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是一部由马丁·赞里维特执导,罗兰·默勒 /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 / 路易斯·霍夫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娃娃兵终于活到了战争的结束,但是死亡仍在等待着他们,对残疾与死亡的恐惧紧紧追随着他们,换我这个成年人,我也直接踩上地雷。
现在我为这些孩子流泪。
面对血腥和死亡,突如其来的残忍血腥,十个小男孩的行为选择反映了内心与人性的考验……不同的军官,同一国籍不同身份,他们的选择又有何深意……剧情缓缓流淌,最后跑向树林的四个男孩给了 观众难得的希望与救赎,希望他们都能回国实现他们唯一的愿望(男孩们全片交流很少永恒的话题就是回德国
《地雷区》影评(三):时间的误杀
电影拍得很好 在战争年代没有人错了 只能说错误的时间承担那份错误的历史责任 导演抓准了这部电影主要的矛盾点 军士官是善良的 年轻的小男孩是善良 但是战争是无情的 人民未来的安全是无辜的 所以以流血之躯 去引爆地雷是为了结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尽管他给我们留下伤疤 这又算得了什么
《地雷区》影评(四):那些看哭的观众看的仅仅是电影本身而已
其实这个影片主要讲人性如何如何,据说还看哭很多影院观众,殊不知法西斯对他国的残害要比这残忍的多,中国当年遗留了很多小日本的地雷,炮弹,就应该让小日本来拆,投降后那些狗日的战俘都放了,要是炸死那些小日本观众还会哭吗?恐怕会拍手叫好吧!只不过我们对德国的仇恨不够深罢了,莫被洗脑,莫忘国耻!
《地雷区》影评(五):远离战争
战争是残酷的,更加残忍的是让无辜的男孩儿们去承担独裁者的恶果!十几岁的孩子却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排除雷区的地雷,一个个生命消失得猝不及防,而当丹麦女孩儿身陷雷区,小伙子们却立刻施予援手!自杀的孩子令人印象深刻!一个不留神几十颗炸弹瞬间夺去了十多个年轻的生命!死亡线上的男孩儿,人情味的教官!
《地雷区》影评(六):对战争的言之未尽
战后的反思,本应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寻找救赎的机会,无论胜负的双方。但电影只是撕开了一个口子,展示了一个如何对待战俘道德山丘,但对于战争的起源、批判却予以了错过。德国是侵略者,是什么人、什么原因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被侵略国的领土,这些有机会代表未来战后德国普通民众的声音是如何…这些,不是更值得被挖掘和探讨吗?
《地雷区》影评(七):地雷区
德国和丹麦合拍片,通过排雷的情节讲述二战后德国与丹麦的关系,丹麦对德国有仇恨,而德国战俘在丹麦也受到过非人的待遇,两个国家都敢于正视曾经犯过的错误。战争之中永远都没有真正的胜负之分, 谁对谁错又如何,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电影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年轻演员的表演也很棒,牵动人心,令人思考战争的意义。
《地雷区》影评(八):每个人内心都有邪恶的种子
丹麦军官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就可以对德国孩子俘虏为所欲为,这本质上和德国纳粹是一样的。因为无论什么原因产生了恶,恶就是恶,没有理由可以辩解,最后失控的恶所造成的破坏都是一样。本片要讨论的还是要小心人性中恶的一面,一味的强调会产生巨大的罪恶。最后人性善的一面战胜了恶的一面,给对方救赎也是给自己救赎。
《地雷区》影评(九):《地雷区》看完后,对战争中该承担责任的一方,你是什么态度?
这问题太难回答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战士都是在为国家行为负责,有的战士,就像片中的小孩们,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让他们为战争买单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战胜国的人民又哪个不是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呢,他们平白遭受的又让谁去承担呢。 ————————1-11———————————————————————
《地雷区》影评(十):想到什么写什么
《地雷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战争期间,德国少年战俘们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最喜欢电影的结尾,因为那里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