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报纸突围》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6-19 23:4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报纸突围》经典读后感有感

  《报纸突围》是一本由王正鹏著作,39.80元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0-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报纸突围》精选点评

  ●我觉得不错

  ●没有很差啊,有书在手却浪费资源

  ●一般般……

  ●很好的一本书 文字优美 可读性遗憾的是 写在微博前面 无法到对微博后的评价

  ●还可以

  ●英国报业转型案例分析

  ●不仅仅是一本讲传媒经济的书了,特别喜欢第五章对传统报纸未来发展方向预见,那种艺术化的回归,填补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读者空白,很棒!

  ●若干年后,我的论文也可以发表不?三成的分数文笔~

  ●有读的欲望:)不错!!

  ●纸媒不死

  《报纸突围》读后感(一):还只看到当上的简介,没有货

  当当上有简介了,主要讲报纸的未来。在今天报纸江河日下日子里,数字化恐怕是最核心选择作者提出解决方案有两个:1)带电:2)艺术化生产。带电是指报纸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WEB2.0的方式报社变成一个数内容提供机构,报纸只是一种信息介质。艺术化生产是报纸的印刷版退回到艺术生产方式中,提高定价,只为小部分服务

  《报纸突围》读后感(二):看了下概要,很有读的欲望

  看了下概要,很有读的欲望。作者对新闻媒介的发展方向很有研究。报纸作为第一媒体,其历史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即使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也无法做到完全替代报纸。

  “报纸永远不会死亡

  报纸建立国家的书面文化

  报纸是国思考大脑

  精英话语最终将退守印刷媒介

  艺术化生产为报纸寻找下一个世纪

  任何媒介都不会死亡”

  《报纸突围》读后感(三):假数字化转型与真数字化转型

  几年前,我们报社就在搞数字报,也在搞手机报,老总认为这就是数字化。

  我觉得国内数字化做得最好的是南方都市报,有了自己网站,也有了数字内容的生产,但我觉得,这仍然不是真正的数字化。

  王正鹏研究的英国卫报案例很有趣,他们在2006年提出,“互联网第一”战略,即,卫报的印刷版只是的多个渠道或介质中的一个。卫报的网站在2006-2007年获得全球互联网创新奖。注册用户目前已经达到了3000W,新浪才有多少注册用户?

  昨天看一个新闻,美国AOL收购了HUTING POST,这个报纸的网站目前年收入6000万美元,已经盈利。

  我认同王正鹏说的“联合编辑部”,不把网站与印刷版打通,真正的数字化是没有基础的。

  《报纸突围》读后感(四):报纸不会死

  慧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新闻数据库公司,和全国报业集团财经媒体、都市报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最常打交道的是报刊网站或新媒体部门负责人。面对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他们最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报纸该如何生存? 都在说数字化转型,都在讨论如何开拓报纸平面广告之外的收入,但究竟该怎么去做?大家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这本书对以上问题给予了很好的回答。由于作者王正鹏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报纸、电视、互联网工作经验,同时又曾在英国攻读新闻传播专业的传媒工作者及学者,因此能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地给予分析,也能用海内外实实在在的报纸转型的案例给予说明。这些案例中,既有严肃的精英报刊《卫报》和《每日电讯报》,也有主打娱乐体育的《太阳报》,还有财经大报《华尔街日报》,当然也有国内转型的一些案例分享。

  这次新年我们将这本书赠送给了媒体伙伴们,大家都很喜欢,对他们正在思考的报纸转型与出路,犹如一阵及时雨,或许不能立即寻求到报纸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但一定能带领大家在迷雾中找到光亮。“报纸不会死”,有了方向和,它会像戏剧、电影、书籍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前景。

  《报纸突围》读后感(五):有幸成为第一个读者

  书到的第一天,正鹏老师就签名送了我一本,并说:“你可是这书的第一个读者哦”。当时很是有些小激动,竟连谢谢都忘记说了,只是抱着书在哪里欣喜。

  地铁上,一路就读完了第一章,这几天书没读完,就很有一种写评的冲动。每一组数据都像电影一样,迅速的在眼前划过,仿佛承载着时间机器来到2011。当我们感受身边一切的时候,才恍然,我们竟都没留心身边在发生着如此大的变化。

  当欧美的传媒人在纠结和恐慌中拯救着自己事业的时候,中国媒体貌似更有先见之明。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95年《神州学人》杂志就开了互联网媒体的先河,紧接着人民日报发布网络版,后更名人民网。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传统媒体联盟发布网络版,或者建立网站。也因此,中国的报纸业受数字化转型的冲击,没有资本社会那么的强烈。

  但我们仍旧发现互联网,以及阅读载体的变化,让纸质媒体的市场愈加变小。数字化传媒不仅淘汰了载体,同事也更新的速度,或者说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比如10年前,我们很少会看见有人在公共场所掏出手机盯着看,如果有,大多数人也会认为这个人在显摆自己的手机。而今天,在公共汽车上、地铁里、休闲区……很少看见有人手里没有手机或者其他掌上电子读物……

  载体变了,传播方式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变了…… 只是希望,这样的变化和这样的加速度,别让生活失去多彩和快乐,也别失去轻松和享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报纸突围》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