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科学研究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0-13 19: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科学研究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科学研究的艺术》是一本由(英)贝弗里奇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50元,页数:1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研究的艺术》精选点评:

  ●这书破得可以了...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看完我还是觉得自己缺少科研工作者的潜质。

  ●读了目录,序言,读了前两章和最后一章,感觉对我的启发不算大,里面所讲部分我已自己悟到,或从其他途径知道。故弃之。但是仅就我所读部分来看,该书仍是值得向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初中生/高中生/不超过大二的学生推荐的。(如果大三之后仍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恐怕不是特别适合这个行当了)

  ●就像后来的喻国明说过,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好书,研究方法通论,只是实在没兴趣,快速浏览一遍,不过这书还是不错的,值得去深入研究。待静下心来好好拜读。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在广阔的领域中泛读能有多大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面。 人们经常忘记假设是假设,理所当然地当成真理。(其实是因为懒)

  ●爸的书,好旧好旧

  ●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 六 z456.1/1

  ●速读本书,主要是因为读完詹姆斯·韦伯·杨的《创意》后,看到有关创意第一步“积累原材料”的延伸阅读,通过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自己在今后更好地寻找素材。对于本书的价值,目前更有帮助的反而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被不断强调的朴素的道理,比如”研究一个问题,对该问题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一无所知,是更为严重的障碍”“把书上所言同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比较,并寻找有意义的相似处和共同点”“见林比见树更重要”等等。书中和《创意》都提到了一个方法,索引卡片法,值得学一学。

  ●很不错的一本书,适合研究生以上人员参考,本科亦可阅读。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一):研究的工具

  最近开始想自己实验的问题,同样是Oedometer test,相比UCL的advanced Oedometer,我们lab里的没有pore pressure sensor, 没有load cell,没有我还不会用的bender element,小小沮丧。

  于是,再次,思想治愈心情,阅读别人助益反观己身。

  原序

  “精密仪器在现代科学中有重要作用。

  但我有时怀疑,人们是否容易忘记: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始终是 人的头脑。”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二):读科学研究艺术之我见

  这本书单单听书名也许会使你失去兴趣,不由得臆测它是一本无聊的讲述科学的书,但是当你平心静气的开始阅读,你会对其爱不释手。这本书从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方面综合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分析了在科学上作出新发现的方法;总结了科学研究中有益而又有趣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可供各种学科参考的指导原则与思维技巧。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论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还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为了便于叙述,此书作者也把有关知识顺理成章,分章来介绍科学研究中的准备工作、实验、机遇、假说、想象力、直觉、推理、观察、困难、战略战术、对科学家的要求这些其他作者也曾提到过的方法和要素。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三):读《科学研究的艺术》有感

  读《科学研究的艺术》有感

  《科学研究的艺术》的作者是英国贝弗里奇。他于1947年起任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著有的《科学研究艺术》这一本书,是一本论文科研实践与科学技巧的书,不仅理论鲜明,充满了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而且语言幽默风趣,非常具有可读性。该书于1984年传入了中国,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之后,该书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在2006年,它被三联书店列为“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之一。

  本书通过从科学研究实践和思维技巧的方面结合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系统上分析了如何在科学上做出新发现,并详细地总结了对科学研究有益并可以说得上是有趣的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他还提出了各种可供其他学科参考,学习模仿的指导原则与思维技巧。他所选用的素材不但简明易懂,而且语言生动活泼。所针对的对象首先是即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学生,就是我们这一人群,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已经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甚至是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所列举的实例,虽然大多属于生物学及医学范畴,但它们却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所以对于对于其他学科的读者也是非常适用的。

  书中所说,“科学研究总是从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或者总结, 阅读文献和期刊成了了解科学知识以及研究范围和内容的主要手段, 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深化对于实验的了解, 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对实验过程加以改进,以至于获得更佳结果。这个过程包括准备工作、进行试验、利用机遇和机会、丰富的想象力、推理、观察、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战略和技术。”我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而我觉得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乃是传承,一代人能够在科学研究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乃是相当有限的,而如今的科研能够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是前人为我们铺好了路,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才能看得更远。而我们这新一代,更应当将其传承下去。通过书籍,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将已经探索发现到的东西交由下一代,由此也可以看出来书籍的重要性。 贝弗里奇说过:“一个训练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不在佐证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这种治学严谨的态度。他在书中所运用的一些伟大科学工作者的例子,如爱因斯坦、巴甫洛夫,详细地介绍了他们那些应有的特质、精神和道德观,讲述了他们那样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发现。全书甚至以“从事科学研究确实能使人心满意足,因为科学的理想赋予生命以意义。”这样的话语作为结束语,启人心智,给我们这样的青年学生极大的启发。

  我不仅从中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学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他强调“一个训练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不在佐证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还说过实践出真知这种人尽皆知的名言。在书中,他详述了实验、观察的目的,以及实验的计划、部署和评估,而且根据了前人的经验,阐述避免在实验和观察中犯错误的方法,强调了实验和观察结果的可再现性、观察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并提供了具体技巧和思路。这些都是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应当学习到的科学精神,虽然现今有现成的知识可供我们学习,但是对于未能探索到的,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注重实验实践,党章不是也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虽然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困难很多很多,但是只有知难而进,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实践,战胜那些拦路虎,我们才能真正有所发现,突破自身,提升个人知识水平。

  在书中,很容易看出作者对于兴趣重要性的强调。“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有重要的独创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同样,爱因斯坦曾也强调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心去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的兴趣。

  作者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教导态度是相当诚恳的。我们应当视《科学研究的艺术》为我们的学习指导书籍,其对于我们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不至于盲目地前进,不至于把科学研究看作是枯燥乏味,高深莫测,只属于一小部分人从事研究的工作。

  通读全书,领略了其中的内容精神,发现《科学研究的艺术》的确不失为“20年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之一,我也会将其推荐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一起学习研讨,将贝弗里奇的学习精神继承过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真正将科学作为一门艺术去学习继承。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四):《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研究工作者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由于必须使自己跟上知识的发展,研究人员的准备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初学者应该请教本行中有经验的研究工作者,以了解哪些杂志对自己最为重要。通常,对于述及有关自己手头问题的文献要仔细阅读。具有正确研究观点的人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把书上所言同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比较,并寻找有意义的相似出和共同点。

  在着手研究问题方面,学生若是自己担负选题的主要责任,那么成功的可能则更大。这样选出的题目他会感到兴趣,觉得是他自己的,而且会多加考虑,因为成功与否责任全在他身上。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然就是实验了。雷内.杜博斯说过“实验有两个目的,彼此往往互不相干:观察迄今未知或未加释明的新事实;以及判断为某一理论提出的假说是否符合大量可观察到的事实。”应该尽可能在研究工作的开头进行一项简单的关键性实验,以判断所考虑的主要假说是否成立。对照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逐步排除的方法是实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验人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使用的技术方法,认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和各中方法所能到达的精确程度。他们必须非常熟悉实验用的方法,才能把它用于研究工作,并且必须能够取得稳定可靠的结果。 丰富的想象能在科学研究中产生创造是思维。要真正做到多思,我们必须甘心忍受并延续那种疑惑的状态,这是对彻底探究的动力,这样就不至于在未获充足理由之前接受某一设想或肯定某一信念。有意识地创造设想或支配设想的创造,是不可能的事。当某种困难刺激头脑时,想象的解决方法简直是自动的跃入意识。这些方法的多寡优劣,取决于过去对该问题的经验和训练对头脑的武装程度。我们所能有意识的去做的,便是这样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的把思想引导到某一问题上,考虑这个问题,并审度半自觉的头脑所想出的各种建议。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知识的宝藏越丰富,产生重要设想的可能就越大。正如泰勒(E.L.Taylor)博士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或是研究过他们专修学科之外科目的人。

  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省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但梦想和猜测若无推理使它们作有益的用途,也只是胡思乱想而已。在奔放的想象中捕捉到的模糊想法必须化为具体的命题和假说。 好奇心会激发我们的思考。科学家的好奇心,通常表现为探索对他所注意到的,但尚无令人满意解释的事物或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热中于研究工作的学生往往是一个具有超乎常人好奇心的人。

  为了便于叙述,此书作者也把有关知识顺理成章,分章来介绍科学研究中的准备工作、实验、机遇、假说、想象力、直觉、推理、观察、困难、战略战术、对科学家的要求这些其他作者也曾提到过的方法和要素,但章与章之间交叉甚多,而且总是说到了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贯穿了科学研究是艺术,无一定之规的思想。作者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这一创造性活动的复杂性和科学家个人在这一活动中的心理因素的正反影响,尽量按照成功的科学家作出新发现的真实情况来介绍取得科学成果的过程。任何一位读者,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作出过或大或小的发现,并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根据自己作出发现的经验,只有与作者的某些(当然不是全部)观点产生共鸣,才会感到真切,相信作者说的是实话,是来自作者的真实经验和对其他成功科学家的真实观察。 事实上,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上它跟这门课没什么很大的关系。细想下来老师这样做,不无道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就提到过的,这本书适合绝大部分的专业,科学研究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在科学研究者眼里,它是生动而有趣的,一如我们的一些专业课程一样,投身进去了,就不会显得乏味,我们要懂得寻找趣味所在。当然,我指的并不是像研究科学那样去研究我们的学科。

  事实上,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上它跟这门课没什么很大的关系。细想下来老师这样做,不无道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就提到过的,这本书适合绝大部分的专业,科学研究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在科学研究者眼里,它是生动而有趣的,一如我们的一些专业课程一样,投身进去了,就不会显得乏味,我们要懂得寻找趣味所在。当然,我指的并不是像研究科学那样去研究我们的学科。

  丰富的想象力和锐利的直觉,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成分。天马行空,说不定下一刻就是现实;直觉,得到的是冥思苦想久久不能得到的思想。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自己的道德观,同样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完全的诚实当然是科学研究所必要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或观点,忽视他人给予的帮助,独享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不诚实的态度。

  科学青年在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候,要做到循序渐进、谦虚、热情。只有这样,科学青年才可以健步如飞。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五):一些摘录

  作为一个未毕业的本科生,自己对于科学研究是不会有什么深刻的想法的,但至少见过了一些在需要发挥创造力的研究岗位上工作的人,以刻板保守的方式在对科学研究四个字进行着并不积极的诠释。

  做科学研究本是个比较激进的选择,既然如此,本应不该怕冒险,即抛弃经过训练的常规方法,冒着无法做出能交差的成果的风险,去体会如何利用偶然性、直觉这些不可控的主观因素来促进新的发现。这本身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值得有空想一想。既然这本书的书名里挂了“艺术”两个字,那就把贝弗里奇对科学研究中,关于主观因素的有趣看法都摘了出来。同时还有一些能鼓励自己的废话也摘了出来。除此之外,这本书没什么好借鉴的,唯一的优点只是总结得很成体系。

  当然应用性研究就差很远了,是一套与科学研究相当不同的思维方式。有趣的是,对于工程研究来说,这两者却是很难分清界限、也很难相互避开的。之后要总结一下工程研究与科学研究严重冲突的地方,也该考虑一下怎么妥协。

  5

  所谓在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到达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的高度的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58

  有意识地创造设想或是支配设想的创造,是不可能的事。

  58

  所有创造性的思想家都是幻想家,他们就一个题目进行幻想,……就是有意使思想消极地集中在这个题目上,使其顺着思绪发生的轨道行进,只在不出成果时才停止,而一般来说任其自然形成,自然分支,直至产生有用而又有趣的结果。 ——哈定

  59

  人们试图在想象的图纸上逐步建立条理,而这想象的图纸则一而再、再而三地化成泡影,这样,我们必须再重头开始。这种对最终胜利的想象和信念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没有纯理性主义者的位置。 ——普朗克

  60

  没有什么合乎逻辑的方法能导致这些基本定律的发现,有的只有直觉的方法,辅之以对现象背后的规律有一种爱好。 ——爱因斯坦

  62

  我想不起有哪一个最初形成的假说不是在一段时间过后就被放弃,或被大加修改的。

  ——达尔文

  63

  用丑恶的事实屠杀美丽的假说,是科学的最大悲剧。

  ——赫胥黎

  64

  最后的结果看来近于简单;而且任何一个聪明的大学生不会碰到太大的困难就能理解它。但是,在最后突破、豁然开朗之前,那在澡堂中对感觉到了却又不能表达出来的真理进行探索的岁月,那强烈的愿望,以及那种时而充满信心,时而担忧疑虑的心情——所有这一切,只有亲身尽力过的人才能体会。 ——爱因斯坦又一句快感满满而又正确的废话

  65

  科学家通常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去寻求其间并无明显联系的大量资料背后的那些原理。

  78

  与某一联系相联系的感情越强烈,设想进入意识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这一推断,人们可以预期:对解决问题抱强烈的愿望,并在科学事务上培养一种“鉴赏力”,这种做法会大有帮助。

  79

  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躺在床上或浴盆中之所以效果好,也许是由于完全不受其它干扰,还由于各种条件催人梦幻。

  80

  情感上的敏感性也许是科学家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

  83

  科学鉴赏力的概念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善于发现具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的人比别人更有远见……他也许不能明确说出缘由,或形成具体的假说,因为他看到的也许只是模糊的暗示:一两个关键的问题会由此解决。

  84

  有些人难以接受“科学鉴赏力”这样的概念,有些人则认为不能接受,因为科学家的全部训练都是旨在使他消除工作中的主观因素……多数人不知道:常常自认为以推理为根据的许多观点,实际上只不过是合理化了的成见或主观动机而已……因此,与其欺骗自己,不如正视主观判断这一事实,并接受科学鉴赏力这一似乎有益的概念。

  90

  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总怀疑原理中有谬误。

  ——达尔文

  91

  绝不能把事实混同于对事实的解释,也就是说,必须区别资料与概况。

  107

  研究人员必须运用其绝大部分的知识和相当部分的才华,方能正确选出值得观察的对象。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选择,往往决定几个月工作的成败,并往往能把一个卓越的发明家同……一个只是老实肯干的人区别开来。

  113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地观察自己,往往会发现:甚至在新设想被充分提出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反驳了。

  131

  通常,应用研究比纯理论研究更难出成果,因为研究人员必须解决既定的任务而不能任意追踪可能出现的、有希望的线索。

  135

  研究人员做对了。他所选择的重要事实,他所排斥的其它不相关部分,他应用“定律”将这些事实连缀起来,他做的猜测,他担的风险,都对了。

  144

  科学家往往不好相处,因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无很大的信心,而对别人的观点又抱怀疑态度。

  147

  庸俗的甜言蜜语集

  “一个人只要一生中体验过一次科学创造的欢乐,就会终生难忘。”——克鲁泡特金亲王

  “我想到我命里注定要使世界从一种巨大灾难中解脱出来时……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快乐,以致有时沉醉于某种梦幻之中。”——詹纳

  “做出新发现时感到的快乐,肯定是人类心灵所能感受的最鲜明而真实的感情”——贝尔纳

  154

  人们普遍有种错觉,以为科学研究者做结论和概括不应当超出观察到的事实。……但大凡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 ——赫胥黎

  158

  经常同关心自己工作的同事讨论研究工作,有助于防止“实验室神经病”。

  163

  对于把个人的存在埋入大于小我的事物中从而寻求心境安宁的人,科学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很少有什么职业可说比科学研究对人类幸福有更大的影响了……当我们想到未来将取得的成就时,不禁头晕目眩、惊愕万分。我们才刚刚开始驾驭自然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科学研究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