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
但在即将去高等学府深造的假期,兄弟俩却选择接力到一处工厂脚手架打工。
而兄弟俩之所以会来此打工,是因为心疼在厂里辛苦打工,供养自己念书的母亲。
“哥哥说赚钱是其次,我俩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亲身体会妈妈多年的辛苦付出。”
我想,反过来同样成立,一个家庭最大的成就、幸福,就是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不禁想到,今年高考后“跪谢母亲”的考生王恒杰。
他走出考场时,脸露微笑,径直走向等待考生的家长人群中,在妈妈面前跪了下去,高声说:
“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懂得感恩的孩子,真的很令人动容。
两条新闻的底下,不约而同地都有一条高赞评论:
看新闻,很多人只看到了孩子的优秀,却没去关注,他们的父母付出了什么。
平时除了工作,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父亲会经常购买书籍给兄弟俩作礼物,
母亲则一边照顾他们,一边四处打零工。
“我们一直觉得只有上学这一条出路,不上学没有出路,只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能学成什么样就学成什么样。”
“来工地是第一次来,之前有小的工作也会帮妈妈一起做。”
同样,看了王恒杰母亲的采访,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她的孩子特别懂事”。
王恒杰母亲说,相比孩子的学习成绩,自己更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
她说:“多花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哪怕去散散步,在一起吃吃饭,这比让他多学两道题更重要。”
见到乞讨的老人,妈妈会说:“你看这个老人多可怜。”让王恒杰去帮助老人。
而他们平日对老人的孝敬,孩子也会看在眼里。
“孩子永远没有错,如果错了,一定是父母的错。”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成年的巨婴,不懂感恩的白眼狼,索取无度的啃老族。
但追根溯源之下,很多都是父母种的因。
一位年轻女子,在人流量众多的街道上,掌掴了站在她面前的老年女子。
老人被打后,一直捂着脸。
还想伸手掌掴另一名身着风衣的女子,被数名路人拉住,才没能得逞。
还有,去年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父亲,全部积蓄的320万,被18岁的女儿转走。
女儿出国前偷走父亲的钱,然后在朋友圈肆意挥霍、炫富。
无视父亲的哀求,把全家人都拉黑。
再有,多年前的上海机场弑母案。
母亲节衣缩食,耗尽家中的积蓄,供儿子海外求学。
到最后,儿子却因母亲实在拿不出钱,一下飞机就疯狂向母亲刺了九刀。
母亲险些丧命,却还是没有怪罪儿子。
刚出院不久,就处处为儿子求情,重新举债聘请律师,只为儿子能减轻罪责。
育儿作家珍妮艾里姆也曾说:“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深以为然。
每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背后,都藏着懂教育的家长。
而每一个“白眼狼”的背后,也都有不懂感恩教育的家长。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一个人懂不懂感恩,与钱财无关、与阶层无关、与成绩无关,它更多的,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小时候,你尽全力满足孩子全部的要求,让他以为你无所不能,可以随意索取。
长大后呢?
真正懂教育的家长,应该懂得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给孩子树立原则。
能给的就给,不能给的坚决拒绝。
2.戒掉包办一切
我经常听到,表姑对表妹说的话就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爸爸妈妈会帮你准备好一切。”
在家里,从来不会帮忙做任何一件事,哪怕垃圾已经满得溢出来,她也不会主动换一个垃圾袋。
连吃水果,都要父母洗好、切好、用牙签插好送到她面前,她才会吃。
表姑总是笑呵呵地说,“我们就这一个闺女,就得富养。”
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他。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最容易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更不懂换位思考,体谅父母、关心父母。
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恩的思维习惯,吝于说“谢谢”,吝于去回报,可以说同理心水平不高。
这样的孩子,将来你让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自面对生活的真相?
他发现,从小就学会感恩的孩子,其睡眠情况、心理状态和整体发育水平等,都比从不感恩的同龄孩子更好。
而且,较少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心理,也很少参与殴斗等暴力行为。
他们的朋友会比较多,长大成人后婚姻也相对更为幸福、稳定,对生活满足感较为长久,更能跟社会和谐相处。
可见,感恩教育,绝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真正的为孩子好。
就像毕淑敏所说: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