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出路咖啡馆》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86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严歌苓写的吗?除了写她母亲那段,完全不是她以往的风格。 自传体小说?没读完
●这是一部悲剧作品,她的悲剧在于心始终受着艺术瘪三的诱惑而身体却向着温饱前进,结果在顿悟之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境遇。她母亲的悲剧在于精明地想选择物质却屈服于爱情,心中以为后悔莫及却不知自己始终在爱的人身边。
●这个设定是很好,情节很有张力。但安德烈好的像假的,里昂真实得像假的,我又让人看不出来哪里招人喜欢了。
●时间和空间在这本书里四面埋伏。有段时间的严歌苓似乎偏爱这样的叙事方式,《人寰》和这一本都是。因为这一本的半自传性,从头到尾我都以为“我”会选择安德烈,所以看到最后真的有点惊诧。喜欢书中种种荒诞带来的幽默感。
●比起之前的小说这个很一般,还有点亦舒的感觉,不太喜欢。只是严老师对人的心理和感受写的太细了,读书的过程常觉得自己在体会未曾注意过的小犄角旮旯,也挺好玩。
●20年前的美国跟现在的美国本质变化不大,严歌苓那个年代留学比我苦多了,还要辛苦的去餐馆打工,而且读的是文学,要读好多书,写好多paper,而且她去的时候都奔30了,精力也不如我们年轻人。不过她在国内也不是一般战士,她比我更好的感受了一把美国。十分真实!看完感受很多,多得我不知道要从何说起,尤其是跟房东一起小心翼翼的生活,我真是感同身受。在最后当“我”知道了安德烈为我做出的牺牲的时候,我鼻子酸了,然后用妈妈的话如麦琪的礼物般的遗憾的结局,让我决定由4改5星。Chicago真的有 No Exit Café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chicago找到!
●广漠无情的色彩洪荒中,渺小的生命被离间的那样彻底,小而脆弱的主体在大而强暴的客观中,像是最后的伤处,最终极的不愈,大片的麻木中,它们是残剩的最后知觉。
●她的长篇小说的调调和短篇中篇差的太多,我差点以为是另一个人写的。我不喜欢这本书里的女主角,磨磨唧唧,太作,我还是喜欢严歌苓笔下那些不懂得怎么爱和爱的太故意的女孩子们。
作者用她独有的细腻而又犀利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两代人的几段情感纠纷。剖析了上实际留美华人的心酸历程。而看似平淡的描述背后涵盖了严歌苓对感情、生活透彻而又公正的礼节。看她的书就像参与了一场文字游戏,欲罢不能。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二):无出路的生活
刚看完电影中国合伙人
刚好看到这部作品
突然觉得。。。是不是那个年代去美国的人都是这样
有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
寄人篱下却坚信自己会好起来却又知道不会好的
悲壮的情绪
恋爱呢?连同恋爱都是悲壮的。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三):無出路咖啡館
#每週一書#之嚴歌苓《無出路咖啡館》,嚴歌苓是專門給外柔內剛的女人們寫書的人,好像她筆下的女人都有著一股執著暗湧的力量。在社會背景複雜旅美的與美外交官相戀的前女軍人,在藝術與愛情中周旋的王阿花,改變命運目標明確的母親,很多細枝末節其實非常冗雜,可是她又太會像故事了,總是吸引你看完。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四):感
也算是浪迹世界各地的人了,对严歌苓的文字总有些无法用母语来表达的体会;无出路咖啡馆尤其深刻的反映了众多传统的与前卫的美式多民族文化与东方封闭式思维的周旋,以及现代人们在各种过渡与进化中或迅速或迟缓的尝试;文学里所谓的各种冲突,现实社会里的各种矛盾,都像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一样被编译成了无解。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五):配角的胜利
把自传写成小说大约总是不太容易的。即便是张爱玲,《小团圆》也写的让人看起来缭乱。如果严老对女主角跟外交官的感情交待的再好一点,我觉得这本小说就真的无懈可击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支持这我读下去的居然是对女主母亲交待,还有就是王阿花的那段感情经历。而真正的主线却被其他的细枝末节给斩的七零八落而且显得显得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