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步伐从来不为任何人停息,在它从容的步伐后,改变和遗忘像灰尘一样覆盖了之前的山河,只留下黯淡、模糊的些许足迹——这便是历史。幸而有人对此印迹钻研不休,陈旧古老的灿烂文明得以重见天日。所以,我翻开了夏坚勇的《湮没的辉煌》。
历史常与硝烟为伴,不屈总是抗争的符号。开书即是《寂寞的小石湾》,一位抗清英雄的铁血经历就此展开了。史书的寥寥几笔,带过了一名叫阎应元的典史死守江阴的悲壮。作为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吏,国史中自然不会有他的一席之地,但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徒留纸面的青史传颂。他在意的是江阴,是清兵大军的围攻,是那座摇摇欲坠、却始终坚挺着的城楼。那里有他的百姓、他的义兵。对于24万清兵,6万人81天的浴血抵抗、誓死拼搏,令7.5万敌人丧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中华民族铮铮傲骨、宁死不屈精神品质书写的奇迹,一个由“粗人”阎应元带领6万平民创造的奇迹。
历代王朝多少更变,无数豪杰战场挥血拼天下。久违的和平下却又暗藏着不堪的疲惫和四氟的危机。在《湮没的宫城》中,南京因明朝朱皇室的存在而更显苍老。烽火灼天、刀戟相播,战马踏着被血泪浸润的土地来到这儿。一切又归于平静,只有明宫谯楼的画角吹难勾起当年的硝烟弥漫——“创业难,守成也难,难也难”。画角的尾音颤颤巍巍、悠悠长长,推开了明帝国浓烈刺目的厚重历史。
童声温软,唱着令人微笑的儿歌,天真的嗓音不明白童谣中的奥秘。《童谣》一文,自《诗经》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到民国时的“打把剪刀送姐姐”,垂髫小儿的烂漫低吟哼唱出华夏文明的民俗光辉。人民组成了国家,人民赋予了童谣新的内涵,无数智慧隐匿其中,让童谣染上了不同的政治、时代色彩,把人民生活的美丽、希望揉于其中。不论朝代几番更迭、战火肆虐多少个春秋,时光的长河依旧向着光明的明天浩荡进发。
……
“凄风冷雨,颠荡岁月”,“魂牵梦绕,璀璨历史”。五千年的悠悠路途是漫长的,还有更多的辉煌湮灭在平凡之下。人生是浓缩的历史,历史是文明的凝聚。愿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向那无限光明美好的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