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是一部由香农·墨菲执导,伊莱扎·斯坎伦 / 托比·华莱士 / 本·门德尔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澳大利亚电影,患绝症少女之“成人礼”。导演处女作,不错了。
●三星半。拿掉各色光亮,再抽掉这个故事的内核,根本上就是个女生幻想过头的故事。导演的能力要大于演员的表演,尤其是女主,完全和在《利器》里面如出一辙,担心她以后遇不到这类角色的上限,也担心她一成不变的瓶颈,倒是男主躺在草坪上扭屁股很可爱。无论是青春中途退出的母题,还是各类支线这几年都屡见不鲜。倒是因为《伟大的愿望》变得渺小,再从破处变成谈恋爱之后,这部电影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空缺,而且放开手脚到最后还是很有力度,也就更加靠近真实层面。所幸导演的镜头调度还很厉害,配乐也十分生猛,不夸不贬,最后可以求一个电影歌单。
●想不到最后一幕会有这样的杀伤力,但回想前面的种种,也是情理之中。
●找不到合适的入口,无法进入也不能站远,时而沉腻又时而端正,能打破第四面墙也会让摄影机兀自游走。抛开那些刻意,跟着执着的字幕卡,去看转场的空镜,拍摄的闲笔,才想起来这犹如优秀短片拼贴,只是这里趋于主体的故事而没有让它像纳瓦彭的作品一般自然松散、真挚可爱。
●前一小时拼命用时髦和酷化解癌症女孩的伤感,后一小时努力让观众感动,着重表现人类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情感上的准备不足,但有点陈词滥调。最头疼的是频繁使用标题作为分段篇章,用的很碎,闲笔过多。
●#VIFF 同时轻盈和沉重,反讽和真诚。向死而生的(反)成长电影。(第一部看哭的片,但要是没哭应该会更好)
●#Venezia76 說是澳洲的拓荒者性格讓各自的糟磨合在一起,音樂也是從小提琴鋼琴到disco的fusion風,也說呈現大家的「on drug」(化療藥、鎮靜藥物,從延長性命停止痛苦到過度醫療化到非法利用管制藥物)的當代議題,但其實是有一個資源充足的中產階級家庭當重心,足以涵容(甚至「弭平」)許多參差乖離,所有人都溫暖都瑕不掩瑜的故事:人好因為有錢,把壞牌打好日子過好也因為有資源。而微小的刺像黏在褲管的鬼針草很快被摘除過去——或許「蜻蜓點水的刺」正是這部電影之於我的刺點。反面來說,刺因為微小,所能檢驗檢視的衝突都需「用力」為之,尤其電影後段的成長(乳牙)—性—終結的刻意,也收束了原本少女任真與倔強的輕盈律動。
●土澳洲电影三板斧:好演员、小清新、Dysfunctional family
●#LFF P&I# 当青春期不幸遭遇死亡命题,感觉比同类型的《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略微差一些。
●#PYIFF#《乳牙》本届影展又一部惊喜之作,一个癌症晚期的姑娘,一个时刻嗑药癫狂的毒瘾少年,一个在害怕离别中时刻压抑着的家庭,面对死亡,他们剥离了所有规矩的束缚,纯粹且质朴地坦诚相待……少女米拉因为生病,而多了一次活着的选择,她用所有的力量,掩盖痛苦的阴霾,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是对生的渴望,亦或是生命结束前最后的挣扎,它更像是对“活着”最后的告慰~总有人能够把绝望拍得很浪漫,片中小标题式的字幕条恰到好处地串起了俏皮的节奏,同时全程手持摄影让观众与片中人物似乎离得更近了些,像是熟悉的家庭影像,把银幕前的观众拉进了故事中,并且参与了米拉生命最后的告别,这些技巧的使用让导演很好地规避掉讲故事落入俗套的问题……此外,超喜欢本片的配乐,音乐的魔力可以治愈一切,导演一定也是一个当代艺术爱好者吧
《乳牙》影评(一):乳牙
这部片讲述一对夫妻发现身患重病的青春期女儿米拉爱上了一个毒贩,二人的关系成为了夫妻俩的噩梦。而濒临死亡的米拉却对生活产生了新的渴望,还把传统的道德观念都抛到脑后,向她身边的每个人展示了如何一无所有地生活的故事。该片看似时刻处在失控边缘,实际上结构很精巧,每一刻都既轻又重,既幽默又痛苦。片中超带感的配乐结合糖果色的画面效果,显得很有灵性。片子里看似熟悉的事物,导演却能以一种非常特别而又悄无声息的壮观方式展现出来,很有意思。
《乳牙》影评(二):我的乳牙早掉了
周瑜嫉妒诸葛亮,于是暗自向上天祈求:“神啊,我愿以二十年寿命换来孔明预知天气的能力。”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自己得了非常严重的关节炎 。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我刚才提到西医讲自律神经,拿中国的奇经八脉来讲,由舌头接下去一直到会阴穴,包括五脏六腑,都是任脉的路线。可以说任脉中管血的;这个有关五脏六腑的,都是由饮食来的,与五味有关。所以学中医用中药要懂得五味、五色同五脏的关系。讲中药有五色,什么红色入心,什么黑色入肾啦,白色入肺,青色入肝,黄色入脾等。 几十年前学西医的外国人,笑我们是乱说。现在科学证明了,尤其是美国的科学,非常注重颜色了,就是我们原来讲的红色归于心,什么黑的归于肾。现在美国反而对我们的东西注重了,不止美国,外国都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看不起,可怜的地方的这里。——《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
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肉100克,粳米100克。 制作:上2味同煮作粥。 用法:可任意食用。 功效:益心脾,安心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贫血等。健康人食用能提高记忆力,增强体质。
——————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佚名《绸缪》
——————
母信者,其子必仁。《列女传·节义传·楚昭越姬》
《乳牙》影评(三):#3rdPYIFF# 香农·墨菲处女作:割裂的绝望呐喊与明快诗歌
If I die young bury me in satin
Lay me down on a bed of roses
ink me in the river at dawn
end me away with the words of a love song
《乳牙》是一部风格明快的少女电影,它由诗化的日记小标题、洋溢着青春荷尔蒙的人物造型、明亮活泼的影像风格与短小精致的叙事结构组成;但与此相对的,它讲述的却是一个自我放逐的绝症少女Milla与神经衰弱、药物依赖且疑似出轨的父母亲组成的暗流涌动的中产阶级家庭伴随着社会青年Moses的出现和少女Milla的死亡最终走向覆灭的故事。轻松明快的叙事风格与绝望病态的人物内核形成了强烈反差,将影片打造成了一件脆弱的艺术品。
Milla在音乐教师家跟着唱片无忧无虑地跳舞的时候似乎是个鬼马可爱的少女,但她当着父母面不改色地撒谎、和大她好几岁的混子接吻,毫无顾忌的行事风格让人迅速发现了她的异常——她好像一个没有痛觉的孩子,沉迷于用剪刀扎破静脉看血花找乐子。 Moses倒是一个坏得坦荡的混子,出场就带着坏男孩气场催发的过量荷尔蒙,不容分说地让纯洁的Milla对他一见钟情。两人一个因年龄和社会经验占据着不主动不负责的情感上风、另一个虽单纯得像张白纸却不怯于暴露她的天真。
这段早恋让深陷中年感情危机的父母十分反对,但他们尚没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也就更无法阻止女儿一厢情愿地爱上这个骗走她钱、又从家中盗窃药物的社会青年。更何况,他们都对罹患绝症的Milla感到亏欠,想把整个世界给她。在美好得让人不忍心戳破的Just Another Diamond Day段落里,他们近乎荒诞地接纳了这个另有女友、烟酒不忌、药物依赖的小偷兼骗子进入他们的家庭。这样,四个没有爱人能力、又各有一大堆麻烦的病人组成了一个绝望地彼此依赖的畸形关系网。
Milla出场时一头铂金色长发、优等生裙长的学生制服,之后被Moses剃了一头杂草般的短发、又直接变成了小光头,影片后半段,随着叙事距离逐步缩近、镜头愈发深入这个少女脆弱崩坏的内心世界,她换上了一头海草般的蓝绿色假发、穿上了母亲为她参加舞会买的丝绸长裙。生命越燃烧到末尾,反而迸发出越灿烂、越毫无保留的火花。派对那场戏,柔和绚烂的灯球交替变换着洒落在Milla的脸庞上,和陌生人贴面吻的瞬间,一朵烟花的光影在Milla侧脸绽放,浪漫的环境光好像神明庇佑降临人间。
T·S·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初遇时Milla的母亲告诉Moses,Milla有一颗乳牙。剧终Milla恳求Moses帮她实施自杀失败,乳牙在令人窒息的接吻中轰然脱落,一场以死亡为结尾的疼痛成长终于画上了句号。尾声中海滩上的亲情时刻多少消解了悲剧的力度,让前片天真而残忍的冷静叙事距离显得有点黏糊不清;导演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影片最终定格在空景的定机位镜头,海浪一浪又一浪地冲刷着残留的年轻生命力与绝望的感情纠葛,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乳牙》影评(四):我的末日啊,让我好好爱一次吧
绝症+爱情=催泪弹
绝症爱情故事其实屡见不鲜,但是其实要拍好,是很讲究导演功力的。我们为这样的爱情惋惜,为这样的爱情感动。因为我们想守住我们心中美好的爱情。爱情不应该是结尾是生理死别的。
之前看中国的《滚动吧,肿瘤君》一个大老爷们也是忍不住流下来不争气的眼泪。昨晚看到的这部片子更是让我动容,
我想许一个愿望:
希望天下有情人身体健康!好了,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末日之恋的故事:《乳牙》
2019/爱情16岁的绝症少女蜜拉(伊丽莎斯坎伦),在火车站中邂逅了滑头的男孩摩西(托比瓦勒斯),他看来玩世不恭,不像传统电影里有着俊美面貌,要来拯救女主角的白马王子。
但爱情从来不讲理,遇上了就是遇上了。纵然摩西吸毒成瘾,但当爱情的瘾头湮灭了毒瘾,蜜拉相信这就是上帝差派来拯救她的天使,纵使摩西的爱看来渺远,
带有目的性,没那么纯粹,蜜拉的父母也都忌惮着这个男孩,但蜜拉的执念打破了父母的偏见,让他们相信这个与圣经人物同名的摩西,就是能引领女孩到快乐梦乡的神选者。
电影借不完美的家庭阐述每个人的课题,最难能可贵的是呈现父母对孩子的爱情放手一搏,还能自嘲是史上最糟的教养方式。
蜜拉跟父母的关系虽然亲密,有时也相当紧张,尤其极度焦虑的母亲要求她的小提琴演奏水准,简直是个控制狂,而父亲虽是心理医生,在濒临崩溃的老婆与正直狂飙期的女儿之间成为夹心饼干,一度无处宣泄,失了分寸。
热爱跳舞的蜜拉随音乐起舞,是舞动青春、舞出真我的极致,不用说话,舞蹈就足以诉说一切。一场蜜拉参加夜间派对,在舞池狂舞的戏,画面宛若迷幻MV,令人心醉神迷,堪称视觉与听觉的微妙组合。
蜜拉罹患绝症,虽然透过治疗争取生命长度,但是身体饱受折磨,只有爱情与跳舞让她短暂忘却病痛。
小编一度不解为何蜜拉对参加舞会如此兴奋,却在看见她穿上洋装后,理解她想尽情体验人生的坚持,想要像班上同学一样有个男友结伴出席舞会,并展现她不用在乎他人眼光,忘我享受跳舞的喜悦。
一场蜜拉母亲跟小提琴老师对谈的戏,母亲娓娓道来当年忙于演奏会,减少与蜜拉的相处时间,渴望回到当时重新选择。
当然,可别忘了滑头的摩西,一度是个逃避责任的烂人,半夜丢下蜜拉不管,却在一场蜜拉父亲请托的戏,呈现害怕失去爱人的窘态,这个令人不齿的混混终于扭转形象。
爱情,遇上就是遇上了。
不论摩西多么下流,他还是有心地善良的一面,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本质吸引着蜜拉。爱情的美妙不在于绝佳设定的白马王子出现,非普通骑士现身亦能成就短暂却耀眼的童话。
电影演绎青春的疯狂与失落,轻盈处理生离死别的恐惧与逃避,教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堂课,尽情去爱,然后好好说再见。
——————
想看此片的话,可以了解一下我的个人简介。
《乳牙》影评(五):你只有一次初恋。而初恋总是错的。
你只有一次初恋。
而且,它总是不曾预告就突如其来,不任你挑挑捡捡。
初恋总是错的——很难一上来就搞对;
初恋总是可以犯错的——没人指望你一上来就搞对。
可在电影《乳牙》中,少女米拉(Mila)正值豆蔻年华就得了绝症。她只有一次机会品尝爱情这杯甜蜜的鸩酒。
这场初恋,也是她的“末恋”。
而给她斟上这杯酒的,是比她大一头的问题少年摩西斯(Moses)。
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和平遥电影展上,《乳牙》都是口碑爆棚。
影片一开始,当“爱情”靠近的时候,米拉在火车站台上真的是被“撞了一下腰”。
这个中产阶级乖囡,岁月静好的生活里不是钢琴课就是琢磨找个舞会男伴,却突然对既野又怪的摩西斯中了邪。
而初次见面,摩西斯就跟她借钱——这可不像是浪漫的好兆头。
是“爱情”把她引向了这个神风特工队般自毁的小滑头,还是因为他的未来并不比她更灿烂才彼此惺惺相惜?
《乳牙》剧照其实,米拉并不傻。
她只是想为了一个人“犯傻”。
她身上既有气若游丝的脆弱,也有青少年对当下的飞蛾扑火般的渴望——要在时间的尽头前增加此在的分量。
这部片子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但没透露具体病症、一个镜头都没给医生和医院,并且一口回绝了遗愿清单(bucket-list)、及时行乐(carpe diem)那一套得了绝症要走的流程,从而也升华了米拉乃至这一家子处境的意义。
不是她给想要体验的东西列一份清单、在前面打打勾,而是灵魂出窍般的欲望洪流裹挟了她,即便随之而来的还有成年世界的心碎。
为了表现米拉在儿童时期和成年时期之间的挣扎,导演香农·墨菲(Shannon Murphy)巧妙地跳转于世界本来的样子和米拉想要的世界:
从张牙舞爪的明艳荧光,少女日记般多彩的章节标题,到后院游泳池水的绿松石色,再到床头灯点亮的温暖的橘色皮肤......
从灵魂乐、电子乐到低低泣语的古典弦乐......
《乳牙》剧照不管是经历过青春期阵痛、需要空间喘息的人,还是试图保护女儿不被混乱的世界和自己拖累的父母,拔乳牙的痛苦都是没齿难忘的。
这个家庭危机的所有参与者,其实要比他们愿意承认的更像彼此。
喜怒无常、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摩西斯,有时候看起来就像米拉淘气的影子。
而米拉的父母也跟她一样忧郁:
一登场就是在父亲的书房做爱;枪没打响,就草草收场。
之后荡开一笔,讲了父亲笨拙地接近怀孕的女邻居,直到第三次才得手,却又像触了电似地逃走,揭示了他体内郁积的能量。
唯一维系着他们婚姻的薄弱纽带,就是他们即将失去的米拉。
《乳牙》剧照这部片由编剧丽塔·卡尔内贾斯(Rita Kalnejais)改编自自己的舞台剧剧本,看似时刻处在失控边缘,实际上结构很精巧。
一开始,影片描绘了米拉的澳洲中产阶级一家濒临崩溃,还让我以为是一部“澳洲丽人”(类似《美国丽人》)。
后来才发现这是部悲喜剧(tragicomedy),每一刻都既轻又重,既幽默又痛苦。
米拉去世这一场处理得尤其高明:乍一看以为模仿《巴黎野玫瑰》(37°2 le matin),其实是假高潮。
甚至在米拉死后的最后一幕,也是在对美好回忆的闪回——或者是幻想中,归于云淡风轻。
《乳牙》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