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9-20 19:0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100字

  《资本论(全三册)》是一本由(德)马克思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元,页数:170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资本论(全三册)》精选点评

  ●断断续续五个月终于把这三本啃完了,第三卷第篇被恩格斯列为重要不过到后期状态不好就略读了,如果以后有空还得再读一遍。读后感一言难尽,还是觉得第一卷最为精彩,虽然也是刚开始读花时间理解最久的一卷,后两卷感觉文笔没有第一卷好,可能因为是遗稿。总的收获挺大,感叹经典书籍力量强大。虽然主要讲经济学,但对于马克先生整个思想体系研究方法都有所体会,在之后别的书里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特别是论其经济、资本、剩余价值方面)的言论都能略有一个大概模型可以参考。在读完之后不仅是对经济学,也是对哲学政治学都有些兴趣了。

  ●冗长乏味的书籍。

  ●一股民国讲课讲话味道,还是换个版本

  ●整整花了一年读完资本论三卷,会有机会再读的

  ●资本论,便是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第一二三卷分别主讲劳动价值,资本,利润。顺便说清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自然历史进程

  ●这本是在一个特殊时期读完的,被一个人隔离在寝室一个多月,那段时间无聊枯燥让我能把这本平成压根读不下去的书看完。文章写得很枯燥,也可能是个人不大感兴趣吧。

  ●我真的看不下去啊啊啊啊理论枯燥得还不如哲学带劲

  ●跨越了三十年阅读,今天终于完成了! 这一版本的语言翻译风格人民出版社版相差较大,比较拗口。而且看起来像是直接从德文版翻译过来的。第一卷第七篇起行文一下子流畅起来了,但是语言风格更近文言,似乎从这篇起到第二卷是同一个译者翻译的; 这一版第一卷436页第二行“剩余价位”应为“剩余价值”。438页第十二面包“假格”应为“价格”。564页第六行,“西班牛人”应为“西班牙人”; 马克思在第一卷里引用最多的作者似乎应马丁路德了,亚当斯密也不少; 第二卷的脚注大幅减少,很难看见了; 第三卷的文字又一次变得比较通顺易读了。第70页第16行第二个“姿本主义”应为“资本主义”; 第三卷第二篇,语言重新又回归晦涩难懂,不知这篇是郭、王哪一位的译作?

  ●致敬 然而很多观点 尤其劳动价值论与剥削等等 不能苟同

  ●学经济。。。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一):马克思也只是想想而已

  马克思也只是想想而已,但他想的和看的比乔治·奥威尔的多得多。马列主义,真正动手干的还是是列宁,《资本论》只是一本科学著作而已,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而列宁却带着愤怒和仇恨去干的。人,都是一样,资本的良很坏,穷人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二):经典著作 值得学习

  一有适当的利,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唯利是图是人性的劣根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三):【注意】这是民国年间的翻译

  书商以这本是“毛泽东读过的版本”为噱头来推销这本书,误导了不少青年学者。

  此书是民国年间由郭大力翻译。说实话,他翻译的不咋样,唯一的优点是由于他采用了逐字翻译的笨方法,不会脱离原文太多。

  但是,我们都知道民国年间白话文还没有发展起来。此书正是用鲁迅式白话文写成,我们现代人读起来非常拗口。尤其是此文充满了大量的破碎的句子,还混杂了很多西方式语法,使这个本来就比较深奥难懂的著作更加可怖。

  奉劝各位如果不是收藏,最好买70年代以后的翻译版本,读起来更通畅。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四):评论资本论

  这里我不想评价这本书的对与错,我没有资格,我尽所能的介绍它。人类社会的真相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的本质是这种关系的运动,当这种关系被资本所左右时,就是资本主义时代。研究即成的社会是为了改造它和创造将来更好的社会,也就是改造人的关系和创造更好的人的关系,所以,资本论需要定性社会关系,需要找出里面的猫腻,需要发现漏洞。因此呢,庞大的资本论在做一件事,就是肯定和否定人在资本中的关系,这也就是价值理论为什么基础且重要了,肯定和否定都围绕它转,大量事实和数据的引用与分析也只是为了利用价值理论来说明资本的本质和资本运行的逻辑。第一册主要谈了资本的本质,是后两册的理论基础,后两册则谈了资本社会运行的逻辑,最终回归资本的本质,第一册比较绕但是其实好读,后两册更多事实的辨析不那么好读。最后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关于剩余价值,我认为它并不像表面中那么剩余,它是要被用来资本化的,也就是说剩余价值通过资本化会再一次作用于社会,而并不是被资本家全吃了,所以这才叫资本主义,高度的资本化。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五):整理

  还剩20%没看,觉得看得很晕晕乎乎的,想整理一下。

  资本的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1卷里多多少少有一些初高中政治历史的知识,看起来没有那么费力。资本是如何产生的,原始积累、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相对和绝对的剩余价值、不变和可变资本什么的。

  第2卷讲到资本的循环和循环所涉及到的一些因素如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的影响等。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那块的时候感觉回到了上会计课的时候,什么计提折旧之类的。

  第3卷…我没看完,从商业利润往后就没看了。对前面利润率的理解让我用上了草稿本自己用数据算了算,觉得还比较能理解,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看完了一整段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的状态… 就觉得利润是资本家追逐的根源。

  总的看下来感觉只是对我之前有的知识加深了一些印象,然后比较庆幸的是看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疑问和思考都记录下来了,希望之后可以拿出来多看看。因为我读书总是读完就忘,也不记得整理和回顾,所以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很低效。这次就选择了kindle+印象笔记的模式,感觉挺好的。

  发现自己看书的时候总是在想一些有的没的,诶,浮躁要改。而且思考的维度太少,深度也不够,就总是那么几个非常狭隘的观点,讲真感觉是微博上的鸡汤看太多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资本论(全三册)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