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字”
作者丨筱恬
· 01 ·
发帖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女儿今年高三,有一本极为珍视的笔记本。孩子从初一开始便在上面记录小说灵感,准备等高考结束以后正式动笔。
然而,由于最近孩子成绩下滑,却依然在写写记记,这位妈妈一气之下,竟然把笔记本给烧了!
她的女儿得知以后,选择了绝食。任凭这位母亲怎么骂怎么劝,孩子只是哭着告诉她“那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便再也不作理睬。
整整六年的创作心血毁于一旦,想想就能感受到这个女孩的绝望与伤心。可是,这位母亲却还在很不甘心地为自己辩解。
只见帖子最后,她写道:“这是她成绩下降了还记记记的原因啊……”
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一切都是为你好。”
这句话,是不是听着很熟悉?
有多少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处处入侵着孩子的人生,步步操控着他们的决定,全然不顾孩子的情绪与想法,也丝毫没有尊重与共情可言。
· 02 ·
这部刻画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电影,看得教人笑中带泪,一时之间赚足了口碑。
中年男子徐伊万,事业小成,家庭生活却一团糟。他与妻子感情破裂,婚姻名存实亡,却由于商业上存在纠纷,离婚一度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他与母亲卢小花的关系也不好,彼此疏于交流,感情淡漠。
六天六夜的行程,在那节狭窄的车厢里,母子俩产生了一系列矛盾。
她会决定儿子的一日三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该吃多少,统统她说了算;
……
在令人窒息的控制之下,徐伊万崩溃了。他忍无可忍地冲着卢小花吼道:“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儿子,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
对此,卢小花却不以为然。她一遍遍强调着自己的爱,全然无视儿子徐伊万的感受。
电影中的一幕幕让无数网友感同身受。很多人都说,卢小花的做法简直就是自己父母的翻版。
我爱你,所以我要处处管着你。
你必须听我的、按我说的去做,不能有第二种选择。
你如果反抗,那就是大逆不道,我就当没有你这样的孩子。
……
这样的逻辑背后,是一段段不平等的亲子关系。事无巨细的包办和干涉,成为束缚在孩子身上的枷锁。
家长的控制欲,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 03 ·
曾经看过一部泰国动画短片《继承者》()。
仅仅三分钟,全程无台词,却戳痛了无数家庭的心。
动画伊始,一张涂鸦飘落在地,上面画着一个穿宇航服的小男孩,满脸灿烂的微笑。可随即,一个身影走进来,把它收进了箱子。
紧接着,挂在墙上的全家福、放在桌子上的玩具、以及角落里的百宝箱,也统统被收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奖状、奖杯和书本。
镜头里出现了一个小男孩。他无助又紧张地目睹着发生的一切,却无能为力。
忽然,一片光亮闪现,一条由书本和奖状铺成的通道在男孩面前展开。与此同时,上空掉下几根绳子,将男孩的手脚捆绑起来。
他被操控着,一步步攀登这条通道。镜头一转,令人心惊的一幕出现了——男孩的父母心满意足地提拉着绑在儿子身上的细绳,脸上露出了微笑。
原来,男孩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父母制造的布景,而他自己,则是父母手中的一只木偶!
父母的控制,终究把孩子变成了牵线傀儡。
美国知名教育学者Julie Haims曾指出,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都存在“过度”现象: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过度关怀。
他们就仿佛是孩子的私人管家一般,无微不至地管理着孩子的生活,包办了一切事务。
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为了减少他们遭遇失败的可能性,为了让他们更加心无旁骛地学习,家长们什么事情都要做主。
他们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成。”
但是,这种行为会剥夺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而“自我能效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远比通过父母赞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
一个人的成熟,靠的是一次次体验、闯荡与摸索。父母那看似是关心与爱护的举动,实际上却阻断了这个过程。
控制之下,孩子无法历练,无法积累人生经验,也就永远都无法得到成长。
· 04 ·
知乎上,有网友在谈到父母控制欲带给自己的影响时,留下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我就是个废人。
我没有荣耀也没有羞耻心,我所有的成绩都是父母的培养,所有正式的场合,大家都不忘记告诫我感激父母的恩德。
我所有的不堪都是一顿毒打和精神上的羞辱,当我流泪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我已经努力了。
我没有能力活着,我可能是被捏出来的泥人。
扎心的回答背后,是一个失掉自我的可悲灵魂。
心理学专家李雪曾说:“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活什么?少一分控制,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是的。父母的控制,不仅会养出巨婴,还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
他们追踪调查了5362人,从十几岁一直到年逾花甲,了解儿时父母对他们的行为限制以及长大后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结果显示,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调查对象,会造成终生的伤害。
他们长大后不但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而且容易自卑胆怯,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我们的孩子,如果遗忘了曾经的梦想、丢掉了自己的个性与爱好、无法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无异于雄鹰还未腾飞便被剪掉了翅膀,永远只能桎梏于墙角暗自神伤。
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 05 ·
电影《囧妈》中,徐伊万和他的母亲在经历了被熊追捕的生死劫难之后,终于彼此和解。
徐伊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勇敢面对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问题。
而卢小花则说出了那句发自肺腑的话:“虽然你是我儿子,但你也有你自己的人生啊,是我管你太多了。”
是啊,每一个父母,一定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本质应该是放手成就。
正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同样是写小说,石家庄女孩王思元就幸运得多。
她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时不时有天马行空的灵感冒出来。10岁那年,她将准备写小说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父母。
一开始,父母对此将信将疑。可是当思元将写好的故事开头给他们看过之后,他们被那充满想象力的笔触深深吸引,一致决定要大力支持女儿的创作。
最终,她的奇幻小说《神秘的海龟岛》成功出版,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希望对方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无论他们活成怎样,都给予支持与祝福。
孩子的人生,他们自会把握。
身为父母,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陪伴着他们的时间里,及时锻炼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心智,武装他们的头脑,然后看着他们离开,偌大的世界自己去闯。
就像演员杜江写给儿子嗯哼的那首诗:
“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那梦里,不必有我。我爱你,我的孩子,但仅此而已。”
这,才是一段亲子关系最理想的模样。
作者简介:筱恬,理性职场女,感性育儿控。喜欢用文字记录宝贝成长,用科学理念实践养育日常。公众号简介: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为什么孩子越懂事,家长越要引起重视?真相是……
“心盲”的父母,是怎样毁掉孩子的?
杨发辉丨如何成为靠谱的认知行为治疗师
将联盟公众号设为星标,可以获得更多心理学、情感、亲子类的优质文章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