体现),《在水仙花心起舞》(可与王安忆《阿跷传略》对读)、《淡绿色的月亮》(入室抢劫的后续,女性意识浓郁)、《第三棵树是和平》(反映家暴,女律师办案又体现了女性的弱势)、《雨把烟打湿了》(用一个家庭诠释了范小青《城乡简史》的终极延伸:当融合时会如何)几篇最为出色,尤其是《淡黄色的月亮》和《第三棵树是和平》,叙事留下了迷局,到底如何并不可知。《提拉米酥》、《穿过欲望的洒水车》、《有一种树叶春天红》也不错,写农村人的《老的人,黑的狗》就一般了,真是一位都市生活与情感的敏锐记录者!

  ●想要永远年轻永远没心没肺永远在热闹喧嚣的都市里活下去,因为多情孤单的老去让人生不如死。为老的人黑的狗篇减一颗星,苦难太讨厌了

  ●已看完两遍,还想再看

  《提拉米酥》读后感(一):希望常在

  最好的一篇是<<老的人,黑的狗>>,读完只能让人揪心.生活或者说周围的人是不会给你辩白的机会的,不管起因如何,终究只能顺应生活而继续生存.但通书下来,最为可喜的是,希望总在黑暗背后出现,不是无底的深渊,即使这黑暗会将光明遮盖,可总有理解和支持甚至试图驱使黑暗的力量.

  《提拉米酥》读后感(二):提拉米酥

  相对长篇小说 ,我更喜欢这种中篇小说的篇幅,可以很快的知道结局。

  对于该书作者,之前我并不熟悉,之所以我会读这本书,原因还是因为这个诱人的标题“提拉米酥”。因此, 我觉得作品不错,一个好的标题更能锦上添花。

  作者,所在之地是我的故乡,因此行文里的文化背景,让我品尝到浓浓的乡情,很似亲切,也更加吸引我的眼球。

  故事情节迂回曲折,也很贴切生活,虽然手法有些苛刻,但符实。

  《提拉米酥》读后感(三):微心灵

  每次读完须一瓜都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微心态。

  《淡绿色的月亮》里细微却无法跨越的怀疑与不信任,一旦破了就再也无法修补。《在水仙花心起舞》的一次经历就密密麻麻的影响了阿丹的所有心智。

  细微,却无法抵御的力量。

  在须一瓜的世界里似乎有很多的一念之间,我们本身无法解释却实质性的发生了的一念之间。

  《雨把烟打湿了》,杀人好像无法用多深刻的怨恨来使得杀人成立,但是确实杀了,并且蔡水清完全承认。动机目的都不存在的东西往往发生了。

  我还是没法描述,只能归结于自己确实语言匮乏。

  须一瓜给我的震撼和同感是所有作家都不能超越的。

  《提拉米酥》读后感(四):在水仙花心起舞

  生活世界是怎样的呢?

  你要“看见”它,不用说,得有一种能力,穿透庸常表面的覆盖,“看见”下面的东西

  须一瓜在《在水仙花心起舞》中,再一次显示了她那种在电光一闪中目击生活秘密和人性秘密的擅长

  阿丹,一个轻度弱智的美发师,人们只知道他的发型做得好

  家里人只知道他养水仙花,而这颗弱智心灵的独特感受和丰富却没有人懂得

  小说叙述了阿丹在五个青春女性的引导下飞扬起舞,青春骤然觉醒

  爆发出对美丽生命的礼赞的一次经历

  这一经历何其短暂,却影响甚至是左右了阿丹此后的生活

  这一核心经历,它的性质是唯美的,激情的,纤尘不染的,同时也是脆弱的

  似乎脱离现实,不堪现实一击

  实际上却又成为一个人在现实中生活的执拗的力量支撑

  因而看起来特别不现实的东西却成为了现实

  哪怕是一个弱智心灵的现实。

  《提拉米酥》读后感(五):贫穷是原罪吗?——简论须一瓜《雨把烟打湿了》

  对须一瓜的印象来自一篇名叫《雨把烟打湿了》的短篇小说。

  本以为这是一篇出自女作家的都市爱情故事,还预设了结局,大概男女主公就是在某个下雨天分的手。带着这样的预设漫不经心地去翻这篇短篇,却意外地发现,并非如此。小说的男主人公蔡水清出身农村,高校毕业,高薪工作,娶了漂亮的老婆,为了在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尽量获得平衡感,他对妻子一家百般顺从,每天夜晚他跪着擦地,把地擦得瓦亮瓦亮,甚至他母亲去世时,也没敢让妻子回家送葬,害怕妻子一看到他农村的家的无法想象的贫穷后会离他而去。有一天大雨如注,他要出门买菜,终于打到的士,与的士发生了口头冲突之后,蔡水清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双立人刀插进了的士司机的身体。后来,蔡水清回忆说,他一刹那觉得那个司机的外貌和自己很像。

  也许,杀人的念头就是在那一刹那萌生的。的士司机仿佛是摆在蔡水清面前的一面镜子,镜子里投射出来的是蔡水清十几年来所决意逃避的,他瞬间意识到的是自己隐藏的“根”竟然被暴露出来了,好像一只不小心露了尾巴的狐狸。一下子,扎根在心里的自卑迅速地膨胀着,如同猪肉条惹来了同类的苍蝇,而这恰恰是蔡水清最恐惧、最无法容忍的场景,于是他选择摔碎这面镜子以拒绝任何关于他的镜像。

  这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的《奥瑟罗》。这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将军,娶了貌美的威尼斯人苔丝狄梦娜,总是疑心妻子看不起他的黑皮肤,在小人伊阿古三言两语的离间下,杀死了妻子。莎翁笔下这位因为无法漂白黑皮肤而焦虑的奥瑟罗将军和这位受困于农民出身的蔡水清其实是很相似的。

  在蔡水清身上,可以看到,城与乡的隔阂绝非仅仅是物质条件上,乡受困于城的巨大阴影之下,那种自卑自轻自贱已经在这些离乡的人群中埋下了种子,贫穷与出身成了自己预设的原罪,得不到理解,也不愿被理解,只能幽暗地生长着,或沉默至死,或爆发而亡。

  那么,贫穷与出身真的是原罪吗?似乎在现代人的认知中,城市与乡村两者之间,城市永远是凌驾于乡村之上是毋庸置疑的真理,那么城市的自信心从何而来,乡村的自卑感又生发于何处?

  城市的想象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这批最早走出去的一批人,由西方的城市建筑而刺激起现代性的想象,并由此升发出以“城里人”的先进知识批判农村的“落后现象”或以“乡下人”的道德重新关照“城里人”这两种比较性视角。而在这种带有病态的现代性想象中,城市与乡村都无法得到正常的相对平衡的界定,到了经济利益至上的改革时代,城市与乡村更是失衡,这种失重感、无根感、自卑感在这批由乡入城的年轻一代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

  既然这种病态的认知已成为普识,那么人应该如何正视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蔡水清的影子,只是多数人选择了逃避。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并不是从自己身上得出的结论,更多时候是在他者的镜像中认识到自己,而这种片面认识方式有时候会让人迷失在某个角落的阴影中,走不出来,回不去。

  评价他人亦是如此。当我们习惯性地以“好/坏”、“善/恶”去评价一个人,也习惯性地认同媒体以如此轻率的方式评价一件犯罪事件时,在无意识间,我们已经被大众媒体抽空了感情实体,渐渐地丧失了道德判断的能力。或许,这也可以理解为福柯所谓的“权利”的力量。

  而须一瓜的意义恰在于此。一桩杀人案,法官以法律的权威判定一个人的罪。群众以放鞭炮的方式庆祝犯人终于被判处死刑,以此重新确定自己所秉持的道德判断。作家却搁置起这些俗世所认定的真理,走近那个人所不齿的的世界里,发现这其中人性不可避免的幽暗与隐隐闪烁的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提拉米酥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