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泉道·兮木叶
来源:泉道 ()
“2017年的时候,我们俩打工给她还了20万,上个月女儿又说自己欠下了20万……”
原来在2017年的时候,女儿在网上欠下了20万的网贷,老陶夫妇省吃俭用替她还了这20万。结果在6月11日,女儿告诉妈妈,她又欠下20万。
听到这个消息后,老陶夫妇连夜从广州来到了重庆。女儿要求妈妈独自过来,当发现爸爸也来了以后,女儿将父母的微信拉黑了。
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成年人,不体恤父母生活不易就算了,还理所当然的啃老,第一次帮忙还了20万以后,又来第二次,后面是不是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次。
老陶夫妇的作为,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01
被溺爱的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在犯错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日本男子申一,少年时求学失利,后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
他索性过上了啃老的生活,56岁了,依然失业在家。
年迈的父母后来相继患病,他非但没有体恤父母,出去工作,反而是病重的父母一直在照顾他。
“现在我还能动,还能出去买东西。要是哪一天我不能动了,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样呢……”
父母相继去世后,这位“超龄儿童”饿死在了家中,被发现时,身体已经腐烂,而屋中遍地都是垃圾。
临近花甲之年,却没有生活能力,把自己活活饿死在家中,这样的结局着实令人心寒。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父母的宠溺,让啃老的人觉得自己没有错。
在宠溺孩子的父母眼里,孩子的事,自己就应该尽全力满足,自己无法满足,就是为人父母的失职。
而在被宠溺的孩子眼里,他们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到的信息是:我不需要努力,我只需要依靠父母就行。
02
溺爱的孩子,父母是寄生的母体
上海一男子为了“生存”,将母亲的尸体藏在冰柜里,为了不让外人发现母亲去世,他拒接电话,拒绝出门。
啃老啃得连死去的母亲都不放过,这未免太荒唐。
男人已经30多岁了,但是他的生活从来没有“自力更生”这四个字,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喊妈妈。
妈妈给他穿衣服,喂早餐,喂完以后,妈妈会摸摸他的头,夸赞道:真是一个乖孩子。
妈妈给男人刮胡子,一不小心弄疼了男人,被男人责骂,妈妈一直给他道歉。
他的生活就只有玩游戏。
一次意外,他的父亲去世了,
没有了生活来源的母子,用完了剩余的存款后,靠变卖家具维持生计。
但是男人对一切视而不见,整天除了玩游戏就是玩游戏,一次他要求妈妈给他买一个VR眼镜。
走投无路的妈妈,掏出自己的肾递给儿子,男人拿着妈妈的肾,开开心心地去买VR眼镜了。
失血过多的妈妈去世了,男人并不伤心,他钻进了妈妈的身体里,汲取妈妈身体的最后一点养分。
这个动画形象地展现出被溺爱孩子的心理,被溺爱的孩子不会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父母在悄然变老,他们已经为自己付出得太多,接下来,自己需要自力更生,回报他们的爱。
他们是父母的寄生物,母体没有了,自己也只能跟着消亡。
被溺爱的孩子,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
本来,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过得好,却在付出的过程中,拿走了孩子的思想和手脚。
03
父母放手,孩子才能长大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包揽一切的为孩子好,反而是害了孩子。
你8岁让孩子学习系鞋带,20岁让孩子学习整理房间,25岁才让孩子学习独立生存。
而一个孩子,8岁时,就应该学会整理房间;20岁时,就应该学会独立生存;25岁时,才会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
那么怎么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拥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动画《离家》就给出了正确的示范。
儿子就是一个巨婴,每次吃面包都要母亲给他抹果酱,而每一次,母亲不论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手中的事,来给儿子抹果酱。
对这一切忍无可忍的父亲,给了儿子一个行囊,让他独自出去生活,儿子每一次遇到困难就逃回家,母亲每次都很心疼,但是父亲依然会把儿子送出门去。
母亲去世后,儿子终于明白再也没有人会为他抹果酱了,但是儿子学会了独立,母亲丧礼办完以后,儿子主动走出家门,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儿子走了以后,父亲独自一人在窗户那里望着走远的儿子,迟迟不肯离去。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一直对儿子都十分不舍,也心疼他所受的苦,但是为了让儿子独立,父亲坚守底线地把儿子送了出去。
很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受苦,用一句“我来”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用一句“不用你管”阻止了孩子的每一次成长。
父母这种种行为,只会把孩子局限在自己的身边,让他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在成为巨婴的路上一步步走远。
04
成为合格父母,是一生的必修课
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巨婴呢?
1.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无法陪伴孩子走完这一生,那么越早的独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现在你舍不得让孩子受的苦,生活一定都会还给他。
2. 宠爱有度,不要让宠爱变成了溺爱
过分的宠爱,就是溺爱,溺爱最终只会折断孩子的翅膀让他无法飞翔,习惯性地依靠父母,没有了独自生活的能力。
就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人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爱要张弛有度,体会不到爱的孩子,会内向不自信,而过分溺爱的孩子,则会无法无天。
3. 要和孩子保持界限
周国平曾言: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不清晰,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亦是如此。
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一步该如何走,将来会过上怎么样的生活,都是孩子自己的权利。
做父母的,最好就是一直保持界限感,不越界。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是每个父母一生的必修课,共勉。
作者:泉道·兮木叶 90后精分少女,懒癌晚期患者,最大的爱好就是讲故事给你听,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安然calm,治愈系女主播,主持人,自由撰稿人。一个喜欢美文和美食的文艺青年,亦爱写字、唱歌。公众微信号:安然时光(),微博:安然calm。V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关注泉道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泉道君↓↓
你若喜欢,为泉道点个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