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苟晶
作者:今日如昨
重名的人不在少数,两个字的更甚。生活中苟姓并不常见,也许这能给别人留下更深的映像。
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的女孩,我想她当时有着逆天改命的梦。我也是来自农村,能体会到一个农村家庭孩子迫切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十年寒窗,寒来暑往,寄托着一个学子多少的理想。人生有时特别戏剧化,剧情离奇的你不知所措。平常考试优异,高考成绩却无法接受,她选择复读,成绩依然优秀,甚至在摸底考试中拿到了全区第四,二次高考,同样是无法理解的低分。她痛苦,消沉,无法解释这种离奇,似乎自己于考试无缘,此生注定。背井离乡打工的她收到了幕后编剧邱老师的信,一封道歉信,不对,只能算是还原事件真相的信。并没有感受到丝毫的诚意,处处为自己找借口。" 1997年,我在很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让她顶替了你的成绩去上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我这样做,的确有违师德,但是请你原谅我"。本已愈合的伤疤又被解开,心里的恨开始向外扩散,不要简单的跟我谈原谅,你偷走了我的人生。
”邱老师“也是苟晶妹妹的班主任,不知是不是又一次”偶然“。不想称他为老师,还是以”邱某“代替吧,为了不让苟晶说出真相,邱某毫无廉耻的在她妹妹高考之前把信交给苟晶,其中的心思不言自明。过了这么些年,从邱某的这些行为来看,他并没有丝毫的悔意,这样的人如何能能原谅?
邱某是个父亲,也许有人说他是个好父亲。难道苟晶就没有一个爱他的父亲吗?损人利己的为子女”掠夺“,这并不是一个好父亲该做的。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作为父亲首先该教她怎么样做人。没有这个作为基石,一切都是不牢固的。你走了捷径可毁了别人的大道,不能拿一个父亲的责任承担一切的恶。
高考是中国最公平的一件事了,我一直这样认为。可有些事情却赤裸裸的,连一块遮羞布都不愿挂。这并不是个例,我现在也开始相信真的有很多人被顶替,感觉细思极恐。名字,身份,学籍,这些本该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却硬生生的套在另一个人身上。像寄生虫一样在套子中生存的人,难道属于幸运者吗?
可喜的是苟晶现在生活还不错,也许就是这样关上一扇门又会打开一扇窗,谁又说得清楚其中的缘由。希望不会再有下一个苟晶,更不会有邱某这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