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民国小学生作文让今人汗颜》的文章(网上也有),读后深以为然。文章通过将当今小学生作文与民国时期同龄孩子的作文进行比较,不客气地指出了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应试教育的功利导向和家庭教育的拔苗助长等角度去剖析其原因。文章的作者并没有刻意拿当代小学生的劣质作文去跟前辈比,因为他没有必要厚古薄今,今人作文不如古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民国小前辈的作文我无法评说,唯有佩服而已。后一篇作文的写作手法我们应当非常熟悉,这是典型的“格式化”作文。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作文就是格式化的,例如写一篇看电影后的观后感,这是那时最主要的作文体裁之一。我们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
昨天晚上,我看了某某电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电影中演的是……(简要叙述电影内容)。今后,我一定要以某某(片中正面一号人物)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断提高阶级觉悟,努力改造世界观,……,为解放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少年过去了,民国小学生作文和我们小时候作文框架结构何等相似。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应试教育,那时老师教作文教成这样是因为教师的水平普遍较低,教师不会写,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写,于是就定个格式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作文。现在的教师整体专业水准已远非“文革”时期的教师能比,而作文教学的水平不高,《民国小学生作文让今人汗颜》一文中揭示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