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是一本由姜永进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丑陋的孔雀》精选点评:
●不便评价,太多学术词语。只是一本关于美的夸张与欺骗,进化的因与果的书。
●大学图书馆里看到的第一本爱不释手的图书,每年必看一遍。书中对于生物心理发展规律和深层审美导致的生物外表外放表现形式观点新颖有趣,冷门但却看着就极其舒服。更应该归为生物心理和社会学一类。
●大实话。
●对美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追根溯源-美是欺骗与夸张,进而残疾,剥夺阅读的快感,给你心慌
●有些观点利于以后择偶,有些有点危言耸听的感觉呢。
●人之初,本善性
●有关于性。两性,同性。同性部分有些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可能是因为我的偏见。 有关自私。从生物本能来考虑,不管人类多高级。依然遵循着最最基础的规律。 关于金钱的宗教作用,以及痛苦的利用。 很好的书,脑洞很大。
●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
●冷門神書~
●看完瞬间没了性欲……
《丑陋的孔雀》读后感(一):很不错,不过有些地方过时了
我是在网上看的电子版(不知道纸版是否有所不同),作者说书的内容是根据作者最近十几年的科普文章整理而成。
书写的很精彩,可读性很好。
不过关于弗洛伊德的那一部分,Buss的《进化心理学》应该算是心理学的权威教材了,已经明确否定了弗氏的恋父情结、恋母情节理论。但是《孔雀》书里还在用恋父、恋母情结来分析问题,和现在的心理学理论不符,可能文章写的比较早吧
《丑陋的孔雀》读后感(二):久违的亲切与阅读的喜悦
读研究生时,我读过《神秘的舞蹈》这本书。记得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太阳暖暖的,在学校理科阅览室,偶然看 到这本书,害得我读了一下午,看得我晕晕的,爽!看到中国人自己研究的相关专题的图书感到很亲切,用中国 人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好理解。当时看的那本翻译味太浓。今天读到这样同主题的一本书,五年前学生时代读书的那种快乐感、愉悦感、满足感又袭上全身。 谢谢作者!阅读原来如此美好! 我得去买一本看看!
《丑陋的孔雀》读后感(三):美丽而又丑陋
孔雀开屏从生物功能属性角度来说是无用的,然而从性审美角度来看是有竞争力的,尾巴越长羽毛越漂亮的雄孔雀越容易得到雌孔雀的青睐。
人类社会的审美更是复杂,男性身体崇尚强壮有力,于是健身行业蓬勃发展,而女性身体的追求更是极致,催生化妆,ps,整形等行业,过度扭曲的社会式审美其实是虚伪和欺骗。
然而作者提及女性追求自身形体美其实是性行为,虽然古语云女为悦己者容,然而现代女性更追求独立的思想,也许精致妆容不过为取悦自己罢了。
在夸张的社会审美下,人人追求丰乳肥臀细腰长腿,批量改造蛇精脸高鼻梁大眼睛的人工美人,怪不得社会大众越来越容易得脸盲症。
什么才算真的美?
也许做真正的自己就很美。
然而,很多人把自我都丢失了。
开屏的孔雀在世俗眼光中是美的,然而孔雀开屏又隐含着整个社会变形审美的丑陋。
《丑陋的孔雀》读后感(四):环视美的洞穴
无法逃避“美”的一切
我们狂力追逐
理所当然 在洞口外我们眼花缭乱 废寝忘食
理所当然 我们必须跑入洞穴
环视美的源头
在姜永进的引路下,我们环视、即之心慌、触目惊心,刺痛了我们美的追求。孔雀是丑陋的,丰乳柳腰是夸张的,你的强大和坚强都是夸大化了的,“美”赤裸裸地披上了一层“残疾”的外衣。
可爱美妙的躯体嫁接在了“生殖利益”的母体上,洞穴的阳光一尺一尺往里扫入,我们开始挑战理所当然的美,包括你的柔弱、异性的刚强、老爸的将军肚、老妈的美容卡。
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拼命拉长自己的尾羽,展示自己的魅力,陶醉在自我笨重不堪的躯体下,脱离了健康生长的轨迹,这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而是达尔文的性选择。
在美的洞穴里,我们看到人体美依然沿着“孔雀的诱惑”在前进,为了生殖利益的母体,我们的时代选择了“残疾”的审美观。
《丑陋的孔雀》给予我们一种在洞穴思索的挑战,在黑暗中看到了“美”的产生,尽管无辜,依然有罪。
《丑陋的孔雀》读后感(五):美,原来是一场骗局
这本书从生物学的角度探寻美的根源,以及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内容还是新奇有趣,也是一本严肃的读物,虽然开始时并不是出于严谨的学术了解的角度,当作了解尚可,但是以理科思维解释感性的事物特别是这种感觉类的事物,就稍显勉强甚至让人觉得无法理解,还存在一些科学性的错误。
比如书中说现代人用馒头补充蛋白质,虽然我是一届文科生,但是我记得馒头含有的是淀粉,人类吃这玩意儿补充的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类。
还有书中说女性对于受虐有一种快感,我想说,绝大多数人存在一些暴力的性幻想但是不代表现实中希望发生(这是犯法的!!!!),就好比问一千个人假如有一千万会不会把一半拿来做慈善,多半都会说会的,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一千万。
书中还有很多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实验和分析就得出的作者一厢情愿的臆想,特别是对于女性的描写,难免有歧视的影子。
当作普通的十万个为什么看看还可以,科普还是看科学专著吧。或者看看科学杂志也好。
我想作者也是不想太严肃的讲一些科学道理,然后拉上美学这个高大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