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我是水木君。
苟晶被冒名顶替上学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被人偷换了高考,剽窃了人生,最无以复加的,居然还是连续两次。
她当年所在的是尖子班,如今同班同学里走出了八个博士,四五个大学教授,不少部门领导。
而她本来可以冲一冲清华北大的实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精英,却因为高考成绩被替换,拿着倒数第一的成绩,读了中专。
今天,水木君就想聊一聊这个可以摆弄命运的替换者。
老师的女儿只相信“有关系”“上面有人”的好处,并不念读书的好,凑合着度过了大学生涯。
就像这个班主任事后的道歉信里说:“我的女儿没有像你这样聪慧,智商有点欠缺,她不争气。”
人生的第一次分野,是23年前那场考试啊;第二次分野,就是这种不争气。
毕业后因为能力不足,无奈被分配到了学校后勤部,准备碌碌无为过一生。
枉戴几顶高帽,不做人事。
因学历低遭受过许多白眼的苟晶,则通过勤学苦练,很早就在杭州月收入过万,成为了电商达人。
二十年了,苟晶过了要去证明自己比别人厉害的年纪,但是她仍然比偷窃者更加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
同样被替换了人生的陈春秀,结婚后一边做幼儿教师,一边自学成人高考,如今山东理工大学更是要帮助她圆梦。
⒉
怕它的苦,就会苦一辈子。
还骗她相亲,没多久就硬拉她跟隔壁村的张哥结婚。
父母以为给了她最便捷的发展轨迹,孰不知,却堵住了她所有人生道路。
小慧伤心又不甘心,她一怒之下去妇联举报了自己的父母,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又回到了课程。
有的人恰恰因为弃书轻学而失去了起码的竞争资格。
工厂招募,工资两千,两班倒,一个月不休息一两天,却排满了“跃跃欲试”的年轻人。
如果小慧没去念高中,没去念大学,我想在人海中,就能看到她。
她们的明天就是这样损耗在流水线上,廉价而微小。
明天的明天被更年轻的上学的人替代掉,宛若冷酷的齿轮。
贫困村的孩子说“如果再有人劝我上学,我就跳楼自杀。”
宁愿每天打王者荣耀,也不愿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纷纷辍学外出打工。
他们以为放弃的仅仅是读书,不,其实放弃的是整个人生。
就像网上的一些“跪着赚钱”的作息表:
1:00:卖水果的婆婆准备收摊了
1:30:外卖小哥还在给加班的白领送去夜宵
2:00:饭局上应酬的中年人才刚到家
3:30:货车司机已经整装待发
4:30:卖早餐的婆婆吃力地穿过逼仄的弄堂
5:00:唤醒城市的环卫工走上萧瑟的街头
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独特技能,甚至吃饭都成问题。
这样的弱者,手心里攥的能有几样可以拿出来和命斗?
如果你哪一天读书感到累了倦了,就到凌晨的大街上看看。
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这句话,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永不过时。
⒊
2008年高考有个考生只写下“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
随后交了白卷。
他控诉高考弊端,抨击应试教育,清高地以为没有文凭照样走遍天下。
他组装广告箱,制造窨井盖,生产卫浴品……干遍了脏活儿累活儿。
结婚,生子,离异。终于知道自己错了。
没有学历的他寸步难行,“像狗一样活着”,连婚姻都不要他。
随后又回到了十多年前被自己抛弃的那场高考。
31岁了,重读到了大三,创办了名为“高考0分生”的网站,逢人便对要放弃高考的后辈说:
“知识改变命运,要敬畏高考,珍惜机会”。
他以身示法证明,读书几乎是弱者唯一的财富密码。
世间多的是沉重的生活的苦,少的是短暂的读书的苦,聪明的人都选择后者。
生活的苦,苦一世,会传染,会遗传。
请记住,世间的路千千万,但在年少时,只有读书是你最容易走的那一条。
⒋
刘强东在宿迁中学读高中,是个穷小子,每一年只有一两次能吃到猪肉。
他努力学习、看书,每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周六、周日。
每一天的学习能够让他看得更远,每一天的努力都能够让他走得更远。
在宿迁中学奋斗了4年,只报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志愿,因为他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去上学。
在北京奋斗了10年,奋斗了20年,把企业带到全世界。
不读书,永远无法想象书中蕴藏的强大力量;不读书,永远把格局限制起来。
刘强东当年是宿迁高考状元,他的朋友——美团的王兴是保送进的清华,小米的雷军2年修完4年本科学分……
有一天,他们齐聚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一桌人身价近5000多亿人民币。
这件事证明,原来拼命读书才是大多数人的捷径,读好书才能遇到更好的人。
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背景调查显示,84%的高管拥有高学历,近一半的人出身985名校。
而这些人早已在学生生涯就相知甚熟,成功对他们而言,不过是把学生圈变成了高管圈。
你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考个好学校。
鲁豫在节目《演讲家》里问张雪峰老师:“你是真的相信考研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吗?”
张雪峰还没好好解释,就被一位企业家插嘴,他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是那些重点大学的。
张雪峰回应:“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强。”
一句话后,企业家哑口无言。
毕竟世界500强都会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从来不去普通大学招聘。
他们在筛选简历时,会把985大学的放一边,非985的放另一边。
扎心的“潜规则”不过是揭露一个事实,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⒌
其实在大数据里,更直白和露骨。
多读一年的工资就比少读一年书的工资多出8%。
2017年时,高中毕业起薪1900元,专科2800,本科4300,硕士5900,博士7900。
学历是一个敲门砖,敲的是黄金屋。
我认识一个没念过书的摆摊阿姨,她说:“现在这个社会,孩子就要念到本科才有用。”
仅仅三言两语就概括了所有报告里薪酬差异图表的内核。
华为1996年的时候,就在招收研究生了,才有了现在的技术大厂。
有句话说得好:“学历就像一张车票,它决定了你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于是生活可以描绘成这样:
硕博士坐香车宝马上下班;
本科生开自己的轿车通勤;
高中毕业,乘电瓶车上下班。
不去读书,走得再远也是骑自行车的邮差。
所以很多人前赴后继地迈向了一条孤注一掷的道路。
滇西贫困地区女校长让1600名女孩走出深山,不同于城市里的稳稳当当,办这个女高,要把命搭上。
在这里,有的老师结完婚第二天就来教课;有的老师刚做完肿瘤手术就来授课。
山区各种设施不全,她们却越想干。
女孩子们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她们不用再下地干活,拿自己的命供养家里的兄弟上学。
女孩子们考到浙大,考到厦大、川大、武汉大学。
毕业后,有的还把第一个月工资捐给了学校。
为什么女校长坚持这么多年?
因为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改变命运的方法只有一个——高考,而她拼死保住的,就是这些女孩们逆天改命的唯一机会。
没有比不上学再差的境况了。
今天偷的懒,日后会加倍奉还,贫上加贫。
朋友圈里中年人抱怨“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时候,更多更庞大的乡村孩子们,誓死挤进4%的本科率里,挤进0.64%的研究生率里。
他们有人奋斗一辈子,靠读书这条路,才能走进咖啡馆,和富贵豪杰坐在一起喝杯咖啡。
上学时也许和刘强东一样,迎着人间的风霜,不能喊苦。
比刘强东更逆袭,更错位地和豪门富杰喝咖啡的是,北大保安这一群人。
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
没人比他们更懂得窗外看桥的人和桥上看窗的人之区别。
和站在塔尖的人擦身而过的他们明白,只有你读过的书、写过的字、走过的路,逐渐堆积到气质里,变成永久的财富。
跟绝望的保安生涯相比,十年寒窗算得了什么?
为带来一次改变人生的运,豁出去命读书。
但这已足够。
⒍
知乎有个热问,从哪一刻开始你觉得读书是有用的?
我看到这些回答:
运用学过的东西得到第一笔收入;
运用医学知识救活了百岁姥姥;
别人形容“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我却只能说“我靠,好看”的时候;
为了避开那些让自己恶心的人的时候。
还有年近花甲的高数老师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一堂课里说:“同学们,只有知识,是地震震不掉的。”
就像每一个面对生活寒雪的我们,谁不是一边崩溃大哭,一遍擦掉纸上的眼泪继续前行?
这就是生活的信心,就算地震也震不掉。
陈春秀、王丽丽被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刚刚得到处理,属于苟晶的正义不会远了。
以为学习没用,一出门闯荡才知,学习什么时候皆有用;
以为高考不合理,多出门应酬才知,这是真正看你本事的事。
一入社会深似海,唯有读书才是最容易走的人生道。
一张高校文凭,自然不能确保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
毕竟不公平是天然的,投胎是一张幸运彩票。
你在纸上辛勤写下的任何一个字,更多是在为人生的支票签名。
多吃点读书的苦,自然少吃点生活的苦。
这个世界,不过是书亦人生,人生亦书。
点个“在看”,读书是打开人生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